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帝王悟经典人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谓命,那是上天的赋与,而德是命的根本。伟大的祖先虽然暗中保佑后代,那也是虚无飘渺的。但国家兴亡、国运长短以德为准是正确的。德在过去,命定于现在。所以现在的定命,都是由于过去之德。这还不明白吗?命既然由德决定,那么吉凶祸福就不在天而在人了。命定于现在,圣贤、鬼神也不能改变。所以,君子只有尽心尽力修德,以求得到好的命运啊!
这就是关于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大道理。
十一、不妨以利服人
有一个常用词叫做“舍得”,意为有“舍”才有“得”。为君者想成就大业,就要无私,要做到经常舍得,不争小利,这是古今成大事者必循的规律。
《管子》说:“明白大方地给予就是获取,是统治的法宝啊。”《周书》说:“想要得到,就要先给予。”
黄石公说:“得到的东西不要占有,建立的功名不要贪占。只要尽力而为就是了,争取功名是士大夫的事,君王何必要了解功名利禄在哪里呢?他们是诸侯,自己是天子,要让守城者自己保卫城池,要让攻城的将士自己攻下城池,这才是王者之道。”
《尸子》说:“尧抚养无助之人,禹爱无辜的人。这就是先王安定国家,收服人心的原因。圣人在最大的私情里表现出的却是无私。商汤向上天祷告说:“我一个人有罪,不要涉及天下百姓;天下百姓有了罪恶,请让我一个人来承担。商汤不偏爱一己之身而爱天下百姓。周文王说:“假如有仁义,又何必非得是同族的亲属不可呢?”周文王不偏爱他的亲族而爱万国的人民。先王不是无私的,只是他的私心与一般人不同这才是明白大私的道理。
由此说来,只有不存小私,才能成就最大的私;只有不贪图小利,才会获取大利啊!十二、转 败 为 胜
失败中潜伏着成功的机会。关键在于如何看待失败,如何把失败转化为成功,把灾难转化为成就。
文子说;“即使有功,如果不仁义,也一定会被疑忌;即使有罪,如果不失民心,也一定会受到信任。所以说,仁义是天下人最尊贵的东西。”
例1:楚共王患病,把大夫们召集到身边,说;“我没有德行,从很小的时候便开始主持国政,却不能发扬前代君王的余威,使楚国吃了败仗,这是我的罪过啊。如果祖宗保佑,使我能寿终止寝,我请求你们给我加上‘灵’或者‘厉’的谥号。”大夫们答应了他。待到楚共王死了之后,大夫子囊说:“不能那样做。因为侍奉国君,应该听从他正确的命令而不服从他的错误。楚国是威名赫赫的大国,自从大王君临朝政之后,对南方诸国或安抚或征伐,使之归顺,制服中原华夏诸国,可见受上天的恩宠非常大。有这么大的恩宠,却能自知其过,难道不可以谥为‘共’吗?”大夫们采纳了子囊的意见。
例2:三国时魏的将军王昶、陈泰打了败仗,大将军司马懿却主动承担责任。习凿齿说:“司马大将军把两次失败的责任都自己承担起来,不仅消除了过错,而且使功业更加昌盛,真明智啊。人民不计较他的失败却想为他效力,即使不想事业昌盛,都不可能。假如他们讳言失败,推脱责任,归咎于他人,就会使上下离心离德,众叛亲离,一错而再错。假如国君能够明白这个道理,即使行动失败了,但美名却可扬遍天下,军事上虽受了挫折,但战略上却取得了胜利,即使打了多次败仗也关系不大,何况只打了两次败仗呢?”这就是失败了反而成功的道理。
由此两例可知,明智的人办事往往因祸而得福,转败而为胜,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例3:白起为秦国坑杀了赵国降卒四十多万,使各诸侯国认为秦国太残暴,因而结成了合纵联盟一致抗秦。所以坑杀赵国降卒,并不是秦国的胜利,而是埋下了失败的种子。商鞅使用欺诈的手段,俘获了魏国统帅公子印,使秦国的信用被天下人所怀疑,这是失败的先兆,不是取得霸业的方法。乐毅用信义取得齐国七十余城,却在即墨被打败,这不是失败,而是显示出并吞天下的势头。刘备可怜那些归顺了自己的百姓,每天只走十几里路,最后被曹兵赶上,在长坂吃了败仗,尽管逃亡之中也不抛弃百姓,这是后来称霸西蜀的开端。
由此可看出,不是成大事者不会利用败势取胜。十三、防 止 心 乱
精神是智慧的源泉,精神清爽则智慧明朗。智慧是心态的标志,智慧公正则心态平和。
很多人在不正常的情况下会丧失理智,做出昏乱的举动和决策,从而导致失败。可以导致人的理智混乱的有色、欲、利。
现在有精神清爽、智慧明朗而不明白成败道理的人,这不是因为他愚蠢,而是因为美色、财物、利益、怨怒把他的理智弄得混乱了。
例1:孔子代理鲁国国相后,齐景公知道了很害怕,说:“孔子当政,鲁国必然强大。鲁国一强大,我国离它最近,必然被它先吞并。”犁且说:“除去孔子就像吹动一根羽毛那么容易。你何不用重金聘请孔子来齐国,送美女和乐舞给鲁哀公?鲁哀公喜欢美女和乐舞,必然荒于国事,荒于国事孔子必定劝谏,哀公不听劝谏,孔子必然离开鲁国。”于是便选齐国八十多名美女,都穿上漂亮的锦绣衣服,并教会她们康乐之舞,然后送给鲁哀公。哀公接受齐国的舞女之后果然荒于国事,三天不上朝。孔子说:“君王既然已经沉迷于美女唱歌,我就没有必要留在这里了。”于是前往卫国。
                  第八编 君道之好君道造就好臣道(16)
例2:戎王派由余出使秦国考察,秦穆公认为由余贤能,就问内史廖说:“我听说邻国有圣人,就是敌国的忧患。现在的由余,就是我的忧患。该怎么办呢?”内史廖说:“戎王处在偏僻闭塞的地方,从未听过中原的音乐。你何不送给他女乐来迷惑他的意志;替由余说好话来离间他与由余的关系;挽留由余不让他按时回国,使戎王怪罪他,从而怀疑由余的忠诚呢?”穆公说:“好计。”于是给戎王送了八对女乐,戎王接受了,并且非常喜欢,一年到头兴趣不减。由余劝谏不听。穆公派人暗中邀请由余,由余便投降了秦国。
例3:魏王在范台宴请诸侯。鲁国的国君说:“过去尧帝之女命令仪狄酿酒。酒非常甘醇,仪狄把酒进献给禹。禹饮了之后觉得非常好,于是便疏远了仪狄,又戒了酒,他说‘后代一定有因为纵酒亡国的。’齐桓公半夜饿了,易牙便煎煮,烧烤,调和五味,献给桓公,桓公吃得非常美。说:后世必然会有因为贪图美味而亡国的。’晋文公得到美人南之威后,一连三天没上朝,他疏远了南之威后,说:‘后世必然有贪图美色而亡国的。’楚王登强台,眺望崩山。左边是大江,右边是大潮,高兴得连生死都忘在脑后,于是再也不登强台了,说‘后世必然会有贪恋高台美池的景色而亡国的。’如今你的杯中装的是仪狄那样的美酒;你的美食是易牙烹制的美味;左边拥着白台,右边抱着闻须,都是南之威那样的美人;前边是夹林,后边是兰台,就像是楚国强台那样的美景。人君贪享其中一项就足以亡国,而你现在四项占全了,岂可不警惕呢?”魏王听了,连连夸奖他是明君。
如此看来,使人丧失智慧的途径有太多了啊!
司马迁说:“平原君是乱世中风度翩翩的公子。但是他不识大体。他惑于冯亭的邪说,使赵国失陷长平,四十余万士兵被秦国坑杀,国都邯郸险些被攻克。”
这是被利弄昏了智慧。
《人物志》说:“仁爱出于慈悲之心,但却有慈悲而不够仁爱的;仁爱的人有体恤之心,但却有仁爱而缺乏体恤之心的。严厉的人有刚烈之气,但却有严厉而并不刚烈的。像那种看到别人可怜,便热泪交流,但要让他捐献些财物就吝啬得很,这是慈悲但不仁爱。看到别人处境危急,就产生怜悯之心,真要让他前住在教便害怕祸患,这是仁爱却不愿帮助别人。高谈阔论时讲起道义声色俱厉,而涉及到利益和欲望,便怯懦起来,这是严厉却不刚烈。慈悲但不仁爱,是吝啬的缘故;仁爱而不去拯救,是恐惧的缘故;严厉而不刚烈,是有欲望的缘故。”
《后汉书?班固传》评论说:过去班固慨叹司马迁知识广博,却不能运用智慧避免腐刑。可是班固自己也身犯大罪。这可以说是智力足以通晓事理,但在行动上却不能恪守。所以古人慨叹:人能明察秋毫,却看不到自己的眼睛和睫毛。班固能看清别人的祸患所在,但自己也身陷大祸,这是因为被权势弄昏了自己的智慧。
班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