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798年,一支飘扬着三色旗的舰队在马耳他驳岸了,这便是拿破仑远征埃及的舰队。比起土耳其人来,同时基督世界的法国人也就没那么客气了,什么协商之类的统统一边去。要知道,西方国家最擅长做的事情就是‘借着上帝的名义干强盗的勾当’。‘马耳他骑士团’被轰了出去,拿破仑在洗劫了所有财物之后,占领了这个美丽的国家。
1815年的巴黎合约,直接将马耳他划给了战胜法兰西的-英国人,从此马耳他成了大英帝国在地中海的军事要塞,1947年,英国人允许马尔他成立自治政府,而仍然保留其殖民地位,直到1958年撤销自治政府,1974年正式成立马尔他共和国。而飘落海外的‘马耳他骑士团’则在1834年选择在了罗马落脚,失去了自己的领土。
这个时候,英国人将自己的海外安置计划命名为《马耳他计划》似乎更多的只是拥有讽刺意味,然而就如同‘马耳他骑士团’一样,骄傲的大英帝国的后裔们希望自己能够如同罗德岛、如同马耳他岛上的骑士们一样,秉承着‘神的旨意’而去捍卫‘自由世界’。
不过骑士团最终是流亡海外,大不列颠同样也不得不去做好这个准备,也正是如此,
就在1983年3月,利兹皇家兵工厂向英国陆军交付了第一批‘挑战者’坦克的第二个月,1983年4月,开始有大批来自英国的技术人员、设备被空运到了贵阳,在这个中国西南腹地的城市建立起一条‘挑战者’坦克的生产线。而在新加坡、在澳大利亚,同样也具有利兹皇家兵工厂的分厂,这样去做,只是为了做好最坏的准备。
同样,皇家海军还在新加坡、澳大利亚悉尼、加拿大、印度洋上的迪戈加西亚岛、南非开工修建起新的锚地。皇家空军更是在澳大利亚达尔文开始修建新的机场和储备飞机。
“皇家海军将以最大努力,确保GIUK缺口。”这是面对着红色海狼在北海日益频繁的活动,英国皇家第一海务大臣约翰。菲尔德豪斯无可奈何的回答。毕竟皇家海军的主要任务,除了扮演有效核子吓阻的角色以外,就是进行ASW反潜作战。这也许会彻底的拖垮力量有限的皇家海军,这也是一种无可奈何,现在的大不列颠早就不是1902年之前的那个奉行光辉孤立政策的帝国了。
所谓的GIUK缺口,便是位于北大西洋上的格陵兰、冰岛和英国之间的这片海域,而所谓的GIUK也就是格陵兰(Greenland)、冰岛Iceland、联合王国(UnitedKingdom)的英文缩写,在皇家海军的眼里,GIUK缺口这个通常被引用在军事相关的论述上的名词几乎是关系到海军作战的基本部署力量情况,甚至可以说和英伦三岛的生死存亡相联系在一起。
最近这几年来,苏联红海军的潜艇频繁出没在大西洋海域,似乎这种威胁给英国政府带来的感触是极为不安的,因为本身GIUK缺口,就对英国皇家海军来说,是尤其重要的,因为无论是北欧国家,还是苏俄的海军,只要他们想要进入大西洋海域,不是得要通过英吉利海峡,就是得要从冰岛两侧的其中一条航道经过,甚至整个西欧,也只有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因为地理因素的原因,而可以不需要经过那些随时都可能被皇家海军封锁的航线,而直接进入大西洋。其他的那些国家似乎都没有这种能力,无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皇家海军都依靠着自己的这些优势,而将德国公海舰队牢牢的封死在北海,使之无法有效进入大西洋,从而对大不列颠的生命线、海洋霸权构成威胁。
二战期间,德国海军曾视图利用部署在本土和挪威港口的海军力量,突破GIUK缺口,从而攻击由英国驶往苏联的运输船队,但是往往都无法取得任何的突破,因为这些德国舰只要么在北海,要么直接就在GIUK缺口附近海域,便是被英国皇家海军给拦截了。
1950年代之后,随着冷战的开始,GIUK缺口又再度成为了皇家海军,甚至是北约的海上作战部署的关键区域,因为这是红色海狼-苏联潜艇从科拉半岛上的基地出入北大西洋的唯一路径。也因此,美国海军大西洋舰队与英国皇家海军一直都将海军的战略部署重心放在围堵GIUK缺口上,整个海域的海底,在那时都被安装了大量的SOSUS海底听音装置。
当时的那些部署的主要着眼点,就是一旦战争爆发,苏联的红色铁流涌入最后的西欧桥头堡-荷兰的时候,苏联潜艇将会在北大西洋上切断英国的生命线,甚至袭击任何一艘由北美驶往欧洲大陆的运输船只,这对于大不列颠来说,是极其致命的。何况现在法国已经是左翼政党上台,凯旋门上飘扬着的旗帜和埃菲尔铁塔上的夜晚照明灯光都成了那令人窒息的红色。要知道法国的颜色革命,法苏之间的亲善提携对于英国来说,那将意味着什么?
也正是这样,英国政府才会是这样紧迫的开始了《马耳他计划》以能够在苏军跨过英吉利海峡,横扫英伦三岛之后,联合王国依然有能力从海外反攻本土,以收复故国。
至少英国人可不想如同葡萄牙那般的凄惨,如果不是北京的极力照顾,在澳门的葡萄牙流亡政府恐怕早就已经彻底的从这个世界政坛之中消失不见了,就如同昙花一现的‘自由法国’样,彻底、干净的沦为一个政治名词。
第六章:梦碎草原(四)
“告诉我,你们还能够有什么?”近卫坦克第5师师长-博斯塔克斯基并不在意自己的对手。望远镜中,那棱角分明的撤退是那样的熟悉,就似乎是曾经在埃及陆军中担任过军事顾问的博斯塔克斯基所熟悉的那种涂有大卫星的战车一样。也难怪,毕竟由FV4030/3也就是伊朗‘狮2’型坦克发展来的‘挑战者’坦克的总体布置与‘奇伏坦’坦克相似,驾驶舱在车体前部,战斗舱在车体中部,动力舱在车体后部,车体和炮塔均采用乔巴姆装甲。
驾驶员座位在车体前部中心位置,他有一个舱盖可向上升起并向前水平旋转的单扇舱盖及一个广角潜望镜,夜间可换成皮尔金顿公司的PEBadger被动式夜视潜望镜。驾驶舱与战斗舱相通,驾驶员可以经通道进入战斗舱和离开坦克。
炮塔在车体中部,内有三名乘员,车长在火炮右边,炮长在车长前下方,装填手在火炮左边。车长和装填手各有一个舱口盖,装填手为双扇结构,向前向后对开,在其前面装有一个放大倍率为1×的旋转潜望镜。
主要武器是一门L11A5式120毫米线膛坦克炮,可以发射脱壳穿甲弹、脱壳弹、碎甲弹、碎甲教练弹、白磷发烟弹。坦克上有存放四十二个药筒和六十四个弹丸的位置,每个药筒位置可放一发脱壳穿甲弹或者两发碎甲弹或发烟弹药筒。不过典型的混合储存弹药方式是二十发脱壳穿甲弹和四十四发碎甲弹或发烟弹。
几乎对于‘挑战者’坦克的技术数据,近卫坦克第5师的每一个官兵都牢牢记得,毕竟军事情报单位早就将中国陆军第64集团军坦克旅装备有英制‘挑战者1’型主战坦克的情报通报到了远东方面军群的每一个军官。这种英伦风格极重的战车将是近卫坦克第5师所将要面对的第一种真正严格意义上的先进主战坦克,起码要比中国人的那种脱胎自T-55的59战车好多了。
采用马可尼指挥和控制系统公司研制的改进型火控系统IFCS,这是为‘奇伏坦’坦克第二阶段改进设计的就火控系统,重点在于提高坦克的夜战能力和改进车长指挥塔。
IFCS的主要目标是大大缩短从捕捉目标到射击所需的反应时间、赋于火炮对三千米固定目标和两千米活动目标射击的较高的首发命中率。该系统跟踪水平目标的速度为30密位/s,高低向跟踪速度为10密位/s,炮塔水平向回转速度为0。2~480密位/s,火炮高低向俯仰速度为0。2~200密位/s。车长有一个放大倍率为1×的37号昼间瞄准镜和RankPullin公司的放大倍率为5×的37号夜间瞄准镜,车长借助该镜可进行夜间监视、捕捉目标和瞄准。此外,在车长指挥塔上还设有潜望镜,可为车长提供周视能力。
哼哼,看来自己的对手还真不是等闲之辈,只不过,决定胜负的除了武器之外,还有良好的战斗素养,中国人?哼哼,他们才玩了几天的坦克,今天是该让骄傲的红色苏维埃的坦克手们好好来给这些‘中国同志’上一场坦克射击课了。
“第108坦克团在左,第140近卫坦克团在中,第160近卫坦克团在右,以宽正面接敌。”放下手里的望远镜,指着远处那黑压压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