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消息传到十六院,自恃是雨露普施的多情角色隋炀帝,蓦然听到一个才人
因幽怨而香消玉殒,不免泛起一丝黯然的情绪。
读到她留下来的诗句,刹那间引起了震撼,心想:宫中竟有如此才情
的人儿,更有如此的幽怨情怀,自己竟然没有及时发现。随即吩咐内侍移驾
挹翠亭探视候才人的遗容,侯才人虽然已经气绝身亡,尚且颦眉含愁,两腮
犹如桃花带露,隋炀帝不禁顿足道:“已死颜色,尚且美艳如花,可痛!可
惜!咫尺之间,为何如此无缘。”为此,他处死了负责挑选美女的许廷铺;
接着,追赠侯巧文为四品夫人,位与十六院嫔妃并列,并下诏以夫人之礼予
以厚葬;且破例亲自为生前未曾谋面的侯夫人撰写祭文,洋洋洒洒的展露自
己的惜香怜玉之情,祭文中有这样的句子:
长门五载,冷月寒烟;妃不遇朕,谁将妃怜?妃不遇
朕,晨夜孤眠;朕不遇妃,遗恨九泉;朕伤死后,妃若生前。
然而,这些诰封,这些厚葬,这些祭文,对已经长眠不醒的侯巧文又
有多少意义呢?隋炀帝的感叹中,又有几分是对侯巧文真正的哀念呢?更多
恐怕还是为自己不能发现和消受这样一位才貌双全的女子而后悔吧。他未必
不知道,他的宫中还有多少女子正在走着与侯巧文同样悲寂的路,他又愿意
为她们的悲欢考虑多少呢?
长孙皇后贤淑佐太宗
有人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站着一个伟大的女性。唐太宗大治天下,
盛极一时,除了依靠他手下的一大批谋臣武将外,也与他贤淑温良的妻子长
孙皇后的辅佐是分不开的。
长孙皇后是隋朝骁卫将军长孙晟的女儿,母亲高氏之父高敬德曾任扬
州刺史;长孙皇后生长在官宦世家,自幼接受了一整套正统的教育,形成了
知书达礼、贤淑温柔、正直善良的品性。在她年幼时,一位卜卦先生为她测
生辰八字时就说她“坤载万物,德合无疆,履中居顺,贵不可言。”
长孙氏十三岁时便嫁给了当时太原留守李渊的次子、年方十七岁的李
世民为妻,她年龄虽小,但已能尽行妇道,悉心事奉公婆,相夫教子,是一
个非常称职的小媳妇,深得丈夫和公婆的欢心。
李世民少年有为,文武双全,十八岁时就单枪匹马突入敌人阵营之中,
救出身陷重围的父亲;二十岁时便有王者之风,能折节下士,疏财广招天下
豪杰;二十一岁随父亲李渊在太原起兵,亲率大军攻下隋都长安,使李渊登
上天子宝座,成为大唐王朝的开国之主——唐高祖。李渊称帝后,封李世民
为秦王,负责节制关东兵马,数年之内,李世民就挥兵扫平了中原一带的割
据势力,完成了大唐统一大业;唐高祖因之加封他为天策上将,位置在其他
诸王公之上。在李世民征战南北期间,长孙王妃紧紧追随着丈夫四处奔波,
为他照料生活起居,使李世民在繁忙的战事之余能得到一种清泉般温柔的抚
慰,从而使他在作战中更加精神抖数,所向无敌。
李世民被封天策上将后,便享有特殊的权力,能够自设一套官署,伊
然一个小朝廷的架式,当时归于他麾下为他效劳的,武将有李世劾、程咬金、
秦叔宝、翟长孙、秦武通、尉迟恭等能征善战的骠勇大将;文臣则有杜如海、
房玄龄、虞世南、诸葛亮、姚士廉、李玄道、蔡允恭、薛元敬、颜相时、苏
勖、于志宁、苏世长、薛收、李守素、陆清明、孔颖达、盖文远、许敬宗等
“十八学士”,真可谓贤臣如云,势力盖天。李世民拥有这样通人的局面,
自然令当时贪酒好色的无能太子李建成不安,出于猜疑和嫉妒之心,他联合
三弟李元吉企图谋害同胞兄弟李世民;阴谋却被李世民手下的谋士察觉,迫
于无奈,在大舅子长孙无忌和谋臣房玄龄的力劝下,李世民终于痛下决心,
在玄武门除掉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不久,李世民被立为太子。事实
上,唐太祖李渊心中最赏识的也是他这个二儿子。对于这种骨肉相残的惨剧,
长孙王妃原本是极力反对的,但面对残酷的政治斗争,她一个女子又能怎么
样呢?她只好勉力地理解丈夫。
唐高祖武德九年八月,李渊因年事已高而禅位给太子李世民,李世民
就成了唐太宗。
水涨船高,长孙王妃也随即立为母仪天下的长孙皇后,应验了卜卦先
生说她“坤载万物”的预言。作了至高无上的皇后,长孙氏并不因之而骄矜
自傲,她一如既往地保持着贤良恭俭的美德。对于年老赋闲的太上皇李渊,
她十分恭敬而细致地侍奉,每日早晚必去请安,时时提醒太上皇身旁的宫女
怎样调节他的生活起居,象一个普通的儿媳那样力尽着孝道。对后宫的妃嫔,
长孙皇后也非常宽容和顺,她并不一心争得专宠,反而常规劝李世民要公平
地对待每一位妃嫔,正因如此,唐太宗的后宫很少出现争风吃醋的韵事,这
在历代都是极少有的。当初隋文帝的独孤皇后虽然也曾把后宫治理得井然有
序,但她靠的是专制的政策和手腕;而长孙皇后只凭着自己的端庄品性,就
无言地影响和感化了整个后宫的气氛,使唐太宗不受后宫是非的干扰,能专
心致志料理军国大事,难怪唐太宗对她十分敬服呢!虽然长孙皇后出身显贵
之家,如今又富拥天下,但她却一直遵奉着节俭简朴的生活方式,衣服用品
都不讲求豪奢华美,饮食宴庆也从不铺张,因而也带动了后宫之中的朴实风
尚,恰好为唐太宗励精图治的治国政策的施行作出了榜样。
因为长孙皇后的所作所为端直有道,唐太宗也就对她十分器重,回到
后宫,常与她谈起一些军国大事及赏罚细节;长孙皇后虽然是一个很有见地
的女人,但她不愿以自己特殊的身份干预国家大事,她有自己的一套处事原
则,认为男女有别,应各司其职,因而她说:“母鸡司晨,终非正道,妇人
预闻政事,亦为不祥。”唐太宗却坚持要听她的看法,长孙皇后拗不过,说
出了自己经过深思熟虑而得出的见解:“居安思危,任贤纳谏而已,其它妾
就不了解了。”她提出的是原则,而不愿用细枝末节的建议来束缚皇夫,她
十分相信李世民手下那批谋臣贤士的能力。
李世民牢牢地记住了贤妻的“居安思危’与“任贤纳谏”这两句话。
当时天下已基本太平,很多武将渐渐开始疏于练武,唐太宗就时常在公务之
暇,招集武官们演习射技,名为消遣,实际上是督促武官勤练武艺,并以演
习成绩作为他们升迁及奖赏的重要参考。
按历朝朝规,一般是除了皇宫守卫及个别功臣外其他人员不许带兵器
上朝,以保证皇帝的安全,因此有人提醒唐太宗;“众人张弓挟箭在陛下座
侧,万一有谁图谋不轨,伤害陛下,岂不是社稷之大难!”李世民却说:“朕
以赤心待人,何必怀疑自己左右的人。”他任人唯贤,用人不疑的作风,深
得手下文武诸臣的拥护,由此属下人人自励,不敢疏怠,就是在太平安定的
时期也不放松警惕,国家长期兵精马壮,丝毫不怕有外来的侵犯。
关于任贤纳谏一事,唐太宗深受其益,因而也执行得尤为到家,他常
对左右说:“人要看到自己的容貌,必须借助于明镜;君王要知道自己的过
失,必须依靠直言的谏臣。”他手下的谏议大夫魏征就是一个敢于犯颜直谏
的耿介之士。魏征常对唐太宗的一些不当的行为和政策,直接了当地当面指
出,并力劝他改正,唐太宗对他颇为敬畏,常称他是“忠谏之臣。”但有时
在一些小事上魏征也不放过,让唐太宗常觉得面子上过不去。一次,唐大宗
兴致突发,带了一大群护卫近臣,要表郊外狩猎。正待出宫门时,迎面遇上
了魏征,魏征问明了情况,当即对唐太宗进言道:“眼下时值仲春,万物萌
生,禽兽哺幼,不宜狩猎,还请陛下返宫。”唐太宗当时兴趣正浓,心想:“我
一个富拥天下的堂堂天子,好不容易抽时间出去消遣一次,就是打些哺幼的
禽兽又怎么样呢?”于是请魏征让到一旁,自己仍坚持这一次出游。魏征却
不肯妥协,站在路中坚决拦住唐太宗的去路,唐太宗怒不可遏,下马气冲冲
地返回宫中,左右的人见了都替魏征捏一把汗。
唐太宗回宫见到了长孙皇后,犹自义愤填膺地说:“一定要杀掉魏征这
个老顽固,才能一泄我心头之恨!”长孙皇后柔声问明了原由,也不说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