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德怀给志愿军代司令员邓华打电话:“敌人耍流氓,我们就给他的油脸上一巴掌,狠狠地打,让他老实点!”金城战役歼敌78000人,美国人终于低下了狂傲的头颅。
7月28日上午9点30分,彭德怀在李克农的陪同下,来到开城的签字大厅。他平静地坐下来,又从容地戴上紫红边眼镜,拿起从国内带来的毛笔,深吸一口气,在停战协议上一丝不苟地写下“彭德怀”三个大字……
8月初,彭德怀离开朝鲜回国,在沈阳稍事休息并视察工农业生产。5日晚,他向高岗等东北军政领导人辞行。
“彭老总要回北京?”高岗亲切地挽留,“再多住几天嘛,我陪你多转几个地方。”
“先不回北京,”彭德怀说,“明天一早,我要去哈尔滨。”
“去哈尔滨?”高岗惊讶地张大嘴巴,他怀疑自己的耳朵听错了,北京鲜花的海洋正等着他彭大将军凯旋,这倔老头子去哈尔滨干啥?
彭德怀像要出门散步似的,淡淡地说:“去看看陈赓,看他把军工学院弄得怎么样了?”
高岗恍然大悟。想起去年,为军工征地问题,陈赓在中央参了自己一本,心中顿时涌起一丝苦涩感,他忙说:“让秘书给安排个车吧?”
彭德怀摆摆手说:“安排好了,你们去忙吧!”
高岗知道彭德怀的脾气,知趣地告退了事,彭德怀拨通了陈赓的电话。
这几天,哈军工的干部、教员和学员们,都为朝鲜停战协议签订而欢欣鼓舞。在朝鲜打过仗的原志愿军三兵团的干部们激动地举杯庆贺,陈赓更是兴奋得夜不能寐,为了不影响一期学员的入学考试,他没有同意搞全院性的庆祝活动,但各个系学员自发地举办小型庆祝活动,像戴轶群、郭群芳、徐远钊等参加过朝鲜战争的学员,狂欢似地欢庆胜利。
8月6日早晨刚上班,秘书李木看见陈赓匆匆下了车,小跑似地进了王字楼大门。
“李木,李木!”陈赓又喊又招手,李木急忙跟着进来,他还从来没有见过陈院长这么着急过,准是有重要的事情。
陈赓向李木布置速办的几件事,首先是找三位党委常委来开紧急会。
没有两支烟的工夫,徐立行、李懋之和张衍就站在陈赓的面前。
“各位,我要给你们通通气,”陈赓神秘地笑笑,故意压低声音,让大家凑拢点。“昨天晚上接到彭老总电话,他今天中午要来我们这儿视察。”
徐立行、李懋之和张衍都惊诧地互相对视着,旋即个个喜上眉梢,没等陈赓说完,一齐说:“我们什么时候去接彭总?”
陈赓说:“你们就不用去了,彭总昨晚电话里讲得斩钉截铁,只要我一个人去火车站,不准通知省市领导,不要搞欢迎仪式,他不喜欢这一套。”
徐立行急了:“总得安排个宾馆吧?要不彭总住哪儿呀?”
陈赓说:“就跟我住在一起嘛。”
三个人直摇头,“那怎么行?军委副主席哪能住小平房?”
火车站的月台上,陈赓一个人走来走去,他知道警卫员在暗中跟着他。车站的工作人员瞅瞅陈赓,心想,准是哪个军校的老教员,像这样穿着旧军装,戴着眼镜的老军人在哈尔滨市多着呢。
沈阳开来的客车进站了,人倒不多,陈赓一眼就看到夹在旅客人群里的彭德怀,“唉,怎么不坐公务车?多不安全!”陈赓不觉一惊,来不及多想,就迎了上去。
彭德怀上身穿着白粗布衬衣,下身是条旧的粗呢子黄军裤,天气热,他光着头,上衣拎在手上,身后跟着老警卫员景希珍。
“就你们两位?”陈赓紧握着彭德怀伸来的大手,一边接过彭德怀的上衣,搭在胳膊肘上。
“嗯。”彭德怀咧嘴笑笑,回头对景希珍说,“你没事了,准备回北京吧。”说罢,跟着陈赓出了站。
一辆吉普车开进军工大院,在小平房前边停住。徐立行、李懋之、张衍三个人在陈赓家门口迎候。
彭德怀和陈赓下了车,李懋之上前敬礼说:“彭总,刚才省里来了电话,他们今早接到东北人民政府的电话指示,已为彭总在市内安排了宾馆。”
彭德怀皱起眉头,摆摆手说:“不去宾馆,已经说好了嘛,我就住在你们陈院长的家里。”
“彭总,那就请吧!”陈赓开了门,微笑道。
彭德怀进了小平房,上下看了一阵,问道:“你就住在这儿?”
陈赓说:“是啊,每间8平方米,一共24平方米,傅涯来了也够住啊。”
彭德怀知道军工把最好的房子给了教授们住,他满意地点点头,望着陈赓说:“你呀,还是老作风。”说完自己拉过一把椅子坐下来,口中轻轻吟诵他最喜欢的《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陈赓接上一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两人相视而笑。
景希珍给彭德怀打来洗脸水,就跟着陈赓的警卫员出去了。彭德怀站起来,一边擦脸,一边和学院几位领导人闲聊着。
19 轻车简从 彭德怀视察军工大院(2)
“彭总啊,走吧,我们去食堂吃午饭去。”陈赓看看表,“我请客。”
彭德怀跟着陈赓出屋,“请么子客?”他嘀咕着,又转身招呼徐立行几个说:“大家一块儿去吧!”
三位常委都说:“我们已经吃过午饭了。”
到了干部食堂,午饭已经开过了,陈赓进伙房吩咐炊事员炒一盘带辣子的肉丝,一盘青菜,也要放点辣椒,再炒一盘鸡蛋,随便弄个汤,想了想,又走出食堂,急急忙忙回到小平房。
“张主任!”陈赓去敲隔壁张衍的门,“哎呀,食堂里没什么菜,我这个客不好请喽,你们家有什么好吃的,弄点来!”
张衍跟陈赓一样也是老单身,他挠挠头皮说:“好吃的?我也没有什么好吃的呀?”
“不对!你老父亲前些日子来,不是带了一大包小干鱼吗?”陈赓揭了张衍家的“老底儿”,“我们湖南人叫苦鱼,我估计彭总爱吃呢!”
张衍扑哧乐了,“这就叫好吃的呀?”他急忙拉开
橱柜,把报纸裹着的一包小干鱼全塞给陈赓了,陈赓乐颠颠地又奔食堂去了。
张衍心里挺高兴,又觉得挺新奇,看看快要上班了,就锁上门直奔食堂去,他想偷偷看看彭总喜不喜欢吃小干鱼,到了食堂门口,张衍一看,彭德怀正和陈赓聊着,一边用手抓着小干鱼往嘴里送,那盘小干鱼已经见底儿了。
陈赓眼尖,他看见张衍在门口一闪,忙招手:“张衍,张主任,你过来!”
张衍笑嘻嘻地走过来,叫了声:“彭总,您还没吃完饭呢?”
陈赓用筷子点点小干鱼,“你这盘小干鱼最受欢迎了,彭总都动手抓了!”
彭德怀憨厚地笑着,一边说:“坐坐,你的苦鱼蛮好吃的嘛!”他的眼角快乐地漾起鱼尾纹。
张衍坐下来,心里一阵发热,这就是指挥百万大军与美国人浴血拼杀的志愿军统帅啊!他那一身褪了色的粗呢军装,没有任何标记和勋章,分明像个转业的团职干部。再看桌子上这四菜一汤,就是陈赓接待彭老总的宴席。半个世纪以后,只要回忆起彭老总第一次来哈军工,用手抓小干鱼吃的情景,张衍都感慨不已。
下午,彭德怀听取院党委汇报工作。4点来钟,他提出要去看看教授们,于是几辆吉普车直奔斜纹二道街,陪同他的只有四位党委常委,彭德怀把老警卫员景希珍留在学院,不让他跟在身后。陈赓把14号楼和30号楼里刚下班的老教师们都喊出来,大家在楼下饭厅里欢迎彭德怀。
彭德怀逐一与老教师握手,不时问问何方人氏,年纪多大,最后他大声地向大家说:“朝鲜战争结束了,我们胜利了,功劳大家都有一份。为了国防现代化建设,毛主席和党中央下决心办这所大学,办学校需要你们,因为你们是专家,有知识。你们为了国防建设,从全国各地来到哈尔滨,克服许多困难,我很感谢你们!”
老教师们第一次亲眼看到让全世界都震惊的彭大将军,心情都很激动,彭德怀挥手告别的时候,大家涌到车边,使劲地鼓掌。
陈赓提议陪彭总到松花江边上凉快一下再回学院,彭德怀兴致上来,也想看看他从来没有见过的松花江。
吉普车在江沿斯大林公园戛然停下,陈赓四个人陪着彭德怀慢慢地散步。夏季的松花江水势浩大,暮色中的太阳岛笼罩着一片薄薄的水雾;夕阳熔金,晚霞满天,云闲水远,百鸟归林;不少年轻人在江堤下游泳,玩水,传来嘻嘻哈哈的打闹声。
彭德怀注视着江堤下的年轻人,突然问:“江水这么急,淹死过人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