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侵华日军主要将帅的最后结局-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使亚洲共产化的基地”。“这样将来必定产 生大乱子”——到最后他还不知悔改地鼓吹着“反共”。 
1948年12月21日晚,东条英机收到执行绞首刑的通知书。他向监狱教诲师花山信 胜博士做临终“忏悔”,将一首算作遗言的俳句送给了花山博士:此一去,尘世高山从头越,弥勒佛边唯去处,何其乐。 
明日始,无人畏惧无物愁,弥勒佛边唯寐处,何其悠。 
东条英机曾对花山博士说:“想起一直在一百瓦的灯光昼夜照射下,竟未能得神 经衰弱,觉得正因为有了信仰,才一直到最后都能保持身心健康。”而且行刑前,东条英机 还有心情提出吃一顿日本式饭菜的要求,其他6名被判绞首刑的战犯则没有提出特别要求。 东条英机这里所谓的“信仰”是什么?不过是到死都不知悔改的顽固罢了。 
1948年12月22日晚零时,东条英机与土肥原贤二、松井石根等一同被押上绞刑架 。行刑之前,东条英机还心有不甘地提议:“请松井君带领大家齐呼天皇陛下万岁。”松井 石根于是撕扯着干涩的嗓子大喊:“天皇陛下万岁!”其余的几名战犯跟着喊道:“万岁, 万岁,万万岁!”即将毙命,还这样死硬坚持法西斯立场!凌晨零时10分30秒,东条英机气绝毙命,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终年64岁。当晚 ,东条英机等7名甲级战犯的尸体被秘密运往横滨市西郊久保山火葬场火化,骨灰被美国军 舰运到公海,抛于大海之中。 
历史是公正的,作恶多端的战争贩子东条英机像其他发动侵略战争的罪魁祸首一 样,最终无法逃脱历史的惩罚。   
图谋不战而取华北的梅津美治郎(1)   
梅津美治郎少年时便渴望战死沙场、“孝忠”天皇,当日军企图“不战而取华北”时,内向、谨慎而偏执的他成了最佳人选,最终,他“不负众望”,炮 制出了《何梅协定》 
梅津美治郎,1882年出生于日本大分县。梅津美治郎幼年时期生活艰难,父亲在 他7岁的时候就因病去世了,母亲迫于生活的压力,带着他改嫁到另一户人家,幼年生活的 阴影造成了他孤僻内向、谨慎偏执的性格。石原莞尔曾评价梅津美治郎,说:“他简直就是 一块石头。在为人上他谨小慎微到无可复加的地步。在陆军省内,能够在真正意义 上与我对话的惟有梅津。” 
由于家境的贫寒,梅津美治郎进入了陆军熊本幼年学校,这是一所免学费的、培 养陆军预备人才的小学。从进入这所学校开始,梅津美治郎就一步步走上了法西斯军人的罪 恶之路。 
从陆军熊本幼年学校毕业后,梅津美治郎进入陆军士官学校继续深造。1903年, 他从陆士毕业,获得少尉军衔。 
不久之后,日俄战争爆发,梅津美治郎被编入乃木希典所率第三军,远赴中国东 北作战。梅津美治郎在这次战争中,首次经历炮火的洗礼,他的勇敢为他赢来了军事生涯中 的第一枚勋章——因为作战勇猛而身负重伤,被授予五级“金”勋章。 
乃木希典以带军“严厉”闻名,他主张军人在平时就应该接受“磨炼”,培养“ 坚强”的意志和“勇猛”的作风,被日本军界称为“战神”。这位“战神”在侵略战场上的 战功及其凛凛的作风,深深吸引了梅津美治郎。从此,梅津美治郎将乃木视为自己心目中的 偶像,希望自己能像他一样,在战场驰骋,为天皇“尽忠”。其实,他此后的一生也正是如 此展开的,在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扩张战争中,对中国人民犯下了累累罪行。 
1911年从陆军大学毕业后,梅津美治郎历任日本驻德国、丹麦使馆武官,参谋本 部德国班班长,陆军省军务局军事课课长,第一师团第一旅团长,参谋本部总务部长,参谋 本部附等职。 
在梅津美治郎步步升迁的任职生涯中,他对日本帝国的侵略扩张可谓是“立下了 汗马功劳”,而他的一大“得意之作”即是炮制《何梅协定》。 
早在九一八事变的前夕,梅津美治郎被任命为参谋本部总务部长,首要任务是“ 约以一年时间做好准备”,以最终“解决满蒙问题”。但九一八事变的突然爆发,使梅津的 这一使命“付诸东流”。随着事态的发展,梅津美治郎虽然认为“时机不成熟”而对关东军的“莽撞”行 动颇为不满,但事已至此,他马上主张做好扩大对华侵略的准备是首要的任务。 
梅津自告奋勇,与参谋本部总务部第一课课长东条英机以及军事课课长永田铁山 ,共同拟订了准备扩军的新军备改革方案。1931年12月3日,该方案获准通过。于是,扩充 军备的总经费达到5亿多日元,极大地促进了日本军队力量的膨胀,为日后的扩大侵华战争 做好了准备。 
九一八事变及“满洲国”的最终建立,使中国东北被牢牢控制在日本侵略者的手 中。得到东北以后,日本对早已垂涎三尺的华北,展开了侵略步伐。 
梅津美治郎就是这时奉命赴华北的。1934年3月,他被任命为中国驻屯军司令, 赴天津接替前任中村孝太郎。 
日本军部早有变华北地区为第二个“满洲国”的图谋,只因惧怕英美由于在华北 有重大“利益”而会出面干涉,所以迟迟没有动手。在法西斯侵略屡次得逞的情况下,英 美的绥靖政策显露无遗,于是日本侵略者大胆地开始向华北迈进。不过这次的方法有所改变 ,不是直接武力侵占,而是“软硬兼施”,在华北地区频繁制造事端,拉拢勾结亲日的地方 实力派,策动华北“自治”运动,拼凑汉奸政权,再辅以武力相威胁,最终“不战而取华北 ”。梅津美治郎是个冷静、内向而偏执的家伙,他上任后,按照大本营的意图,一步 步展开活动。梅津非常聪明地嗅到中国当时的政治气候。从1931年起,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就 开始鼓吹“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一心用在“剿共”上,而对日本步步扩大的侵略一味妥 协、退让。 
1932年5月,与日本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使日方用很小的代价,就控制了 整个淞沪地区。据梅津分析,如果继续这样,只要在平津地区不断滋事挑衅,很快就可以让 国民政府屈服的,于是他开始了信心百倍的“运筹帷幄”。 
梅津美治郎直接授意时任日本天津驻屯军参谋长的酒井隆,一手策划、制造了“ 胡白被杀事件”,并以此为借口,大作文章。 
1935年5月3日,天津《国权报》社长胡恩溥和《振报》社长白逾桓两个汉奸在天 津日租界内被暗杀,即“胡白被杀事件”。这其实是日本惯用的“贼喊捉贼”伎俩(据后来 史学家研究证明,是酒井隆指使人干的)。梅津美治郎乘机让酒井隆致电参谋本部,声称“ 经调查结果,终于判明系蒋介石系统所策动”,“我方为了自卫之需要,将来不经警告,随 时采取认为适当之行动,并声明由此发生的不幸事件概不负责”。 
不久之后,即5月11日,他又派日本驻华使馆武官高桥坦与酒井隆一起去会见国 民政府军政部长兼北平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何应钦,诬蔑说胡、白之死是国民党的特务组织“ 蓝衣社”一手策划的,并威胁说,若不严加制止,“事态恐会扩大”。   
图谋不战而取华北的梅津美治郎(2)   
5月17日,高桥坦在梅津授意下,再次以驻华使馆武官名义,发表公开讲话说: “天津的暗杀事件是蒋介石政权对日本采用双重政策的铁证,亦为蹂躏日本租界中的警察行 政权之重大事件。此事真相正由我外交机关与天津驻屯军、关东军及北平武官协力调查中, 不日即可完竣。”显然日军拿出了武力的大棒,准备将事态扩大,迫使国民政府就范。 
不仅如此,梅津美治郎另一手又挑起了“孙永勤事件”,即所谓的孙永勤部进入 非武装区事件。1935年,日军开始以“剿匪”为名围攻东北的抗日义勇军。5月17日,日军 将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孙永勤部由热河境内逼入关内,日军借此硬说国民党遵化县县长接济孙 永勤的部队,违犯了《塘沽停战协定》。5月29日,梅津美治郎以日本天津驻屯军司令官的 身份发表通告说,由于发生了“孙永勤事件”,日军便有理由再次越过长城线,并单方面擅 自宣布:把北平和天津也并入所谓的停战区内,要求国民党军队全部撤出。 
此后,梅津美治郎充分利用这两个事件迫使国民政府妥协。他一边不断派兵骚扰 河北省政府、天津市政府、国民党天津党部等机关;一边派他的参谋长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