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村民们只好带他去见公爵。
汉密尔顿是英国皇家空军的一名中校,那天正巧在值班室当班。他早已发现有架飞机从海上飞来,可是飞机的影子不久就从雷达屏幕上消失了,正待查个究竟,突然有人来报,说是有一个叫霍恩的先生找他。公爵迎出门外,见到这位不速之客,不禁倒抽一口凉气,这不是赫赫有名的纳粹副领袖赫斯吗!?他们曾在1936 年的柏林奥运会上有过一面之交。汉密尔顿的心里直犯嘀咕,“他怎么会找上我呢!?弄不好别人还会以为我里通外国呢!”公爵赶紧把赫斯安顿下来,并派人严加看守,一面密报丘吉尔首相。
这是一个周末,丘吉尔正在浏览一周的报纸,突然响起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丘吉尔不情愿地拿起听简,对方报告了这一惊人的消息。首相立刻下令封锁消息,一面指派可靠的人与赫斯见面,其中有多年在德国担任英国使馆一等秘书的科克派特里克、西蒙勋爵等。赫斯一见英国官员,就和盘托出了他的“使命”。他声称,希特勒希望停止战斗,如若战争继续下去,德国必将赢得这次战争,而英国将失去整个帝国。赫斯提议英、德缔结和约,然后英国参加反苏进军。如此,英国则可以保持在英帝国内的行动自由。丘吉尔对希特勒的欺诈伎俩早已领教,事情明摆着,如果德国攻下苏联,英国还保得住吗?丘吉尔对赫斯的建议只轻蔑地回答了一个字:“不!”丘吉尔指示把赫斯作为战犯看押起来。到二战结束时,英国把他交到纽伦堡军事法庭受审,结果被判处无期徒刑,老死狱中。这是后话。
赫斯飞英到底是受希特勒指使呢。还是他个人的决定?历史学家们各有不同的解释,至今仍是一个谜。
却说丘吉尔在积极组织北非战役之时,密切注视着德国在苏联西部边境的动向。情报部门不断送来德军准备进攻苏联的情报。1941 年4 月,丘吉尔决定通过英国驻苏大使克里普斯把德国准备在6 月进攻苏联的情报送给斯大林。克里普斯花了好几天时间才找到了传递信息的机会。斯大林听完克里普斯的通报后,大口地吸着他的烟斗,脸上毫无表情,最后只说了一声“谢谢!”斯大林自己也得到德军调动频繁的情报,但当这一消息来自反苏老手丘吉尔时,他反倒打了一个问号,这是不是英帝国在挑拨德苏战争呢?苏联政府当时非常谨慎,避免给德国造成任何进攻的口实。所以在得到德国要进攻苏联的情报后,未在军事上采取任何应变措施。
6 月21 日傍晚,丘吉尔在契克斯首相宫邸的院子里散步,他的秘书考韦尔问他,对援助苏联是否会持保留态度?因为众所周知,丘吉尔是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死敌。丘吉尔毫不犹豫地回答:“毫无保留。”他继续说:“我只有一个目的,粉碎希特勒,??如果希特勒攻进地狱,我至少也得在下院为魔鬼说几句话。”
第二天一早起来,他的秘书急匆匆地跑来告诉他,希特勒德国已于凌晨4 时对苏联发动全面进攻。丘吉尔马上命令秘书道:“告诉英国广播公司,今晚9 时我要发表广播演说。”
当晚9 时,收音机里响起了老首相铿锵有力的声音:“任何对纳粹帝国作战的个人或国家都将得到我们的援助。任何跟着希特勒走的个人或国家,都是我们的敌人。??进攻俄国,只不过是企图进攻不列颠诸岛的前奏。因此,俄国的危难就是我们的危难,也是美国的危难,我们要对俄国和俄国人民给予力所能及的一切援助。只要一息尚存,力量还在,就齐心协力打击敌人吧。”那天晚上,丘吉尔安然入睡,自战争开始以来,他从来没有这么轻松过。
丘吉尔在发表广播演说前,早已和美国总统协调了援助苏联的立场。美国也发表了支持苏联抗德的声明。同年7 月,英国同苏联签订英苏对德作战联合行动协定。双方保证要在对德战争中,彼此提供各种援助和支持,决不同德国单独媾和。同年8 月,两国又签订贸易、贷款和支付协定,英国答应给苏联1000 万英镑的贷款。后来,英国通过摩尔曼斯克和伊朗等通道向苏联运去坦克、飞机、机关枪、吉普车和其他军用物资,俄国也向英国提供了急需的战略原料。
正当德、意在欧洲和非洲肆意扩大战火的时候,他们在亚洲的伙伴日本法西斯也在蠢蠢欲动,有种种迹象表明,日本正准备在太平洋挑起新的战争,美国置身于大战之外的时日已屈指可数了。英、美首脑都感到有必要举行会谈,商讨与战争有关的重大问题。经过磋商,罗斯福和丘吉尔决定8 月9 日在纽芬兰的普雷森夏海湾外的海上举行会谈。这一天,大西洋上突然暴风雨大作,丘吉尔乘坐“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高速航行。在这样的天气下,敌人的潜艇不容易发现攻击目标,舰长暗自庆幸。罗斯福总统搭乘重型巡洋舰“奥古斯塔”号来到会见地点,当丘吉尔登上“奥古斯塔”号时,罗斯福坐在轮椅上,面带亲切微笑,热情接待这位在通信时一向以“水兵”自称的英国首相。两巨头虽第一次见面,但他们已在电话里多次交谈,彼此早已熟悉,并相互敬重。这次倒像老朋友相见似的。丘吉尔转呈了乔治六世的信件,随即开始会谈。第二天,罗斯福又来到“威尔士亲王”号继续头一天的话题。经过4 天会谈,双方同意发表一个共同宣言,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大西洋宪章》。其主要内容是:两国不追求领土或其他方面的扩张;凡未经有关民族自由意志所同意的领土变更,两国不愿其实现;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其所赖以生存的政府形式的权利,各国放弃使用武力,云云。后来,苏联和其他反法西斯同盟国都声明支持《大西洋宪章》,这一历史性文件成了反法西斯同盟国团结抗敌的共同纲领,并成了后来联合国宪章的基础。这次首脑会议使两国朝着正式结盟的方向迈出了一大步。
1941 年12 月8 日,日本偷袭美国在夏威夷的海军基地珍珠港,同时对泰国、马来亚、菲律宾和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发起进攻,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发起突然袭击后立即向美国和英国宣战,12 月11 日,德国和意大利也向美国宣战。美国作为反法西斯盟国正式参战,极大地改变了双方力量的对比,有利于加快法西斯的灭亡。
12 月22 日,丘吉尔搭乘战列舰“约克公爵”号横渡大西洋,来到华盛顿,再次与罗斯福总统会谈,罗斯福让丘吉尔住进白宫,给予他最高礼遇。两人就共同采取作战行动达成一致意见:罗斯福同意丘吉尔的建议,两国共同对法属北非进行干涉;美军进驻北爱尔兰;共同派轰炸机轰炸德国;英、美决定建立西太平洋联合司令部,并在华盛顿建立英、美联合总参谋部委员会。1942 年元旦,丘吉尔和罗斯福签署一项联合宣言,这一宣言经26 个反法西斯盟国签署后,称《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国庄严保证,各国政府将动用其全部资源对德、意、日三国作战,各签字国将密切合作,决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正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德、意、日法西斯四处点火,八方树敌,最终是难逃失败下场。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二十回 战北非 蒙帅破强敌 登欧陆 联军夺胜利北非猎狐扭危局,“霸王”登陆诺曼底。
彻底消灭法西斯,苦战五年夺胜利。
话说苏联和美国参战以后,英国增加了两个强大的盟国,举国上下顿感松了一口气。这时,英国本身的军事力量也大为增强。1940 年5 月22 日,英国开始实行紧急权力法,政府有权指派人员去执行一切任务,管制一切财产,支配工业和指导生产。政府根据紧急权力法颁布了一系列法规和条例,内政部可不经审判和公诉即可监禁任何人,封闭任何报馆;禁止工人罢工,对劳资纠纷实行强制制裁;向企业主征收全部超额利润;从1940 年5 月14日起,在自愿的基础上建立“国民自卫队”,凡年龄在17~65 岁的英国臣民都可自愿参加,志愿兵可领取军服和武器。7 月以后,国民自卫队改“国民军”,1941 年6 月,国民军达160.3 万人。正规军的人数也在迅速扩大,1941 年,海、陆、空三军的战斗人员达到329 万人,1944 年增加到454.3万人,若加上自治领和殖民地的军队,二战期间英国指挥的军队达到950 万人,这在英国历史上是空前的。
由于战争的需要,英国一些生产机器的工厂改为生产军火,所有军火工厂全部开足马力生产。战争时期,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