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削弱军队的战斗力,而是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
根据中央军委的部署,百万大裁军从1985 年下半年开始,依照先机关,后部
队院校和保障单位的顺序,自上而下地组织实施。百万大裁军的主要内容有:
一、精简机构。各总部、军兵种和国防科工委机关及直属单位,撤并业务相近
的部门和重叠机构,降低部分单位的等级,减少层次,人员精减40%左右。1982
年,已撤销铁道兵建制,将十几万铁道兵划归铁道部。撤销基建工程兵,近20 万
人转业到地方工作。将独立的炮兵、装甲兵等兵种总部撤销,其领导职责改由总参
谋部炮兵部、装甲兵部和工程兵部行使。军队的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和科技装备委
员会同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合并为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
二、裁减部队。将原来的11 个大军区合并为7 个大军区。保留北京、沈阳、
济南、兰州、成都、广州、南京军区,撤并武汉、昆明、福州、新疆4 个大军区。
同时减少军级单位31 个,师团级单位4054 个。海军和空军淘汰了陈旧落后的飞
机和舰艇,相应减少了人员。一些担任内卫、执勤任务的部队移交公安部门,改为
人民武装警察部队。2529 个县和相当于县的市人民武装部划归地方建制,工作人
员改为地方干部,任务不变,实行地方和军队双重领导。这次精简也触及到中国人
民解放军的主力部队,一批在战争年代战功卓著、声威远震的军、师、团建制部队,
在百万大裁军中被撤销了建制。
三、减少军官数量。在确定实行义务兵和志愿兵的服役制度后,军队中原先由
军官担任的行政管理、技术领导等76 种职务,改由军士长担任,其中包括连队的
司务长、电影队长及电台台长、各类修理技师等。这次精简,为了减少军官数量,
还减少了副职,使指挥系统更加精干。
四、提高合成程度。为大幅度提高军队的战斗力,较大幅度地调整各兵种的编
成比例,加强特种兵部队,凡保留下来的陆军军全部整编为合成集团军。整编后的
集团军加大了特种兵的比重,构成了以装甲兵、步兵组成的地面突击力量;以炮兵、
防空兵组成的火力支援力量;以侦察兵、通信兵、工程兵、防化学兵、气象兵和电
子对抗专业组成的作战保障力量;以运输、修理、管线、卫生、军需、器材等专业
组成的后勤保障力量。1985 年7 月到12月,在中央军委的领导下,人民解放军完
成了陆军军整编为集团军的工作。
人民解放军陆军中,特种兵数量第一次超过了步兵数量,这一兵种结构的重大
变化,加大了陆军的独立作战能力,标志着人民解放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进入了
一个崭新的阶段。
五、调整军队院校编制体制。全军院校数量精简12%,人员数量减少20%多。
全军指挥院校实行军官初、中、高三级培训体制。初级指挥院校按中专、大专、本
科三个层次培养各军兵种初级指挥员。军事学院、政治学院、后勤学院合并为国防
大学,培养军以上军事、政治、后勤指挥员,大军区以上机关高级参谋人员,军队
高级理论研究人员。六、已经组建的预备役师、团正式列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制
序列,并授予番号和军旗,形成了常备军与后备力量相结合的新体制,解决了平时
少养兵,战时多出兵这一重大问题。
七、结合精简整编,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调整配备领
导班子,一批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使部队领导班子的年龄、
知识结构得到改善。
八、有计划有步骤地妥善安置60 万编余干部转业到地方工作或离休退休,加
强国家建设力量。
1987 年12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完成裁军百万的精简整编工作,兵员减少
41 万,大批干部退出现役。部队规模作了较大压缩,官兵比例达到1 ∶3。3 ,基
本上改变了军队一度臃肿庞杂的状况。军队建设出现了一些重要变化。军队规模缩
减,可以集中经费用以研制和发展现代化武器、技术装备,加快军队的现代化步伐
;精简机构,减少层次,精干领导班子,使指挥更加灵便,也促使机关改进工作作
风和工作方法,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后勤供应体制的改进,不仅节省了人力、
物力、财力,而且使部队平时和战时后勤保障更加有效。百万大裁军标志着我军军
队建设真正实现了战略性转变,为把我军建设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正规化的
革命军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人民解放军陆军军整编为集团军
陆军军是陆军部队作战的基本力量。不断提高其合成化程度和合成作战能力,
是陆军建设的中心环节。
1950 年,陆军在1948 年统一番号和编制序列的基础上,进行整编。整编后
的军,实行统一编制,辖有3 个步兵师,并编有教导队、工兵营、通信连,以及警
卫连、侦察队等勤务保障分队。1953 年4 月,中央军委颁发了陆军军、师新编制。
军增编了炮兵团、高射炮兵团、独立野炮营、炮兵指挥连等单位,充实了通信、工
兵营,撤销了侦察队和教导大队,军直属队的人数比1950 年编制人数增加了47%。
经过这一系列调整,陆军军的合成体制初具规模。
60 年代,随着国产武器不断装备部队,中央军委进一步加强了陆军军的合成
化建设,并针对陆军部队中存在的机关庞大,联络不畅,没有体现南北战场的不同
要求等问题,确定了陆军编组“四轻四重”的原则,即南方部队装备轻,北方部队
装备重;师以下部队装备轻,军以上部队装备重;前方军区轻,后方军区重:机关
人员编制轻,连队人员编制重。根据上述原则,1962年颁发了陆军军、师新编制。
新编制重点提高了师一级的合成化程度,对军的兵种合成进行了调整。规定军炮兵
团增编加农炮营,撤销独立野炮营,高炮团缩编为营,增编军属防化连,1969 年
以后,中央军委在改装一批摩托化步兵师的基础上,改建若干个摩托化军。摩托化
军直属部队编有炮兵团、火箭炮团、高射炮团以及工兵、通信营和侦察、防化连等
单位。摩托化军的出现,使陆军部队的火力、机动力、突击力有了很大提高,合成
化程度达到了新的水平。1975 年,根据中央军委制定的整编方案,陆军军增编了
坦克团,并将高射炮兵营扩编为团,炮兵团的装备得到了充实。军编成内的步兵师
的装备得到改善,自动火器、反坦克兵器、压制兵器以及运输车辆的数量和质量都
有很大改观,合成化程度也进一步提高。从而,使陆军部队的反坦克和防空火力有
了加强,机动能力有了提高,武器装备完成了由以轻武器为主到以重火器为主的转
变。
进入80 年代,根据精兵、合成、平战结合和提高效率的原则,在进一步减少
步兵数量、继续扩大建制内各特种兵的比例,提高合成化程度,增强部队的整体威
力和独立作战能力的思想指导下,陆军军的编制又先后进行了3 次较大调整和改革。
1980 年整编,重点是压缩编制员额,加大特种兵部队的比例,提高部队的防空、
反坦克火力和机动能力。1982 年,随着中央军委、大军区所属兵种领导体制的改
革,由各军代管军区下放的部分独立兵种部队,开始进行合成集团军编组试点,并
开始在陆军军的编成内组建机械化步兵师。1985 年,对陆军军的组织编制再次进
行了重大改革。把保留的陆军军全部整编为集团军。为了使其能担负起战役作战任
务,将原军区所属装甲兵全部、炮兵和工程兵大部编入集团军,与原军属兵种部队
统一整编为集团军属坦克师(旅)、炮兵旅、高炮旅、工兵团、通信团;扩编了防
化、运输分队,有的还增配了陆军航空兵部队和电子对抗分队。集团军直属队的人
数为1962 年编制人数的3。7 倍,火炮为3。2 倍,还有了直属坦克与直升机部队,
战斗力和战斗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基本上能够在上级编成内或独立地遂行战役作战
任务。
集团军的组建使陆军部队的战斗力大大提高。集团军可根据任务和作战地区特
点,使用徒步步兵、摩托化步兵、机械化步兵和其他兵种,灵活地组成有针对性的
作战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