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漠狼烟-北非的角斗-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年3 月31 日,隆美尔在以假坦克造成的浩大声势下指挥当时仅有的第五轻装
甲师攻占阿盖拉地带,此时英国第七装甲师已返埃及休整,第六澳大利亚师
已调希腊,换防的是第二装甲师一部和第九澳大利亚师;奥康纳正在休假,
由尼姆接任司令。4 月2 日,隆美尔以第五轻装甲师继续推进,其后为二个
意大利师。致使英军于次日仓猝退出班加西。4 月6 日临时充当顾问的奥康
纳和尼姆在撤退时被俘,次日第二装甲师在梅基利被围并随后投降。及至4
月1 日、除第二澳大利亚坚守托卜鲁克外,英军全部被驱逐出昔兰尼加,为
防止德国控制法属叙利亚,韦维尔根据英国政府的指示,命令威尔逊率第七
澳大利亚师、第一骑兵师一部、第五印度步兵旅和“自由法国”军第六营等
部于1941 年6 月8 日进攻叙利亚和黎巴嫩。鉴于英军遭到维希法国军的激烈
抵抗,韦维乐于一个星期之后决定向叙利亚调2 个旅,另以1 个旅从伊拉克
南面越过沙漠向巴尔米拉进攻,第十印度师则沿幼发拉底河向阿勒方向进
攻。战至7 月1 日,维希法国军被迫签订停战协定,叙利亚遂被盟国占领。

1941 年5月韦维尔趁隆美尔在托布鲁克受挫和缺乏补给之机指挥英军实
施试探性的“短促”计划后,开始组织制订“战斧”计划:首先由第四印度
师在第四装甲旅阶助下进攻哈勒法亚一塞卢一卡普措防区,并以第七装甲师
一部掩护沙漠翼侧;再以第七装甲师的2 个装甲旅大举进攻托卜鲁克;最后
以第七装甲帅会同托卜鲁克守军将敌赶回托卜鲁克以西。英军于6 月14 日从
梅塞马特鲁阵地出发,6 月15 日,右翼开始进攻哈勒法亚山口外围阵地,但
损失严重,中路则攻克卡普措堡并击退敌两次反攻,左翼在哈菲德岭攻击受


阻。隆美尔将第五轻装甲师和第十五装甲师全部投入作战。激战至6 月17
日,英军被迫撤退。双方的人员伤亡均不到1000 人,但英军损失91 辆坦克,
德军仅损失12 辆坦克。

1941 年7 月,成为巴斯最高级勋位爵士的韦维尔调任印度英军总司令。
9 月8 日,韦维尔前往伦敦,指出印度军事的极度虚弱,认为缅甸应划归印
度英军总司令管辖。但直到12 月12 日才获准接管缅甸防务。

1942 年1 月4 日,韦维尔出任西南太平洋地区美英荷澳司令部盟军最高
司令,统一指挥该区的陆海空军。2 月25 日,盟军司令部解散,韦维尔仍改
任印度英军总司令。韦维尔强调缅甸对印度和中国防务的重要性,试图引起
伦敦方面更多的注意。第一次缅甸战役失利后,韦维尔接收转移到印度的中
国远征军,同意开办训练中心。1943 年2 月至3 月,韦维尔指挥奥德·温盖
特率远程突击部队(钦迪特)在缅甸对日军展开游击战。

韦维尔于1943 年晋升为元帅,6 月19 日被任命力印度总督。同年被封
有“昔兰尼加的韦维尔子爵”等头衔,出版《艾伦比在埃及》。

1945 年,韦维尔出任阿贝丁大学名誉校长。1946 年,出版所著《直言不
讳》和《艾伦比:军人与政治家》(将以前的两卷合为一卷)。1947 年3 月
离开印度总督职位,获得“韦维尔勋爵”等封号。1948 年出版所著《优秀军
人》。

1950 年5 月24 日,韦维尔在伦敦去世。


S 无人喝彩的奥金莱克

农民的后裔——“十字军”行动的指挥者——具有“杰出素质”
的野战指挥官——甲人不当受牵连——无人喝彩

克劳德·约翰·奥金莱克(claude John Auchinleck,1884~1981),
英国元帅。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历任军长、南方军区司令、驻印度英军总司
令、驻中东英军总司令和第八集团军司令等职。

1884 年6 月21 日,奥金莱克出生于英国奥尔德肖特市。父亲约翰·奥
金莱克是苏格兰农民的后裔,曾参加阿富汗战争和缅甸战争。母亲玛丽·奥
金莱克是具有英格兰—爱尔兰血统的农庄主的后代。

奥金莱克12 岁时进入英国著名的惠灵顿公学。他极富个性。自信心强,
历史、地理、英语成绩极好,但数学不太理想。1902 年1 月,奥金莱克考入
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同年12 月毕业后前往印度服役。

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军队与土耳其军队在美索不达米亚
展开激战。奥金莱克获得宝贵的实战经验,对传统的军事理论产生了怀疑。

1919 年,奥金莱克被送进奎达参谋学院深造。当时该校的军事理论强调
阵地防御战。在饱读世界军事史,特别是研究美国内战时期的杰克逊将军和
谢南多厄战役后,他更加认识到阵地防御战存在着严重的弊端,转而注重机
动和欺骗在作战中的作用。

从奎达参谋学院毕业后,奥金莱克先在西姆拉的军需司令部任参谋,然
后又回到野战部队。1927 年,奥金莱克被送往帝国国防学院深造。毕业之后,
奥金莱克先后担任团长和奎达参谋学院教官。1935 年,奥金莱克晋升为少
将。次年,出任英印军副参谋长。

1939 年,欧洲大陆燃起战火,奥金莱克被调回英国,先后任军长和英国
南方军区司令,后被晋升为中将。1941 年1 月,奥金莱克返回印度,任印度
英军总司令。1941 年7 月,当北非战争万分危急之时,奥金莱克被调往该地,
接替韦维尔任中东英军总司令,同时晋升为上将。

1941 年初,北非英军将意大利部队赶出昔兰尼加西部地带。然而3 月末,
隆美尔率非洲军开进北非,很快就把英军赶回了埃及。如果德军攻占埃及,
盟国从地中海到印度的海上交通线就会被切断,战争形势将不堪设想。因此,
丘吉尔要求奥金莱克迅速发起进攻。

奥金莱克在北非指挥的第一次战役就是“十字军”战役,按照奥金莱克
的命令,第八集团军司令坎宁安拟定的作战方案是:英军以主力装甲部队绕
过边界地区的德军防线,直趋敌人后方的托卜鲁克,与仍坚守在那里的英军
汇合,切断隆美尔的补给线和退路,利用英军坦克在数量上的优势,寻找和
摧毁德军坦克部队的主力,配合正面进攻的英军,将隆美尔的非洲军消灭在
边界地带。

1941 年11 月18 日凌晨,英国第三十军悄悄越过边境,直趋托卜鲁克。
此举出乎隆美尔的预料之外,当时隆美尔正在全力准备进攻托卜鲁克。18 日
晚,英军击退南面沙漠的德军掩护部队,以完遣部队夺取距托卜鲁克环形防
线仅12 英里的西迪拉杰格机场。11 月21 日,隆美尔逐渐摸清英军的部署,
命令德国第十五装甲师和第二十一装甲师靠拢,首先打击西迪拉杰格的英国
先遣部队。11 月22 日,边界正面的英国第十二军奉命开始进攻。该军的新


西兰师之一部开向西迪拉杰格,并于23 日清晨攻占非洲军司令部。同日,德
军的两个装甲师突然向西拉杰格的英军发起攻击,先后赶到该地区的英军被
德军分割,而德军也遭到重创,170 多辆坦克只剩下90 多辆。

坎宁安认为这次战役已经输定,遂考虑让英军退回埃及境内。在此关键
时刻,奥金莱克从开罗飞抵前线,他认为德军损失惨重,坚决反对英军后撤。
事后奥金莱克回忆道:“我的意见与坎宁安不同,我想隆美尔肯定和我们一
样狼狈,尤其是托卜鲁克仍不屈地站在他身后。所以我下令继续攻击。”

11 月24 日。隆美尔率先后带领德国第二十一装甲师越过边界,直捣英国
第八集团军的后方,并命令德国第十五装甲师和意大利机动军随后跟上,隆
美尔的意图是,通过袭击英军后方,给英军司令部造成更大的心理震憾,使
英军的防线彻底崩溃。然而,德军第十五装甲师迟迟未能跟上,意大利的机
动部队也因受到英军阻击而困在途中。第二十一装甲师也因机件故障、燃料
补给缺乏而不能发起快速有效的进攻。由于奥金莱克下令迂回到德军后方的
英军继续战斗,留在后面的德国装甲军司令部接连发出求救信号。隆美尔不
得不于26 日放弃对边界地区的进攻,掉头回撤。11 月26 日清晨,奥金莱克
命令中东英军副参谋长里奇接任第八集团军司令,以保证英军继续战斗。26
晚,新西兰师冲破德军的包围,与托布卜鲁克的英军会合。但12 月1 日,隆
美尔的军队在比尔哈希姆再次大败英军,形势对英军不利起来。这时,奥金
莱克再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