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列国史演义丛书--英国史演义-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费,好逸恶劳,政治经济制度日趋腐朽,阻碍着工商业发展。中下层人民不堪封建压迫,举起义旗,矢志推翻波旁封建王朝。1789 年7 月14 日,起义志士攻下象征封建统治的堡垒巴士底狱,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不久,法国制宪会议通过《人权宣言》,宣布人人生而自由平等,公民有权亲自推举代表参与制定法律,公民享有言论、出版自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把民主的口号喊得震天响。接着,制宪会议制定各项革命措施,宣布废除贵族爵号和各种封建权利,改革教会,取消什一税,废除行会和过时的工商法规,没收大贵族和教会地产并在农民中分配。这且不算,革命群众还在1793 年1 月21 日把国王路易十六推上了断头台,后来王后也未能幸免。
兔死狐悲,邻国的革命事件吓坏了英国的国王和显贵,他们害怕革命之风吹进英伦三岛。本来国内的麻烦已经够多的了,激进主义者们早在那里提出限制王权、改革议会、扩大选举权等民主主张,若让法国革命得逞,岂不是给英国那些好事之徒撑腰打气吗?
英国保守的理论家埃德蒙·柏克1790 年11 月发表的《法国革命观感》把英国保守势力对法国革命的态度暴露无遗。在他眼里,人有上下之分,国有君臣之别,谁个要推翻国王和政府,那就是罪过,什么民主、自由和人权,全都是无稽之谈。
英国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对法国革命的看法又有不同,他们自己在国内无权无势,起初对法国推翻国王和封建贵族统治的斗争颇为同情,但后来又担心革命过火,危及有产者的财产,更害怕法国推翻腐朽制度后变得强大起来,成为英国在海外贸易和工商业方面的竞争对手,特别是拿破仑开始向外扩张后,他们唯恐法国今日成为英国的劲敌,于是这个阶层也纷纷向右转,倒向反对法国革命的阵营。
唯有英国劳动人民和小资产者对法国革命充满了真诚的同情。他们把自己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同法国革命联系起来,法国革命的胜利鼓舞了他们的士气。英国民主主义者托马斯·潘恩亲自投身法国革命,他参加《人权宣言》的起草,批驳柏克的反动谬论。他撰写的《人权论》阐明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则,颂扬天赋人权的思想,鞭笞封建等级制度和君主政体,倡导共和。这潘恩1737 年降生于英国诺福克郡,他出身微贱,父亲是个裁缝,他自己从小就当鞋匠和缝纫工,还干过农活儿。他读书不多,仅上过中学,但失学后自学不辍,青年时当过教师、店员和税吏,曾饱尝饥饿冻馁。他深知下层人民的疾苦,从小滋生要求自由民主的思想,迫切希望改善百姓处境。1774 年,潘恩作为契约奴到北美,亲身参加北美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反抗英国统治的独立斗争。1776 年1 月,他发表名为《常识》的小册子,他痛斥英王和英国的政治制度。指出北美独立的迫切性和争取胜利的有利条件,号召人民立即拿起武器。一石激起千层浪,《常识》在民众中引起强烈共鸣,对引导人民争取独立战争的胜利起了巨大作用。
美国独立后,潘恩于1788 年回到英国,旋即参加激进主义运动,为争取英国人民的权利而呐喊。1792 年他离开英国到法国的加莱,那里的革命人民高呼“潘恩万岁”的口号,冒雨欢迎他。后来他被选为国民议会代表和制宪议会成员,为法国革命效力多年。潘恩的民主思想对英国激进主义组织“伦敦通讯协会”、“宪政社”、“人民之友社”等都有很大影响。
却说英国当权者们本是外交舞台上的老手,善于推行均势外交,只要欧洲大陆上某个国家有可能对英国的利益构成威胁,英国必定会扶持该国敌人,以钳制其发展,从而保持均势,形成互相制约的局面,这样英人便可以凌驾于其他国家之上。当时英国正进行工业革命,对外贸易发展很快,比起大陆封建国家来,财力最为雄厚。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以小皮特为首的英国统治集团再次实行均势外交,使出合纵连横的手段,拨出巨款,支持大陆反法国家,多次结成反法联盟,决意扳倒法国这个劲敌。
1793 年,路易十六被处死后,小皮特放弃初期的观望态度,直接参加反法战争。他纠集奥地利、普鲁士、西班牙和皮蒙特组成第一次反法联盟。英国派陆军和海军投入战斗,攻敦刻尔克,占科西嘉,陷土伦,颇有一举拿下法国之气势。
那革命的法国也不是好惹的,法国人民面临强敌,众志成城,奋起保卫祖国,保卫革命。在同外敌斗争中,一个不起眼的科西嘉尉官崭露头角,这就是波拿巴·拿破仑。
拿破仑1769 年出生在科西嘉一个破落的小贵族家里,他的父母生有13个孩子,其中5 个夭折,剩下五男三女,拿破仑在兄弟中排行第二。10 岁那年,他得到法国驻科西嘉总督的推荐,进法国香槟省东部的布里埃纳预备军校学习,这里的学生都是贵族子弟。拿破仑在这里度过了5 个寒暑。在同学中他因来自科西嘉而倍受歧视,因为,当时法国人视科西嘉为化外之地,认为那里的人粗暴野蛮。拿破仑本来就有浓重的科西嘉口音,又身材矮小,还具有明显的科西嘉人的性格特征,比如暴躁凶悍,宁折不弯,因此和很多同学都合不来。这使他原来就很孤傲的脾性更加突出。他常常几天几天地不理人,一心埋头于书本,发奋学习,发誓要出人头地。1784 年,15 岁的拿破仑以优异成绩从军校毕业,然后被送到巴黎军官学校学炮兵。
法国革命开始后,拿破仑投身革命阵营,1793 年8 月,英西联军攻占法国南部重要军港土伦,对法国革命构成威胁。法国革命政府调兵遣将,意欲夺回土伦。拿破仑参加了进攻土伦的部队,任炮兵副指挥官,他一面搜集大炮和弹药,一面训练士兵,激发他们的斗志。10 月,他指挥炮兵发起攻击,轰击英国军舰,给对方造成很大损失。在讨论夺回土伦的计划时,他提出与指挥部不同的作战方案。由于土伦易守难攻,他主张围城打援。集中炮火攻击港内的英国舰队,切断英国舰队对港口守敌的支援,待守敌弹尽粮绝之时,再一举歼灭之。他的主张得到与会者赞同,并付诸实施。拿破仑率领士兵英勇作战,终于在12 月19 日夺回土伦。因战功卓著,他不久就由上尉破格提升为炮兵少将,当时年仅24 岁。
英军在土伦受挫后,失败接踵而至。1794 年,联军在北方又遭败北。法军把反法联军赶出国境,并挺进到比利时和荷兰,西部攻入西班牙境内。1795年4 月,普鲁士和西班牙被迫先后与法国签订和约,退出反法联盟,英国的盟国仅剩下奥地利。奥国是法国在大陆上的强敌,法国督政府于1796 年决定3 路大军进攻奥地利,其中进攻意大利北部奥军的一路是拿破仑统率的。他率军出其不意地发起攻击,连战皆捷,势如破竹,横扫意大利北部敌军,然后挥师北上,直捣维也纳。1797 年4 月,法军兵临维也纳城下,奥军被迫求和。10 月,两国正式签订和约,第一次反法联盟瓦解,坚持反法立场的仅剩英国一国。但是英国政府决心不减,孤军奋战,成为欧洲反法的中流砥柱。法国为打击英国,针对英国经济依赖殖民地物资供应的特点,打算切断英国与印度和东亚的联系,决定远征埃及,拿破仑任远征军总司令。1798 年7 月2 日,拿破仑率军3 万余人,乘350 艘战舰浩浩荡荡出征埃及。
此时,英国著名海军将领纳尔逊正密切注视着法军的一举一动,正是这个纳尔逊成了拿破仑的克星。
却说纳尔逊乃英格兰诺福克郡人,父亲是位牧师。12 岁时他到当舰长的舅父手下当见习随员,开始海上生涯。碧蓝的大海、呼啸的浪涛、盘旋的海鸥成了他的朋友。他随舰从西印度群岛到东印度,航程数万里,积累了丰富的航海和海战经验。1779 年,年仅20 岁的纳尔逊即被提升为上校舰长。纳尔逊任舰长期间,正值北美独立战争,由于法国、西班牙和荷兰站在美国一边作战,英国舰队海战频繁。纳尔逊指挥的军舰在执行护航、巡逻和封锁北美任务时,多次与敌舰周旋和交战,经受了战火的考验。
第一次反法联盟时,纳尔逊率“阿加曼农号”战舰在地中海作战,1793年8 月参与攻占土伦。该城被拿破仑收复后,英舰队转而攻打科西嘉。1794年,在攻打该岛卡尔维的城时,纳尔逊身先士卒,在战斗中右眼受伤致残,成为独眼将军。
1796 年,纳尔逊升任分舰队司令。这时英国地中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