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史有学问-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秦始皇东游时,刘邦和项羽都见到了秦始皇的车马仪仗,那种威武雄壮的气势确实令人震惊。项羽看到这些,豪兴大发,高喊“彼当取而代之!”豪放直爽的气派跃然而出;但刘邦发出的叹息则是“大丈夫当如是”,其艳羡阴妒之情也溢于言表。在后来的战争中,项羽勇猛善战,无人能敌,性格也直爽阔豪,塑造了西楚霸王这一令人敬畏的形象。但项羽却又多是妇人之仁,能为士兵吸疮疗毒,却不能任用贤士,把刻好的官印玩没了棱角还舍不得封官授印,有一范增而不能用,不败而何?刘邦却正相反,虽不善带兵打仗,更不能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但麾下却云集了一帮能人贤士,终致胜利。

如此看来,“德”未必能时时处处保佑人,“术”有时也是致胜的关键。

古人云:“皇天无亲,唯德是辅”,恐怕也不尽然。拿项羽和刘邦的楚、汉相争为例,英雄豪杰败亡而流氓无赖起家,对这样的历史,我们能说什么呢?只有以沉默来表示惶惑与愤慨。 


2书生能否成帝王

据说,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南方出文人,北方出皇帝。

屈原欲做忠臣而不得,欲做隐士而不能,不知天道与人道并不完全同一,在人间便感无路可走,所以最后怀沙自沉。

确实,自屈原以来,诗人、文学家、画家多出在江南,江南才子是天下闻名的。其实,不仅古代如此,就是现代,大作家也多出在南方,现代文学史上的鲁(鲁迅)、郭(郭沫若)、茅(茅盾)、巴(巴金)、老(老舍)、曹(曹禺)六大家及数小家,绝大部分也出在南方。

至于封建皇帝,则更为有趣,似乎全部出在北方。从秦始皇算起,汉高祖刘邦是沛县丰邑人,今属江苏省沛县;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是南阳蔡阳人,今属湖北枣阳县境,虽地处南北交界之处,在人们的观念上还应算作北方;宋太祖赵匡胤出生于河南洛阳的一个军官家庭;元朝的成吉思汗及元世祖忽必烈就不必赘述了;明太祖朱元璋是濠州钟离县人,今属安徽省凤阳县,也应算作是北方人;至于中国封建时代的最后一个王朝清朝,同元朝一样,其统治者都是来自遥远的北方。

上述皇帝是中国主要朝代的开国皇帝,至于其他战乱时期而产生的走马灯般的帝王,或是直接出自北方,或是祖上几代也是北方,总之,绝大多数是北方人,而且其祖居之地还较为集中,大多沿运河两岸分布。

这真是风水不同,地殊人异吗?其实,这要看怎么讲。如果把风水看作是封建迷信的东西,当然与风水无关;但若从广义上理解风水,把风水看作一种人文地理方面的东西,甚至有一些地缘政治的色彩,那就与风水有关。在中国古代社会,北方开发较早,文化也较为早熟,社会制度、宗法观念相对于南方来讲较为严密、发达和成熟,在大多数时间里,北方不仅是政治、文化的中心,还是经济的中心,又兼北方人勇武善战,因而,改朝换代之举一般都发生在北方,北方由此而多出皇帝。相反,南方不论是社会统治、宗法统治、思想统治均比北方要相对为弱,因此,人们的思想观念就较为解放和活跃,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容易造就大作家,容易促生大作品。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别看只有这八个字,其中包含的深奥道理却是万古不易的。孔子这句话从表面上来看,意思是说仁厚的人喜欢高山峻岭,智慧的人喜欢河流溪水,而实际上却道出了两种智慧类型。一种是仁者,一种是智者。仁者的智慧如同崇山峻岭一样厚重不移,而智者的智慧却如河流溪水一般变动不居,由此反推,即可看出,河流湖泊众多的地方是造就智者的地理环境,而崇山峻岭及平原草漠众多的地方是造就仁者的地理环境,即使是现代科学也不否认地理环境对人的性格、智能的影响。

仁者多倾向于搞政治,智者多倾向于搞文学艺术。看来,南方出文人,北方出皇帝,不仅有其社会方面的必然性,还有地理方面的必然性。

仁者与智者,只是两种智慧类型,绝无高下之分;文人与帝王,也是两种不同的社会角色,就其作用来讲,实际上亦无高下之分,只是人们极易看到帝王身享荣华富贵、手操生杀大权,而看不到学者文人是无冕之王,是社会精神的主宰罢了。不过,必须看到的是,学者书生或是文人雅士是与帝王格格不入的,文人书生也绝对做不了开国皇帝,其原因如下:

第一,文人书生所学的圣贤之道是为了治国,决非为了开国,圣贤之道教人修身养性,决不教人造反。

第二,文人书生所代表的道德理想永远走在社会现实的前面,只能永远站在现实的前面去召唤、叹惋、慨叹身后的社会现实,而不会去首倡造反,去在白骨堆上建起新的王朝宫殿。

第三,书生文人长于书斋,两耳尽是圣贤的教诲,缺乏社会锻炼,故缺少开国帝王所必备的野心、势利、诡诈、机变、老辣、无赖、无耻、狠毒乃至丧尽天良等性格素质。

第四,中国历来就是一个学者与帝王分离、文人与官吏分离的国度。学者文人别说做皇帝,就是做了官吏,也往往丧失了文人学者的品格,只剩下了官格,以学者文人为代表的理想道德即行告退,为官之道往往压倒一切。

第五,文人学者在古代社会生活地位往往并不低,所以首倡造反的往往不是文人书生。

所以,中国古代社会就出现了这样的奇异现象,真正的仁德才智之士做不了开国皇帝,当开国皇帝的大多属于这两种人:一是流氓,一是豪强,盖因流氓无顾忌,豪强有势力也。

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大的历史环境里,却偏偏出了一个书生皇帝,把书生和皇帝这两种不同的人格结合在一起,造出一种怪胎来。从这一书生皇帝的成败过程,我们可以看出许多有意味的东西。

西汉与东汉之间,隔了一个短短的朝代,这就是历时十八年的王莽新朝。一般的历史著作不大提这一朝代,认为是西汉和东汉两个朝代的衔接过渡阶段,是汉朝的暂时中断。其实,这还是应当算作是一个独立的朝代,这不仅因为王莽正式称帝建年号,还因为他掌握了实际政权,颁布实行了许多重要的政策法令。新朝的王莽,就是一位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由书生通过干仕的和平方式而走上帝位的书生皇帝。

汉成帝永始元年,即公元前16年,王莽因为是王太后的侄子,被封为新都侯,这时,王莽三十岁。又过了七八年,王莽看准时机,揭发了废后许氏伙同王长、王融希望重为皇后的一系列阴谋,由原大司马王根推荐,做了大司马,从此,王莽开始了他沽名钓誉的生涯。

新莽“大布黄干”铜币王莽做了大司马,决心要在名声上超出他的上辈,于是,就礼贤下士,延揽名士作为幕僚,并做出一副极其清廉高洁的样子,每当从朝廷上得了赏赐,他都全部分给宾客僚属,自己分文不取;在生活上,他也格外节俭,穿的是破旧的衣服,吃的是素淡的饭菜,几乎和一般的百姓没有什么两样。一次,王莽的母亲有病,朝廷上的公卿侯爵多派夫人前来探视,这些人都穿着绫罗绸缎,头上戴着珠宝首饰,王莽的妻子急忙出门迎接,穿的是粗布衣服,衣不拖地,裙子才刚刚盖过膝盖。客人们以为她是王家的仆妇,等悄悄问过别人之后,才知道她就是王莽的妻子。王莽家招待客人礼数十分周到,但仅是清茶一杯而已。自这以后,王莽开始有了清廉俭约的名声。

不仅如此,王莽还博得了直臣的美名。一次,太皇太后王氏设宴邀请傅太后、赵太后、丁皇后等人一同聚会,主事官员在座位正中摆下一把椅子,归太皇太后坐,在旁边又摆下一把椅子,归傅太后坐,其余则排列两边。这时王莽走进来,大声喝问:“上面为什么设王莽毕竟是书生,他若放弃对儒家思想的执著追求,也许会是一位成功的帝王。

着两个座位?”主事官员回答说:“一个是太皇太后的,一个是傅太后的。”王莽说:“傅太后乃是藩妾,怎得与至尊并坐,快撤下来!”傅太后听说她的座位被撤掉,就没来赴宴。后来,傅太后胁迫哀帝罢免王莽,王莽听到了消息,马上自请免职,哀帝也未加挽留,就这样,王莽又回到了他的新都封地。不过,这件事虽使他遭到罢官,却为他赢得了更多的名声,大众都认为王莽有古代大臣的风范。

西汉末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