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晚进行射击训练。而这些武装人员除了来自苏联内务部的特工之外,还从从外逃的中国公民之中大量培养,建立了7个针对中国的武装突袭小组。
针对这一情况,中国方面除了逐步组建边防团,担负边防巡逻任务之外,不得不将南下解放西藏阿里地区的独立骑兵第1师调回新疆布防。因为新疆地域广大,交通建设跟不上。所以军委和总参决定将骑兵第1师改建为我军第一个摩托化师,便于在新疆机动作战。虽然当时有过原机械化师改回陆军师的第190师和机械化第70师,但是作为6团制的摩托化师,骑兵第1师还是第一个。
1969年“珍宝岛事件”之后,苏联方面开始将视线从东北转移到西北。从汗腾格里峰北侧的一号界碑起至阿尔泰的最北端,在长达1800公里的边境线上重兵压境。最终在8月13日在铁列克提地区苏联边防军有预谋的向中国边防巡逻队发动了突然袭击。事后**调查组来到乌鲁木齐。先后就决策责任问题调查了军区司令员以下近百人。
但是客观的说“铁列克提事件”是当时中苏边境形式的必然结果。由于苏联在“珍宝岛事件”未能能占到丝毫便宜,因此肯定会在中苏边境的其他地区找回一些场子。因此,象这样的预谋伏击,即使不在铁列克提发生,也可能在其他地区发生。毕竟中苏边境长达数千公里。特别是在新疆地区,中国军队兵力薄弱且机动能力严重不足,因此对于苏联方面还是有大量的可乘之机。
此后为了增加新疆军区的实力,军委决定由北京军区、沈阳军区等组建第3师(后改为第7师)、第5师、第6师、第9师、第10师入疆,军委装甲兵也调派坦克团入疆。新疆军区也组建了守备部队,用于要点守备。进入70年代,为了在新疆作战中形成合成战役规模,高炮第73师、炮兵第13师等部先后入疆,作为新疆军区直接掌握的战役加强力量。
1975―1979年间,北疆各地建成数量相当的导弹阵地,空军第九军的装备也得意全部换成新型的歼―7型战斗机机,老式雷达全部更新为球形雷达,1975年北疆军区在边界组织了一场多师会合的大规模军事演习;1976年新疆军区司令组织在乌鲁木齐西郊丘陵地规模更大的的军事演习。
1978年步兵第4师改建为摩托化师,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部队中摩托化师数量只占步兵师总数的10%,而新疆军区却已经提升到了20%比例。但即便如此在苏联中亚军区的威胁面前,中国军队仍不敢掉以轻信。为了1979年对越作战战备,步兵第11师从青海出藏,由数个汽车团车运新疆,从此编入新疆军区序列,表面上的理由是西藏地区后勤补给困难。但其真正的用意还是担心苏联方面会在新疆这个中国边防的薄弱环节上制造事端也牵制中国军队南下的步伐。
在越南战争正式打响的二天前,相关测绘部队奉命全部拉上边界作紧急地图修测,与此同时,从内地军区调入精锐部队,号称30万,全部遁入新源县等地的山林区待命。新疆军区随升格为乌鲁木齐军区,沿中苏边界30公里以内坚壁清野,房屋锁门、人员全部撤尽;伊宁市等及各生产兵团中小学生向内地大疏散,县城、农场团部及伊宁市的城区没有闲逛之人,市场、商场冷冷清清。
戚度还清楚的记得自己当时正在第一线。那几天新疆地区天气反常,天山以北从乌鲁木齐到新疆最大的“天池”赛里木湖沿途的气温达零下30-40度;果子沟以西平原地区也下了往年不多见的中雪。乌伊公路柏油路面敷着一层薄冰、光亮极滑,军车装载着士兵、军火和劈为半片的冻猪肉,不断地向西挺进,车身及方向盘时常打滑偏甩。而向东是则是不断运送疏散群众和学生的大五○拖拉机,没有棚布,孩子们蹲挤在车板上红扑扑的脸上眼睛睁得老大。由于驾驶员警惕性特别高、蒙之天佑,真还从来未见车祸发生。
一线的各个边防站的战斗都昼夜潜伏在前沿地堡内观察。那些日子里苏联边防军的挑衅行为比往常明显加剧、升级,每天都有集团坦克向中国前沿压来,武装直升机在边境线的上空盘旋,夜间在对面演习火光冲天。军区司令员和各级指挥官稍有空就视察各部队,作战地布置和战前鼓劲,因而许多部队的同志都亲自目睹了将军们的飒爽英姿和铿锵有力的演讲。军车到哪都无票任意加油,伊宁市商场原价200的大收音机10元一台。当年军车疾行、呜啸而过的情景至今仍令戚度感到揪心。
凭心而论中国军队在新疆地区的部署不可谓不雄厚,到了80年代初期,新疆军区管辖2个军级军区,8个野战步兵师,1个炮兵师,1个高炮师,连同军区直属的通信团、工兵团、汽车团和独立部队,仅野战部队便有30多万人之多。此外还有3个守备师、3个独立守备团以及13个边防团和1个独立边防营。单纯从兵力角度而言,对假想敌足以形成压倒性优势。
但是新疆地域辽阔,千里边防线之上部署的各边防团基本上部署在自然条件最为艰苦的地方,很多边防连都在海拔超过三千五百米的雪山上,而且面对的敌情更是异常的复杂。因此各边防团的编制也颇为特殊,除了下辖有边防连以外,还有特务连、步兵连、通信连;既有团、营、连编制的,也有的团既有边防营也有直辖边防连,甚至营与营的编制也不一样。如边防2团的乌伦布拉格边防营,除了两个边防连外,还有一个通信连。边防13团驻守班公湖的有一个水上中队,号称“西海舰队”,这样的编程可能都是与特殊的地理环境有关,因地制宜。
这些边防团的战士常年卧冰斗雪可以说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但是一旦战争爆发他们所坚守的阵地往往会在极短的时间内便被占据战略主动地位的苏联机械化部队分割包围甚至用优势火力所摧毁。二线的情况也并不乐观,新**特的地形地貌决定了这里将是苏联机械化部队最好的战场。一旦各主要国境口岸地区被突破,苏联的装甲部队将很快在北疆地区全面展开。在狼突鸱张之间将中国军队的防线撕裂。
“乌鲁木齐军区司令程完君同志指挥过珍宝岛战役……我相信他可以顺利完成军委所赋予的使命的。”面对戚度的忧虑,总参谋长曹阳沉默了片刻之后无奈的回答道。事实上在中苏两国之间战云密布的情况下,中国政府的领导层不可能没有考虑过新疆地区爆发战事的可能。按照战前所制定的相关预案,乌鲁木齐军区的任务是依托边境地区的国防工事逐次抵抗,消耗苏联方面的攻击力量。
但是这仅仅是一个大的战略方针,尽管此刻由中亚军区和土耳其斯坦军区共同组成的苏联陆军第40集团军的8个师的兵力正被牵制于阿富汗战场。但是在得到了北高加索和伏尔加河沿岸军区的支援之后,苏联方面在中亚军区和土耳其斯坦军区手中仍有12个摩托化步兵师、3个坦克师的庞大兵力。
按照战前的估计苏联方面很可能以中亚军区所属第32集团军从塔城自治州地区方向突出新疆地区,直扑中国在新疆地区的石油工业新城―克拉玛依。而新组建的第45集团军则将从霍博尔塔那蒙古族自治州到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一线越过边境。与北路的突击集群会师于石河子方向,然后围攻乌鲁木齐。如果事态真的按预想的发展,那么在北疆地区将不可避免的发生一场决定中国西北地区命运的战略决战。
“针对苏联方面可能采取的行动,我方自1982年起已经对新疆地区的边防力量进行了逐级加强。乌鲁木齐军区所属13个边防团及9个独立边防营已经完成了编制升格,和东北、内蒙地区一样扩充为边防守备旅和独立边防团。”面对戚度的悲观预测,李祖康此刻拿起一支教鞭走到了悬挂在指挥中枢一侧墙上的巨幅军用地图前,逐一向在座的总参谋部领导指出乌鲁木齐军区一线边防部队的部署位置。
“应该说在敌可能发动进攻的各边境隘口,我方经过多年以来的国防建设已经形成了连贯的永备工事群。相信依托这些国防工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迟滞敌装甲部队的推进速度。”随着李祖康的教鞭所指,一条蜿蜒于中苏国境线上的钢铁可以说是跃然纸上。
“而针对敌方第一阶段的两个主要战略目标―克拉玛依和石河子,我方的态度是克拉玛依作为我西北石油重镇,虽然在战略上对我方持久抗击入侵十分重要。但是由于其地处沙漠边陲客观上对防御作战存在诸多不利条件,因此将不作长期坚守的准备。而作为乌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