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确的。大臣纷纷上书反对,或者说:“刘崇上次在晋州之战已经吓破了胆,他根本不敢亲自领兵出战了,充其量不过是派个副将来试探一下我们的实力,皇上把这些事交给下面的武将就可以了。”或者说:“先帝刚刚过世,国中还没有稳定下来,皇上不宜亲征。”但是柴荣却认为:刘崇趁我国大丧来进攻,必轻视我年少没有经验,一定会亲自前来,想一举吞并我国。我不能不亲自出征。(刘崇幸我大丧,闻我新立,自谓良便,必发狂谋,谓天下可取,谓神器可图,此际必来,断无疑耳)
这时一向老于圆滑的冯道依然出来不折不挠地反对,我相信冯道这回确实是出自一片忠心,冯道之所以会善于投机,完全是因为受大时代所逼迫,早在刘守光手下之时,也曾劝阻刘守光称帝,结果被下了大狱,如果不是因为运气好被人救出,也许冯道根本不可能在五代这种乱世侍奉十几位君主而地位不倒。冯道在柴荣准备出征之时,还不忘过来劝阻。柴荣辨解道:“想当年唐太宗李世民开创基业,所向披靡,哪次不是靠亲征去取得胜利,朕还有什么好退缩的。”冯道回了一句话说:“皇上未必能学得了唐太宗。”柴荣又说:“刘崇乌合之众,假如遇上我率领的大军,必定如山压卵样被击溃。”哪知冯道又不软不硬地吐出了一句话:“就是不知皇上能不能作得成那座山。”柴荣听了之后非常不爽,搞辩论怎么辩得过这位冯老先生,算了,不跟这老头啰嗦了。只是这亲征是必须得去的,任何人都无法阻拦的。在途中,禁军控鹤都指挥使赵晁派人向柴荣进言,劝阻亲征。柴荣大怒,将赵晁囚禁在怀州。更加坚定了柴荣亲征的信念。下诏让天雄军节度使符彦卿(李存审的儿子,柴荣的丈人),澶州节度使郭崇威为副将领兵自磁州固镇路赴潞州。诏河中节度使王彦超,陕府节度使韩通为副将领兵取晋州路东向邀击。命宣徽使向训、马军都指挥使樊爱能、步军都指挥使何徽、滑州节度使白重赞、郑州防御使史彦超、前耀州团练使符彦能等,领兵先赴泽州。
北汉主刘崇不知道柴荣敢亲自出征,他看潞州城坚固,一时难以攻取,就越过潞州不攻,开始直取汴梁开封府。北汉兵的前锋与后周军在高平以南相遇,被周军击退。柴荣怕北汉军撤退,加紧前进。北汉主刘崇在巴公原排开阵势准备迎击。自己亲自率领中军,张元徽率军在东,杨衮率契丹骑兵在西,军容极盛。后周军前锋前进过快,河阳节度使刘词率领的后军被落在后面。面对这种敌重我寡的局面,周军的将士难免怀有畏惧心理。而柴荣反而更加镇定,坚定可克敌的决心。他命令白重赞与侍卫马军都虞候李重进统率左军在西,樊爱能、何徽统率右军在东,向训、史彦超率领精骑在中间列阵,殿前都指挥使张永德率领禁军护卫皇帝。柴荣自己也全身披挂,自己跨马到阵前督战,双方都严阵以待。
北汉主刘崇看到后周人马不多,开始后悔把契丹人请来助战了,他认为不用契丹的人马也可以击败周军,他对手下的将领说:“我用汉军就可以击败周军,哪用得着契丹人。今天不但要一举击败周国,还要让契丹人看看我们汉军的厉害。”北汉的将领们也都表示同意。杨衮在阵前观察了后周军的阵势和军容,对北汉主说:“周军是强敌,不可贸然进攻。”北汉主刘崇不以为然的说:“机不可失,将军就不要再说了,且看我来破敌。”杨衮沉默了,我倒要看看你北汉怎么破敌。当时东北风很大,如果是刮东北风的话,这种天气便是对北汉军有利,但突然却又转为了南风。北汉副枢密使王延嗣派司天监李义向刘崇进言,劝刘崇出击。枢密直学士王得中认为风势不利,不宜出击,北汉主刘崇不听,命东军先进攻,张元徽亲自率领千余精骑冲击后周的右军。后周的右军主将樊爱能、何徽本来就有怯战心理,交战不久,看到北汉军来势很猛,抵挡不住,就率领骑兵率先逃走。后周右军被击溃,有上千步兵解甲投降。柴荣看到战事紧急,后周军濒临溃败的边缘,亲自率领左右的亲兵冒着矢石出阵督战。
赵匡胤当时还是后周禁军将领,他先招呼同伴向前冲锋,又请张永德率军从左翼出击,自己率军从右翼出击。张永德同意,两人各率领两千人马随柴荣出击。赵匡胤身先士卒,迎敌血战,主将奋勇,士卒更是拼死力战,无不以一当百,北汉兵抵挡不住。内殿直马仁禹也激励同伴进击,他自己跃马猛射,连毙数十敌军,后周军的士气更加高涨。殿前右番行首马全义也率领部下几百骑兵向前猛攻。北汉主刘崇知道柴荣亲自出战,命人嘉奖张元徽,催促张元徽乘胜进攻。张元徽前进,战马被射倒,被后周军斩杀。北汉骁将张元徽被阵斩,汉军士气低落,后周军乘着越来越大的南风,猛烈进攻,北汉军大败。
虽然北汉主刘崇也亲自挥舞旗帜,但是也制止不住北汉军的溃败。杨衮看到后周军如此骁勇,不敢救援,又恨北汉主刘崇不听他的劝告,先率领契丹骑兵撤退了。从战场上溃败的樊爱能、何徽率领溃军一路抢劫辎重,散布谣言,并且企图阻止后军刘词的前进。刘词是什么人,勇将一个,睡觉都是枕着武器的人,有打仗的机会怎么会错过,当然是不听谣言,继续率军前进,在黄昏时与前军会合,当时北汉兵尚有兵万余人,隔山涧布阵,企图抵抗。后周军得到增援,又发起猛攻,北汉军崩溃了,王延嗣被杀,后周军一路追杀到高平,北汉兵僵尸布满山谷,丢弃的军资器械到处都是,另有数千北汉兵投降。北汉主刘崇仅仅率领十几个骑兵狼狈逃跑。在逃跑过程中,刘崇劫村民使为乡导,结果误走了晋州路,跑了百余里的冤枉路,最后刘崇大怒,杀了村民,总算碰到了前来接应的太原军,退回了太原。柴荣乘机再次围攻太原,想把刘崇一次性给解决了,但是碰上了非常顽强的抵抗,在围攻一个月之后,柴荣带上大军得胜而还。
至此,高平大战,后周军取得全胜。自此战之后,北汉损失了大量主力部队,对后周以及后来的宋再也没有太大的威胁了,而只有依附于契丹才能勉强维持不被后周所灭。高平之战对柴荣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考验,这场战争柴荣率自督战,临危不惧,而赵匡胤也在这场战争表现突出,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将这胜负的天平向后周这边倾斜。
不过高平之战也暴露出了后周内部的很多问题。比如将领樊爱能、何徽及其所部军使临阵出逃,差点就断送这一整场战争。柴荣就把张永德叫来问道:“这些人应该如何处理。”张永德回答说:“如果是要想成就大业,就一定要先要把自己内部的军纪整顿。”其实柴荣也是这样想的,于是把七十余名临阵脱逃的将校全部斩首,用以整肃军纪。重赏高平大战中的功臣。张永德向柴荣推荐赵匡胤,极力称赞他的智勇。他也因为此战的功劳开始深受柴荣的器重。柴荣将赵匡胤提升为殿前散员都虞候,领严州刺史。柴荣自高平一战,柴荣洞悉禁军的弊端和虚弱。于是着手整顿禁军,拣选精锐,淘汰老弱,招募天下的壮士,充实禁军。经过这次整顿,大大的提高了禁军的战斗力。
后周的实力开始大大增强,柴荣把目光盯上了整个天下。
四、五代第一谋臣——奇才王朴
柴荣在整顿内部军纪之时,也同时没有忘记这国内的发展,为此他任用了范质、李穀等人主持内政。这两人还就是这块料,该年黄河浑州段的河堤决口,数州之地都被洪水所淹没,李榖便请命前去监筑河堤,在征调丁夫六万人,奋战三十日之后总算把黄河水患给冶了。如果没有治理,那这几州百姓就全部会变成难民,难民一多,国家就危险了。柴荣还让官员们推荐贤才,好为国家所用,不过这推贤这种事还是有讲究的,世宗柴荣下令说:“只要有才,举贤不必避亲。但是如果举荐的人是贪赃枉法,或者是不能胜任其职。日后查出来,这举荐的人也会按照被举荐的人所犯过失的重轻,一起要来秋后算账。这回可难了,这不推荐也不行,皇帝说了,朝中文臣必须第人都推荐一位。其实这种事也好办,就是看看别人推荐谁,也跟着推荐谁就可以了,当然想必还没有人敢推荐那种很表面的赃官,如果是碰上深藏不露的赃官,当然也就只有自认倒霉了。现今这位皇帝是干大事的,一刻也不想闲着。
后来柴荣发现好像没什么来向他进言,就下令说:而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