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军史集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议的有政治局委员:毛泽东、朱德、陈云、周恩来、张闻天(洛甫)、秦邦宪
(博古),政治局候补委员:王稼祥、邓发、刘少奇、何克全(凯丰),红军总部
和各军团负责人:刘伯承、李富春、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李卓然,中
共中央秘书长邓小平,共产国际驻中国军事顾问李德及翻译伍修权列席了会议。会
议着重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批判了王明“左”倾冒险主议在
军事上的错误,重新确定了毛泽东根据战争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一系列正确的战略、
战术。
    博古在会议上作了关于反对敌人第五次“围剿”的总结报告,为其错误辩护。
周恩来在副报告中批评了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在会上作了
重要发言,他们的意见得到与会多数同志的支持和拥护。会议委托张闻天起草《中
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总结决议》。决议根据全国形势,提出了党和红军的
中心任务,是战胜围追堵截的敌人,在云、贵、川三省建立新的根据地。中央红军
要发挥动动战的特长,灵活运用革命战争的基本原则战胜敌人;  在中央苏区、湘
赣苏区、湘鄂赣苏区、闽浙赣苏区等老根据地,党必须坚持对游击战争的领导,以
新的工作方式适应新的环境。
    这次会议,增选了毛泽东为政治局党委。会后,政治局常委进行分工,由张闻
天接替博古负总责。不久,组成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三人军事指挥小组,负责
指挥红军的行动。
    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结束了王
明错误领导对党中央长达4 年之久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
位,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为胜利地完成长征,
开展中国革命新的局面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础。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的党
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南方八省红军坚持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
    中央红军长征时,党中央在中央苏区设立了党的中央分局及苏维埃政府办事处
和中央军区,项英任分局书记和中央军区司令员,陈毅任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负
责领导中央苏区及邻近各苏区的军民坚持斗争。红军主力长征以后,留在江西、福
建、广东、湖南、湖北、河南、安徽、浙江8 个省的红军和游击队共5 万多人,在
党的领导下,在广大群众的支援下,克服各种困难,在赣粤边、闽赣边、闽西、闽
粤边、皖浙赣边、浙南、闽北、闽东、闽中、湘鄂赣边、湘赣边、湘南、鄂豫皖边、
鄂豫边、琼崖等15  个主要地区,坚持了极其艰难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
    国民党反动派为了消灭南方各省红军和游击队,先后调集了数十万正规军和大
量地方武装,采取碉堡围困、经济封锁、移民并村、保甲连坐、烧杀抢劫等残酷手
段,向各游击根据地进行了长期反复的“清剿”。在敌人疯狂的进攻下,红军游击
队遭到了极大的损失,中央苏区损失更加严重,斗争更加艰苦,何叔衡、瞿秋白等
领导人先后牺牲。
    南方各地的游击战争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34  年10  月—1935  年春):由正规战转入游击战。主力红军
长征后,留下坚持斗争的红军,由于初期受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影响,在主观
指导上,没有随着变化的情况和任务而自觉地及时地改变组织方式和斗争方式,在
敌人“围剿”和“清剿”时,仍采取集中兵力打“正规战争”,使自己受到严重损
失和削弱,不得不转入游击战争。遵义会议后,党中央于1935  年2 月5 日和13  
日先后两次指示中央苏区中央分局:要坚持游击战争,改变组织方式和斗争方式,
部队分散活动,实行战略转变。在接到中央指示后,中央苏区和其他地区都逐步地
转入了游击战争。
    第二阶段(1935  年夏—1936  年12  月):各地红军游击队,采取灵活机动
的游击战术和巧妙的斗争策略,依靠人民群众,同敌人进行英勇顽强的斗争,反击
敌人的“清剿”,使红军游击队和游击区得到保存、巩固和发展。
    这阶段,敌人集中力量摧毁我苏区的革命政权、公开或半公开的党和群众组织,
建立白色恐怖统治,然后采取军事、政治、经济相结合的手段“围剿”红军游击队。
在军事上,以绝对优势兵力对多个游击区进行持续深入的“清剿”;在政治上实行
白色恐怖,组织地主武装,建立保甲制度,实行连坐法,离间游击队与人民群众之
间的关系,从内部对我游击队分化;在经济上,进行封锁,实行计口购粮和配给其
他日用品,企图困死游击队。红军游击队与敌人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恢复、建
立、健全当地党团组织,宣传、组织武装群众,在党的领导和群众支持下,灵活运
用游击战的基本原则,打击敌人,对保甲长和壮丁队分化瓦解,保存了自己,发展
了力量。
    第三阶段(1936  年12  月—1937  年7 月):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到抗
日战争全面爆发。西安事变后,蒋介石一面同我党谈判“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一
面加紧对南方各游击区进行“清剿”,企图在3 个月内将各游击队最后消灭。各游
击队对敌人的猖狂进攻进行了坚决的抵抗,同时经过两党复杂的谈判斗争迫使敌人
在卢沟桥事变后,陆续停止了进攻。抗日战争爆发后,根据国共两党的协议,南方
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4 军(海南岛的红军游击队后来改编
为琼崖纵队),成为抗日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牵制和消耗了敌人大量兵力,在战
略上有力地配合了主力红军的长征,扩大了党在南方八省的政治影响,保存了一支
经过严峻考验的革命力量,为中国革命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
             党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制订
    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三省和热河之后,又步步进逼,妄图把华北变成第
二个“满洲国”,进而变全中国为其殖民地。中日民族矛盾已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
要矛盾,中国国内的阶级关系正在发生新的变动。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制订新形势
下的正确的策略路线和军事战略方针,打开中国革命和革命战争的新局面,中共中
央政治局于1935  年12  月17  日至25  日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会议,深入讨论并制
订了党在新形势下的政策和战略方针。
    会议全面分析了当时的政治形势,着重批评了那种认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不能
同中国工人、农民联合抗日的“左倾”关门主义的错误和对于革命的急性病。25  
日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进一步决定了建立抗
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政策,并相应地调整了各项具体政策,以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
的力量参加或支持抗日斗争。会议经过扫复讨论,接受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23  
日通过了《中央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
    军事决议根据全国形势和党的总政策,提出了红军行动的战略方针,即:把国
内革命战争同民族革命战争结合起来,准备对日作战力量和猛烈扩大红军。同时,
规定红一方面军应把自己的行动部署放在打通抗日路线和巩固扩大现有苏区这两个
任务上,把主要发展方向放在东面的山西,根据情况的发,  再转向北面的绥远等
省。这个决议,在红军行动问题上,体现了毛泽东“以发展求巩固”的战略指导思
想。这一思想经过后来的作战实践和进一步统一认识,行1936  年3 月晋西政治局
扩大会议上,作为战略方针正式确定了下来。决议重申和强调了作战指挥应遵循的
基本原则:战略防御时,要反对单纯防御,执行积极防御;战略进攻时,既要反对
对革命形势的估计不足,又要反对冒险主义和冒进政策;不论防御或进攻,基本地
是打运动战,反对只打不走,寸土不让的阵地战;集中兵力于主要方向,实行战略
上的一个拳头主义,反对两个拳头主义;实行战略内线中的战役战斗的外线作战,
战略持久中的战役战斗的速决战;反对战略的及一般战役的击溃战;指挥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