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哈军工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工程师,这些成为陈赓朝思暮想的问题。他在是年10月20日的日记中写道:

“……从十三号起,敌在我六十七军正面展开了四个师……经过八天作战,敌虽攻占了我一些高地,前进约五公里,但死伤惨重,我阵地前敌遗尸累累……阵地化成焦土,树林不翼而飞,但其结果亦不过如此而已。

在这次战斗中,证明近代作战,阵地是可以攻下的,但代价是非常惨重的;另外证明我军若是装备改善,能操有制空权,美国是完全可以击败的。在现在情况下,敌要把我赶回鸭绿江,那是幻想;但我想把美敌赶下海去也是不容易。这证明战争将是持久的与艰苦的。我们准备长期坚持吧!逐渐改善我们装备与交通,争取最后胜利。”

在残酷的战争面前,志愿军指挥机关里经常议论的题目自然是如何对付敌人技术装备上的优势。人们最恨的是横行霸道的敌人空军,有一次,作战参谋们又在争论,有些同志主张大力发展中国的空军,“训练几万名驾驶员”,一些同志则反对这种主张,认为我国经济现状不允许,有个同志不以为然,抢着说:“我们就是卖了裤子也要大搞空军!”在一旁静听的陈赓

幽默地反驳道:“裤子还是得要,那个东西露在外边也不好看。”惹得大家一阵哄笑。

1951年9月30日,当听到我空军在朝鲜战场上初战告捷,陈赓喜上眉梢,他在日记中热情欢呼:

“三次空战均获得胜利。初出茅庐的我空军一开始就是在战斗中锻炼,前途不可限量。”

陈赓认为,发展空军很重要,但需要一个过程,他主张在发展空军的同时,要强调炮兵的作用,他说过,只有炮火占压倒优势时,才能保证步兵的进攻。

转眼到了1952年3月,古城北京的积雪融尽,杨柳树悄悄吐出毛茸茸的叶芽,尽管天气乍暖还寒,可一群群冲向云天的欢快的鸟雀在提醒人们:春天来了。

在中南海居仁堂总参谋部办公地,刚到任不久的副总参谋长粟裕将军正在自己的办公室里伏案办公,他瘦弱的身体几乎被桌子上堆满的公文遮掩起来。几十年艰苦的战争环境,使用兵如神的粟裕将军积劳成疾,1950年,他不得不在南京的

医院里躺下来。那时候,毛泽东面临朝鲜战争的急转逆势,首先想到派足智多谋的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带兵赴朝作战。当毛泽东得知粟裕患病住院,才电召林彪北上,结果让毛泽东深感失望,林彪怯战托病,推辞带兵入朝。日理万机的毛泽东,仍不忘专门写信问候粟裕。此后,毛泽东委派

周恩来和朱德到南京探视粟裕,把拟调粟裕进总参的意见当面告诉他,毛泽东十分了解这位井冈山老战友的过人才智,总参谋部的工作快把聂荣臻压垮了,正需要粟裕这样身经百战又善于思考的将才来分担。

1951年10月,毛泽东签署了中央军委任命粟裕为副总参谋长的命令。

年底,粟裕偕夫人楚青和年幼的孩子,带着简单的行装,乘火车北上赴任。

没有想到,火车刚进山东省,粟裕的右臂突然疼痛欲裂,他咬紧牙关,汗水一会儿就湿透了内衣,楚青急得手足无措,连声问:“没事吧?”

粟裕痛苦地紧闭双目,轻声说:“不要紧,老伤口又发作了,1934年,在闽东,敌人打伏击,留给我的纪念。”

一到北京,粟裕立即被送进北京医院,不久,那颗在粟裕身上呆了17年的弹头终于被取了出来。

病愈后,粟裕立刻向聂荣臻报到。两位在中央苏区时就相识相知的老战友,久别重逢,分外高兴,一谈就是几个小时。

毛泽东亲自给粟裕安排了工作,他对周恩来和聂荣臻说:“华野在组建华东军区空军的工作上很有成绩,粟裕同志对空军和海陆空联合作战有研究,就让他负责海、空军及多兵种作战事务吧。”
 

  

  

2 朝鲜战火 中国亟须军事工程师(6)
 
当时的总参工作真是千头万绪,且不说要随时处理朝鲜战场上送来的各种紧急军情,就全国而言,战争还没有完全结束,特别是向西南进军和大规模的剿匪,向西藏进军,准备解放沿海的重要岛屿,等等。军队一方面要向现代化和正规化迈进,要加强兵种和军事院校的建设;另一方面又因为大规模的战争已基本结束,军队需精简整编,众多成建制的部队要转入到生产建设战线中去。

在这种高度紧张、繁忙的工作中,粟裕和聂荣臻、罗荣桓等总部领导密切配合,高效率地处理许多复杂的问题。在集中精力考虑海、空军及多兵种建设问题时,粟裕深感亟待扭转我军极为缺乏专业技术干部这种现状。他在一个报告中提出:要建设完全统一的现代化国防军,必须从培养干部做起。他说:“只有勇而无谋不能成为将才,现代战争要求各级指挥员不仅有勇,还要有谋,谋要有各方面的知识,其办法首要是办好学校。”在几次重要的会议上,周恩来、聂荣臻等人都与粟裕议论过军队院校的问题,粟裕觉得,必须尽快了解目前我军院校的情况,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向中央提出新的建议。

我军的各种技术学校是在解放战争中逐渐发展起来的。第一所航空学校成立于1946年3月,地址在吉林省通化市。这所东北航空学校,又称“老航校”,初建时,仅有抗战胜利后所接收的日军旧飞机和通化飞机场、修理厂等设施,条件十分简陋。航校的组成人员来自延安的原新疆航空队人员、山东抗大第一分校、新四军、东北民主联军干部,此外还有汪伪和

国民党的起义人员,甚至还有留用的日本航空技术人员,校长为常乾坤将军。

“老航校”以培养飞行员和机务人员为主要任务,一架机身打了125块补丁的教练机是该校惟一的教学装备。尽管如此,1948年底,“老航校”已经培养出我军第一批飞行员和一大批机务、仪表及参谋人员,总计530余人。1949年11月,该校奉命扩编为七所航空学校。

1949年2月,国民党海军主力舰“重庆”号巡洋舰在舰长邓兆祥的领导下集体起义,蒋介石闻讯气得半死,遂派飞机轰炸“重庆”号,全舰官兵555人,自沉军舰后经沈阳抵达安东(丹东);不久,国民党海军“灵甫”号官兵74人由香港来到安东。中央军委十分重视这批起义的海军官兵,为尽快建立人民海军,同年5月在安东建立了海军学校,邓兆祥为校长,朱军为政委。8月,华东军区也在南京创办了华东军区海军学校,张爱萍任校长兼政委。

解放战争开始至建国初,我军已陆续建立了各种类型的技术学校,主要的有:炮兵学校、通讯学校、工兵学校、防空学校、坦克学校、防化学校、汽车学校、高射炮学校、军需学校、测绘学校、工业专门学校和医科大学等。各大战略区所辖的二级军区、三级军区及四级军区也都先后建立了教导团、教导营、随营学校、军政干校等机构。各野战军也大多建立了随营学校和军大分校,各大军区还办起侦听等特种技术学校。

上述各种军事教育机构的建立,培养了一大批指挥和技术干部,为解放战争输送了大批人才,也为新中国的建立和人民军队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粟裕在充分掌握全军院校情况之后,与聂荣臻、肖克等军委领导同志专门讨论院校的问题。他们一致认为,自从1950年刘伯承司令员在南京把军事学院办起来,全军有了培养高级指挥人员的高等学府,我军的院校工作也有了学习的榜样。要很好总结南京军事学院在坚持毛主席的军事思想,办好学院方面的经验,指导我军院校的建设工作。当前我军院校的薄弱环节是各种技术学校,它们大多属于中等专业学校性质,数量多而质量不高,没有典型的好学校。有的学校领导和师资力量不强,规模也不大,对于培养现代战争条件下的高级技术人才,是难以胜任的。

朝鲜战争爆发后,斯大林曾向中共中央提出建议:中国应该建立一所综合型的高等军事工程技术大学,专门培养高级军事技术人才,以适应现代化战争的需要,中共中央非常重视这个建议。陈赓生前曾多次向哈军工的领导同志说起过这个“斯大林的建议”。

聂荣臻和粟裕在

周恩来的支持下,决心把“斯大林的建议”付诸实施,迅速着手组建军事工程方面的综合大学,这所大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能够使用和维修现代化武器装备的工程师,以后再提高到设计和制造的高度,使它成为我军培养各军兵种高级军事技术干部的摇篮。粟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