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报复,依旧三心二意,不敢作出最后的决定。意大利的军队早已毫无斗志,
只有驻扎在那里的德军还想垂死挣扎。
第八集团军在意大利南端登陆以后,立即分两路向北推进。与此同时,
第五集团军在萨勒诺登陆,英国第五军也在塔兰托登陆。
在萨勒诺登陆的第五集团军遇到德军的猛烈反攻,形势危急。蒙哥马利
立即派出一支部队支援了第五集团军。接着他又带领第八集团军向东,在靠
近亚得里亚海的一边作战,向桑格罗河进军。11 月15 日,他渡越桑格罗河,
12 月27 日,他攻克了奥尔多那城。
蒙哥马利在攻克奥尔多那城之前的12 月24 日,接到陆军部的命令,让
他回英国去指挥第二十一集团军群,参加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的战争。
蒙哥马利于1943 年12 月告别了他的第八集团军群。跟他一起坐飞机回
国的,有他的参谋长德·甘冈,情报处长威廉斯和总后勤部长格雷厄姆等人。
他们首先飞往摩洛哥的马拉喀什,去会见丘吉尔,因丘吉尔患肺炎正在那里
休养。
蒙哥马利被任命去指挥在西欧登陆的战争有一段曲折的过程。美国总统
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对于此次战争由谁来指挥曾经进行过研究。他们起
初想请布鲁克将军来担任在法国登陆作战的总司令,后来,由于登陆部队中
美军数量较多,就考虑请马歇尔将军出马。可是布鲁克和马歇尔都不愿意担
任此项工作。最后,此项工作就决定由艾森豪威尔来负责,英国陆军部就正
式向艾森豪威尔征询意见,希望由他提名,由哪一位英国将军来充当他的作
战指挥官。艾森豪威尔认为此事最好由英国人自行决定。这时丘吉尔正在突
尼斯,当他催促艾森豪威尔赶快表示意见时,艾森豪威尔认为他不能自行选
择,但不妨同他现在的作战指挥官亚历山大继续合作下去。
选择谁来担任作战指挥官是一件大事。因为未来在法登陆的作战,将由
此人来掌握。英国内阁对人选的问题有两种不同意见,是选择善于同人相处
以及长于组织工作的亚历山大,还是选择具有作战才能的蒙哥马利?对于蒙
哥马利,有不少人在他的为人处世方面提过不少意见。有人批评他在西西里
岛和意大利作战时“行动太慢”,非等到做好最后的准备,才肯发动进攻。
也有人批评他喜欢争论,作战不够积极等等。英国政府中的许多高级官员,
则把蒙哥马利的自信表现,当作骄做自大。蒙哥马利以前在整顿第八集团军
时,撤换过不少不得力的军官,陆军部认为他树敌太多。还有人批评他在同
美军并肩作战时,不肯帮助美军,因而美军不愿再接受他的指挥了。有些军
官则认为他不肯体谅别人的困难,在讨论军事问题时,总是跟别人唱反调,
并嘲笑别人的意见,有人想去访问他时,他把人拒之门外,等等。
蒙哥马利听到这些批评意见后,实在觉得有些意外。他认为他在作战时
拒绝别人访问,是为了避免影响他对作战的指挥。他在非洲作战时曾经花了
许多心血,向一群美国和英国的军官介绍沙漠战争的经验。为了战胜敌人,
他当然有必要谨慎从事;先作好充分准备,才开始行动。他反对和嘲笑一些
军官,是为了纠正其错误的思想,使作战能够取得胜利。胜利是唯一的目的,
为了胜利,对这些小问题还值得计较吗?
蒙哥马利的一位朋友曾经对他说:“你的确得罪了不少人,可是你也赢
得了千万个朋友。”
然而被他所得罪的人却在政府中占据要位,他们认为应当选择一位能够
跟盟友合作和善于在战场上把各种部队组织起来的人。这些人支持亚历山
大。
可是布鲁克将军和陆军大臣格里格爵士,却认为在西欧登陆作战,事关
重大,必须选择一位像蒙哥马利那样精通战术和能够激励士气的指挥官。最
后,英国政府决定把这个职务交给蒙哥马利来担任。
当蒙哥马利于1944 年元旦到马拉喀什会见丘吉尔时,丘吉尔正躺在病床
上阅读一个文件。他把那个文件递给蒙哥马利说:“你看一下这份文件,有
什么意见?这是‘霸王’行动计划,是在法国北部诺曼底登陆,也就是全世
界已经等了两年的开辟第二战线的计划。”
蒙哥马利把文件拿回去,花了半个晚上的时间读了一遍。当他第二天早
晨再去见丘吉尔时,丘吉尔问他有什么意见。“我提不出什么意见,”蒙哥
马利说,“我还没有对它进行研究。我还没有问过海军和空军。而且我也不
是阁下的军事顾问。”
丘吉尔坚持要听听他的意见,蒙哥马利将军一定有自己的想法。丘吉尔
允许他提出任何不同的看法。蒙哥马利最后才说:“既然这样,那么我认为
这个计划行不通。这不能算是一份作战计划,指挥的组织工作是错误的,攻
击面大狭窄了。整个计划必须进行彻底的修改。”
这个意见对丘吉尔来说,好似晴天霹雳。英国的摩根将军为制订这个计
划已经花费了好几个月的时间。现在当该计划即将付诸实施时,却要加以彻
底修改,似乎是不可能的。蒙哥马利怎么能断定这个计划是错误的呢?为什
么他说攻击面太窄呢?这不免使人产生疑问。可是蒙哥马利却相信自己的看
法是绝对正确的。他认为他和他的参谋部能够修改好这个计划。
蒙哥马利于1 月2 日飞回伦敦。这次丘吉尔没有让他乘坐原来的小飞机,
而改派了一架四引擎轰炸机送他回国,因为丘吉尔觉得一定要保证蒙哥马利
的安全,决不能在长途飞行中发生事故。
蒙哥马利回到伦敦时,德·甘冈等人已经比他早一天抵达英国。他们就
在蒙哥马利年轻时上学圣保罗中学内,设立了第二十一集团军群的司令部。
记得当初蒙哥马利在这个学校中,还是个爱好体育活动的十几岁少年,当过
橄榄球队的队长。现在,隔了40 多年以后,蒙哥马利作为一个举世闻名的、
指挥几十万军队的统帅,又回到了他的母校。
蒙哥马利和他的班子立即投入了修改“霸王”行动计划的工作。他的一
套工作方式同阿拉曼战役之前的准备工作颇为相似。他首先迅速地进行了一
番视察,然后召集他的部下,阐明他的作战方法和进攻计划。第二十一集团
军群司令部原来是由英国本国部队的统帅部的人所组成的,这些高级军官墨
守成规,缺乏作战经验。蒙哥马利一方面把他从意大利带来的高级军官安排
在一些重要的岗位上,一方面要团结和训练原来的军官们了解新的作战方
法,以适应新的形势。为了使部队能够按新的方式作战,蒙哥马利在军队的
组织上进行某些小的变动。
蒙哥马利刚担任第二十一集团军群的司令时,曾经引起反对他的人的一
些流言蜚语。有人说他又将一意孤行撤换大批将领,安排他自己的人。实际
上,这一次蒙哥马利并没有这样做,许多将领仍旧留在原来的岗位上。以前
跟随蒙哥马利一起战斗过的老部下,也没有调到第二十一集团军群中来。他
只是把第八集团军的登普西将军调来,担任了第二集团军的指挥官。此外,
由于原来隶属于第八集团军的第五十与第五十一高地联队师以及第七装甲
师,现在调到了蒙哥马利手下,加上他原来的参谋班子,所以,他的部队依
旧保持着原先的第八集团军的作风。
除此以外,集结在英国的美军组成了第一集团军,归美军将领布莱德雷
指挥。布莱德雷要接受蒙哥马利的指挥,而蒙哥马利则又要听命于艾森豪威
尔,因此无论在英军内部,或者在英美军队之间,人事关系都是十分复杂的。
虽然存在隔阂和矛盾,但因为大敌当前,即将进行殊死的搏斗,所以大家还
是能够相互容忍,进行合作。而且在当时,大家都认为只有蒙哥马利才是能
够指挥军队进攻欧洲的关键人物。
蒙哥马利已经逐渐变得比较和蔼可亲了。作为一位举世闻名的人物,他
时常要同盟友和一些政治家接触,比较懂得策略了。他发表谈话比较谨慎,
待人接物也比较耐心,表面上也似乎肯倾听别人的不同意见了。他的内心虽
然并未发生变化,但至少表面上已变得平易近人。他开始对政治感到一点兴
趣了。最主要的,是他比较听从上级的命令了。除了艾森豪威尔之外,他对
丘吉尔、布鲁克和格里格比较顺从,而且往往主动去向他们请示。
蒙哥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