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渤海国武王传奇-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姜凤飞道:让儿子女儿都回来当然好了。可是他们是奉王教入侍的,没有得到武王的教示,怎么可以召回呢?
大野勃道:这事不难。到时候我让张雨生设法周旋,一定会如愿以偿。
第九十四章 再争南疆地 三造蛮文表
    渤海国武王大武艺在球场上一阵乱棍打烂了金思兰的头胪。五名新罗国使者吓得魂飞魄散,也不敢索要马匹和车辆,就一路抬着金思兰王子的尸体,逃离敖东城,逃过长白山,逃过鸭绿江,一直逃到了大同江以南,才算得到新罗国地方官员的接应,把金思兰尸体装入棺椁,护送到新罗国西海岸的熊津城。
新罗国王金兴光万万没有料到,他忍痛让出八十里土地,换回来的却是儿子的一具尸体。已经被箭伤折磨得奄奄一息的金兴光,哪里还能禁得起这样沉重的打击,当时就昏死过去,三天后就一命呜乎了。
新罗国世子金承庆立即在熊津城宣布继位,并派人向大唐皇帝报丧,请求册立新任国王,同时请求大唐皇帝对渤海王大武艺严加惩处。
大唐玄宗皇帝一直对渤海郡和新罗国之间这场战争持观望态度,他不能支持渤海郡,也不便支持新罗国,只盼双方尽快停战。现在好不容易看到战争停止,就更不肯介入其中。可是新罗国毕竟是大唐最忠诚的藩属国,发生了老王逝世这样的大事,玄宗皇帝也不能不闻不问。新罗国因为出兵声援大唐,才招来渤海郡的报复,玄宗皇帝也不能不给一点安慰。新任国王正在等待册封诏书好正式继位,皇家必须有个表示。
兵部尚书薛纳在担任辽东郡王期间,被新罗国蚕食了大同江两岸的实际控制权,为此常受到同僚们的奚落,一直感到脸上无光,就想找个机会把这件事作个了结。这时见皇帝想对新罗国王有所安慰,就乘机奏了一本。
薛纳奏道:陛下要想安慰新罗王,不妨作个顺水人情,把原先属于辽东郡,现在已经被新罗国实际控制的大同江两岸土地,正式划归新罗国管辖。
玄宗皇帝笑道:薛爱卿这个主意不错。这样一来,既可以让金承庆高兴一下,又可以让大武艺再也找不到向新罗国发难的借口。朕要派个钦差到新罗国,一是吊唁金兴光,二是册立金承庆,三是正式移交大同江两岸土地。户部配合礼部和鸿胪寺抓紧筹备,尽快启程。
大唐皇帝派往新罗国的钦差大臣是礼部侍郎何韶光。何韶光到新罗国颁诏,册封金承庆为新罗国王,宣布大同江两岸土地正式划归新罗国管辖,却对渤海王大武艺违约杀人一事只字不提。新罗国新任国王金承庆血气方刚,咽不下这口气。他领了大唐皇帝诏命;正式称王;返回首都金城,重整王朝,在列祖列宗神灵前发誓,要向渤海国报仇雪恨。
大唐玄宗皇帝决定将大同江两岸土地正式移交给新罗国管辖,原本是一番善意,以为从此可以消除渤海郡和新罗国的争端,使两个藩属和平相处。可是当这个消息传到敖东城的时候,武王大武艺却感到这是大唐皇帝对渤海郡的莫大羞辱,并且立即作出强烈的反弹。
在此之前,武王大武艺在马球场上打死金思兰,已经把对新罗国的怨恨发泄出来,已经收敛了再对新罗国发难的念头,转而关心起大野勃的下落来。这天朝会之后,武王把右相高海清召到宫中,查问大野勃的近况。
武王问道:右相可知大野勃近况如何?
高海清小心回道:臣已经派出两个门人到伯力城行事,一个叫吴有良,一个叫胡希财,都是武功高强的杀手,一定会马到成功,只是目前尚无确切消息。
武王躺在椅子上,双目微合,好象自言自语似地说道: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兵贵神速,夜长梦多。
高海清赶紧应道:臣不敢怠慢,只是―――
高海清的话还没有说完,有卫士匆匆来报:大内相紧急求见国王基下。
武王正在和高海清密议谋杀大野勃的事,很讨厌有人来打扰,说道:这个乌知古,罗里罗索,大事抓不牢,小事天天报,真是烦死了。
高海清乘机进谄道:乌知古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百官早有怨声。
卫士不知是让进还是不让进,站在那里不知所措。
武王觉得拒见大内相不成体统,便说道:让他进来吧。
大内相乌知古神色焦急地来到宫中,刚要向武王行礼,武王挥手道:免了吧。你急急进宫来,究竟有什么大事?
乌知古向武王禀道:有两件大事。一是伯力城都尉田正平派人来报捷,他和何大富联手,于十天前驱逐倪属利吉,重夺回庙尔城。
武王听了很高兴,说道:这个都尉倒很能干,可以提升他为伯力州剌史。
乌知古再奏道:还有一个坏消息。刚刚接到南海府都督高德武的急报,因事关重大,臣不敢耽搁。
武王从虎皮椅上向前探出头来,急问道:究竟什么大事,快说吧!
乌知古道:金城传来确切消息,大唐皇帝已经下诏,把大同江两岸土地赐给新罗国管辖。
武王闻言,腾地一下跳起来,大声叫道:你说什么?再说一遍!
乌知古道:大唐皇帝已经把大同江两岸土地全部赐给新罗国。
武王拍案叫道:岂有此理!那本是高句丽国的土地,大唐国鞭长莫及,要想赐予藩邦,理所当然应该赐给我渤海国,凭什么赐给新罗国?
乌知古禀道:基下息怒。臣以为大唐皇帝此举有两项明显的意图,一是安慰新罗国新任国王金承庆,二是阻止基下再向新罗国索要土地。
武王气急败坏地踱来踱去,又突然站住,手指乌知古和高海清,喝问道:两位大相国,你们总该有个对策吧?
乌知古奏道:从前靺鞨国是高句丽国的友邻,而新罗国是高句丽国的死敌。辽东郡取代了高句丽国,其土地成为大唐的本土。辽东郡西撤之后,遗民大部融入渤海国。现在皇帝将大同江两岸土地赐给新罗国,是对渤海国的轻视。基下可以上表据理力争。
高海清干咳一声,走到武王身边,小心禀道:臣有一计,不知当讲不当讲。
武王喝道:这个时候,你还卖关子?有屁快放?
高海清乘机攻击大内相,含沙射影道:臣这个拙计,怕被大内相斥为雕虫小技,才顾虑重重。既然基下想听,臣就斗胆说一说。无论从地缘上来讲,还是从人缘上来讲,渤海国都有权力接管高句丽国的土地和民众。大同江两岸土地理所当然应该交给基下来统治。现在大唐皇帝既然置道义于不顾,姿意偏袒新罗国,基下不妨来个旧戏重演,再和皇帝玩一回蛮文国书。
武王听得不耐烦,斥道:你的废话太多了。说主要的。
高海清诌笑一下,说道:主要的就是,再给皇帝上一回蛮文国书,要求皇帝把大同江两岸土地改赐给渤海国。皇帝见到蛮文国书,就会想到张雨生两路攻唐那场战争,就会千方百计避免重蹈覆辙,就会重新考虑大同江两岸的归属,就会顺水推舟重新颁布赐地诏书。
乌知古冷笑道:民间有句难听的谚语,叫做吃一百个豆不嫌腥。前两次上蛮文表,都没有得到好结果,右相还要出这样的馊主意,是不是也要吃一百个豆才知道腥。
高海清向武王叫屈道:基下你看,大内相果然不容臣讲话吧?
武王没有理会右相,沉吟道:三上蛮表,不厌其烦,烦乱其心,促其乱盘。此计说不定会引出意想不到的奇迹。孤王以为不妨一试。
乌知古道:请基下三思。第一次上蛮文表,是臣出的主意,被皇帝拒收,臣至今追悔莫及。第二次上蛮文表,是右相出的主意,结局让人哭笑不得。故技重演,三上蛮文表,恐怕只会招天下人耻笑。
高海清阴阳怪气地说道:前两次上蛮文表,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都是因为大内相保举的出使之人贪生怕死,临阵变节,才弄得功亏一篑,丧权辱国。这一次我来保举奉表大臣,一定能大获全胜。
乌知古知道高海清是在指桑骂槐,指责前两次出使大唐国的乌召度丧权辱国,便争辩道:要不是使臣随机应变,巧妙应付,恐怕后果更加难堪。
武王不想听二相的争论,只盼高海清能把诡计实现,说道: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获取大同江沿岸土地。是用武力从新罗国手中夺来,还是用智力从大唐国手中索取。三上蛮文表虽然有故伎重演之嫌,却比同新罗国开战简便得多。不过,这次上蛮文表,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右相既然信心十足,此事就交给右相来筹备。出使的人选,也不必举荐了,就由右相亲自走一遭。
高海清受宠若惊,向武王奏道:臣绝不辜负基下的信赖。只是,臣出使大唐,来回总要三五个月,那伯力城之事,恐怕要耽搁了。
武王把手一挥,说道:当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