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民党下台内幕-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重组权力核心(2)   
1989年11月22日,郝柏村的“参谋总长”任期再次到期,李登辉用国民党中常会的名义决定郝柏村出任“国防部长”,遗缺由“空军总司令”陈龄接任。正在东南亚访问的郝柏村,接到此消息时,只有无可奈何。为保住郝柏村的兵权,宋美龄女士曾特意邀请李登辉到士林官邸会谈,此后还给李登辉写过两封信。郝柏村和宋美龄,显然高估了自己在国民党上层的影响力。李登辉决心未变,还是把郝柏村从具有调动、指挥军队权力的最高军令长官“参谋总长”的职位上拉了下来。 
削除郝柏村的兵权,李登辉用的是调虎离山、明升暗降法。明升暗降指的是,“参谋总长”只是最高军令长官,而“国防部长”则“入阁”为政府系统最高军事负责当局,似乎是官升一级。正如李焕由“中央党部秘书长”调升“行政院长”一样,以提升职务来堵住你的嘴。调虎离山指的是,郝柏村在军队中起家,政治基础在军界,亲信党羽在军内,只要离开军令系统,已无调动一连一排、指挥一兵一卒的权力,对这位“一级上将”来说,等于削除兵权。“国防部长”只是主持当局政府的日常军事事务,其重要性远不及直接指挥军事行动的“参谋总部”。李登辉再次得手,与掌握党务系统、主导“行政院”改组相比,削除郝柏村兵权更有特殊意义,这就是“军中强人”离去,军中存在的、一直被人议论的“郝家班”失去台柱,这为李登辉在军中推行“本土化”、在中高级将领中实施“大换血”、推行以彻底改造“军队蒋家化”为目标的“十年建军计划”提供了前提。 
李登辉全方位、多层次的清理异己、巩固权力行为,激化了党内矛盾,逼得一再遭到排挤的亲蒋势力起身反扑。1990年2月21日,又是国民党临时中央全会提名新一届正、副“总统”的日子。“总统”换届,成为亲蒋势力反扑的极好时机,当然会以“民主选举”、“参选竞争”为名进行拼死一搏。 
在整个“总统”选举过程中,李登辉很有章法,步步为营,将亲蒋势力的进攻一一击溃。李登辉先是在1990年元月2日放风要让李焕出任“副总统”,在遭到痛恨李焕投靠李登辉的亲蒋派的激烈反对后立即终止。再是阻止蒋纬国竞选“副总统”。亲蒋派利用此次机会准备把蒋纬国扶上台,以限制李登辉的权力,在拥蒋一方为蒋纬国大造声势、广泛活动的喧闹声中,李登辉宣布将与“总统府秘书长”李元簇搭档参选正、副“总统”。 
对此,亲蒋派决定公开抗争,这就是在国民党演变史上影响深远的权力斗争——“二月政争”。在政争热潮中,亲蒋派被称为非主流派,李登辉的亲信势力被称为“主流派”。在2月11日举行的国民党第十三届临时中央全会上,非主流派提出要以“不记名投票方式”决定候选人,主流派提出依照惯例“起立、举手方式”决定候选人,最后主流派的意见获得通过,“双李配”获得党内通过。这次会议是国民党逃台40年来党内爆发的一场最大的公开权力斗争。以这次会议为标志,国民党内部分裂成“主流派”与“非主流派”两大政治派别。 
非主流派并没有罢休,决定改行他道,走连署之路。非主流派在郝柏村和李焕的策划下,打出的“总统牌”是省籍政治势力另一龙头老大——林洋港,“副总统”人选先是陈履安,后是蒋纬国。林洋港,大学毕业后即从政,1967年当选为南投县县长,在国民党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与李登辉同时进入中央委员会,在十一届四中全会上与李登辉同时进入中常会。以后,林洋港在换任重要职务时,他的遗缺都是由李登辉接任,只是李登辉当上“副总统”则远远走在林的前面。林洋港与李登辉一起被称为“台籍双雄”。非主流派打出林氏牌,用以对付李登辉的本省籍优势。“林蒋”出场,对“双李”构成很大威胁。 
主流派一是尽力拉票,二是分化非主流派,三是请出政坛“八大老”斡旋,四是动员各种力量谴责非主流派。在“八大老”的“协调”下,非主流派虽然一度提出“有条件撤退”,即更换“总统”身边的“两宋一苏”(中央党部秘书长宋楚瑜、“国安局长”宋心濂、“总统府办公室主任”苏志诚),后又要求李登辉明确表示在当选“总统”后放弃执政党主席职位。李登辉看到非主流派已经开始退却,所以对他们的要求全面予以拒绝。 
此时,已经被攻击为“台奸”的林洋港和非主流派已经只剩下“全面退却”一条路。3月9日,林洋港在台北宾馆发表声明,谢绝任何连署他出任“总统”候选人的美意;次日,蒋纬国独木难支,也宣布退选。“双李”成为惟一的正、副“总统”候选人。1990年3月21日,李登辉、李元簇在“总统”、“副总统”选举中分别以高票当选。这是台湾在结束蒋氏父子“强人政治”后第一次“总统”选举。李登辉在“国民代表大会”间接选举投票中高票当选,标志着大陆籍“法统”势力主政时代的结束,以李登辉为首的“本省独台”势力主政时代的正式确立。 
李登辉当选“总统”后,立即改组任期还不到一年的“李焕内阁”。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要李焕退出政治中心。非主流派为了保住本派的利益,为了防止本派地盘再度缩小,所以不能再让出“行政院长”的职位。在整体利益面前,非主流派只有一致对付主流派。李焕及其支持他的人马,采取一连串“院长保卫战”。4月28日,“立法院长”梁肃戎出面邀约李焕、林洋港、郝柏村等非主流派大老餐叙,以迂回手法向李登辉表态支持李焕。以中生代增额“立法委员”为主体的“新国民党连线”,也频频展开造势活动,发动100多名资深和增额“立法委员”连署,向李登辉展示李焕在政坛的影响和实力,声援李焕连任。林洋港也三度公开表示支持李焕留任,向李登辉挑战。   
重组权力核心(3)   
李登辉一年前调升李焕到“行政院”,并非是重用李焕,主要目标是为了先除掉“接班四人帮”中的俞国华,再把李焕调出党务系统予以架空,为最终撤换李焕埋下伏笔。李登辉见非主流派反对情绪过强,只有利用非主流派来打击非主流派这一用过多次但十分有效的手法,接受元老陈立夫提议,任命内心极为反感的郝柏村出任“行政院长”。 
1990年5月2日,在星期三的国民党中常会例会上通过郝柏村出任“行政院长”的提名。郝柏村出马,让绝大部分媒体和关心政治的人士跌破眼镜,民进党和一些舆论都抨击这是“军人干政”、“恢复军事统治”。但是人们马上从李登辉的决策中觉察到了李登辉的用意:堵住非主流人士的嘴,拔出眼中钉李焕,封杀林洋港,可谓是一石三鸟之计,这正是李登辉政治手腕高明之处。他不顾民进党和社会上的反对,在 5月20日宣誓就职时,提名郝柏村为“行政院长”。自此,李焕离开决策中心,如俞国华那样,开始过起“政坛闲人”的日子。“接班四人帮”基本被打破。 
郝柏村上台后,针对台社会治安持续恶化、民众普遍感到不安和恐惧的情况,以“强势治安内阁”为口号,实施铁腕统治。一时间,治安状况有所改善,社会秩序渐入正常,“台独”气焰有所收敛。“李郝体制”在这一时期的合作,正如李登辉早先对“立法委员”所说的达到“肝胆相照”的境界,“总统府”与“行政院”度过1年多的“蜜月期”。但是,对于“接班四人帮”中的最后一位成员郝柏村,李登辉并没有就此住手,还是要彻底清除。 
俗话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李登辉为实现“一石三鸟”,把郝柏村扶上台,并违心地对郝大加赞扬,现在要郝下台,何患无辞。1991年8月以后,因为李登辉不让郝柏村参加军事简报会议俩人开始起矛盾。1991年下半年,“立法院”总质询时,“立法院”次级团体“新国民党连线”明显支持郝柏村,主流派的“集思会”若干“立法委员”则以猛烈炮火攻击郝柏村。台湾政坛上特有的“代理人战争”打响了。在关于蒋仲苓的授衔“一级上将”和刘和谦出任“参谋总长”问题上,俩人发生直接冲突。1991年6月,就职刚满一年的“郝内阁”,爆发“华隆案”,李登辉信任的“交通部长”张建邦因与翁大铭有财务上的纠葛被传讯而辞职,新任“交通部长”简又新上任不过半年又因“荣工处承包十八标工程案”所属8人被法院提起公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