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因。现在我们是研究如何抢时间,赶速度,保证质量,按期完成任务的问题,大家就不必过多自责了。方才省市领导同志表示了对军工学院建筑工程的重视,持积极负责的态度,这样问题就好解决了。学院建委会和设计、施工单位三方要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今年的建筑任务。明年建筑任务会更重、更复杂,大家要早做准备啊!”
首席顾问的宽容大度,使“封疆大吏”们绷紧的神经有所松弛,没料到半路杀出一个“程咬金”,叶果洛夫站起来讲了一句话:“国家出钱出人,搞不好工作不行,现在朝鲜还在打仗,完不成基建任务要受惩罚的。” 他当头泼了一盆冷水,又让大家紧张起来,
翻译刚译成中国话,奥列霍夫就低声向叶果洛夫咕噜一句俄语,叶果洛夫坐下来不讲了。
边敬总经理几次站起来要做检查,陈赓让李懋之劝阻住。对他们的压力不可没有,但鼓劲是主要目的。陈赓看看火候差不多了,便站起来做总结发言,他总是从国家最高利益的角度上谈问题,和风细雨,循循善诱,把话说到大家的心里去。
“帝国主义时刻都要想侵略、扼杀我们这个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朝鲜战争还在打,战争威胁并没有消除。”陈赓三句话不离本行,他说:“虽然我们把以美帝为首的联合国军打退到‘三八线’,但付出的代价是很大的,我们没有现代化武器,就凭指战员为保卫祖国、自觉自愿地去流血牺牲那样高度的政治觉悟,远离祖国和亲人,用步枪和手榴弹等落后武器,在艰难困苦的恶劣环境里,一把炒面一把雪;创造了打败武装到牙齿的美帝国主义及其仆从军队的战争奇迹。同志们,可歌可泣呀!全国人民把志愿军称为‘最可爱的人’,战士们说,我们敢用手榴弹打退敌人的原子弹,如果我们也有美国鬼子那样的现代化武器,用不了两个月,就能把敌人消灭光。他们真是气吞山河,敢于藐视一切敌人。有帝国主义存在,就有战争的根源,为了保卫祖国的安全和建设,我们必须加快国防现代化建设,这就需要我们这个学院加快培养技术军官去驾驭现代化的武器装备。这是党中央、毛主席给我们的紧迫任务,一分一秒也松懈不得。”
“参加军工学院建筑任务的全体干部和工人们,你们和我一样,也担负着这样一个紧迫的光荣任务,要在国防建设和军工建设史上写下你们重大的贡献,将来你们可以自豪地向儿孙后代吹一吹这段光荣历史嘛!我们学院可以再派一些政工干部协助工作,但主要领导关系还是由省市委和政府负责为好,我们会大力协助的。希望在加强公司各级领导和技术力量的同时,经常向全体工人同志们讲清楚创建军工学院的重要意义,鼓足工人的干劲,提高他们的革命积极性,就像志愿军打仗一样,勇往直前,克服一切困难,加强工程进度,保证工程质量,我想你们就一定能按时完成任务。”
会场响起热烈的鼓掌声。几位公司经理和工区队长们眼角挂着泪花,陈院长的话刻骨铭心,自己工作没有做好,将军还如此信任我们,没有一句责备的话,我们再不把工程抓上去,我们还对得起陈院长吗?
散会的时候,李长青等几位省市领导和陈赓握别,诚恳地说:“惭愧啊,陈院长,我们工作没做好,今天你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我们也向你立个军令状,一定要把军工基建抓上去。”
陈赓一直把他们送到小车旁,再三感谢他们的鼎力支持。
望着远去的车影,陈赓神色凝重,今天的会议实在出于不得已,他并不愿意看到省、市领导来军工做检讨,强晓初和吕其恩的讲话让他感到十分不安。
陈赓从来都尊重地方党政领导人,主动搞好关系,接受地方党组织的领导,远的不说,就说1953年的元旦那天吧,一大早,陈赓带着院领导去省、市主要领导同志的住处拜年,从睡梦中惊醒的领导同志一阵忙乱,衣冠不整地开门迎接,跟在陈赓身后的张衍注意到,最狼狈的要数吕其恩市长,他慌得顾不上穿袜子,赤脚跑出来连声说:“哎呀!陈司令,你怎么到我这儿来了,有事打个电话,我随叫随到呀!”眉毛、胡子都结满寒霜的陈赓哈哈笑道:“我们一是来向你拜年,二是感谢哈尔滨市对我们军工建设的大力支援啊!”感动得吕市长眼圈儿红红的。应该说,陈赓是建国后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军政、军民大团结局面的开创人。
16 虚怀若谷 首席顾问支持“大屋顶”(6)
此刻,为了学院的基建,陈赓不得不请省、市领导来一趟,把基建中的严重问题以实相告。他怔怔地站了一会儿,才叹口气,背着手,闷声不响地回到王字楼办公室。
1954年春天,为了基建问题,陈赓和奥列霍夫带着叶果洛夫、李懋之、高步昆、殷之书和锻钢等人到道里田地街的市委二楼,参加基建协调会。市委书记任仲夷、市长吕其恩及建筑公司几位负责人早已到齐,吕市长主持会议。建筑公司几位负责人汇报103工地施工情况用了两个小时,陈赓在会上强调说,工程质量要保证,进度也要加快,中央已向省市打过招呼,请大力支援103部队的建设。吕市长插话说,哈尔滨市上的156项工程中的项目太多,大家都在抢进度、争施工队……陈赓朝奥列霍夫使了个眼色,奥列霍夫明白了,他说:“陈院长和我经常到施工现场去检查,每次都是我们的建筑专家叶果洛夫同志陪同我们,他非常有经验……”锻钢刚翻译完,陈赓接过话茬儿说:“搞建筑施工,我去看也是外行,现在可否请我们的建筑专家叶果洛夫同志发言?”吕其恩连连点头:“请!请!”
叶果洛夫站起来说:“我们看到工地上全是手推肩扛,慢腾腾地好像是在怠工,建筑机械虽然不多,但闲放在一边没有人使用。市里应该研究一下,是不是有坏人在搞破坏?”
叶果洛夫又唱了一回“黑脸”,此言一出,建筑公司的头头们立刻紧张得屏住呼吸,神色肃然。
任仲夷和吕其恩小声交谈几句说:“请陈院长放心,会后我和吕市长一定从别的建筑工地上调施工队伍,调建筑机械,加强103工地,并派保卫干部去检查,一定做到既保证质量,又加快进度!”
那天开完会回到学院已是下午两点多了,陈赓心情很好,他吩咐锻钢:“小锻子,大家都饿了,快让食堂弄点好吃的!”他又夸起叶果洛夫:“您哪,不愧是建筑工程专家,今天开会,您讲得最好。只要市里帮我们盖好房子,咱们饿点儿肚皮也值得啊!”
当树叶儿由浅绿变成深绿的时候,基建施工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省、市领导坐镇指挥,工地如战场,喇叭成天响。干部工人分三班,轮流上阵,昼夜苦战,风雨无阻。白天红旗招展,夜间灯火辉煌。基建办主任张复明在工地最高处搭起个瞭望台,胸挂军用望远镜,随时登台观察各个工区的施工进度,建国初期一场罕见的轰轰烈烈的大建设在松花江畔的原野上全面铺开。
自从基建开工以来,除了和奥列霍夫一起到工地检查外,陈赓经常是一个人到工地各处溜达,转悠。在学院里,他从来不愿意让警卫员跟着,但为了他的安全,警卫员说什么也要履行自己的职责,这样就经常发生陈赓甩掉警卫员的故事。
一天中午,警卫连长罗永贵远远看见马家沟建筑工地有个干部一瘸一拐走着,很像陈院长,他就赶过去,果然是陈赓,罗永贵问道:“院长,你怎么又不带警卫员?”
陈赓乐得像个孩子:“哈!今天我可把警卫员给甩掉了!”
山东小伙子罗永贵来了倔劲儿,他马上给陈赓提意见:“首长,党给我们的任务就是保卫您的安全,您不能甩掉警卫员!”
陈赓认错了,笑嘻嘻地说:“好,好,那你就跟着我吧。”
罗永贵担当起警卫员,跟着陈赓在工地上转。不管见了哪个工人,陈赓反复讲:“老弟,拜托了,加把劲,要快,还要保证质量。”
到了一系门口,门卫对罗永贵说:“罗连长啊,家里(指警卫连)打来电话,说首长没有了,他们都快急死了!”
罗永贵赶快给警卫连打电话:“首长没丢,我跟着哪,别哭鼻子啦!”
为了陈赓的安全,罗永贵派到小平房的警卫员都是班长,清一色聪明伶俐又有文化的棒小伙子,可还是把首长丢了。以后警卫连总结出保卫陈赓的新办法,陈赓在院里下工地或到基层,警卫员要暗里跟着,不能太远,又不能太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