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民、学、商各界,成立了清运委员会。
“清运工作,即为人民服务。人民政府除了使人民的生活有保障,并且有机会普遍
受到教育外,还要保证减少人民的死亡率。”北平市市长叶剑英在清运委员会召开的动
员大会上说。
共产党领导下的北平市人民政府正式向古城垃圾宣战。
形式多样的清运会在北平城一个接一个地召开。
红红火火的全民大清扫运动揭开了序幕。
成千上万的青年、学生走上街头,他们用标语、漫画、壁画、家庭访问、街头演讲
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宣传和发动群众,点燃广大市民清扫垃圾、清洁自己生活环境的工
作热情。
1949年3月24日到4月18日,为大清扫的第一战役。主要任务是清户、清巷。
l949年4月26日到6月30日,为大清扫的第二战役。主要任务是清除待运场和重点地
区。
经过91天的会战,北平市共清除垃圾219280公方,重达201638吨。
垃圾数量实在惊人!
陈嘉庚进北平时,北平市打响的垃圾战第二战役尚未结束,天安门广场上的垃圾山
尚未被新中国的“愚公们”搬走,因此使他有幸目睹了旧中国留下的蔚为壮观的奇特景
象。
当天安门将辟为广场,北平将改为北京,成为新中国的首都等消息传出后,获得新
生的人们干劲更足了。
“建设人民首都”,天安门城楼下矗立起一块崭新的巨幅标语。
这是人民的意志。
这是政府的号召。
数千名共青团员、青年学生涌上天安门广场,参加义务劳动。他们用锄头、铁锹除
草铲土,没有工具的干脆用手搬石块,填平大大小小的坑坑洼洼。
广场西侧的垃圾山消失了。
广场上的腐臭味消散了。
市建设局的工人大军开进了广场
这是建设自己的广场啊!工人身上蕴藏的冲天干劲火山一般爆发出来,他们奇迹般
地完成了一项又一项艰巨的任务。
一个辽阔的广场诞生了。这个广场可以容纳20万人。
很快,沥青石渣路面铺好了。
鲜花、绿草、树木种上了。
天安门广场焕然一新,美丽得如同即将迎接新生活的新娘。
天安门广场的新生,是整个北平城获得新生的一个缩影。
古都打响的这场垃圾战,一直持续到1949年底。至此,所有的垃圾山都被新中国的
“愚公们”彻底搬掉了。
告别古老皇城,拥有崭新首都的市民们感慨道:“旧社会穷人走路都困难,新社会
给我们开了幸福路。”
天安门广场以及许多像天安门广场那样的垃圾堆的消失,其实是一个巨大的象征。
死城北平已经成为历史了。
新生的北京,则犹如初生的婴儿,沐浴着朝阳,生机勃勃。
3.为新中国门面整容
当确定以天安门城楼为开国大典主席台的那一刻起,这座中华民族建筑史上的经典
之作,就升华为即将诞生的新中国的门面了。
天安门始建于1417年,建成于1420年。由于完全仿建于南京的承天门,因而也就袭
用承天门之名,意寓“承天启运”、“受命于天”,被视为明成祖之后的明皇朝承天命
和敬天的首要之地。
明英宗天顺元年(1457年)7月,承天门被火焚毁。宪宗成化元年(l465年)3月,
在工部尚书白圭的主持下,重新修复了承天门,并由原来的东西5间扩大为9间,将牌坊
式改建为宫殿式,基本具备了今天天安门的规模。1644年,占据白山黑水的“大清”军
队攻入北京,人主中原,承天门两次焚于战火。顺治皇帝进京时,承天门就像牙齿脱落
的骷髅头,只剩下5个黑乎乎的门洞,上半部已荡然无存。清顺治8年(1651年),顺治
帝下诏重修承天门。修复后,正式命名为天安门。岁月沧桑,但这个名称一直保留下来。
天安门城楼雕粱画栋,金碧辉煌,整个建筑面积有两千多平方米,成行排列的柱子
多达六十多根。《大清会典》说其“雕扉三十六”,是指每间都有四扇油饰红色的凌花
窗门下都是雕花裙板,四周有汉白玉栏杆,望柱上有莲瓣瓜头,柱身柱间的栏板为荷瓶
雕刻。同时,还有整齐犹如龙爪菊的斗拱,梁柱上有华丽的缠枝莲和宝珠吉祥的草形绘。
暗檐处则用青、蓝、绿等冷色与鲜艳的红柱、红墙相映衬,显得十分美观。
天安门城楼上,东西两边各有三间黄瓦红墙、红窗子的小房间,它原是守护天安门
城楼的护军的住舍。城楼上的守军将士,负有瞪望和守护天安门城楼的任务。天安门的
城台由汉白玉的须弥座和砖台组成。须弥座高1.59米,砖台高13米,用一色42公斤的大
砖砌成,砖间灌注糯米石灰汁,建成后异常坚固。'奇‘书‘网‘整。理提。供'
天安门城楼高达35米,“横空出世”,气势非凡。
城楼上共有5个券形门洞,大小不一,中间那个最高最宽,高8.82米,宽5.25米,
为封建皇帝通行的专用门洞。券门洞装有2扇朱红大门,门上饰有金钉99个和金包龙头铺
首。
气势雄伟、金碧辉煌的天安门,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然而,北平解放时,天安门却是一派破败、凄凉景象。朱红的墙皮一片片脱落,斑
斑驳驳,犹如溃烂的皮肤,令人目不忍睹。城楼砖残瓦缺,琉璃瓦顶上杂草丛生,雕花
门窗破烂不堪,东倒西歪。金水河成了臭水沟,满是淤泥黑水。
春风得意,天安门城楼面目一新的日子就要到来了。
为了迎接开国大典,1948年8月9日至14日召开的第一届北平市各界代表会议,作出
了整修天安门的决定。
市人民政府责成市建设局研究提出整修天安门的工程计划,并要求广泛征求有关部
门的意见。
受领任务后,市建设局的同志们风风火火地干了起来。他们深知时间紧迫,深知此
项任务责任重大。
整修工程任务艰巨:要在天安门前东西三座门之间,包括中华路全段在内,清除所
有路面障碍物,开辟至少能容纳16万人的广场;修缮天安门城楼,使它能够成为开国大
典的主席台,安装一座电力控制的高大旗杆;修补沥青石渣路面1626平方米。还要进行
植树、栽种花草等绿化美化工作。
任务重,工期短。
从领袖到普通百姓,对这项工程都很关注。
整个工程必须于9月底前完工。
在市建设局工人和成千上万群众挥洒汗水之后,工程迅速向前推进。
路障被清除了。
城楼上的杂草被拔掉了。
残砖缺瓦被镶补好了。
皮癣般的城墙被油漆一新。
天安门换上了新装。
开国大典是普天同庆,根据大典筹委会的决定,还要在城楼东西两侧、金水桥的北
面搭起观礼台,让中央各部门的负责同志、在中国长期工作的外国专家以及外宾,届时
可以登临观礼。由于时间太紧,搞永久性建筑显然来不及了,建设者们土法上马,用杉
蒿、木板搭起临时性观礼台。但他们心里不托底,专门调来部队,在台上站满密密匝匝
的指战员,看看是不是足够牢固,还让他们在上面蹦呀跳呀,以确保万无一失。
修建国旗旗杆是这次整修工程的重点项目,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政治任务。开国大
典那天,要保证毛泽东主席一摁电钮就能使新中国的第一面国旗冉冉升起,关键在于要
把旗杆修建好。
然而,旗杆修建工作不怎么顺利,还险些出了纰漏。
身为市建设局副局长的赵鹏飞,是整修天安门工程的总指挥。他对修建旗杆之事,
一开始就很重视,经过认真研究,作了周密的布置。
钟汉,这位市建设局的建筑师,担起了修建旗杆底座和汉白玉栏板等建筑设计任务。
担任天安门广场整修工程设计和施工的负责人林治远,挑起了旗杆结构设计的重任。
他们俩人受领任务之后,既兴奋又有点紧张。
根据整体设计要求,国旗旗杆应该建在天安门城楼与正阳门之间的中轴线上,旗杆
高度应与天安门城楼最高点等高。经过测量,这个高度应为35米。
北平城刚获得解放,要找旗杆材料很不容易。但必须迎难而上,解决这个问题,保
证开国大典那天鲜艳的五星红旗飘扬在天安门广场上空。
林治远的脑筋骨碌碌转动着。他灵机一动,想到了自来水管。
他马上赶到自来水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