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恩来总理来大连视察,在欧阳钦的陪同下,他和邓颖超特地去看望陈赓夫妇,五个人合照了一张照片,看得出他们的心情都十分愉快。
此时的朝鲜战场,第五次战役已胜利结束,迫使敌人来谈判桌上讲和。但是这次战役也充分暴露出志愿军技术和装备的落后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在战役临近结束的时候,第三兵团所属的第60军180师在后撤转移中,遭敌机和敌机械化部队的袭击和包围,师领导惊惶失措,指挥不力,使全师将士伤亡惨重。这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最严重的一次损失。
陈赓接到战报,心急如焚,8月中旬,腿部刚刚消肿,就离开大连,前往朝鲜。此时他已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仍兼第三兵团的司令员和政治委员。
8月16日晚,陈赓在沈阳火车站送傅涯和小建、小进返京,襁褓中的小进紧紧地搂着爸爸的脖子,哭喊着不肯放爸爸走,陈赓强作笑颜,把热泪挂腮的娘儿三个送上火车,一小时后,他毅然登车直奔鸭绿江。在次日的日记中,陈赓记述昨夜与家人惜别时的心情:“各事东西,不胜依依。”
陈赓一行沿途常遇敌机轰炸,加之洪水泛滥,倍尝艰险。他在8月21日的日记中写道:
2 朝鲜战火 中国亟须军事工程师(4)
“今日抵志后。过平壤,见被炸甚惨,残墙断垣,满目疮痍,但人民仍操作自若。朝鲜民族在世界和平事业上,尽了如此巨大之贡献,至今虽困苦不堪,但其志甚坚,从不叫苦。此种伟大之国际主义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8月22日,陈赓到达三兵团指挥部,下了吉普车,人们看到他拄着拐杖,腿还是一瘸一瘸的。他不顾腰酸腿痛,洗把脸、擦擦眼镜片,马上会见王近山、刘有光等各部门干部,听取汇报,调查研究敌情我情,深入思考我军的战略战术和训练部队的方法,他在8月24日和28日的日记中又写道:
“全军干部对我回来,寄托甚大希望,人皆有喜色,这样使我更感惶恐和责任重大。”
“美军是整个帝国主义的支柱,政治军事都有一套,作战上非常客观,不株守成规,善于变化。五个战役中,各有其花样。我们绝不能忽视,必须加紧准备,拼命训练部队,想一切办法加强火力,改变战术;对它一点也不能松懈,然后才能将其战胜。这几天我均本着这点精神教育干部。”
《孙子兵法》上说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陈赓多年的用兵之道,也在于此。
9月2日,陈赓到志司报到,那时志司驻地在伊川西北的空寺洞。这里原是一座金矿,陈赓曾在日记中描绘过:“洞深数里,两千磅的炸弹,也打它不穿。住甚安全,但潮湿特甚。”为了工作方便,大家在洞外山坡的树林中搭了许多草棚,彭德怀和陈赓等领导人,也都住在简陋的草棚中,除了一张行军床和挂满板壁的军用地图外,草棚中几乎一无所有。
两个星期后,志司搬迁到平壤以西的桧仓金矿。矿洞很深,到处滴水,迷宫似的洞里伸手不见五指。陈赓和彭德怀、甘泗淇、邓华一起,住在距离洞口20多米的矿洞里面,薄木板隔了四个不大的房间,每人住一间。
那时陈赓身体一直不好,洞子里缺氧,呆的时间一长,必然头昏脑涨。在陈赓的日记中,经常有这样的记载:
“洞居,潮湿又黑暗。曾几次想出洞换换空气,终因警报,不能远离。”“洞中氧气缺乏,使人头痛欲裂,窒息得呼吸不来,但仍是开会。”“会完结。人在病中。”“昨夜失眠,下夜一时尚不能入睡。……”
尽管工作条件恶劣,生活苦,病痛多,陈赓的心情是愉快的,他的乐观活泼的天性,深入基层、平易近人的作风,给紧张而严肃的志司机关带来一股新风。
陈赓在全军高干的第一次亮相是在9月9日那个著名的志愿军党委扩大会议上。
为了总结第五次战役的经验教训,彭德怀召开各兵团司令员、政委、各军军长、政委参加的党委扩大会。彭老总首先诚恳地作了自我批评,主动承担了责任。然后,他讲评各兵团、各军的作战情况,高度赞扬了第三兵团第12军第31师第91团,该团打得最远,到了37°线,在困难的情况下,团领导坚毅沉着,机敏灵活地带领全团,胜利地从敌后安全撤回。当讲到第60军时,彭德怀表情严肃了,当场喊道:“韦杰、袁子钦来了没有?”第60军军长韦杰、政委袁子钦从后排站了起来,回答道:“我们来了。”彭老总来了气,大声责问道:“你们军长、政委是怎么指挥的?把一个师都丢了,造成我军建军以来极少有的惨重损失……”
彭老总越说越来气:“……郑其贵这个怕死的胆小鬼,惊惶失措,耽误25日一个夜晚的宝贵时间,竟然砸电台、烧密码,放弃指挥,把一个师近万名战士都不要了,一个人跑回来了……”彭德怀气得脸色发紫,两手发抖:“像这样的指挥员就是该杀头!”
会场的空气都凝固了,谁也不敢吭气,都低着头,绰号“王疯子”的第三兵团副司令员王近山也沉重地低下了头,除了彭德怀粗重的喘息声,会场一片寂静。
邓华等几位副司令员很想缓和一下气氛,但又不敢劝说盛怒下的彭老总,邓华望着坐在门口的陈赓副司令员,悄悄靠过去,扯了一下陈赓,又悄悄说了几句话,谁都知道,陈赓同彭老总有几十年的深厚友谊,只有陈赓敢和彭老总开玩笑。
这时,陈赓慢慢地站起来,声音柔和,笑嘻嘻地说:“老总呀,开了大半天会了,大家动都不敢动一下。我看他们脸都憋红了,想出去小便都不敢,现在肚子里又提意见了,饿得不行了。你发这么大的脾气,一定也累了,我建议是不是休息一下?让大家小便、吃饭,吃饱后再开会,你再接着批评,好不好?”
彭德怀扭过头去,紧绷着脸,撅着个嘴,眼睛瞪着陈赓,陈赓还是笑眯眯地看着他,沉默好一阵,彭德怀才说:“你陈赓肚子饿了,那就吃饭吧!”说完站起来走了。
彭德怀离开会议室,大家才松了一口气,七嘴八舌地对陈赓说:“陈司令员,你可救了我们了,我们真是憋着尿也不敢出去。”
陈赓笑着说:“你们赶快去尿尿,不然一松气,就尿裤子了!”
凝重的气氛消失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又热闹起来。许多过去不认识陈赓的志愿军将领们大多是通过这次会议对这位新上任的和气
幽默的副司令员留下深刻印象。
对于60军和180师领导的错误,陈赓决不姑息,他多次指出,必须严肃处理,并在部队中进行教育,吸取教训。会议结束不久,根据陈赓的意见,60军军长韦杰被撤职,180师师长郑其贵、副师长段龙章均受到军法处置,转业到地方工作。
2 朝鲜战火 中国亟须军事工程师(5)
作为分管作战的副司令员,陈赓把主要精力放在协助彭德怀考虑作战方面的问题上。志司副参谋长王政柱将军后来回忆道:“经常见陈赓手里拿个棍子,在树林里面到处跑,下雨了,他用棍子敲敲树干,‘哗’的落下一阵雨水,看见鸟儿、虫儿,也乐得像个孩子。他没什么架子,遇到什么人都能聊聊,同谁都谈得来,他地位仅次于彭老总,可经常开玩笑,逗得大家捂着肚子笑,连彭老总都说:‘我们的陈赓同志是个乐天派将军哟。’可是在研究作战问题时,他这个人可是顶认真的,特别是比较复杂的问题,作战参谋们要准备充分,否则陈赓要批评的,工作如果没告一段落,他连饭也不吃,常常饭菜凉了再热,端上端下几次。对于工作,他是急性子,这一点和彭老总一样。”
1951年的秋季来得早,饱受战火蹂躏的土地上枯草萋萋。我军连续粉碎敌军局部进攻后,战线仍基本上胶着于三八线南北地区。为了破坏我军防御的稳定性,美空军对我实施“绞杀战”,力图分割我军战场和后方,切断我军运输补给。同时,敌人又实施灭绝人性的细菌战,妄想陷我军于瘫痪之境。
陈赓并不怕穷凶极恶的敌人,他最感到心情沉重和压抑的是,我军自己在科学技术上的落后。由于部队既缺乏现代化装备,又缺乏文化素质高、精通军事科技的人才,许多本可以打胜的战斗却眼睁睁地看着敌人逃掉;对付敌人的飞机大炮,我们只能挖坑道先躲起来,这些情况一次次地刺激着陈赓。如何改进我军的技术装备,如何培养前方急需的能维护和使用现代化武器装备的军事工程师,这些成为陈赓朝思暮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