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加登甘爵士总结了当时广为盛传的一种观点:隆美尔等人智勇双全,“韦
维尔主流根本无法与他们相提并论,这好像硬要我去与鲍比·琼斯在36 个眼
上过一遭一样。”
丘吉尔自己的感受已经众所周知。早在5 月中旬,他就提议让驻印度英
军总司令克劳德·奥金莱克爵士替代韦雏尔。丘吉尔告诉帝国总参谋长、陆
军元帅约翰·迪尔爵士说,他并不想让韦维尔在伦敦闲着,呆在俱乐部里饮
酒喝茶。首相先生说,在印度,韦维尔将会“在菩提树下,自亨其乐,悠哉
游哉”。6 月22 日一早,韦维尔的参谋长亚瑟·史密斯爵土来到韦维尔在开
罗的寓所。韦维尔当时正在洗澡间刮胡子,脸颊上堆满了肥皂泡,手里拿着
把剃刀。史密斯镇静地宣读了一封刚从丘吉尔那里发来的电报:“我终于得
出了一个结论,任命奥金莱克将军接替你指挥中东军队,将符合公众的最大
利益。”
韦维尔顿时目光呆滞,但是,却没有表露出明显的冲动,也没有不加掩
饰地埋怨,他说,“首相完全正确。这个职位需要新眼光、新方式。”随后,
他继续刮着胡子。这是一位心襟开阔、大度无私的绅士对他的继任者的典型
赞辞。但是,这位新手能否比其前任更适合于对付隆美尔,却仍属未定之天。
C 胜利与英国人擦肩而过
捕捉狐狸的“十字军”行动——“烈士星期日”的激烈遭遇战
——隆美尔故伎重演——“自由法国战线”的壮举——第八集团军
败退埃及——托卜鲁克守军山穷水尽——德军兵临开罗城下——奥
金莱克在阿拉曼设立防线——丘吉尔的厚望。
当克劳德·奥金菜克爵士就任英国中东部队总司令一职时,他似乎就是
这一职位的最合适人选。时年57 岁的他,将军旅生涯作为自己的唯一抉择。
从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毕业之后,他一直在稳步上升:和平时期先在印
度军队服役,后来又参加了两次大战中的许多战役。
与被正式任命的职务相比,他更以绰号“海雀”广为人知。他的部下都
是这样亲切地称呼他。这更增添了他的威信。到任伊始,他已经对将要面临
的战略和战术问题有了大致的了解。简单地说,这个问题就是如何对付似乎
不可战胜的隆美尔。他意志坚定,对自己的部下也充满信心。他口才极佳,
这一点在他同一些大人物争辩时得到了极好的体现。温斯顿·丘吉尔这位缺
乏耐心的首相就曾领教过这一点。奥金莱克坚持英国的下次攻势不应当过早
地在夏季发动,而应一直等到11 月份,这时奥金莱克就可得到足够的增援。
然而,在所有这些令人肃然起敬的优点的背后,他却有一个致命弱点:
用人不当。在挑选下级司令官时,这个弱点就体现出来。他一旦对某人予以
信任,就想当然地认为他会不折不扣地执行自己的命令,不去做任何监督。
一旦出错,出于固执和盲目自信,他又很难立即纠正自己的错误。
抵达开罗之后,奥金莱克着手进行的第一件事是重新整顿西部沙漠部
队,并物色一名司令官,这支部队是丘吉尔命令组建的。他决心趁希特勒忙
于对付俄国人时有所收获。结果,英国部队规模扩大了三倍,重新命令为第
八集团军,奥金莱克选中的司令人选是艾伦·戈登·坎宁安。时年他54 岁,
虽然总是面带微笑却是个不折不扣的急性子。早在1941 年,在东非的一场战
斗中他仅用八周的时间,就打败了奥斯塔公爵指挥的意大利军队,一时名声
大噪。
奥金莱克后来写道:“我向坎宁安征求意见。因为他在阿比西尼亚果断
有效的指挥和对快速机械化行动的独到见解给我的印象很深。我想放弃那种
很普遍的观点,即坚守沿海地带,并以自由的大范围的运动战袭击敌人的侧
翼和交通线。”不幸的是,坎宁安没有指挥坦克战的经验,他是个因循守旧
的人,同诡诈易变的隆美尔作战,这是致命的弱点。更为糟糕的是,当时坎
宁安本人正处于一个情绪低落时期。因为医生要他戒烟,他不得不扔掉心爱
的烟斗。这表面上没有什么,实际上对他的打击要严重得多。在以后的几个
月里,由于没有了烟斗的陪伴,他的神经大受折磨。
坎宁安就任第八集团军司令一职之后,首先指挥了代号为“十字军战士”
的战役。迄今为止,这是英国在沙漠战场发动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攻势。整个
军事行动的具体目标是:拖住并消灭敌人的装甲部队,从敌人的包围之中解
救托卜鲁克的英国守军(他们从4 月起就陷入了重围),夺回整个昔兰尼加,
最终占领的黎波里。
11 月中旬,正当“十字军战士”行动的前夕,坎宁安和他的指挥部里充
满着一种轻快的自信。他们完全有理由自信:英国陆军部为他们做好了各种
准备,以确保这次行动的成功。这支重新整编的部队现有11。8 万人,700 多
辆坦克,600 多门野战炮,200 多门反坦克炮,还有许多其他装甲车辆和武器。
同时,这次行动还可得到新近增强的沙漠空军部队的650 架飞机的支援。
而在轴心国方面,隆美尔似乎不那么乐观。他正想方设法在驻扎北非的
小规模部队的基础上,组建一个新师,名叫非洲师或第九十轻型坦克师。但
自从六月以来,他就没有从欧洲得到任何增援。原第五轻型坦克师被重新命
名为第二十一装甲师,但没有得到任何加强。隆美尔的指挥部现在有了一个
新的番号:非洲装甲集团军。它由非洲军(包括第十五和第二十一装甲师及
第九十轻型坦克师)和“西尔”意大利军团(有六个师)组成。眼下隆美尔
有11。9 万人。但他仅有400 辆坦克(其中150 辆是意大利制造的),这之中
又有50 辆左右直到英国人发动“十字军战士”行动时还没有修好。另外轴心
国在昔尼兰加的空军力量只有不到550 架飞机,远远少于英国方面,隆美也
没多大指望从希特勒那里得到额外增援。因为在俄国战场上,从6 月取得很
大胜利之后,此时德军已出现了不祥的预兆。
坎宁安雄心勃勃的计划是:命令c·W·M 诺里将军指挥的第三十军从位
于海岸南部五十英里处的马达累娜的第八集团军指挥部向西推进,从背后包
抄由海港城市拜尔迪耶向西迪·奥马尔运动的德军。一旦第三十军从侧翼包
抄了德军,其第二十二和第仁装甲旅将转向西北方向的加布·撤莱,加布·撒
莱唯一的战略价值在于它横跨特里·艾尔·阿布德——隆美尔回击英军的必
由之路。坎宁安希望隆美尔会向加布·撒莱派遣装甲部队,这样在那里的英
国装甲部队就可以任意向东北进攻设在拜尔迪耶的非洲军指挥部,或向西北
解救被包围的托卜鲁克。
同时,第四装甲旅(也是第三十军的一部分)将转向西北,深入到德军
防线后面。这支部队负有双重使命:掩护向加布·撒莱运动的第七装甲旅的
右冀,同时还要掩护第十三军的左冀。第十三军,主要由步兵组成,由戈德
温·奥斯腾将军指挥。他曾在东非与坎宁安共事。他指挥的第十三军将留在
轴心国防线的南面和东面,威慑处在这条防线正面的意大利部队,直到诺里
的装甲部队消灭隆美尔的坦克。这时,第十二军才加入向托卜鲁克进军的行
列,在那里消灭隆美尔的步兵,最后解除德军对托卜鲁克的围困。在托卜鲁
克的守军将进行几次突围来呼应第十三军对轴心国包围圈的进攻。坎宁安计
划在一周之内完成这些行动。
当然,隆美尔也有他自己的如意算盘。他最后勉强得到最高统帅部的同
意再次对托卜鲁克发动进攻。自从春季开始,他就把围困托布鲁格的任务交
给了意大利人。早在11 月份,他就开始把他的部队从埃及前线调往托卜鲁
克,他计划于11 月20—日发起攻击。
但是英国人动作更快。11 月10 月8 日破晓时分,第三十军越过马达累
娜港的防线向沙漠地带成扇形展开。坎宁安同诺里的参谋部一同前进,现场
指挥。由于只遭到极微弱的抵抗,傍晚时分,第二十二和第七旅已抵达加布·撒
莱附近的阵地。
坎宁安在等待隆美尔的反应。对他来说,这次等待漫长难耐而又令人不
安。而在拜尔迪那指挥部里的隆美尔却正忙于筹划他对托布鲁克的进攻,由
于德国人空中侦察力量相对软弱,而且几同来英国人对部队的调动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