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乐业。政治上的成就来自于王建对文臣的重视和重用。他对于唐朝大臣的后代都予以重用,而且礼遇很重,属下有人提出这样有点过分,但王建却说:“你们这些人见过什么,当初我在禁军时,负责宫门守卫,见皇帝对待翰林学士的态度比一般人的朋友关系还要亲密,现在我对待文臣只是当初皇帝的百分之一,又怎么说过分呢!”因为礼遇文臣,所以对于他们的意见王建也经常听从。对于凤翔的态度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属将们见李茂贞的力量削弱了许多,就极力主张趁机夺取,王建问节度判官冯涓,冯涓说:“用兵要慎重,不能任意地消耗国力,使民遭难。现在梁晋争雄,假如两家以后合为一处,发兵攻蜀,即使诸葛亮再生也不能阻挡。而凤翔是蜀地的屏障,不如与之和亲通婚,无事就务农练兵,坚守疆界,有事则静观其变,待机而动,这样可保万无一失。”王建听从了冯涓的意见,实行保境安民的政策。后来冯涓还劝谏王建,罢去了一些重赋。当时其他人不敢说,冯涓就趁一次给王建祝寿的机会献颂表,表中先颂功德,然后再说百姓疾苦。王建看后赞叹道:“像君这样忠谏,功业就没什么可担忧的了!”接着王建便下令减轻了赋税。
还有一次,王建登上兴义楼,有个和尚挖出一只眼珠献给王建,王建感动得下令供一万名僧人饭食相报。翰林学士张格阻止说:“小人无故自残,赦免他的罪过已经是宽恕了,不应该再这样重赏饭食,导致不良风俗泛滥。”王建听了醒悟过来,就收回了成命。
凭借着内部安定,以及地势易守难攻,王建才能和后梁对峙,毫不示弱。后梁派使臣到前蜀,官文落款是“大梁入蜀之印”,将前蜀当夷狄等落后的少数民族对待,王建很生气,后来朱温被杀,王建派使臣去吊唁,在后梁办丧事的时候也不忘报当初的一箭之仇,王建的落款是“大蜀入梁之印”。
不过王建虽然还是有点能耐,但他却在继承人问题上犯下了错误(五代很多人都是这样)。武信军节度使王宗佶是王建的干儿子,他自持军功卓著,本期望王建称帝能立自己为皇太子,可王建根本就没这个心思,只给了他中书令的位置。于是他一直非常不满,经常指使御史中丞郑謇等人上书王建,请拜王宗佶为大司马,总统六军,就也就是实际上的军方最高领导人。王建辛苦半辈子,打下这份不错的基业,靠的就是军队,怎能凭白给了王宗佶这个不相干的人?王建将兵权让他管理。做梦!加上枢密使唐袭和王宗佶素来不和,俟机进谗道:“王宗佶素浮人望,文武全才,万一哪天陛下山崩,诸皇子没一个是王宗佶的对手。”王建更对他不满了,但王宗佶没有一点收敛,反而更加嚣张。皇帝就是这样,谁要分我的权,就要谁死,哪怕是亲儿子。而王宗佶不过干儿子,王建杀起来当然是干脆利落,不久就把王宗佶给杀,我有亲儿子,哪有立干儿子的道理。
王建有十一个儿子,可是有大能力的,我实在是找不出来,也许王宗杰还马马虎虎。长子王宗仁身体不好,还有残疾,所以没在考虑范围之内。那就次子王宗懿吧。(古人真是喜欢改名字,他不嫌累,我还嫌累呢。初名宗懿,后更名宗坦,后再更名王元膺)王宗懿这个人多材艺,能射钱中孔,尝自抱画球掷马上,驰而射之,无不中。但是却轻佻无方,做事毛躁。虽然被封为太子,王建也对他说:“一切学朕所为,则可以保国。”又命道士广成先生杜光庭为其师。不过王宗懿对王建的近侍唐袭却非常不尊重,结果唐袭在王建面前说了这样一番话:“太子谋作乱,欲召诸将、诸王以兵锢之,然后举事尔!”王建大惊,急命唐袭召重甲入宫。王宗懿则以为唐袭要搞掉自己,也不动动脑子就率亲军在大街上和唐袭的部队干了起来。唐袭命短,被王宗懿的人马给射死了。王建知道了,以为王宗懿要弑父,还反了这个王八蛋(王宗懿还真是个“王八蛋”,王八的蛋)了,遣义子王宗贺收拾王宗懿。王宗贺带上大军,很快就杀散了王宗懿的部队,王宗懿仓皇逃出成都,也许是身上忘带钱了,只好到处讨饭吃,结果被老百姓认出来了:“哇!这不是皇太子吗?”告了官。王建派王宗翰去劝王宗懿回来,毕竟骨肉连心。但还没等王宗懿到地方,王宗懿已经被人杀了。
次子又死了,不过没关系,王建的儿子还多着了,下一个,立谁呢。前蜀的后宫可是又活动起来了。王建这时年纪也大了,七十了,再也经不住大的折腾了。由于宠爱徐妃姐妹(前花蕊夫人)于是子以母贵,王建立了徐妃的儿子王宗衍为太子。后来又改名为王衍(还不如晋朝那位王衍呢)此人方颐大口,垂手过膝,顾目见耳,颇知学问,能为浮艳之辞。
而一旁吃了王建老亏的李茂贞一看朱友贞正和李存勖打得不可开交,王建年纪又大了,身边又有了刘知俊这员大将,自然是想要夺回曾经被王建抢去的地盘,虽然前期倒是节节利胜,不过到了王建亲自出马之后,不仅李茂贞败下了阵来。连大将刘知俊也反投王建了。不过对于刘知俊,王建也并不信任他,最终将他杀了。你能叛朱温,能叛李茂贞,万一等我王建闭了眼,我那几个儿子哪个能制得了他。不久之后,王建死了,卒年七十二岁。
王建死后,王衍即位了。王衍当上皇帝之后,就让生母徐氏当上了皇太后、小姨为皇太妃。太后、太妃的权力可大了去了,她们都清楚其实当官就和做生意一样,充分考虑到了一些有钱无权的人的利益。于是太后,太妃在宫中开了一家“乌纱帽专营店”,公然卖官鬻爵。消息一传来,举国轰动,那些有钱无权的人士开始大肆活动。徐老娘和徐老姨经常开乌纱帽拍卖会,规则很简单,谁出的价钱高,谁就有官当。于是店里的生意好得惊人,获利屡创新高,门槛都快被踩烂。估计王衍也没少去凑热闹。卖官的人大都是为了捞更多的钱,钱从哪里捞,老百姓身上捞。所以遭殃的还是老百姓。当然民心也就丢了。
王衍不但纵容老娘与老姨的买官行为,而且还养了一大帮的狎客,整天吃喝玩乐。也许是觉得老娘,老姨们挣了不少钱,也许是认为自己的宫殿太小,他又下令开始大批量的建造宫殿,虽然王衍的干兄王宗寿看不过去,在宴中哭劝王衍要以江山为重,不要再这样胡闹下去了。不过有了一帮狎官为伍的王衍哪里会听他的。宫殿接着建,于是朝廷忠良之士也纷纷悄悄走开,再也不管他家的闲事了。管了也没用,反而还不得好。
王衍还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帽子改革家,他看到国人都戴一顶能只勉强盖住脑门的小帽子,很不耐烦,下诏禁止戴这种不伦不类的帽子。不过帽子还是要戴的,王衍身体力行,经常戴一顶自己糊的大帽子招摇过市,还让宫人都戴金莲花状的帽子,穿上道袍,脸上抹上浓粉。国人一看皇帝这么耍,于是纷纷效仿,都改成这模样了(真是荒唐!不过这只是细节问题)。
也许是觉得老呆在宫殿没意思,也该在领地里巡视一番了,他可不是去体察民情的,而是去游山玩水的。当然皇帝嘛,排场肯定得跟上,而且只要在路上看到漂亮女孩,也不管人家愿不愿意,也不管人家有没有婆家,先抢过来幸宠一番再说,至于善后问题,那就不关他的事了。他看上你,是你的福气,还敢有什么怨言吗?而一些大臣由于妻子漂亮,王衍把她收编过来,自己享用了。有点像朱温吧,不过王衍比朱温差远了。而且他为了让自己不朽,还让人去为自己做塑像,以示尊严。
王衍没有在中原大战之时去捞点便宜,当然他也没有这个能力。然后又在蜀地为非作歹,坏事荒唐事做尽,民心大失。虽然蜀地暂时没有人来收拾他,中原那个坐不住了的李存勖可是一直在看着他呢。
四、最后的回光返照——灭蜀
李存勖为了探听蜀国虚实,开始派出了使节李严前去试探一番。李严到了蜀国之后开始充分体现他大国使者的气势,他对蜀国的皇帝说起了李存勖是如何兴复唐室,怎样灭掉后粱的,把王衍说得是一愣一愣的。他说:“前年我朝天子建大号于鄴宫,自郓州杀向汴粱,定天下不过是个把月的事,现在我军兵力强盛,光梁降兵就有三十万,东渐于海,西极甘凉,北慑幽陵,南逾闽岭,四方万里,莫不称臣。而淮南杨氏承累世之强,凤翔李公恃先朝之旧,皆遣子入侍,稽首称籓。至荆、湖、吴越,修贡赋,效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