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侵华日军主要将帅的最后结局-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后,梅津美治郎充分利用这两个事件迫使国民政府妥协。他一边不断派兵骚扰 河北省政府、天津市政府、国民党天津党部等机关;一边派他的参谋长酒井隆和高桥坦, 分别代表日本天津驻屯军和关东军向何应钦提出“抗议”,举行武装游行和飞机低飞示威。 此时,英、美仍是一贯的绥靖政策,即使它们在华北也有重大利益,但它们宁愿 牺牲这种侵略利益也不愿“惹火上身”。据指挥飞机低飞示威的高桥坦战后回忆说:“彼时 ,英、美等国大使及武官尚驻北平,但一般均持观望态度。只有一次,当关东军的重轰炸机 在北平低空飞行示威时,一个平素和我交好的英国武官来到我的办公室说:‘飞机飞得太低 了,已影响工作,大使让我来请你们考虑一下。’我说:‘好吧,我转告他们再稍微飞高一 点。’英国武官对这个问答很满意。” 
在国际社会的纵容之下,日军以武力步步紧迫。梅津美治郎串通关东军,于6月7 日由关东军派一个步兵大队开到山海关,独立混成第十一旅团主力进入古北口,一个飞行中 队集结锦州待命。6月9日,日本海军也派两艘驱逐舰开进天津大沽口。梅津美治郎还将轮换 回国和新调来的日本士兵都集结于天津,摆出一副随时准备进攻平津的架势。 
6月4日至8日,国民政府在日军的压力下,不得不采取一连串措施,希望能通过 妥协退让,满足日军所提的无理要求。4日,罢免天津原市长张延谔,改以亲日分子王克敏 接任;6日,调离河北省主席于学忠;8日,决定调走驻平津地区的国民党第五十一军。 
梅津美治郎见到国民政府退让,更进一步要求:第五十一军全部撤离河北的日期 告知日方,国民党中央军必须离开河北省境,禁止全国的排日行为,并让酒井隆传话说, “绝无让步可言。若在6月12日以前不能答复,日军会采取断然处置”。 
6月10日,何应钦约见高桥坦,口头答复并全部接受了日方的无理要求,准备 “10日起开始撤出河北省境内的国民党党部;11日起开始以火车运送第五十一军,预定25日将 其全部撤出河北省”;“决定将第二师、第二十五师调到河北省以外”;承诺“国民政府决 定近期向全国发布命令,禁止排日活动”。 
事实上,国民政府6月11日就马上公布了《友邦务敦睦谊令》,压制中国人民的 抗日言论和行动。 
但梅津美治郎对国民政府的屈辱退让还不满足,认为何应钦是以口头约定的方式 答应的,不太正式,所以要求何以书面的备忘录形式正式答复。6月11日,梅津美治郎派酒 井隆,将日本单方面拟定的《觉书》送交给何应钦,要求何应钦签署承认。 
7月6日,何应钦复函梅津美治郎,表示接受日方《觉书》中所提各项要求:“所 提各事项均承诺之,并本日起遂行,特此通知。”梅津美治郎的《觉书》和何应钦的复函, 就是历史上的《何梅协定》。这个协定虽未正式签字,但何应钦的复函在事实上已构成 对《觉书》的法律承诺。 
通过《何梅协定》,日军不仅将在华北的中国军队主力尽数赶出,而且将国民党 党部、国民党宪兵部队及特务机关部队也驱出华北地区,获得了对华北的操控大权,在国民 党政府的一味妥协之下,日本侵略者最终实现了“不战而取华北”的目的,不费一枪一弹便 占领了平津地区的战略要求。这为不久之后日军制造七七事变,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埋下 了祸根。 
%%%“二二六”事变后,梅津美治郎官至陆军省次官,陆军大臣的位子却被比自己资历浅的板垣征四郎抢走了。后来,关东军司令官一职正合了他的口味, 从此开始“苦心经营”起日本帝国的“北进”计划《何梅协定》是梅津美治郎的“得意之作”。对他的“出色表现”,大本营自是 大为“赞赏”。1935年8月,将梅津调任为第二师团师团长。 
1936年,日本国内右翼少壮派军官发动了“二二六”事变。在事变中,梅津美治 郎反应迅速,“站对”了立场,因而获得了更大的提拔。他在事变刚发生、事态尚不明朗 的情况下,就马上第一个站出来支持坚决镇压。他致电宪兵司令部,明确表态称:“对于叛 乱集团必须予以坚决一击。我已经向部队下达了动员令。”后来陆军作出“肃正”的决定, 而作为一开始就主张镇压的一大“功臣”,事变后,梅津美治郎自然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广田 弘毅内阁中的新陆军省次官。   
图谋不战而取华北的梅津美治郎(3)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华北事态紧张,以内阁为代表的日本政府方面,起初是 倾向于采取“不扩大事态”的方针,要求日军参谋本部尽力通过“对华交涉解决事变”,避 免发生进一步的武力升级。 
而日军高层则形成两派意见,即以陆军大臣杉山元为首的“扩大派”与以石原莞 尔为首的“不扩大派”。梅津美治郎“模棱两可”的建议获得了支持,他认为现阶段就大举 从国内向华北派兵,会对日本的国际环境产生不良影响,所以仅从关东军和朝鲜军抽调兵力 是较好的选择。 
然而一旦开动了法西斯战车,侵略的欲望就不断驱动它前进、再前进,华北事态 事实上在不断扩大。大本营7月19日召开陆军首脑会议,讨论未来局势的发展,作战部长石 原莞尔力主应尽力避免发动对华全面战争,他认为对华战争的结局极有可能使日军自身陷 于泥淖而难以自拔,因此,华北日军主力应全部撤至山海关以北,同时展开外交斡旋,和平 解决两国之间的问题。 
原先主张“不扩大”事态的梅津却不同意石原的观点。他认为如果撤出华北,那 么日本会尽失在华北苦心经营所获取的权益,还会使“满洲国”失去屏障,因此,他主张予 敌一击,尽早收拾解决问题。 
侵略者当然不愿意自己的侵略成果拱手让人。梅津美治郎的观点得到大本营发动 侵略战争的大多数人的赞同和支持,因而,7月26日,参谋本部以参谋总长名义向中国驻屯 军下达了准许使用武力的命令,随后向华北增派3个师团约21万兵力。日军侵华战争由此全 面展开。 
随着战争的不断扩大,战线的不断延伸,为了更有力地进行侵略战争,近卫文内阁于1935年5月进行了一次大的人事变动。众望所归的梅津美治郎这次却没有当 上陆军大臣,而另一个侵华急先锋,比梅津资历略浅的板垣征四郎被选入阁,担任陆军大臣 。梅津美治郎内心自是一番失落。 
官场失意的梅津美治郎来到中国华北战场,任华北第一军司令官,主要任务是指 挥“治安肃整作战”。1939年9月7日,梅津美治郎接到大本营的调令,任命他为新的关东军 司令官,接替前任植田谦吉指挥关东军。能出任声名显赫的关东军司令一职,这多少对没当 上陆相的梅津是一种安慰,他把这里当成自己施展侵略“才华”的用武之地。在梅津美治郎上任之前,1939年5月,日苏之间发生了“诺门坎事件”的军事冲 突,关东军一部遭受重创,几乎全军覆没。后经外交斡旋双方签订了停战协定。但大受打击 的关东军势必需要有一个人来重新“经营”一番,梅津美治郎就是这个人选。 
因而,梅津美治郎上任后的主要任务是:收拾“诺门坎事件”后的残局,扩充关 东军,加紧战备建设,继续扶植“满政府”进行“剿匪”活动,加紧开发和掠夺资源。与前任一样,活跃在东北大地上的抗日武装力量也一直是梅津美治郎的“心头大 患”。上任不久,他就开始了“大讨伐”的计划,目标主要集中于以北满为主要活动基地的 东北抗联和活跃在热辽地区的八路军。 
坚持抗战的东北抗联战士在“清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联时,狡猾的梅津美治郎吸取以前的教训,制定 了新的作战计划,不再采用大规模集中“进剿”的老做法,而是先以重兵占据抗日游击区周 围的据点,对抗联各部施行长期封锁和分割包围,企图把抗联战士饿死、冻死在密林之中。 同时关东军组织“讨伐队”、“警防队”、“特搜班”、“工作班”等,运用以往的“踩踏 战法”、“篦梳战法”,再辅以新发明的所谓“壁螽战法”进行“长追”。此外,梅津美治 郎加强对当地民众的控制,进行经济封锁,以达到“匪”民分离的目的,从而断绝抗日联军 的衣食之源。 
在这种疯狂武力“讨伐”与控制根据地群众并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