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头痛的是如何应对皇帝陛下和那些与他不对付的朝臣的诘难。
李服见李潜似乎对田广并不放在心上,随即一想李潜背后还有个徐简呢,谅田广也不敢难为李潜,遂放下心来。思忖了片刻,似无意间问道:“侄儿,你今后有什么打算吗?”
打算?李潜当然有。他计划开个大牧场,利用四海商号把生意做大。不过,他可不会为了专心做生意而傻乎乎的挂冠归隐,玩一手“事了拂衣去,深藏姓与名”的隐士高人做派。他深知朝中有人好办事的道理。在体制内,哪怕位置不高,但却有极大的用处。李潜立下的功劳虽说不算太大,但后续的封赏一定有。现在他已经是游击将军了(田广已经将圣旨给了他),再封赏的话肯定会比这个高一些。一不小心就能弄个四品官当当。放在高官遍地走的京城,四品官算不上什么,但要是在地方,那可就是坐镇一方的将军了。有了这个身份和权力,对他把生意做大的计划绝对能起到无可估量的作用。
不过,李潜更知道李服这句看似无意间的询问,其实心中还是极为期盼他能进入虎贲军。通过多日来的协同作战,虎贲军上下对他已经非常认同,此时是他进入虎贲军体系一个绝佳时机。只要他进入虎贲军,即便不挑明他的身份,日后李腾也会刻意栽培他。过个二十年,等他达到上官良辅等人的地位时,再挑明身份,那么李潜接掌虎贲军承袭武威公的爵位便水到渠成。这应该是李服所认为的对李潜对李腾对虎贲军最好的结果。
但,李潜并不认为这是一个好机会。因为他不想一辈子在李腾的阴影下生活。那样太累。想想吧,所有人对会把他与他父亲相比,而他父亲却是一座他永远都无法无法超越的山峰。这种压力岂能受得了?
所以,李潜思忖片刻道:“叔叔。朝廷的封赏还没下来,再者,此事之后,恩师不日便会返京,小侄想陪恩师一同回去,等封赏下来再说。”
李服笑了笑,道:“傻侄儿,你还真以为朝廷能封赏给你什么好位置?想要得到好位置得靠私底下运作。”
李潜愣了一下。他涉足官场的时间太短,很多门道都没摸清楚。若非李服说起,他还不知道朝廷的封赏竟然还需要运作才行。
李服见他迷茫,便解释道:“你现在立下的战功,封个四品实职武将都不为过。但你年纪尚轻,资历太浅,直接封实职恐怕会引来非议。叔叔估计,很可能是五品实职,外加一个爵位。至于什么爵位,这就很难说了,得看那位的心情。伯、子、男都有可能。五品实职的选择可就太多了。各部郎中、军中郎将、典军、副典军、督护府和都督府司马、折冲府都尉等是五品官职。只是这其中的差别可就大了去了。”
李潜拱手道:“还请叔叔仔细指点小侄。”
李服点点头,道:“各部郎中官职虽小,却很有实权,地方、军队的等闲三品高官也不敢轻易开罪这些人,私下里还会争相拉拢,是个肥差。你有诚朴先生为后盾,做了这种官职,熬上两年肯定能得到升迁或外放地方大员。只是,这些职缺名额有限,想要得到不太容易。况且,这差事虽然肥,但京城高官遍地,勋贵无数,想要干的四平八稳很不容易,稍不注意便会得罪人,万一得罪了个来头大的可就倒霉了。你生性刚硬,很容易得罪人,京城那帮勋贵世家子弟,别的本事没有肚子里的坏水却多的是,根本防不胜防,以你的性子,叔叔真不希望你蹚京城的浑水。京城的军职表面无比风光,但这只是勋贵子弟的晋身阶梯,你没有根基,纵然才干过人也难有出头之日。”
李潜听了点点头。各部郎中大都是文职,而他立下的是军功,想做郎中,只有进兵部。兵部被陛下亲信把持,他如何能出头?再者,窝在京中实在无趣,与他的初衷相背。他不愿意选这条路。留在禁卫军中,正如李服所言,徐简在文官中有影响力,在禁卫军中恐怕说不上话,进入禁卫军中也不是个好选择。
李服喝了口茶继续道:“除了这些,就只有到地方了。地方也有两种。一种是到督护府或都督府做司马。”说到这,李服一笑道:“若是这样,你还不如加入虎贲军来的直接呢。最起码,叔叔罩着你,虎贲军上下不会给你小鞋穿。另外一种是到地方折冲府当都尉。这个也分三六九等。富庶的地方固然很好,但时间久了,意志消磨的厉害,你年纪轻轻不想找个地方养老吧?穷地方,去了做什么?西北边关对你来说非常合适。经常有小规模战事,能积累军功。可西北现在田广掌控之下,他对你如此戒备,你若到他手底下做事,还不是自讨苦吃?灵州、夏州倒是不错。可那里是公孙策的地盘,你一个外来人,独臂能支,去了能有什么作为?”
李潜听李服分析了一大圈,结果却哪个都不合适,不由得挠头,道:“叔叔,那你看我选哪个才合适?”
第二一五章 父子终相见
李服微微一笑,道:“我觉得合适的,你又不肯。”
李潜立刻明白,李服分析了这一大通,其实还是希望他能加入虎贲军。李潜也知道,李服这样做并非是故意打击他,而是真心实意的为他分析局势,李服所指出的让他加入虎贲军也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但李潜实在不愿这样做。他思忖了片刻,低声道:“叔叔,你也知道我那师父的脾气。当年他曾严命我不能去西域。我若去了……”
李服脸色立刻沉了下来。他对梅宗际的认识可比李潜深刻的多。若李潜真加入了虎贲军,梅宗际肯定会勃然大怒,搞不好会直接找到李腾指着鼻子骂。那李服可就弄巧成拙了。想了片刻,李服道:“既然如此,叔叔也不勉强。叔叔觉得此事你还需与诚朴先生谈谈,征询下他的意见。叔叔在京中还有些门路,若需叔叔相助,只管开口就是。”
李服的门路当然就是李腾的门路。李腾能独霸西域二十多年,连陛下也无法撼动他的地位,若是在京中没有门路,打死李潜都不相信。有了李服的承诺,无异于给李潜上了个大保险。李潜立刻谢过。
庆功宴过后没几天,各军首脑开始闭门商议战果分配。这些首脑分别是虎贲军的上官良辅和李服,凉州军的田广,兰州军的公孙骜。李服的官职不过是中郎将,原不够参加商议的,但他代表是李腾,这资格谁敢轻视?
四人在大帐中闭门商议了整整一天才弄出个大家都比较满意的方案。据那天在帐外值守的士卒私下里谈论,他们商议的气氛基本上还是非常融洽的,只是不时有吵闹声和拍桌子声传出来。对此,士卒们一致认为是这些大将军们太兴奋了所致。听闻此传言的李潜对此一笑了之。自古以来,就没听说谁能不劳而获。瓜分战利品,当然也是如此。出力多的怎么可能会让出力少的拿大头?可谁会轻易承认自己出力少?所以,瓜分战利品的关键是确定谁出的力多。怎么确定?真理不辨不明。不互相攻讦,不吵闹能掰扯清楚吗?说不得他们得连好多年前的旧账也拿出来一块算算。
相对于几位首脑的八卦新闻,李潜更关心的是分配方案。由于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李潜在方案出来后没多久就看到了。也成为了第五个看到这个方案的。
战果的分配首先是战俘问题。目前共有战俘八千余人。其中有一部分官职大的要押往京城向陛下献俘,还要抽出一部分负责照顾这些人。这些人不多,约有一千人。牛弼俘获的仆骨乞扎就在其中显要的位置。剩下的七千多人,虎贲军要走了四千,其余的给了凉州军。兰州军放弃。
其次是缴获的财物。这些财物都是突厥人从西北百姓那里劫掠来的,原则上全部归凉州军。但凉州军要支付给虎贲军折合银钱一百万贯的粮草、衣甲、铁、铜、盐等充作军费。而且还要支付给兰州军同样的军费。
第三部分才是最关键的战马分配。这也是四位首脑吵闹的根源所在。西北虽不缺战马,但骑兵作为这个时代机动力最强、最有效率的兵种,一直是各方争相发展的兵种。这种情况下,谁会嫌自己的战马少呢?按照出兵的人数来说,虎贲军出的不多。但谁也无法否认虎贲军的战力和取得的战功,更何况虎贲军的两次行动是取得完胜的关键。而且,虎贲军是纯骑兵,骑兵战损也是三方中最高的,理应优先补充。道理是这样,可田广与公孙敖怎么可能不为自己争取好处?几经争执之后,确定的分配方案是虎贲军得四万匹,凉州军和兰州军各三万匹。剩下的三千匹归李潜。还有不到五千匹上报朝廷。
对这个结果,虽然李服事先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