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寿有限,做太平犬长了,又有何兴味。宇宙无穷,以人力,尚不能踏出一步,我若能尽人力,踏出这小小的一步,也不枉寄生一世。”
士燮盯着窗外的月亮,眼神里慢慢涌出狂热的光芒来。
第四十一章 南风乱卷旗纷纷
“汉兵器以弩为尚,果不虚也。”几个身着汉军战衣的年轻人正在用千里镜看着前方的阵型,那里战鼓隆隆,数千人排成一字大阵,只见大阵前方列着三排弩兵,中间是拿着长矛和环首刀步兵,左右两翼是骑着无蹬战马的一千骑兵,后方中军高立主帅大纛,乃是全军指挥所在,全军阵型,戈矛若林,牙旗缤纷,风吼马嘶,极是壮观。
“昔者李牧为雁门边将,张奇阵,列骑于左右翼,大破匈奴林胡,拓地千里,自此就留下这步兵在中骑在两翼的阵型。步兵在中间,利坚守,骑兵在侧,利包抄冲突,以步挡之,以骑克之。是极高明的阵法了。”一个青年赞笑道。
只听得中军鼓响,前军向前五十步。“《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金鼓;视不相见,故为旗帜。夫金鼓旗帜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人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那青年又赞道,“孙子这段论述,将金鼓旗帜在指挥中的作用都讲到了。”
“任晓,你卖弄什么?你见汉军中军大旗周围,那些个部曲的营旗外,那五色旗知为何而设?”另一青年故意问他。
“丰兄休要难倒我,那五色旗帜,黄色代表中央方位,红色代表前方或南方,黑色代表后方或北方,青色表左或东,白色表右或西。主将发出命令后,旗官旗手立即按命令将某色旗竖起,相应的某方部队见后,应立即将本部旗帜竖起,这就叫做应旗,本部全体将士立即准备听令。若主将准备全军行动,则五色旗帜同竖,全军都要应旗,准备行动。指挥的旗帜向哪方点动,受令部队就应向哪方前进,指挥的旗帜若向下低垂,受令部队就要跑步前进;两支旗帜或更多旗帜相交,受令部队就要合为一队,当然,进行这种机动时还要鼓令的配合。”任晓如数家珍的回答。然后又问:“丰兄,你随诸婴将军多时,战事经历的委实不少,你能说说这旗帜的妙用吗?”
“那好,我就说说,夫旗帜,军命维旗,诸军随旗所往而奔赴之,无感前后。一军用旗,可以使万夫听命,略无参差,振裘挈领,深得已简驱繁之妙。一旗立,则千旗立,千旗立则万人同立,风涌潮奔,呼声雷吼,转面急趋。”
“好,好,诸丰说得好。”另外几个青年都赞道。
那诸丰略点点头,举起千里镜继续观察。
“汉军旗帜过多,恐怕会遮挡视线,阻碍命令下达。”他又道。
“是的,汉军旗帜用于指挥,每部曲一面军旗,但是他们一部一曲,少则十余面,多则百余面。”又有人发现了这个问题。
“你们不觉得,这么多旗帜,旌旗蔽空,很壮观啊。”
“旌旗本为指挥命令所设,多旗有何用?”
“这一点要记下来,汉军多用旗,除指挥外,可壮军威,可鼓士气。”
“还有,多设旌旗,以为疑兵,使敌莫知多寡。”
“看汉军行动,于此处摇旗,于彼处出击。以其为伪阵,可使敌莫知我所在。”
“记下来,汉军前锋多举大旗,翼兵驰进,盖旗帜能蔽遮敌箭。缘弩箭到旗即下,自不能伤人。建议我海军,在战舰四周多插旗帜,就可以增加一道防御敌箭矢的软墙。”
“不错,越人惯用毒弩箭,射中即死,此法有效。不过朱崖黎弓,以藤为弦,箭长三尺,无羽,簇长五寸,如茨菰叶,以无羽,射不过远三四丈。我军藤编大盾,皮甲铁盔,防护有余,更别提新开发的板式胸甲。就不用这一招了。”
“多用旌旗,可隐蔽我队伍,使敌不得登高而望见我虚实。”
“何出此言?”
“君不见南风转向,旗帜横过来,现在我们有千里镜,也看不到汉军阵型了。”众人大笑。
“汉军左右冲锋了,骑兵骑射,长矛横过来了,那些草人被矛挑起来,被刀砍碎。”一声呼哨,汉军左右千骑如银蛟一涌而出,骑士身着乌丝连玄犀甲或绛丝连朱犀甲。犹如现场直播,所有人都在喊着自己的所见。他们是随毕炜来龙编的参谋部军官,正直汉军操练,所以毕炜就使了钱,打通关节,让这些只是经历过朱崖剿匪的军官来观摩汉军演习。
“汉军的阵型无懈可击,只是,缺乏机动性。堂堂之阵固然适合,但是面对交址土人,就无处着力了,交址多山陵沼泽,道路崎呕,大部队兵力不易展开,而贼寇又善于设伏,好短兵相接。试想贼不与你交战,流窜山中,纵有大军千万,也难扑获。”
“堂堂之阵,千百人列队而前,勇者不得先,怯者不得后,只是一齐拥进,转手皆难,岂容的左右动跳。一人回头,大众同疑,一人转移寸步,大众亦要夺心,焉能容得或进或退。”
“我军组织非常类似与汉军的步兵阵了。而各种武器的针对性搭配则可能胜过汉军的单一武器配备,兵唯杂。我军每什已经扩编为十二人,最前为什长大盾短剑,次二人一执大盾、一执藤牌,长盾手执长盾牌短剑,遮挡重箭、长枪,藤牌手执轻便的藤盾并带有标枪,长牌手和藤牌手主要掩护后队前进,藤牌手除了掩护还可与敌近战。再二人为狼筅手执狼筅,狼筅是利用南方生长的毛竹,选其老而坚实者,将竹端斜削成尖状,又留四周尖锐的枝桠杈,每支狼筅长一丈左右,狼筅手利用狼筅前端的利刃刺杀敌人以掩护盾牌手的推进和后面长枪手的进击。接着是四名手执长枪的长枪手,左右各二人,分别照应前面左右两边的盾牌手和狼筅手。再跟进的是使用环首刀的四名短兵手,如长枪手未刺中敌人,短兵手即持环首刀冲上前去劈杀敌人。最后一名为负责补充和供应的步兵。我军什级单位不但使矛与盾、长与短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了各种兵器的效能,而且阵形变化灵活,在配备了加强弩兵后,可执行独立作战任务,这一点汉军部曲是无法做到的,他们还是习惯于在大将指挥下全军行动,缺乏分遣队机动能力。”
“是的,我军什级单位可以根据情况和作战需要变纵队为横队,变一阵为左右两小阵或左中右三小阵。当变成两小阵时称、“两才阵”,左右盾牌手分别随左右狼筅手、长枪手和短兵手,护卫其进攻;当变成三小阵时称“三才阵”,此时,狼筅手、长枪手和短兵手居中。盾牌手在左右两侧护卫。这种变化了的阵法又称“变鸳鸯阵”。此阵运用灵活机动,正好抑制住了粤人短兵优势的发挥。朱崖之战,每战皆捷。”
在朱崖实际作战中,天驱军根据实际作战经验,已经开始将重步兵集团改为灵活机动的鸳鸯阵,这种学习戚继光的阵法,在面对黎人和越人善于设伏,好短兵相接,弓弩不善的情况下,每战皆捷。毕炜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古代军队下级划分的不清晰,兵种的多样性使得部队不得不将同种武器的士兵集中管理,而战斗又要求将各个兵种配合运用,这就要求良好的下级管理和需要大量的优秀军士。在军人都是临时征发来缺乏训练的农民组成时,只有将部队的下级编制定的很大,一曲中刀牌手占三屯,长矛手占两屯,才能发挥效力。冷兵器军队混合编制这个问题,历史上只被极少人解决,例如秦军和戚继光,他们的下级军官都是中国历史上最优秀的。现在毕炜的陆军是大力培养下级军官,提干他们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以十二人一什,五什六十人一个中队,五中队三百人一个大队,五大队再加上直属一个弓兵中队为一个营,五个步兵营加一个弓兵大队一个辎重队构成一个军团,当然,现在唯一的一个军团缺员四成。
军器书上说,造好弓和弩对干、角、筋、胶丝和漆六才的要求极为严格,“六材既聚,巧者合之”,只有六材都准备好了才能合制成弓。还要“冬天剖析弓干,春天治角,夏天治筋,秋天合拢诸材,寒冬时把弓臂置与弓匣之内定型,严冬极寒时修治外表”。汉对弓弩十分重视,民间不许私造,毕炜前后总共只是搞到三百把弩机,自己的研究迟迟不过关,又有了抬枪做火力支援,军中对装备强弩并不重视,只是造了千余单体弓装备,那些收编的土人弓箭手,有的还拿着自己狩猎用的弓箭。
这些军官来观摩汉军演习,就是为了学习观察,找出自己的不足,回去之后,相应进行改进。
“你们对汉军演习的看法如何?”
“我们认为汉军是一支强大的军队,但是他的不足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