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民党下台内幕-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及“政治献金法”,健全政党政治。 
(三)经济政策主张。主张解决失业问题,改善投资环境,加速财政金融改革,重振经济发展。厘清政商关系,杜绝一切黑金白金政治,创造廉洁有效率的投资环境。积极创造就业机会,加强劳工职业训练,建立劳资协商网络,兼顾劳工权益与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积极发展新兴关键性产业,辅导传统产业。 
(四)“防务外交”政策主张。建立全民“国防”,强化科技战力,以“前进防御”为战略目标。发展“多元外交”与“全方位外交”,采务实态度参与国际社会。积极争取加入国际组织,加入区域安全与功能性组织。革新侨务工作,争取海外侨心。   
新党简介new   
1993年8月10日,赵少康、王建煊等7名国民党中生代“立法委员”因不满李登辉日益偏离一个中国原则,推行“台独”分裂路线而成立的政党。 
一、基本情况 
新党成立之初,一度活跃于台湾政坛,成为国民党、民进党之外的第三大政治力量,并在“立法院”扮演关键性少数的角色。但1997年后,新党因政治主张出现争议内讧不断等原因逐步陷入发展危机,在2001年底“立法委员”选战中,更因同质性极高的亲民党的挤压而走向泡沫化。 
(一)选票实力薄弱。在1993年底县市长选举中,新党获得554%的选票,一举跨过5%的政党门槛;1994年底省市长选举得票率为770%;1995年底第三届“立法委员”选举得票率为1295%,获得21个席次,成为“立法院”关键少数;1996年初第三届“国大代表”选举得票率为1367%。此后,新党的实力不断削弱,如在1997年底县市长选举中,新党仅获得142%的选票,在1998年“立法委员”选举中,新党得票率下滑至706%,仅获得11个席次;在2001年县市长及“立法委员”选举中,新党仅在“立法委员”选举中获得1个席位,得票率降至261%,因未跨过5%的政党门槛而走向泡沫化。在2004年“立法委员”选举中,新党当选1席。 
(二)党员人数少。由于新党在成立之初自我标榜为“柔性政党”,因而党章规定,党员享有充分的自主权,随时可以加入或退出,也不必交纳党费,导致新党缺少实质意义上的党员,大多为认同新党的“义工”和“精神党员”。在新党实力鼎盛的时候,新党自己号称“精神党员”达到6万人,目前党员总数仅有千余人。 
(三)政党认同度低。新党在成立之初的政党认同度高达10%,最高峰为15%,但之后认同度逐年下降,目前仅维持在2%—3%之间。 
二、组织架构 
新党在成立之初因经费缺乏,为了在组织形式与国民党、民进党进行区隔,并未设立中央党部和地方党部等党务机构,其组织原则是“以议会为中心,民意为依归,选举为手段”,中央设立“立法院党团”、“国民大会党团”和“竞选及发展委员会”,地方设置县市“竞选及发展委员会”,主要通过“全体公职人员大会”以执行党章、政纲的修订工作。 
“竞选及发展委员会”主要负责党的决策与具体运作事务,主要由“立法院”党团成员、直辖市议会党团成员,各地“竞选及发展委员会”召集人、县市以上行政首长及议会正副议长等人组成。“竞选及发展委员会”设召集人1名,由委员互选产生,任期1年,可连选连任。召集人对内总理党务,对外代表该党。“竞选及发展委员会”设常务委员会,处理该党经常事宜。 
2001年“立法委员”选举走向泡沫化后,新党开始进行改造,决定向刚性化发展,2002年9月新修订的党章中规定:党组织分为中央及地方二级制,“中央”设置“全国委员会”,地方依党员人数及功能设地方党部或特种党部,海外另设海外党部。各级党部依实际需要设立幕僚单位与工作会,处理各级组织授权的事项。 
(一)“全国党代表大会”。为该党最高权力机构,主要职权为选举“全国委员会”委员,决议“全国委员会”所提党章修正案,罢免党主席,议决其他事项。 
(二)“全国委员会”。为该党最高党务常务机构,“全国委员会”人数最多不得超过31人,主要职权为选举党主席,监督协调党务推动,对重大人事的任命案行使同意权等。 
(三)主席。由“全国委员会”委员互选产生,任期1年,连选可连任一次,党主席对内总理党务,对外代表本党。全委会置秘书长1人,副秘书长1—3人,由党主席提名,并经全委会同意后聘任之。新党现任主席为郁慕明。 
三、政策主张 
新党在“建党宣言”中明确标榜将发挥“革新政治、安定政局、制衡两党”的作用,认同孙中山先生的理念,追求民族统一、政治民主、民生均富的目标,坚守公义、平等、安全、务实、干净的原则。 
在两岸关系方面,新党主张中华民族应固守原有之疆域,守死不去,一寸山河一寸血,不容异族染指,亦不容分裂国土。坚决反对“台湾独立”、割裂民族脐带。在发展两岸经贸方面,主张开放两岸直航,促进全面交流;保障台商权益,争取大陆市场;建立互利共生的“大中华经济圈”。在政治方面,反对专制政治,反对独裁,主张实行“内阁制”,反对黑金贿选。   
建国党简介new   
1996年10月6日,岛内“激进台独”分子因不满民进党淡化“台独”色彩进行政党转型,而组建所谓的“建国党”。 
一、基本情况 
建国党成立后,由于其“激进台独”主张受到岛内绝大多数民众的强烈反对,该党成立后并没有取得预期的发展,不仅在接下来的1997年县市长、1998年乡镇市长选举中以惨败告终,而且在1998年底的“立法委员”选举中仅取得1个席次,获得144%的选票,快速走向泡沫化。2000年3月陈水扁上台后,该党某些成员开始回流民进党;2001年8月台联党成立后,该党在岛内的“激进台独”地位进一步为台联党所取代,完全泡沫化,其政党认同度一直只有02%左右。 
建国党在成立前就将自己定位为“革命型政党”,采取“以党领政”的决策模式。其党章规定,决策委员会为党务最高决策单位;主席由全体党员直接选举产生,任期3年,可连选连任,并担任决策委员会主席;副主席1—3人,秘书长1人,副秘书长1—3人,由主席自决策委员中提名,经决策委员会同意后任命。建国党总部组织共有八组五会,分为行政组、组织训练组、活动组、新闻资讯组、教育文化组、国际关系组、原住民族组、财务组、决策委员会、纪律委员会、推展委员会等。 
建国党现任党主席为何文杞,副主席为黄玉炎。决策委员会共12人,分别为蔡金龙、陈建佳、韩明荣、李政宪、周朝陈、蓝天山、柯文杞、苏顺荣、高金郎、吴由丰、刘明松、林安亨。行政部主任为涂泰杰,组织部主任为吕月娥,政策部主任为蔡汀美,文宣部主任为曾如美,法规部主任为高金郎,财务部主任为黄玉炎,训练部主任为洪敬道。 
二、政策主张 
实现所谓“台湾独立建国”是建国党的核心理念,该党成立以来,便大肆宣扬“台独”思想、鼓吹“台独”谬论。主要内容为: 
(一)鼓吹建立“新而独立的台湾共和国”。该党妄称“中华民国自1971年退出联合国时就已经消亡,国民党政权对台湾的统治是非法统治”,必须“建立一个新而独立的国家”,并以“台湾共和国的名称,取代中华民国国号”。“中华民国宪法”也是“非法”,因而主张从根本上废除“中华民国宪政架构”,制定“新宪法”。在两岸关系定位上,建国党明确将其定位为“国家与国家的关系”,叫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与治权从未及于台湾,台湾主权及治权亦不及于中国,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而非中国的一省”。“台湾与中国应建立和平国际关系”,“政治、文化、经济等一切交流,必须在国对国的对等关系上进行”。 
(二)鼓吹建造新的台湾文化。该党声称要重新“建造新的台湾文化”,要“透过文化的力量,从根本寻回以台湾为主的历史、文学、艺术等台湾意识!透过文化的力量,将数百年来不断被外来政权压缩、扭曲而变形的台湾,重新扶正!”该党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具体主张。一是在学校的文化教育上,要以“台湾主体论”大幅修改中小学课程,要“建立起以台湾为主体的观念,让台湾人成为台湾历史的主角,至于中国历史则应退居配角,回到它本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