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历代名女 宫女卷-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法,并不强行干涉,因此松赞干布和大臣们对她非常悦眼,经常向她讨教唐
宫的政治制度以作为他们行政的参考,而广大的吐蕃民众更视她如神明。

贞观二十二年,唐太宗派长史王玄策出使吐蕃,一方面和洽两国关系,
另一方面也是去看望远嫁的文成公主。王玄策率出使队伍带着大批绢帛文物
上路,途经天竺国时,不幸遭到天竺人的抢掠,除了王玄策带着少量人马逃
出外,大部分人马及物品全都抢去。

王玄策狼狈地抵达吐蕃,拜见了松赞干布并说明了遭劫的情况,松赞
干布认为天竺国是有意挑衅,破坏他与大唐的关系,于是派遣大军讨伐天竺,
捣毁了他们的都城,俘虏了天竺王子,还缴获了大批牲畜,救回了唐朝使节
随从人员,算是替大唐使节出了一口气。

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李世民驾崩,太子嗣位为唐高宗。新任大唐天
子授松赞干布为附马都尉,封西海郡王,并且派特使送去大量的金银、绢帛、
诗书、谷种,并特为文成公主送去了饰物和化妆品,以嘉勉她和亲抚蕃的功
德。


松赞干布因之上书谢恩,并忠心地表示:“天子初即位,若臣下有不忠
之心者,当勤兵赴国除讨。”并献上珠宝十五种,请代置太宗灵前,以表哀
思。唐高宗对松赞干布的忠心十分感动,又晋封他为宾王,更赐彩帛三千段;
吐蕃使者到长安后大开眼界,趁唐高宗高兴之机,向他请求赐给造酒、碾米
和制造纸笔墨砚的技术,唐高宗都—一答应了。大唐王朝与吐蕃的关系,在
文成公主联络的基础上,至此已到了水乳交融的顶峰。

在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努力推行改革,及大论(吐蕃的宰相职)禄东
赞的妥善谋划下,吐蕃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突
飞猛进的发展,因而能称霸西域,成为大唐王朝西方的有力屏障。

可惜不久之后,松赞干布去世,他的孙子继位为赞普,因赞普年幼,
所以国事多由禄东赞一手掌握理,家事则由文成公主操持,这时一切还算平
稳。然而不久禄东赞也死去,他的儿子钦陵沿袭作了大论,这时吐蕃与邻邦
士谷浑关系恶化,他们均上书向唐廷请求论断是非,而唐高宗迟迟不予裁决,
钦陵按捺不住,起兵击溃了土谷浑。不料这一举动却触犯了唐廷的威严,唐
高宗认为在他还没有作出判决之前,吐蕃就擅动武力,简直不把大唐天朝放
在眼里,因此在咸享元年,派薛仁贵督师讨伐吐蕃。

谁知薛仁贵的军队在大非川一带被吐蕃军队打得一败涂地,从此吐蕃
人不再服大唐的气,连年兴兵进犯大唐边境。唐廷派大军长驻洮河镇守,以
防吐蕃军队的骚扰,双方陷入了敌对局面,吐蕃成为唐王朝始终无法解决的
最大敌人。

从唐太宗贞观十五年初春,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开始,到唐高宗威
享元年薛仁贵率兵征讨吐蕃为止,整整三十年的岁月,由于文成公主的博学
多能,对吐蕃国的开化影响很大,不但巩固了唐朝的西陲边防,更把汉民族
的文化传播到西域,这是唐太宗的得意之作,可惜唐高宗最终不能善加利用,
轻易挑动战争,造成了不可收拾的局面,使得文成公主苦心孤诣所营造的和
睦局势嘎然而止,怎不令人痛惜!

唐高宗永隆元年,文成公主在逻些城病逝,唐廷特派使者前往祭奠,
但也没能改善两国的外交关系。而文成公主受到吐蕃官民的敬仰并不因与唐
朝关系疏远而稍减,她的死引起了所有吐蕃人的衰痛。

文成公主死后,吐蕃人到处为她立庙设祠,以誌纪念。一些随她前来
的文土工匠也一直受到丰厚的礼遇,他们死后,也纷纷陪葬在文成公主墓的
两侧。至今文成公主和这些友好使者,仍被西藏人视为神明。

武则天的千秋功过

至今中国有两块著名的无字碑,一块是汉武帝在泰山立的,他到泰山
封禅,登上山顶,认为泰山大伟大了,置于齐鲁平原中,是“蔑矣!尽矣!
无以加矣!”都无法形容了,于是立一块无字碑。另一块就是武则天在自己
的陵前立的,是一块完整的高达七米的大石头,关于她立这碑的目的她自己
没有说明,后人猜测,一者认为是她觉得自己功劳太大,难以表达;一种认
为是她知道自已死后一定会引起沸沸扬扬的议论,她任由你们评说。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女人,她的
工谗善媚手段罕有其匹,诚如骆宾王在《讨武曌之檄文》中所说:“入门见
妒,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孤媚偏能惑主。”而她宰制天下的魄力和气
慨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史家本着“不没其实”的原则,为她撰写只有
皇帝才能享受的本纪,对她的一生作出客观的评价:“坐制群生之命,肆行
不义之威,振喉绝襁褓之儿,菹醢醉椒涂之骨,其不道也盛矣!然犹泛延谠
论,时礼正人,遵时宪而抑幸臣,听忠言而诛酷吏,有旨哉!有旨哉!”

武则天是并州文水人,父亲武士彟先是经营木材运销致富,后来做了
隋朝的鹰扬府队正,唐高祖李渊在汾、晋一带行军的时候,经常到武家落脚,
后来唐朝统一天下,到李世民继位后,武士彟累官已至工部尚书,荆州都督,
封应国公。武则天的母亲是隋朝宗室杨达的女儿,一方面笃信佛教,一方面
又内行不检,武则天的醉心权势,胸罗机谋,信奉佛教,乃至于淫乱自恣等
特性,似乎都来自父母的遗传。唐太宗辉煌的“贞观之治”笼罩着武则天幸
福的童年,她属于那种早熟的女孩、年方十四岁便已呈现出女性“花解语、
玉生香”的艳丽风情。就在这一年,她成了唐太宗的“才人”。

唐太宗的贤妻长孙皇后在武则天十四岁的这年谢世。唐太宗十分怀念
她,曾在宫中筑一土台,天天站到上面眺望她的坟墓,连朝政都有些不理,
著名的敢讲直话的大臣魏征来到宫中,唐太宗请他也到台上去看一看亡妻的
坟墓,魏征告诉唐太宗,他只看见了唐高祖李渊的坟墓。魏征的话使唐太宗
不再去望亡妻的坟墓了,但并没有排解心中的愁苦,看到过去的六宫粉黛,
兴味索然,于是就有拍马屁的大臣建议唐太宗在天下再一次选美。历朝皇帝
的选美都把天下闹得鸡飞狗走,这一次虽然也不例外,因郑仁基的女儿闹得
风大、雨大,迫使唐太宗停止了这次选美活动,但武则天却由此而选入后宫。

四十一岁的唐太宗自一见到武则天起就被她迷住了,为着她十四岁稚
嫩的娇躯,承恩之际不解风情的婉转娇啼。唐太宗一连临幸三夜,把武则天
都弄得病倒了,一病就是二十多天,唐太宗私下里叫她“媚娘”,封她为“才
人”。

按照唐初后宫的制度,有所谓“四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
十一御妻”的编制,也就是说,除了皇后之外,还另有一百二十一位妾侍。

“四夫人”是;贵妃、德妃、淑妃、贤妃。

“九嫔”是: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
媛。

“二十七世妇”是婕妤、美人、才人各九人。

“八十一御妻”是宝林、御女、采女各二十七人。

另外还有上千的没有名号的宫女。

编制严谨只能依次升补,不能巧立名目,随意更改。武则天被封为“才
人”,算起来在皇帝的一百二十二位御妻中排名第三十几位,以她十四岁的
年纪,不算太高,也不算太低了。

武则天是在贞观十一年“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深秋时节被召人宫的,
原本想有很好的升迁的机会,但她侍候唐太宗十二年,而唐太宗也对她宠爱
有加,可见一直到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驾崩,却始终未曾再予晋级加封。是
什么原因呢?至少有两件事情,使唐太宗把武则天的身份固定在“才人”的
地位,以阻绝她在后宫之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力量。

第一件事是西域进贡了一匹宝马名叫“狮子头”,能够日行千里,但却


性烈难驯,多少年轻力壮的骑士,都弄得灰头土脸甚至伤筋折骨,就连过了
半生军旅生涯,爱马若狂且骑术精湛的唐太宗也被掀翻下来,无可奈何地望
着这匹宝马不住摇头叹息。不料武则天却奏称:“只要给我三样东西,就能
降服这马。也就是一支皮鞭、一柄铁锤、一把锋利的刀子。先用皮鞭打得它
皮开肉绽,死去活来。还不听话,就用铁锤敲它的脑袋,使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