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哈军工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9月初,张述祖带领十多位教授到南京,这还不算正式报到,主要是让大家和军大领导见见面。

军大副校长聂凤智将军和祝榆生代表军大首长热情欢迎张述祖一行,并设宴款待大家,当晚安排大家住在南京饭店。

任新民和曾石虞住在一个房间,曾石虞进了房间,眉开眼笑地说:“哎呀,这么高级的旅馆,我从来还没有住过呢!”当年,任新民跟曾石虞学过化学,师生之谊甚笃,一别多年,有说不尽的话题,他们直聊到大半夜。第二天,任新民请假回安徽老家探亲。

9月下旬,张述祖等人到了南京,正式在军大报到上班,不久家眷们陆续迁至,大家都住在百子亭一处高级住宅楼里。但是,曾石虞没有来,他喜欢教书,仍留在上海

复旦大学;赵国华也因工作脱不开留在上海交大。

最早报到的13位高级知识分子是:张述祖、马明德、任新民、赵子立、沈正功、张禄康、鲍廷钰、钟以文、张宇建、何乃民、岳劼毅、周祖同、金家骏。后来又增加了朱正、何承坚等人。

华东军大为这些研究人员成立了军事科学研究室,不久,研究室又归属华东军区司令部领导。许哨子到军大拿回了花名册和工资单后,军区参谋长张震将军宣布由作战处处长王德任研究室主任,张述祖任主管业务的副主任,“三八式”老干部、军训科副科长胡翔九任主管后勤、行政的副主任。许哨子仍然是司令部和研究室之间的联络员,他自己也参加研究室的科研工作。
 

  

  

5 风雨人生 张述祖喜迎上海解放(6)
 
9月中,任新民的爱人虞霜琴风风火火找到研究室,报告一个惊人的消息:任新民在宁国老家被当地公安部门扣留,说是“特务”,虞霜琴千辛万苦前来南京求救。

胡翔九和张述祖面面相觑,哭笑不得。“简直乱弹琴!”胡翔九气愤地喊道。全室的研究人员也焦急地找他俩催促:“快想法子呀,救人要紧!”

胡翔九赶紧以华东军区名义向宁国公安局发了电报,他安慰虞霜琴别着急,先回去,电报到了宁国,任新民一定能够脱身出来。

任新民怎么又遭遇到新的“历险记”呢?说起来真是个笑话。

任新民那天请假回宁国探亲,他先去中央大学看个老朋友,没想到聊到天黑,他路不熟,黑灯瞎火走到一个什么仓库,被几个工人堵住盘问,工人们打量这个一身西装,又自称是从美国回来的人,疑窦丛生,不由分说,把任新民押到鼓楼派出所,派出所值班员问了一阵,不肯放人,让任新民在派出所的破长条凳子上睡了一晚。第二天,派出所找不到什么把柄,才把任新民放了。

任新民领教到刚解放的大城市的滋味,他赶快找个卖旧衣服的地摊,先把自己的那身西装脱下来,换了普通衣服,这才匆匆上路,奔皖南宁国县。

刚刚到家,见过双亲和四邻,当地公安局就登门传讯任新民。从美国回来的人,八成是个派遣来的特务,任凭任新民说破嘴也没有用,先扣起来再说。民兵天天看着任新民,规定“不能离开,做什么事要报告”。

到南京求救的虞霜琴回到宁国,才知道胡翔九的电报没管用,宁国公安局的干部怀疑电报是假的,不过有一点松动,同意任新民取保回家,但不准离开宁国一步。

“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对于敌情观念甚高的宁国公安局干部,任新民一筹莫展。

说来也巧,从村政府借来的几张《解放日报》上,任新民居然发现“陈毅市长特邀一批专家”的消息,在报上公布的名单中赫然有留美博士任新民的大名。拎着这张救命的报纸,任新民连跑带颠地送到公安局。公安局的干部们翻来覆去地翻看着报纸,不敢再说此报有假,只好不太情愿地把这位“美国特嫌”放走了。

任新民赶回南京报到,正是满街红旗鲜花的开国大典的前夕。说起这段“历险后记”,任新民和大家嘻嘻哈哈笑了一阵,研究室里充满欢快的气氛。第二天,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大家和军区干部、战士们一起上街游行,欢天喜地庆祝新中国诞生。

10月初,陈毅司令员参加完国庆大典后,在返回上海的途中,特别在南京停留,接见了科学研究室的全体专家。陈老总谈笑风生,浓重的四川话抑扬顿挫,极富感染力。他充分肯定专家们投身革命,参加军队现代化建设的爱国主义精神,他鼓励大家搞一些新的试验,为解放台湾做准备。

陈毅讲完话,又设便宴招待研究室全体专家。席间,陈毅称张述祖这批专家是“国家宝贵的财富”,他询问每个人的简历,听说任新民回国后的“历险记”,他乐得开怀大笑,连说:“好险、好险,差一点把我们的科学家当成美国特务关起。”张述祖他们第一次和陈毅面对面地坐在一起,这位叱咤风云的儒将、中共的领袖人物竟是这么平易近人,热情坦诚,让这些专家们钦佩得五体投地。

陈毅告别研究室的时候,再三勉励专家们说:“努力工作,在党的领导下,你们是英雄大有用武之地的!”

陈老总的接见,像春风化雨,滋润着专家们的心田。刚开始因为任务不明确,整天学习、编教材而引起的心情不安和疑虑,已被陈老总爽朗的笑声冲得烟消雾散,大家对党和军队的感情进一步加深了。

1950年2月,粟裕司令员专门给研究室全体人员作关于解放台湾的形势报告,他分析当时的敌我态势,指出逃台的蒋军残兵败将没有多大的战斗力,我们只要能成功地

抢滩登陆,就能战而胜之。粟裕要求专家们下力气研究登陆抢滩的器材设备,研究经费军区将尽力筹措。

陈、粟首长的关怀和指示,为研究室指明了方向,科研课题集中到研究攻台登陆作战前破坏敌海岸防御设施的系列武器上。张述祖组织几次讨论会,集思广益,决定成立三个研究组,即

火箭飞轮、无线电控制和小舟。解放舟山群岛的战役结束后,根据实战中遇到的复杂情况和部队的需要,研究室又将三个研究组调整为火箭、车辆、化学及无线电控制四个组。

为了增加研究力量,许哨子在南京、上海各地又抽调一批年轻的大学毕业生,他们当中有刘千刚、党伯印、肖金光、薛鸿陆、江瑜(女)、沈庆诚(女)、张世英、王磊夫、唐后启、闫相朝、艾锐等人。

任新民多次到上海搞设备仪器,调进一批有经验的技工。每次到上海,他都住在曾石虞那儿。曾夫子的老伴在南京大学任教,他一个人住在上海,正盼有个说话的朋友来,任新民一来,曾夫子必定高兴得合不拢嘴。

1950年春天,研究室的八个课题同时铺开。例如:任新民、钟以文负责的“用火箭

发动机来推动鱼雷”,沈正功、周祖同负责的“炸药船爆破敌海防工事”,马明德负责的“惯性动力鱼雷”,赵子立、金家骏、许哨子等负责的“102火箭弹爆炸原因研究”等,全室科研工作红红火火。张震参谋长经常来研究室里看看,一高兴还要请专家们吃一顿。
 

  

  

5 风雨人生 张述祖喜迎上海解放(7)
 
研究室最成功的两次试验项目是在长江下关草鞋峡做的,即无线电操纵的炸药船爆破敌工事试验和无人驾驶坦克冲滩爆破敌工事试验。

秋水苍茫,群山寂静。试验总指挥、华东军区司令部作战处处长石一宸冷静地发布口令,军区军以上干部站在参观点的高坡上瞪大眼睛注视着江面那只静止的小艇。不远处张述祖带领研究人员已做好一切准备。石一宸喊道:“开始!”周祖同一按手中的操纵盘按键,只见小艇突然启动,似脱缰烈马冲向预定的“敌工事”,“轰”地一声巨响,满载炸药的小艇把“敌工事”摧毁殆尽。参观试验的干部们大声叫好,石一宸握着张述祖、任新民、周祖同、沈正功等人的手表示祝贺:“太好了!这个火箭船真管用!谢谢你们了!”

两次试验成功,让军区首长们十分高兴,陈士榘在电话里对张震兴奋地喊道:“赶快设宴摆酒!”

主持科研工作的张述祖和胡翔九合作得很好。建国初期的政治运动一个接一个,对张述祖这些从旧社会过来的老知识分子来说,无疑难以适应,胡翔九理解这一点,他注意从政治上关心和帮助老知识分子,对张述祖的工作一直给予支持。1950年8月,华东军区派张述祖进京参加中华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张述祖聆听了朱德总司令和吴玉章的报告。回到南京,他心情激动地向军区领导汇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