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在革命事业上了;解放后,他虽是第一届卫生部医政局局长,但薪金同行医时相比就差得很多了。她的伯父听说鼎臣同志在北京做了官,特来京看他,但发现他还不如从前呢。于是说他是“世界人”,不管家的,以至始终也没向他提起过解放前他坐牢时,为营救他欠下的很大一笔款子的事。她的父亲虽然“顾国不顾家”,但对家乡的感情却是很深的。凡从家乡来看望他的人,特别是同鼎臣一起参加过革命的老战友及其后代,他总是热情招待,有困难的,更是热心帮助解决。
在鼎臣同志患病期间,一天,他家的阿姨忽然来敲我的门,说老先生坚持要下床来我家,我忙让她赶快回去,告诉鼎臣同志不要来,我马上去看他。我到他家里,只见他靠在躺椅上,很平静,见到我很高兴,只是动作已经困难了,也不能说很多话了。再以后,他的病情日益沉重,终于离开了我们。不几日,与他相依为命的老伴也随之而去。
鼎臣同志生前和我虽有许多往来,但却极少谈及他过去坎坷的经历和做出的贡献。直到他去世以后,我才从致公党给我的一些材料中知悉了他的许多感人事迹,使我不由得更加敬重他。以前,我甚至不了解他的行医经历,现在回想起1989年,在我住院做手术和进行化疗的日子里,他曾多次来医院探望我,还到家里了解我的治疗情况,并提出许多十分内行的建议,谆谆地嘱咐我。关切之情,让我终生难忘。现在,故人已去,我们活着的人在心里默默地怀念着他,哀痛着他的离去,追忆着他留给我们的那么多美好的东西。人的一生,能够为人们留下不尽的思念,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足见其生命的意义。为了能使鼎臣同志安息,我们更应该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努力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国家、为人民、为党的利益,尽自己之所能。
怀念老朋友苏加诺先生
本文原载印度尼西亚Gramedia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加诺兄——我的父亲、老师、朋友和领袖》一书。(二○○一年)今年,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印度尼西亚前总统苏加诺诞辰100周年。
怀念老朋友,不禁想起38年前,应苏加诺总统的邀请,中国国家主席刘少奇,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外交部副部长黄镇,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于1963年4月12日至20日对印尼进行的正式访问。我作为少奇夫人,和陈毅夫人张茜,黄镇夫人朱霖一起陪同出访。这次访问,加深了我对苏加诺总统的了解,增进了友谊,那情景至今记忆犹新。
当年,代表团抵达印尼首都雅加达马腰兰机场时,隆重而热烈的欢迎气氛,一下子将我们包围起来。到处是美丽的鲜花和欢迎的人群,苏加诺总统亲自到机场迎接。他多次来过中国,和少奇他们是老朋友。一见面,他们握手、拥抱、互相问候。总统给人的印象是非常有总统气派,但又不乏亲和力。他对中国十分友好,在一些国际问题上,我们互相支持和帮助,两国领导人之间的关系亲密而融洽。雅加达比北京热很多,总统关切地问我是不是太热了,我由衷地回答,这热烈的气氛让我心里更热。
陪同总统迎接我们的还有他的女儿梅加瓦蒂,一个聪明、漂亮的姑娘,我很喜欢她。在后来举行的国宴及其他一些正式场合,她都是以女主人的身份出席,而且做得非常得体。
在印尼访问的短暂时间里,以夫人身份,我不参加正式会谈,不可能深入了解苏加诺总统政治家的一面,而更多的是体会到他的热情、周到、有情趣,以及作为总统的权威。
几天里,我们对雅加达,茂物,万隆,日惹,巴厘岛等进行了访问,苏加诺总统全程陪同。那里的热带风光绮丽多彩,人民热情好客。印尼的兰花非常有名,总统特意送了一盆以我的名字命名的兰花新品种,很漂亮。我特别记得观看万隆附近的复舟山火山喷发的情景。热情的当地人冒着危险,在喷火口旁用石块砌成了“欢迎中国客人”几个大字。那是我第一次亲眼目睹火山喷发。总统非常兴奋,不住地用手指点着让我们看,热情地介绍说:印尼是个多火山国家,有400多座,复舟山是一座著名的活火山……就像他陪我们参加印尼航空节,看花展,看佛塔,参观手工艺品展览会时一样,对印尼的文化历史,风土人情,如数家珍般向我们道来,我能从他的表情和话语中,感觉到他对自己祖国由衷的热爱。
访问中还有一件事给我印象深刻。那是在巴厘岛,我们到的那天,正赶上这个岛的消除文盲日。岛上数万人集会游行,既是欢迎中国客人,也是庆贺这个日子。苏加诺总统讲了话,其中特别强调扫盲的重要性。我当时就想,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如此重视教育,重视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这个国家一定有着光明的未来。为了庆祝这一天,晚上还举行了土著舞表演,总统通音律,热情激扬,强烈地感染了我们,宾主完全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后来,总统特意送给我们一大一小两套晚会上见过的印尼民族乐器“安克隆”,我们非常珍惜。回到北京,少奇决定将大的一套送给中国东方歌舞团,小的则给了北京师大一附中。希望更多的人知道并记住,中国、印尼两国人民之间的交往和深厚友谊。
代表团圆满结束了访问。回国后,少奇和我收到苏加诺总统夫妇送的一幅俩人合影,非常好。少奇很高兴,于是我们到北京的中国照相馆也拍了一张,并回赠总统夫妇。总统夫妇的那张照片,我至今仍然保存着。
在苏加诺先生诞辰100周年的日子,作为老朋友,心中不免有许多感慨。往事已逝,故人常记在心。愿中国、印尼两国人民,永远记住那些为两国间友谊做出贡献的人们,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回忆和期望(1)
本文为王光美在她的母校——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建校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原载《青年一代》1981年第1辑。——纪念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建校七十周年(一九七九年九月十九日)庆祝我的母校——原来的师大二附小,现在的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建校70周年。热烈地祝贺老师、校友和同学们。
70年来,由于教职员工的辛勤劳动,母校为祖国培养出许多出色人才,对人民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50多年前,我的兄妹和我在这里学习过。老师和同学们给予的教育和帮助,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母校为我们认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打下基础,养成讲卫生的习惯,重视体育锻炼,懂礼貌……特别是培养了我们爱国主义的感情。
小朋友们!当年9月19日,我们曾同你们一样,庆祝校庆。一开学,就学唱“九月十九日,特别要注意……”的歌,练跳舞和排节目,准备校庆时联欢。我特别记得1931年9月这一天,当我们兴高采烈地来到学校参加校庆时,老师们却愁眉不展,向我们宣布,联欢不举行了。因为,日本侵略者占领了我东北三省,千万人民沦为亡国奴。这个消息真像一盆冷水从头上浇下来!老师们含着泪水向我们讲:列强欺负我们是因为中国人民像一盘散沙,我们必须团结起来,奋发图强,睡狮猛醒,为国家的富强而努力学习。
老校友钱学森教授,是著名的爱国的科学家,对我国的卫星上天作出了重大贡献。我想,1955年他毅然放弃在国外优越的研究条件和生活条件,冲破各种艰难险阻,带了几百公斤的资料返回祖国时,心中也会想到母校给予的爱国主义教育。
北京解放后,第二实验小学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不断地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特别重视对孩子们的品德教育,开办了小工厂,试办过集体住宿班。我把几个孩子送回我的母校,从幼儿园到小学毕业。他们在这儿和老师、同学们共同学习和生活了好几年。孩子们在这里打下的文化科学基础比我们那个时候强多了,而且德、智、体全面发展,学校给予他们的是社会主义教育。
小学是培养人的品德的最重要时期,老师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给孩子们以终身难忘的影响。我的小儿子在塞外插队当农民。7年的辛勤劳动,使他懂得了“一个汗珠摔八瓣”是怎么回事。他那时不知有多少次回味起老师曾对他谈过的话:不能浪费,应爱惜劳动成果。当过多年工人的女儿们,当她们住在地窝子里的时候,当她们喂猪、做酱油、制造机器的时候,她们又有多少次想起老师们的教导,应该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苦,要热爱劳动。童年时的教育是多么重要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