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周隐看到杨行密快不行了,就跑过来说:“大公子办事浮躁,整天就知道吃喝玩乐,恐怕不能将吴王的事业发展壮大。但如果让其它的公子来继位,又怕大公子不服。属下有个好主意,不如让刘威来主军政,刘威这人又忠心,威望也高,镇得住不听话的人。等小公子长大,再让他还政就可以了。”
哼,你个周隐,打什么主意,我会不知道,当然是不能答应,因为还政这回事,只是用来骗人的。还是让徐温和严可求来,听听他们怎么说吧。
杨行密就周隐的话说给徐温听了。徐温的表现太好了,来了一句:“大王的基业那有传给刘威的道理,当然是得考虑大公子杨渥了。”徐温为了保险,先让人去周隐那把周隐的兵符给抢了,然后立马派人去请杨渥回来。
杨渥当然是要马上赶回来继位的,杨行密一死,杨渥就在徐温等人的拥护下即了位。(杨行密卒年五十四岁)对了,那个周隐该带上来了。杨渥先是骂一句:“汝欲卖吾国者,复何面目见杨氏乎?”然后就将他拿下去给咔嚓了。杨渥杀了周隐之后,又格外看重拥立他的徐温、张颢等人。不过徐温、张颢可没这么想,你个杨渥为巩固地位,敢把王茂章给赶走,岳州那边也敢败在马殷手上,把岳州给丢了。
徐温和张颢可不想跟上这个窝囊废。于是一合计,先把杨渥的几个亲信给解决掉,然后就派一群所谓的盗贼准备把杨渥做掉。杨渥一看这帮人竟然要来杀自己,于是心生一计,对盗贼们说:“徐温给了你们什么好处?如果你们听我的,反过去干掉徐温他们,我让你们都当上大州刺史。”哈哈,他还真差点就成功了。各位盗贼朋友,竟然有点动心了,不过有个叫纪祥的可能是徐温等人的死党,居然还是不听他的,然后用根绳子把他给勒死了。
杨渥死了,吴王的位子又空出来了。谁来当,张颢就非常想得到这个吴王的位子。于是第二天便召集一帮军士,全副武装,然后把一些像朱瑾这样的重臣一起邀过来。然后开始问:“现在各位说说,谁能当这个吴王,做淮南的主人?”不过连问了三遍,都没人理他。于是张颢很生气,不明摆着要拒绝让我当吴王吗。还是徐温的谋士严可求聪明,凑到张颢耳边说:“唉呀,其实我们都知道在淮南地面上,还不是你说了算,不过现在就做吴王还是太急了点。陶雅、李简、李遇等人都是先王的亲信,公虽自立,但是他们这些人会服你,来听你的话吗。不如立个小孩子,先来个挟天子以令诸侯,谁敢不服。等过了几年把权力拿到了手,要怎么办还不是您一句话。”张颢开始犹豫了。严可求见张颢还在犹豫,万一他来硬的,大家可就都没好处,于是找了个借口,溜了出去。他溜出去可不是为了逃跑,他回来时就拿了一封以太夫人史氏的名义写的一道教令。然后出来招呼众人到府中正堂,说是有大事相告。众人来到正堂,严可求跟真的一样,跪在地上宣读“史太夫人”的教令:“吴王创业不易,为使杨家基业不堕,今应速立隆演。”
而张颢一看生米煮成了熟饭,也只能把怒火暂时吞回去。不过张颢虽然没有做成吴王,不过他还是掌握了军队。并且认为如果要有所动作,就必须先把徐温这个人解决掉。为了支走徐温,他便准备让徐温离开扬州,发配到润州去当个刺史就行了,万一那天不听话了,就派军队把他给做了。徐温也不笨,很快就知道了田颢的用意,不过大权在人家手上,不服也不行。但是徐温有一个心腹谋士严可求,这事情也便就有了转机。严可求先是假装把徐温臭骂了一顿,然后跑到田颢那里去说,把徐温留在扬州不是更好控制他吗。田颢一听,真是的,有理,还是放在我眼皮底下好。徐温也就暂时留在了扬州,但田颢开始认为严可求在忽悠他,于是派刺客先杀了严可求再说,不过没有成功。而徐温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在外头联络了沙陀人淮南节度副使李承勋,在内部拉拢了左监门卫将军钟泰章,找了个机会,先下手为强,冲进去把田颢给杀了。而杀杨溥的罪过当然就全部加上田颢身上,而自己反而成了为故主报仇的“忠臣”。杀了田颢之后,扬州这地面就基本姓徐了。虽然当时的吴王还是杨隆演。
看到徐温专权,自然就有人会不服,而且不服的人还很多,比如杨隆演,不过他没办法。还有外面隶属吴的刺史们,比如抚州的危全讽就不服他。开始反叛了,而一旁的袁州彭彦章、吉州彭钎、信州危仔倡看到危全讽反了,就也反了。一起纠集了号称十万的兵力,开始来攻打洪州(江西南昌),洪州守军只有七千人马,刘威用疑兵之计迷惑危全讽,然后向扬州求援。徐温就问严可求,现在该派谁去救援。严可求推荐了周平,周平这个人曾与猛虎搏斗,还有家谱说他是周瑜的后代。不过周平由于原先在苏州打了败仗,不愿去,徐温问为什么呢?
周平回答说:“苏州之所以会打败仗,并非是因为将士胆怯,而是因为大将的权力太小,而部下多专横不听命令。如果一定要我去救洪州,请不要给我派出偏将来限制我。”徐温答应了。周平请兵七千前去救援洪州。
当时危全讽还请楚地的马殷前来帮忙,兵力远多于吴军。但周本认为楚军只是声援危全讽,并非攻取高安,一旦击败危全讽,援兵必然撤走。于是领兵急奔象牙潭。七月,危全讽在象牙潭临溪营建栅栏,连绵数十里。十七日,周本隔溪水列阵,先派老弱士兵挑战,以试探虚实;危全讽当即下令渡溪追赶,周本乘其半渡之际,发兵攻击,危全讽军大败而逃,自相践踏,众多士兵溺水而亡。周本又分兵截断其归路,危全讽及其将士5000入被俘。周本乘胜攻取袁州,刺史彭彦章被俘;接着又攻克吉州。铙、信等州亦被淮南攻取,高安楚军果然退走。
周本指挥的这场战役便是象牙潭之战,他以少胜多,将叛军一一击败。(不愧是周瑜的后人)也同时巩固了徐温的权力,徐温的权力越来越大了,并且开始在私自大造船只,操练水军。
老臣李遇就不服了,大骂道:“老子跟随吴王杨行密的时候,根本就不知道还有个叫徐温的人,他是谁呀,现在居然敢这样嚣张。”论资历,徐温确实是比不过李遇,不过论能力,李遇恐怕就比不上了。徐温一看李遇不听话,就开始对他发动两方面的进攻,一方面派大将柴可用带上大军把李遇给围了起来。另一方面派出使者何尧去劝说李遇说,如果你一定要反了的话,就先杀了我,如果不反,就跟我回去。可以保你无事。李遇也不想反,就听信了何尧的话,就出来投降了。不过徐温却没有因此而放过他,先是让柴可用把李遇杀了,然后又派人去把李遇一族全灭了。
而虽然镇住了内部不听话的家伙,还有外面的吴越钱氏,后粱朱氏也会来找麻烦,不过徐温却将他们一一打败,威望大增。
灭了这些老臣之后,徐温开始用自己的人来帮助自己。谁最可靠,当然首先是自己的儿子,徐知训,徐知诰(养子),徐知训、徐知询、徐知诲、徐知谏、徐知证、徐知谔。这些儿子,谁最有能耐,徐温最欣赏的是谁,是那个养子徐知诰。而徐温还常说,他那些亲儿子都比不上养子徐知诰。
徐知诰原名无考(所谓原名李昪,我认为不可信),据说其父名潘荣,不过不知所终。后来杨行密看着这个孩子有点喜欢,于是让徐温将他收为养子,取名徐知诰。徐知诰这个人对徐温孝顺,聪明好学,又办事干练,深得人心。
出现这种状况,谁最着急,当然是徐温的亲儿子们,特别是长子徐知训。虽然当时的吴国政权已经在徐家的手里了,但是在徐知训看来,徐知诰毕竟是个外人。
与徐知诰相比,徐知训虽然是长子,不过这个人非常自大,早就认为以后这大位非传给自己不可。他对吴主杨隆演非常无礼,和大将的关系也不好,特别是和大将朱瑾的关系不好,想想也是徐知训根本瞧不起人,把朱瑾当作奴才一样来看,强拉人家的侍妾来强奸不算,还派刺客想把朱瑾杀了。不过朱瑾对付几个刺客还是绰绰有余。而徐温又是偏向于徐知训的,朱瑾准备干一票大的,干脆杀了徐知训,做一回吴主的忠臣,再来讨伐徐温。
朱瑾知道徐知训喜欢自己的宝马和妻子陶氏,就故意说要把这两样东西送给他,徐知训一听,想都没想就过去了,而朱瑾趁着徐知训对陶氏行礼的时候候,就把徐知训的人头给砍了。然后朱瑾拿着人头去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