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帝王悟经典人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凡是有怨恨的人,不是恨他所疏远的人,一定是恨他所亲近的人。
高子说:“《诗经?小弁》是小人的诗。”孟子说;“何以见得?”高子说:“该诗充满怨恨。”孟子说:“太固执了!高子竟是这样来看待《诗经》的。假如有一个越国人在这里,弯弓射我,我可以一边说笑一边谈论这件事。没有别的原因,因为我和他素不相识。可是假如是我的兄弟用箭射我,我就会哭着诉说这件事,这也没别的原因,因为他是我的亲人。
《小弁》这首诗里的怨恨,正是热爱亲人的表现。热爱亲人,这是仁啊!”
秦、晋之战,晋惠公命韩简子察看秦国军容。韩简子说:“秦军在人数上少于我军,可斗志却比我们高昂。”晋惠公问:“这是为什么?”韩简子回答说:“我们出外流亡时,得到了秦国的资助;回国时受到秦国的护送;发生饥荒时,又得到秦国的救济。三次受人家的恩惠却不报答,所以秦军才来攻打我们。”
杜邺在游说王音时说:“我听说人之常情一般是对恩情深的,其报答反而少;对最亲爱的人,要求就多。关系亲近却显不出与关系疏远的人有何不同,怎么能没有怨气呢?这就是《诗经》中为什么会有《棠橡》、《角弓》二诗的原因。”由此可知,关系亲近的容易生怨恨,恩情恰恰是产生怨恨的根源。
八、容 纳 异 己
作为聪明的为君者要有容人的雅量和气度,尤其是对于那些曾站在对立的立场上反对过自己的人,更应该原谅其过去,才能得到真正的人才。
在风云变化不定,天下归属未定之时,在哪位君王属下,就为哪位君王服,用自己的生命作抵押,各为其主,这乃是作臣子的本分。所以汉高祖刘邦能够赦免原为项羽部将的季布事敌之罪,晋文公重耳能够原谅寺人披的过错,尽管过去遭受过他们的困辱,也不怨恨他们。可以说他们都是识大体的人。
例1:晋文公重耳从晋国逃出来,他父亲晋献公命令宦官寺人披前往蒲城攻击他,结果砍中了重耳的一只衣袖。待到重耳返回晋国成为国王的时候,御芮、吕甥等晋惠公的旧臣,怕重耳报复,谋划焚毁重耳居住的宫室并刺杀他。寺人披得知阴谋后去求见晋文公。晋文公不见,并派人斥责他说:“蒲城一战,献公命令你一夜赶到,你当天便到了。这之后,我和狄国的国君在渭水边打猎,你为惠公来杀我,惠公命你三天后赶到,你第二天就赶到了。虽然有国君的命令,可是你为什么那么急迫呢?”寺人披回答说:“我原以为,你这次返国,对如何做国君该明白了。如果还不懂为君之道,就仍会遇到危险。执行国君的命令,不能怀有二心,这是自古以来的法则。除掉国君所痛恨的人,只看自己有多大的能力,至于对方是蒲城人还是狄国人,那与我有什么关系呢?如今,文公即位了,难道就没有所痛恨的人了吗?齐桓公把管仲射中他衣带钩的仇恨放置一边,任用管仲为相国,如果他没有齐桓公的大度,又何劳派你来责骂呢?要离开人太多了,岂止我这种微末小臣呢?”晋文公于是接见了他,寺人披把御芮、吕甥即将发难的事告诉晋文公,才使他免于受害。
韩非子说:“齐、晋二国后来绝了种,不是当然的吗?齐桓公能重用管仲的才能而忘了他射中自己带钩的仇恨;晋文公能听信寺人披的话而不再追究砍中自己衣袖的罪过,这是恒公、文公宽容这两人。后世的君王,英明不及桓公、文公,后世的臣子,忠诚、才能不及管仲和寺人披。以不忠之臣来侍奉平庸的君王,君王不知道臣子不忠,就会有田常弑齐简公,子罕弑宋君那样的劫难;假如君王知道臣子不忠,他们就会用管仲、寺人极为先例为自己辩解,而明君一定不会杀他们,还自认为有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度量。臣子以君王为仇敌,君王还不知道,还给了他们很多的资本,不但不加以防范,反而以为自己很明察,最终导致灭亡,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第八编 君道之好君道造就好臣道(10)
例2:陈轸和张仪共同侍奉秦惠王,秦惠王对两个人都很器重。二人在秦惠王面前争宠,张仪便在惠王面前说陈轸的坏话:“陈轸带着重金,驾着轻车,出使秦楚两国之间,本为秦楚两国的友好。而如今,楚国对秦并不友好,而对陈轸个人却很好,这说明陈轸为楚国考虑的多而为秦国考虑的少啊!陈轸打算离开秦国前往楚国,你为什么不由他去呢?”秦惠王于是召见陈轸。陈轸说:“我愿意到楚国去。我离开秦国一定去楚国,是为表明我不是私下投靠了楚国。过去楚国有个人有两个妻子,你听过他的故事吗?”秦惠王说:“没听说过。”陈轸说:“楚国有个人有两个妻子,有个人去勾引那位年纪较大的,被骂了一顿。又去勾引那个年纪小的,她也反过来勾引他。过了不久,丈夫死了,有人问曾引逗过他妻子的人:“要是让你挑选其中的一个的话,你是娶大的还是娶小的呢?”那人说:“娶大的。”问话的人说:“大老婆不是骂过你,小老婆不是勾引过你吗?为何反而要娶大的呢?”那人回答说:“如果作为一个外人,我当然希望她来勾引我;但要做我的妻子,我就希望她能责骂挑逗她的人。”楚王是明君,昭阳是贤相。假如我作为秦的臣子却经常把秦国的机密交给楚国,楚王将不会收留我,昭阳也不会任用我。我又何必前往楚国呢?”陈轸出去后,张仪进来了,问秦惠王说:“陈轸是不是真的要往楚国了?”秦惠王说:“是的。”张仪说:“如果陈轸没有为楚国效力,楚王凭什么接纳他呢?”秦惠王便又把张仪的话对陈轸讲了,陈轸肯定地说:“是这样的。”秦惠王说:“那么张仪说的话都是可信的了。”陈轸说:“不仅仅是张仪,连路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伍子胥忠于君王,天下所有的君王都希望他做自己的臣子;曾参、孝己都是孝子,天下的父母,都愿意有曾参、孝己那样的儿子。被休的媳妇如果又嫁给了本地人家那她一定是个好媳妇,如今,我如果对秦国国君不忠,楚王又怎么会把我当作忠实的臣子呢?忠心耿耿反而被抛弃不用,我不往楚国又该去哪里呢?”
秦惠王认为他说的有道理,于是重新厚待陈轸。但最终秦惠王还是任命张仪为相。张仪最初向惠王说陈轸的坏话:“陈轸还是对楚国好,为楚国的土地非常卖力。”左爽对陈轸说:“张仪与惠王关系好,惠王非常信任他。你不论怎么说,惠王也不会相信你,你不如把张仪的话作为证明,从而使你能重新回到楚国去。”陈轸说:“好吧。”便派人将张仪的话捎给楚王,楚王很高兴,愿意重新接纳陈轸。于是陈轸便逃到楚国去了。
例3:韩信最初被封为齐王时,蒯通劝他与项羽、刘邦三分天下。韩信不听。后来知道刘邦畏惧他的才能,便与陈稀合谋叛乱。事情败露后,吕后用计谋擒住了韩信,将斩之际,韩信叹道;“我后悔不听蒯通的话,才被小人女子所欺骗,这是天意啊?”刘邦亲率大军往钜鹿讨伐陈孺,韩信假称有病,没有随同前往,打算从中起事。韩信的侍从得罪了韩信,韩信要杀他,侍从之弟上书朝廷,将韩信要叛乱的情形告诉吕后。吕后打算宣召韩信进宫,但又怕韩信的党羽不从,于是与相国萧何商议,假称有使者从刘邦那里回来报捷,列侯和群臣都前往祝贺。萧何欺骗韩信说:“尽管你身体不好,还是勉为其难,去祝贺为好。”入宫之后,吕后命武士把韩信绑起来杀了。
刘邦回到朝廷后,下令逮捕蒯通。蒯通被押到长安后,刘邦说:“是你教唆韩信谋反吗?”蒯通回答说:“是的!我是那样教导他的,只是这他不用我的计策,才使他落到现在的下场。如果他听我的计划,你怎么能消灭他呢!”刘邦大怒说:“烹了他!”蒯通说:“唉,我是冤枉的啊!”刘邦说:“你教唆韩信谋反,还冤枉什么?”蒯通回答说:“秦朝崩溃了,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豪杰辈出。就像秦国走失了一头鹿,天下的人都去追赶,只有身材高大,跑得快的人先捉到它。盔跖的狗朝着尧狂吠,并不是尧不仁的缘故,只是因为尧不是它的主人罢了。我为韩信出谋划策之时,只知道有韩信,并不知道有你。而且天下手持锋利的武器,打算做你所做的事的人太多了,只是力量达不到罢了,你能把他们全都烹了吗?”刘邦听他说的都是实话,就放了蒯通。
例4:战国时齐国的豹勃说田单的坏话:“田单是个小人。”田单听到后,置办了酒席,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