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侵华日军主要将帅的最后结局-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占领了水库和电厂后,酒井隆继续指挥日军进攻坚守在维多利亚湾的英军,英军顽强抵抗了两天后,弹尽粮绝。12月25日,被迫向日军投降。 
防守香港西半部的英军与外界失去了联系,他们据守坚固结实的斯坦利堡防御工事,顽强抵抗日军的进攻。日本侵略者的海军舰艇和陆军炮兵部队从海陆两个方向炮轰斯坦利堡,仍未能将其攻克。生性凶残的酒井隆为了迫使堡内英军投降,准备使用残杀俘虏和平民的卑劣手段。 
酒井隆率部攻占香港12月26日晨,日军占领了斯坦利堡外的圣斯蒂芬学院。该学院内设有一所英军野战医院,日军发现后立即冲进医院,用刺刀捅死了90多名伤病员中的60多人。然后,按酒井隆之命,将大约100名护理员、医生和担架员关在一个房间里。这些人被他们当作迫使英军投降的人质。16日下午,斯坦利堡的英军坚守堡垒,拒不投降。于是,恼羞成怒的酒井隆下令将人质中的男俘虏提两三名到室外,将他们逐个肢解,挖出眼睛,斩断手脚,最后再将他们杀死。然后,酒井隆又逼迫几个被割去耳朵或手指的俘虏,让他们去斯坦利堡报告目睹和遭受的惨状,并威胁说,英军若不投降,他将用同样的方法杀死所有的人质。 
日本兵还把4名中国女护士和3名年轻、漂亮的英国女护士绑在尸体上轮奸,之后又用刺刀一个一个把这些女护士捅死。 
当天晚上,斯坦利堡的英军为解救人质,被迫向日军投降。他们走出斯坦利堡,所看见的是遍地狼藉、残缺不全的受害者的尸体。如此凶残和灭绝人性的兽军,就这样在7天之内攻占了香港。 
%%%善恶终有报!酒井隆作为战犯被南京军事法庭逮捕并审判。在南京这块曾被日军蹂躏并惨遭屠戮的土地上,含着屈辱血泪的人们终于迎来了正义审判的一天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后,酒井隆在天津被中国军队抓获,后关押进南京小营战犯拘留所。 
1945年11月6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了“战争罪犯处理委员会”。其主要职责包括:关于战犯处理之设计事项;关于战犯处理之督导事项;关于战犯处理之考绩事项;其他有关战犯处理事项。 
酒井隆是“战争罪犯处理委员会”成立后,被公布的第四批第29名战争罪犯。1946年5月30日,“战争罪犯处理委员会”下设的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开庭审判乙级战犯酒井隆。 
5月的南京,骄阳似火。在这一块曾被日军铁蹄蹂躏、惨遭屠戮的土地上,取得战争胜利的人民,将对这些双手沾满鲜血的刽子手进行庄严审判。在法庭上,检察官指控酒井隆犯有下列主要战争罪行:“塘沽协定时,任梅津美治郎的参谋长,主使特务人员破坏我国的统一,积极侵略华北,企图僭夺我国主权。1941年任进攻香港司令官,1942年任华南方面军司令官,所犯各地,强奸抢劫,肆意破坏财产,无所不为。” 
面对检察官的指控,开始酒井隆拒不承认自己所犯的罪行,他把这些罪行都说成是部下所为,与他无关,他只是“实属督查不严”而已,想通过这样的狡辩来推脱罪责。8月20日,南京军事法庭对酒井隆进行第二次审判。8月27日,军事法庭依据确凿证据判处战犯酒井隆死刑。 
1946年9月13日15时,酒井隆被绑赴南京雨花台刑场执行枪决。执行后,南京军事法庭正式通知“日军善后联络部”。15日,中国军方与日军在华高级将领一同,将酒井隆尸体埋葬在南京雨花台地区。这个生性残虐的法西斯军官就这样结束了他的一生。     
第六部分   
纵横侵略战场的寺内寿一(1)   
寺内寿一是明治元勋寺内正毅的嫡子,他先是接受了系统的法西斯军事学校的教育,后从基层做起,一步步晋升。在其父去世后,当上了“中将”,后又坐上了陆相的位子 
寺内寿一,1879年8月8日出生在日本山口县一个极有名望和势力的世袭贵族家庭。父亲寺内正毅伯爵是明治元勋,曾任教育总监、陆相、驻朝总督、首相等职。寺内寿一虽然是名门之后,但同样接受了一整套严格的法西斯军事教育,早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日俄战争爆发后,被送上了前线。 
寺内正毅希望儿子,尤其是嫡子寺内寿一能“子承父业”,寺内寿一当然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 
1911年,寺内寿一晋升为陆军少佐,被安排在“出人才”的陆军参谋本部工作。1913年,寺内寿一获得赴德机会,任驻维也纳陆军副武官。他一面工作,一面积极研究德国陆军。1919年7月,寺内寿一被任命为近卫第三联队联队长,同时晋升大佐军衔。同年,父亲病逝,寺内寿一失去父亲的荫庇,进入自己独立发展的阶段。 
此后,寺内寿一稳步晋升,历任近卫师团参谋长、第十九步兵旅团旅团长、驻朝日军参谋长、独立守备队司令、第五师团师团长,第四师团师团长、驻中国台湾日军司令、军事参议官等职,而且军衔从“大佐”升到“少将”,再到后来的“中将”,已经是日本陆军中重要的高级将领了。 
1936年2月26日,日本国内右翼少壮派军人制造了“二二六”事变,企图通过政变打倒部分“统制派”重臣。由于准备不周,政变失败。迫于舆论压力,陆军做出整肃军纪的决定。但是经过这次虽然失败的政变,日本军内法西斯势力却大大得到加强,侵略扩张的野心进一步膨胀。 
在这个事件的风波中,作风强硬的寺内寿一,于1936年3月9日被钦命为陆军大臣。寺内寿一之所以成为担负“肃军”重任的陆军大臣的不二人选,一方面是他出身名门,父亲寺内正毅的影响余荫其身;另一方面,他性格豁达,才华也算出众,因而在皇族、贵族以及军、政界都有较好的人缘。同时,他是从基层一步步干上来的,具备一定的资历,并且未深涉当时的派阀斗争。 
因而,由陆军参谋总长、教育总监、陆军大臣联合召开的三长官会议,确定了由寺内寿一来出任新陆相。 
寺内寿一出任陆相后,马上以其“铁腕”行动整肃陆军。 
1936年3月23日,为了粉碎“皇道派”阵营,寺内寿一撤换了一大批“二二六”事变的骨干分子,形成新的陆军省和参谋本部的人员安排。 
除此以外,为了加强控制力度,寺内寿一想方设法掌握住人事大权。他先于5月份以陆相之职兼任军事参议官,扩大自己手中的权力,随后利用日本陆军每年8月进行人事调动的惯例,打破原来的程序(由三长官会议决定,并上奏天皇批准人事调动方案后,方可公布实施),以“肃军”之名,一人独断了8月份的人事调动安排,三长官会议失去了作用。寺内寿一此举实质上废除了会议讨论的形式,一人独掌人事大权。 
掌握人事大权之后,利用以前留学德国的经验,寺内寿一开始大力推进陆军内部的体制改革,先后推行了扩大军务局、新设兵务局、新设航空兵团、充实机械化部队力量等措施,极大地强化了陆军的力量,为展开侵略做好准备。 
作为一个军人,寺内寿一在日本政府法西斯化的进程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他不仅不断鼓吹要坚持“实行根本革新时弊,充实国防等积极强硬政策的气魄和实力”,并且坚决反对“带有自由主义色彩,采取维持现状不求进取之政策而妥协退让”的政治家们的行为。而且提出了具体的行动方针——“调整同苏中这两个‘满洲国’邻国的关系,使帝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东亚稳定力量”,要“避免在国际上陷于孤立”,对苏联关系要“阻止传播赤化,使之不妨碍我东亚政策的实行”,对华外交要使中国“必须与我合作,必须打消其依靠欧美或苏联的政策”。 
寺内寿一侵略中国,反对苏联的野心从字里行间明明白白地显露出来,真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寺内寿一被派任华北方面军司令官,主张速战速决,“前进”和“进攻”成为他的座右铭。攻下保定、石家庄,又妄图拿下太原。“徐州——武汉——整个中国”的进攻蓝图让他不甘于大本营的作战限制线 
持强硬军国主义立场的寺内寿一于1937年2月2日,转任陆军教育总监。不久之后,日本侵略者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 
随着战事扩大,日军不断增兵中国大陆。1937年8月31日,寺内寿一被钦命为华北方面军司令官,主要任务是:“占领平津地区及其附近要地,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