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漠涛海未了情-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到八点开始考试,看了考卷,除了两道题有些模糊外,大部分都心中有数,清华大学打下的英语功底帮了他的大忙。 
林平山顺利通过了研究院的考试。 
到省里参加统考他有时间作充分准备,考了第一名,被部里首批公派法国留学。 
因为是核工业系统往外派遣的第一批留学人员,林平山到北京的部机关大楼,卢坚副部长亲自审查林平山准备往国外送去的履历表和相关资料。 
他把林平山叫到他的办公室,对填写的内容逐条审定。 
看到科研成果这一栏,他问:“这里有没有八二六项目的内容?” 
林平山是以北京物理所研究人员名义出国的。他答道:“没有。因为是保密的,不能在公开的科技刊物上发表。” 
卢副部长听了,点点头:“是啊。干咱们这行,无名无利,就得有这种自我牺牲精神才行。” 
他的话,让林平山想起了邓稼先他们这些归国的科学家,为了研制核武器隐名埋姓几十年。 
这几年,林平山多次随同雷总向卢副部长汇报过工作,跟他比较熟悉。卢副部长谈吐如文人般温文尔雅,已经感觉不出当年叱咤风云的将军威严。这位领导过我国第一枚原子弹的研制,为创立共和国南北转战屡立战功的将军,和蔼朴实平易近人。跟他谈话,时时感受到一股暖意。 
在核武器设计研究院工作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他的日子就不好过了。先是不停地检查检讨,后来甚至没办法工作,氢弹试验要开始了却无法找到他。 
“文化大革命”年代,跟别的单位一样,设计研究院的群众分成了两派,没日没夜地打“派仗”。这时候,卢坚表现出独特的性格和超常的睿智。他有意识地主动当起了“八级泥瓦匠”,就是“高级和稀泥工”。当时,向对立的两派做思想工作,叫做“和稀泥”。和来和去,还真和出成效来。经他耐心向两边做工作,其中一派被说服了,派代表找另一派商量:“我们暂停争论吧!把这一段的科研项目搞出来,以后再争高低。” 
后来人们评价说,除了卢坚,别人谁也和不了这个稀泥。派仗打得红了眼,调解对立两派的矛盾,就是走钢丝。两派之间,他不能带有一点儿倾向性,即使有自己的观点,也不能流露出来。出了岔子,就连自己也保不住。 
林平山见卢副部长那么专注地斟酌他的履历表上每一条内容,眼里飘起泪花:出国之后一定要发奋努力,决不辜负领导的期望。 
在核领域担任领导工作二十多年,卢坚总是力图站到高处往前眺望,小心地把握核科研发展的方向。他对往国外派遣留学人员抱很大期望,根据国外科技信息的动向,对林平山说:“核安全研究是国外核科研领域的热点。对咱们来说,这类项目无论在军用还是民用核动力方面都很重要,你要把它作为这次出国学习的重点。” 
林平山注视着卢副部长充满期待的目光,郑重地点点头:“我一定要想办法进入这个领域工作!” 
这时小蓉蓉才一岁多。林平山回到家里,亲着女儿的脸蛋看着周玉茹,想到今后两年中,她要独自带着小女儿过日子,生活上的困难有多大呀。 
周玉茹看出了他心思,安慰他说:“你放心走吧,我能行。有同事们帮忙,不会有事儿。一个人闷了,余蕾还会来陪我的。” 
林平山利用最后的几个周末,把家里的炉子重新糊了一下,又做了一个放碗的纱柜。     
大漠涛海未了情 第三部分   
第一章 战略转移(1)   
一 
六年后,林平山来到了海州。 
一条铁路在大平原上向东延伸,直抵海州城的西门火车站。这座城市濒临滔滔东海,南依秀丽的梅花山。 
坐落于梅花山南麓距离海州市区二十公里的东港镇,原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渔港,这两年由于即将在这里兴建核电站而名声大噪。 
自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科学家用中子轰击铀原子让原子核发生裂变之后,人们发现一千克的可裂变铀同位素产生的能量相当于二千七百吨的煤,一升海水发生核聚变反应产生的能量相当于二百升汽油。人类从此可以结束数万年来单纯依赖太阳赐给的木柴、煤、石油、风力、水力获取能量的时代,欣喜地把二十世纪称为“原子能时代”。 
不幸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些科学发现被一些人用于毁灭人类的战争目的。广岛原子弹爆炸,核能在人们心目中又成了杀人魔鬼。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们把核能用于和平目的,把核燃料放入核反应堆中,通过控制核反应堆内中子的数目,让核子反应的能量按照人们的需要,安全地逐步释放出来,跟普通的火电厂一样推动汽轮机、发电机发出电能。核能不再像原子弹、氢弹那样,瞬间不可控制地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以毁灭性杀伤武器的面孔出现在人类面前。它将解决人类日益紧迫的能源危机,以造福人类的和平使者形象,改变人们对核能的片面认识。 
在海州城的海滨大酒楼里,蓝局长正满心喜悦与八建一公司王总经理频频碰杯,为即将上马的核电项目干杯。 
蓝焕成是省电力局副局长,中等身材方脸庞,只是嘴唇薄了点儿。在省电力局中,他一直负责发电厂的建设,核电项目上马以后,作为省局的代表,被任命为领导小组成员。 
他六十年代初毕业于天津大学,发电专业出身。参加工作以后,从电力设计院的工程师干起,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奋斗,直到担任电力局的副局长。主管基建工作以来,他工作有魄力,办事精明能干,为本省的电力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参与核电站建设的领导工作之后,他踌躇满志,觉得自己大展鸿图的时候到了。 
那些本省的承建单位,得知蓝局长进了核电站建设的领导班子,更是喜上眉梢,希望能挤进核电站的建设中承包到项目。 
“蓝局长,这回核电站建可是在咱们省。你是父母官,现在又是领导班子成员,说什么也得照顾啰。”王总端起酒杯对蓝局长说。 
蓝局长一听这话,立即说:“老王,咱们喝酒归喝酒,千万莫谈国事。这项目承包,还得通过招投标。你要再谈扯这码子事儿,我只好走人。” 
“别走,别走,我只是随便说说。标自然是要投的,这你就不用担心了。”王总笑着拿过酒瓶往蓝局长杯里倒酒:“来,满上。我知道你海量,这几杯还不够垫底儿的呢。” 
酒过三巡,老王说:“蓝局长,明天我们公司青山宾馆的开业大典,你一定要光临指导!” 
“不行。明天我们领导小组要开会。” 
“是施工招标会吧?” 
蓝局长笑了:“你这人有毛病咋的?三句话不离本行。现在几大设备的招标都没利索呢!这核电站可比不得常规电厂,全是高新技术,要从头学,没那么简单。” 
第二天上午,东港核电公司办公楼的会议室里,卢坚副部长正在主持领导小组会议,他任公司党委书记兼领导小组组长。卢坚这时已经六十七岁了。这位核事业的元老,面对核动力发展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的现状,非常不安。为着核工业的二次创业,仍在日夜操劳着。他的脸颊已经瘦得有点往里塌。额头上现出深深的皱纹,可双目深邃依旧炯炯有神,鼻高唇厚,说话中气很足。坚定的语调,让人掂量出这位德高望重领导的特殊份量。 
两位副组长,张天伦局长和蓝焕成副局长以及领导小组全体成员都出席了会议。卢书记和张局长是核工业系统来的,蓝局长是省里的,为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方面的积极性,这个班子是特意抽调各方面的干部混编成的。 
各方面负责人把工作汇报完,卢书记说:“目前的关键是与外商的谈判中要把好方向。我国的核电建设刚起步,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引进国际先进的技术,一定要注意有个高起点。还有,除了设备,技术转让方面也不能忽视。咱们花了那么多的钱,一定要为建立我国自己的核电工业体系做出应有的贡献。”说着他转向张局长:“老张,你在一线,一定要注意思路明确。” 
张局长说:“我会记住的。只是现在头绪很多,感到技术力量不足,有些力不从心。” 
卢书记问:“跟三一八设计院和三二一基地协商,支援技术力量的事儿有没有进展?” 
“我让郑品吾回他们三一八院去要人,已陆续来了一些。三二一基地开始有些麻烦,部里把基地的领导找到北京去反复做工作,他们终于派了一支技术力量很强的队伍来。这批人,工程经验很丰富,还有从国外回来的专家。” 
卢书记很高兴:“一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