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漠狼烟-北非的角斗-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尽管不能成为正规军军人,斯利姆仍决心参与军事
事务。由于自己的努力,斯利姆获准参加伯明翰大学军官训练团。1914 年8
月,斯利姆在那里获得一等兵军衔,不久以后,被派到皇家沃威克郡步兵团
任职。从此,斯利姆开始了通向英军最高职位的生涯。

1915 年7 月,斯利姆所在的皇家沃威克郡步兵团第九营被派到加利波里
参战。在此期间,斯利姆看到管理不善对士气的影响,以及高层指挥、参谋
人员与部队之间缺乏接触的问题。斯利姆还意外地第一次与廓尔喀人有所接
触,他们在艰苦条件下所表现出的那种乐观、勇敢的气质给他留下了很深的
印象。1916 年初,斯利姆随部队转移到美索不达米亚。在那里负伤,因战功
而被授予十字勋章。在此期间,斯利姆还曾被调到第六廓尔喀步兵团,但其
后他仍在皇家沃威克郡步兵团服役至战争结束。

1925 年,斯利姆结婚,不久,斯利姆被选送入奎达参谋学院学习。毕业
后斯利姆在印度步兵军中担任初级参谋职务。1934 年,当他调任坎伯利参谋
学院的教官时,斯利姆在整个英国军界已享有很高的声誉。后来,斯利姆被
选入帝国国防学院,得到高级指挥训练的机会。

1938 年,斯利姆回到印度,指挥第七廓尔喀步兵团的一个营。不久,斯
利姆升任印度高级军官学校校长。1939 年,战争爆发之际,斯利姆被任命为
在联合省组建的印度步兵旅旅长。斯利姆以其个人的品性,强化而又富有想
象力的训练方式,即兴的创造力和信心,使该旅成为训练有素的队伍。一年
以后,斯利姆率领第十印度兵旅作为印度军第五师的一部分被派到苏丹和厄
立特里亚抗击意大利军队。

1940 年11 月,驻守在加拉巴特以北100 英里外的斯利姆旅奉命收复加
拉巴特和附近的迈泰迈。斯利姆指挥部队用突袭方式很快攻下了加拉巴特。
但由于意大利空军的空袭造成人员伤亡,部队陷入混乱。斯利姆焦急地想以
新的计划进行战斗,但他的参谋极力反对,理由是据报告敌人的增援部队已
经上路,印度军在喀土穆抵挡敌军前进的主要任务将遭到严重损害。斯利姆
极不情愿地接受了他们的劝告,承认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第一次战斗以
失败而告终的事实。

1941 年6 月,斯利姆晋升为少将师长,负责指挥第十印度师。6—7 月间,
斯利姆指挥部队从伊拉克沿幼发拉底河右岸强行挺进叙利亚,成功地攻占了


位于坚固设防的代尔祖尔镇的幼发拉底河上的重要大桥。

1942 年1 月,日军入侵缅甸。3 月,仰光沦陷。亚历山大将军从英国飞
来,指挥缅甸盟军作战,斯利姆被调去担任所谓的缅甸军军长。斯利姆面临
着极为不利的境遇。他原来熟悉的是沙漠地形,开阔地带,现在却面对丛林
和河流;他指挥的部队对他很陌生;由于接连撤退,士气严重动摇;缺少地
图和运输工具;没有人员、物资补充,没有增援部队;对日军的行动一无所
知。在困境之中,斯利姆以其自身的品行和时常深入部队的行动很快在下属
中激起了信心。4 月19 日,斯利姆接到缅甸军朝印度东北部撤退的指令。一
个月后,斯利姆指挥缅甸军克服难以想象的重重困难,胜利抵达印度。在整
个行动中,斯利姆自始至终都表现出坚定的信心和高度的复原力。缅甸的撤
退被认为是斯利斯作为指挥官所经受的最大一次考验。

回到印度后不久,斯利姆奉命指挥新建立的第十五军,该军司令部设在
加尔各答。第十五军和在印度东部抗击日军的第四军一起组成东方集团军。
斯利姆的职责是保卫孟加拉免遭来自海上的攻击,协助行政当局维护驻地的
秩序。斯利姆以一系列备忘录的形式阐明抗击日军的战术,形成了丛林作战
战术的基础。

1942 年7 月,东方集团军司令部指挥所属部队进攻位于孟加拉湾东海
岸、加尔各答南面的若开半岛,企图攻占半岛上的日军机场,消除日军对孟
加拉、加尔各答的空中威胁,进攻开始时进展得很顺利,但到1943 年3 月不
仅停了下来,而且开始撤退。斯利姆临危受命,成功地完成了任务。1943 年
10 月,东南亚盟军最高司令蒙巴顿到任,将地面部队组建为第十一集团军
群,斯利姆升任东方集团军司令。不久,东方集团军改称第十四集团军。

1944 年2 月,日军进攻苦开半岛,斯利姆率部坚守。这次战役历经3 个
星期而以日军的彻底失败告终。

若开战役之后,斯利姆计划重新占领缅甸,为此必须大量歼灭日军的有
生力量。这一机会很快到来。3 月,日军猛攻英帕尔和科希马,战事之初,
危机四伏,但由于斯利姆具有迅速恢复的能力和不甘失败的决心,加上蒙巴
顿有力的后方支援,危机都被克服了。斯利姆坚持拖垮日军的政策,利用英
帕尔的紧固防御力量毙伤日军。一俟反攻机会到来,他号召已经筋疲力竭的
官兵再努一把力,发起强劲反攻,将日军打退到亲敦江的另一边。这次战役,
参战的10 万日军中有5。3 万人被毙伤或打散;参战的3 个日军师团中有2
个师团失去战斗力。这是日军历史上最大的一次陆地战败,日军战无不胜的
神话破灭了。

从英帕尔之战胜利到占领仰光这段时间,斯利姆充分展示了他作为指挥
官的最高水平的帅才。在欧洲战争胜利前,东南亚战区的人员和物资补充从
未得到优先考虑。斯利姆不得不用最少的资源在最不利的地形和气候中打一
场运动战。他用即兴指挥的才能、智煤,充分利用突袭方式,以及最大限度
地利用皇家空军的能力等方式来弥补资源上的不足。

尽管向缅匈进攻的政治目的是占领曼德勒和首都仰光,斯利姆正确地认
定他的主要目的是全面击败敌人。一旦达此目的,整个缅甸将在他的控制之
中。因而英军在英帕尔战役后获得主动权时,他不断地向日军施加压力,给
日军一次次歼灭性打击,从不让日军有喘息之机,斯利姆灵活指挥的一个典
型例子是开始挺进缅甸后突然改变了计划,这一改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
略上较为有名的举动之一,原来所有的情报表明日军准备在伊洛瓦底江北面


和曼德勒与盟军开战,后来查明这一情报不准确,日军显然想以伊洛瓦底江
作为他们的主防卫线。斯利姆毫不犹豫地把他的两军之一转移到另一不同的
目标。他的部队悄悄穿过丛林,渡过伊洛瓦底江,同时仍给日军以曼德勒是
主要目标的假象,然后,在首都南面70 英里处的敏铁拉开战了。敏铁拉之战
对日军来说是一场灾难。斯利姆抓住有利战机,率领他的部队,包括重型坦
克、大型运输阵队,穿过1000 英里未开化的土地,选择不同时间分散渡过伊
洛瓦底江,使日军摸不着头脑,无法确定他的主要进攻目标,从而给日军以
毁灭性的打击。1945 年5 月5 日,斯利姆在仰光与从海上登陆的部队会合,
完成了占领缅甸的战略目标。

斯利姆在缅甸作战的胜利来自于他建立在不可思议的洞察力之上的细致
周密的战术和逻辑上的推理。他善于迅速利用空中支援在交通不便的丛林作
战中的潜力和价值,它可使日军常用的包围和渗透战术失去效力。在组织方
面,他抛弃了不合适的标准编队,而采用最适应丛林地形的骡驮与机动运输
相结合的方式。但是,一旦出现需要速度,地形又允许的情况,他立即将他
一些编队建立在机械化和机动化之上,正如他在敏铁拉的进攻和向仰光的突
击那样。

1945 年6 月,斯利姆升任东南亚战区盟军地面部队(即第十一集团军群)
司令。1946 年,斯利姆回到英国担任帝国国防学院院长。1947 年,他离开军
队担任英国铁路委员会副主席。1948 年,斯利姆被召回服现役,出任帝国总
参谋长。

1953 年,斯利姆被封为子爵并奉女王之命出任澳大利亚总督至1960 年,
1956 年,斯利出版回忆录《转败为胜》。

1970 年12 月14 日,斯利姆在伦敦逝世。


V 善于激励士气的蒙巴顿

王室子弟——善辩的学生会成员——“凯利号”舰长——联合
作战司令部的倡导者——宣传自己——“拉链”战役——海军元帅

路易斯·蒙巴顿(Louis Mountbatten,1900~1979),英国海军元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