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
真的是太离奇、太偶然,谁能想到打不死锤不烂拖不垮的李继迁会这样就谢幕了?人生的巅峰在向他招手,他己经登上了最后的那一层台阶,只需要站稳了而已!
但偏偏就在宝座上被人暗算……起于诈降,死于诈降,这难道真的是报应或者宿命吗?这一年他41岁,正当壮盛之年,死得实在是太早了,但是回顾他的一生,是这样的坚忍不拔、波澜壮阔,充满了不屈与挑战,为了自由,为了自己民族的独立与强盛,他从始至终地奋斗。比这世上绝大多数的人都活得精彩万分!
他不是个生来的王子,但却是命运的豪杰,任何一个民族都会永远歌颂这样的英雄。别去看他的手段,为了生存,为了压迫下的反抗,他做什么都可以不被道义所谴责。他应该得到尊重。
而且他在剧痛中死去,却仍然保持了极端的清醒。临终前他警告自己年少的儿子德明(党项名阿移),要保密,千万别让吐蕃人知道他死了。然后先向辽国报丧,要辽国封你的官,做你的保护神。然后一定要向宋朝归附,要“倾心归附,一表不听则再请,虽累百表,不得请,勿止也!”
苦难中崛起的英雄,临死前仍然放不下自己的部众和儿子,千古艰难唯一死,可死时容易后事难,李继迁走得是那么的不情愿……
高天流云写历史——如果这是宋史(463)
发布时间:2008…06…28 17:20
全被他料中了,他死了没几天,潘罗支就卷土重来,党项人竭尽全力也只是能保着他的儿子逃回灵州城。
西凉府才得就又丢了。
这时是个天大的利好机会,少不更事的李德明被一群狼围在中间。宋朝、吐蕃、回鹘,个个都恨不得生吃了他爹,再拿李继迁的骨头做成标本,摆在荣誉室里长期炫耀。
还有辽国,别以为契丹人就真的把李继迁当成亲爱的女婿来看待,就算李德明真的是那位辽国公主生的又怎么样?辽国上演过那么多次亲兄弟夺位,还有亲奶奶和亲孙子都不共戴天,一群才交往不过15年的党项人凭什么就想得到宠爱?
所以机会大好,只看敢不敢火中取栗杀过去!
但是叹口气吧,那个年月没有电话只有快马,而且灵州城还在党项人的手里,消息都被隔断,宋朝要在第二年的春节过后,也就是公元1004年的二三月份,才知道西北边出了这样的事。
宋朝紧急开会,讨论一下怎样给李继迁安排一下后事呢?据说当年的西北边疆,宋朝的每一个将军都急不可耐,整顿军马,就等着一声令下杀进党项,把灵州城、定难五州都抢回来。其中尤其是曹玮,他都恨不得先行动后汇报,这种事先到先得,谁抢了就是谁的,就像当年刘备抢荆州一样,晚到一步,就成了孙权、周瑜、鲁肃,想得回来,还得给刘备找新家!
但是能气死你,宋朝的君臣们开了好长的会,把彼此的脑子都互相搅扰了一番之后,做出的决定居然是继续优待……赵恒派一位中枢大臣(是谁没说)到边境,找到了李继迁的汉人亲信张浦,传达了对李德明的好意。
赵恒说,“阿移既孤,宜即招抚。”只要能退出灵州城,安守些本份,宋朝就不会亏待你。但是阿移的反应却超级缓慢,他磨磨蹭蹭,拖延了好久,才回了一次话。
说,他老爸还没下葬呢,丧事期间,头晕眼花心也乱,实在没法办公。您容我两天成不?
高天流云写历史——如果这是宋史(464)
发布时间:2008…06…28 17:23
成,赵恒没催他。因为天朝上国讲究的就是这个。孔圣人规定,为父母服丧,三年期间都得当行尸走肉,不许办公,不许居家,不许喝酒喧哗,更不许和妻子亲热,等等等等,才算是一个最低限度的“人”。
所以要对阿移的孝心和人格表示尊重……就这样,当李德明再次回信的时候,他己经成了大辽国萧太后的乖乖外孙,李继迁也得到了辽国的追封,成了尚书令。辽国还派专人到灵州城吊孝发丧。
机会失去了,在当时在后来,千百年里都有无数的人对赵恒竖起了中指,严重鄙视他浪费了这样千载难逢的黄金机会。为什么不出兵?只要稍微强硬些,灵州和定难五州就不一定会是谁的了,就算还是夺不回来,也能让党项人雪上加霜,让他们彻底灰暗,怎么还会有西夏后来的迅速坐大?
但是事情远远没有那么简单,现在回顾一下,为什么我要浪费那么多的篇幅,从赵恒即位,到李继迁死亡,这一段三五年间的历史事无巨细、不管是三国间的血腥战争,还是一点点的磨擦纠纷,都一一介绍,唯恐不清?
就是针对历朝历代的史书里,包括近现代的各位名家的著作里,都存在着的一个缺陷:分门别类写历史。写宋与辽,那么就单写它们之间的事;写宋与西夏,那么除了他们之外,就不说其它。可事实上,这三个国家是掐在一起拧成一团的,完全就是八九百年之后的另一个《三国演义》,互相牵制,单独说事根本就说不清。
比如说现在赵恒对李德明手软,真的是宋朝的软骨病开始发作?或者说赵恒比他老爹差太多了,他爸要是有这等机会,就算再没兵没粮都不不会放过,他能把皇宫里的侍卫都派上战场,去捡这个大便宜。
好啊,那的确是赵光义能做出来的事。以前把李继迁逼反不就是这样?也是和辽国掐得正欢,急着扳回劣势,想北边损失西北补,结果给子孙后代惹来无穷无尽,看不见头的大麻烦。
那么现在赵恒也得这样的勇敢贪婪,才算是英雄好汉?
前面刚刚提到,宋朝在北方定州一线,布置下整整15万的大军,时刻戒备,就算辽国人在悠闲自在睡大觉,宋朝大兵们都不敢松开刀把子。这是什么日子?脑袋时刻都顶在狼嘴里,还想着再主动出兵打别人,彻底疯头了吧。
这就是当年的真相,事情有轻重缓急,赵恒最起码是个理智的人,不能为了砍别人一条大腿,就自己丢了大半截身子是不是?所以先宽容一下小毛孩子李德明是个相当不错的决定,反正到他长大还有很长一段时间,有帐不怕算。
不过这个世界实在是太疯狂了,一样还是这些人,这些事,只是两三个月以后,赵恒就突然改变了主意。干掉李德明,马上就出兵,管他什么辽国不辽国,想干就干了。而且奇妙的是,他的理由照样充分,无可挑剔。
高天流云写历史——如果这是宋史(465)
发布时间:2008…06…30 17:24
起因是开封城里又来了一群外国人。这些人以前注定会被冷处理,不过现在得热情欢迎。因为是新英雄潘罗支的亲哥哥邦逋支,他给宋朝带来了幸福的烦恼。
先是郑重通告,李继迁真的死了,他中的箭上有吐蕃人的商标。所以不管是否逃走,他都是吐蕃人的猎物,功劳要计准;
第二,李继迁实在太卑劣,他攻打凉州城时不宣而战,把宋朝赐给潘罗支的牌印、官告、衣服、器械等等荣誉物资都给抢走了(当然潘罗支也有不对的地方,当时跑得那么快),现在也没还回来。不知宋朝是不是再照原样来一套?毕竟吐蕃人是那么的追求荣耀……
第三,就非常的重要了。为了西北长期的安宁,更为了宋朝和吐蕃的共同利益,是否可以迅速地团结一下,双方合伙出兵,把党项姓李的连根拔起,斩草除根?
对于前两点,宋朝的态度明确,功劳属于吐蕃人,你的猎物是你的。关于赏赐和荣耀,也没的说,按原样再赏一套,虽然更鼓励你们去灵州城去抢回来。
至于第三点,就让赵恒好好想了想。这一次不同了,以前李继迁正嚣张,为了更大的死敌辽国人,只能先忍了他,让请战的吐蕃人失望。可是这时再不同意,小心潘罗支失望过度,而且从此小看了宋朝,以后有变成李继迁第二的可能。
更何况,为什么就不趁火打劫,也让李继迁的后人们尝尝赵恒当初的感觉?!
于是宋朝下令,命泾、原路部署陈兴在驻地等待潘罗支的军报,只要潘罗支有消息,就立即带兵杀向党项境内的天都山(亦称西华山,位于海原县西安州古城西15里,在党项史上意义非凡),不必再向朝廷请示。一切都以突然、战果为最大目的。
就这样,潘罗支他哥满意了,宋朝也变得非常期待。一个新的世界似乎在生成,党项人死定了。由此,西北草原的势力必将重新规划,宋朝就将再没有后顾之忧,而且还将会得到与辽国抗衡的巨大助力。
美妙的畅想,就等着潘罗支一声令下。
高天流云写历史——如果这是宋史(466)
发布时间:2008…06…30 17:27
潘罗支这时很忙,党项人仍然让他头疼。近20年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