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哈军工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赓马上行动,为参观团办理出访的相关审批手续。5月18日那天,陈赓秉笔伏案,亲自动手给

周恩来写报告:

总理:

军事工程学院和装司先后要求派人去苏联、波兰、捷克参观,经军委106次会议决定:“同意军事工程学院派十人左右到苏联参观,装司派的两人可与军事工程学院一起去,两个单位人数不要超过十五人。具体问题由陈赓同志决定处理。”而后,装司经彭部长批准,增至五人,参观团成员增至十七人。名单附后。这份名单业经彭部长口头批准。

参观团预计五月底出国,在苏联参观四十天。装司同志主要参观坦克学院,为今后我组建坦克学院学习一些经验。军事工程学院同志主要参观苏军各军种、兵种的军事工程学院,并请他们帮助我们解决一部分教材、参考资料,和他们建立一些教学上和学术上的联系。然后再用二十天参观波兰、捷克军事工程学院(装司同志不去)。因为波、捷军事工程学院和我国情况相似,也是综合的。预计去波兰时间为七月十一日至二十日,去捷克时间为七月二十一日至三十日。

以上报告是否可行,请您批示。

敬礼

陈赓

五月十八日

军事工程学院组团的名单:

团长:

刘居英少将 军事工程学院副院长

团员:

徐立行大校 军事工程学院教育长

唐铎少将 军事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主任

徐介藩大校 军事工程学院装甲兵工程系主任

曹鹤荪教授 军事工程学院教务部副部长

罗时钧中校 军事工程学院空气动力教授

沈正功教授 军事工程学院炮兵工程系教育副主任

慈云桂中校 军事工程学院海军工程系教育副主任

唐本庆中校 军事工程学院装甲兵工程系坦克教授会主任

高步昆教授 军事工程学院工程兵系桥梁教授会主任

任新民上校 国防部第五院第六室主任

译员:

柳克俊上尉 军事工程学院电气自动指挥教员

翌日,周恩来仔细看过陈赓的报告,当即在报告的第一页上批示道:

同意,人数如能核减至十四五人更好。

陈赓为周恩来的迅速批复而高兴,他又与装甲兵司令部协商,双方就参观团的团长和副团长人选取得一致意见:由哈军工副院长刘居英少将任团长,装甲兵副司令员张文舟少将任副团长。在此之前,陈赓最不放心的是译员的人选,为了压缩名额,决定参观团不带保健医生和秘书,要求译员要身兼三职,到哪儿去物色一个年轻有为又才华过人的译员呢?刘居英也为此颇费脑筋,选了几位均不满意,俄语好的不懂技术,懂技术的俄语又差,最后黄景文举荐年轻教员柳克俊,刘居英大喜,可是听说柳克俊还在上海出差,而且时常要下潜艇培训军代表,这可急了,一旦小伙子跟着潜艇钻进茫茫大海,到哪儿去找呀?参观团很快就要到北京集中,没有这个全能的译员,就彻底砸锅了。
 

  

  

35 走出国门 参观团苏波捷求学取经(2)
 
刘居英让院办发加急电报,十万火急地催柳克俊速返学院。

“这个柳克俊到底怎么样啊?”陈赓在电话里问。

“三系的几个领导都说他是个难得的才子呀!我看翻译就选他了!”刘居英肯定地回答,其实他还没有见过柳克俊呢,放下电话,刘居英在心里嘀咕:这个小伙子是什么时候来的军工?

柳克俊是南京人,生于1933年。1954年从清华大学电机系毕业后直接考取清华研究生,他的导师钟教授派他去哈工大,继续其研究生学业。初到哈工大,英文颇好的柳克俊被俄文难住了,哈工大是全国惟一由苏联专家授课的工科大学,研究生不仅自己要读书,还要当二专家,即辅助苏联专家,用俄文为学生讲课。柳克俊必须在两个月之内学完一年的俄文课程才可能在哈工大站稳脚,他有点犯难了。导师钟先生来信激励他:“清华人还能让俄文卡住吗?冲上去!”于是柳克俊一咬牙,跑到沙曼屯的俄文学校突击俄文,他真的拼了命,白天、黑夜连轴转,一双好眼睛,活生生累成近视眼,自己还奇怪为什么眼前的东西变模糊了,两个月后,他的俄文达到让苏联专家满意的程度,人累瘦了不说,鼻梁上还多了一副眼镜。

1956年夏,柳克俊即将毕业,哈工大研究生处给他一封信,让他乘车沿大直街往东,送到103部队的“八一楼”。收信的部队干部对他说:“我们看过你的档案,早就了解你,你是我们要来的研究生。”

柳克俊急忙说:“我是

清华大学派到哈工大学习的,我还要回清华呢。”

部队干部笑道:“我们的陈院长早和清华的蒋校长谈好了,你就是军工的人了,相信组织吧!”

钟教授闻讯,在电话里密授机宜,他让柳克俊毕业答辩一结束,什么手续都不要,立即来个“胜利大逃亡”,上火车直回北京。然而,柳克俊还是被哈军工客客气气地接走了。他被分配到海军工程系,上岗不久就当上讲师,坐上了皮椅子,系领导黄景文、邓易非对他很是器重。

1956年冬,海军司令员肖劲光大将出访苏联时与苏方达成协议,苏方同意出卖五种军舰的图纸,由中国自己生产舰体,舰上关键装备则由苏方另外卖给中国。肖劲光去找陈赓,要求哈军工派出能看懂苏联图纸的军代表,支援海军建设。哈军工责无旁贷,于是海军工程系各个专业都推出人选,负责指挥仪专业建设的柳克俊也在其中。哈军工的军代表工作组直奔东海舰队,然后分头下到各个船厂看图纸,两个月后,哈军工的工作组完成了海军交给的任务,只留下柳克俊和另一位负责声呐的教员,柳克俊负责五种舰艇上指挥仪的检收,为了工作方便,他住到江南造船厂。柳克俊不仅头脑聪明,人也特别勤快,深受江南造船厂领导的好评。不久苏联专家进厂,柳克俊对苏联运来的各种舰用指挥仪仔细检查,发现大多是二次大战时用过的旧指挥仪,技术指标均达不到要求,柳克俊很生气,他拿着双方的协议书找苏联专家论理,虽然态度平和,但寸步不让,并明确表示:“不更换新的指挥仪,作为军代表,我绝不会在验收书上签字的。”

苏联专家最终在这位身体单薄而俄语流畅的中国小伙子面前折服了,旧的指挥仪打包运回苏联,不久新的指挥仪运到上海,好心人私下对柳克俊说:“你和苏联专家顶牛,不怕被戴上反苏的帽子?”

柳克俊正色道:“这是我们国家第一次造军舰哪,能自己糊弄自己吗?”

第一条潜艇下水试验时,苏联专家说什么不肯下艇,理由是长江口可能有

国民党撤退时留下的水雷,太不安全。海军副司令员罗舜初是试验总负责人,他对柳克俊半开玩笑地说:“老大哥不肯下艇,就靠你这个中国专家了,如果出了事故,你就成了海军的张思德,我给你开追悼会。”

这是柳克俊生平第一次下潜艇,试航前要先突击学习救生技术,反复训练背着氧气罐从鱼雷发射管爬出来。柳克俊勇敢地参加了中国第一次国产潜艇的试航,保证了各种指挥仪的正常运转,胜利地完成了任务。

接到学院的急电,柳克俊匆匆忙忙向罗舜初将军告辞,罗舜初握着他的手说:“小柳呀,真舍不得放你走噢!”江南造船厂的领导们也来为柳克俊送行,再三感谢哈军工的大力支援。

刘居英见到柳克俊,上下打量着站在面前的小伙子,一张白净的娃娃脸,快快乐乐的样子,身体不算健壮,说起话来一口南京腔,速度挺快。

刘居英说:“下周我们要去北京集中,给你几天时间,做好出访前的一切准备,你除了当翻译还要兼任医生和秘书职务,能不能完成任务?”

柳克俊回答得挺干脆:“没问题!”他向刘居英敬个军礼,离开院办,就一路小跑来到门诊部,找医生、护士学习各种常见病的治疗方法和打针、量血压,两天后,他哼着歌,兴冲冲地背着医药箱回到宿舍,像当年突击俄文似的,他又突击完一门“速成医学”。放下医药箱他再去院办,找李木请教如何当秘书。

5月26日,参观团全体成员在北京广安门总参招待所集中,大多人是第一次出国,心情自然激动。已调到五院的任新民以哈军工教授身份参加出访,少不了让刘居英调侃两句:“欢迎任教授杀回马枪,重新回到军工的队伍里来!”任新民一抱拳:“那就请各位老总们多多关照!”大家哈哈笑了一阵,参观团里充满轻松愉快的气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