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损失了上百万畜牧,可谓惨胜。和宋作战,损失消耗也很大,却没能攻占宋朝的任何重要战略目标,夺到的土地也非常有限,不能做到以战养战,最后只能在不断消耗中偃旗息鼓。李元昊死后,西夏内部纷争加剧削弱了实力,而宋军通过整军经武,锻炼出了一支骁勇善战的西军和一批优秀将领,在战略战术上经过反复实践也日渐成熟,找到了对付西夏的一整套有效措施,这么一来,宋朝在中后期的战争中逐渐取得优势,也就不奇怪了。章楶善于用兵,知人善任,并培养了诸如种师道、折可适等优秀将领,为北宋西北边防作出了杰出贡献,可称得上一位杰出的军事家。章楶的词也写得非常好,但流传的作品不多,当年曾和苏东坡对词一首而轰动天下
《水龙吟·燕忙莺懒芳残》
章 楶
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霑琼缀,绣床旋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参考文献: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元、脱脱:《宋史》
宋、李之仪:《姑溪居士后集》所载《折渭州墓志铭》,《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宋、王之望:《汉滨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清、吴广成:《西夏书事》,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宋、王允中:《郭景修墓志铭》
帝国的末路——夕阳下的种家军
读过《水浒传》的读者,可能会发现那些梁山好汉们嘴里常常提到两个宋朝将军,“老种经略相公”和“小种经略相公”。那么这两个老种和小种是何许人呢?其实老种就是指种师道,小种就是指其弟种师中。北宋一朝,将门现象屡见不鲜,不少都是世代为将。大家较熟悉的就有杨家将,不过相比种家而言,其人数、影响和战功均是望尘莫及的。
和杨家将不同,种家最初并不以战功闻名,而是家族中一个隐居在终南山豹谷林中的隐士种放为天下人称颂。史载种放“七岁能属文,沉默高洁,与其母偕隐豹林谷中,以讲习为业,学者多从之”。种放后得到太宗皇帝的恩宠,其侄子种世衡也因此荫补做了官,开始也是文职,后来陕西用兵被任命负责修建青涧要塞、并成为此地守将,走上了武将的道路。种世衡因善于用兵以及同当地边疆各族搞好关系,还用反间计除掉了西夏李元昊大将野利兄弟,被公认为当时名将之一。种世衡去世后,其子种谔、种古、种珍均为陕西名将,尤其种谔更是战功赫赫,三人被号曰“三种”,第八子种谊也善于用兵,在洮州战役中生擒青唐大酋鬼章。种师道字彝叔,种师中字端孺,两兄弟是种世衡第七子种记之子,两人青年时代就跟随叔叔种谔左右在军中效力。种师道后成为泾原安抚经略使章楶幕僚,和堂兄种朴一样,最初的种师道也是名擅长参谋作业的人才,参与策划了泾原帅司长途奔袭天都山的军事行动,此战结果大获全胜,宋军生擒西夏高级将领阿埋和妹勒(详见平夏城之战)。
章楶对种师道非常欣赏,特地安排他赴京献俘宣德门,说白了就是让宋哲宗能够多提拔这位年轻人。章楶考虑到种师道性格内向,还特地写信给哲宗皇帝说:“种师道这个人木讷而不会说话,希望陛下能够慢慢和他交谈,此人将来必定是朝廷的栋梁之材。”章楶没有看错,是金子总会发光。当种谔长子种朴在和吐蕃人作战中牺牲后,种师道就开始成为最后一代种家军的旗帜人物。
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四月,童贯、种师道率宋军和西夏军会战于席苇平。种师道下令宋军列阵于河边,做出决战的姿态,偷偷遣偏将曲充由小路出横岭,扬言援军将到,西夏军正在惊骇之时,宋将杨可世已经摸到敌后,和姚平仲的精甲前后夹击大破夏军,宋军斩首五千级,获橐驼牛马万计、符印数百。可以说凭这一战的出色指挥,种师道已经完全有资格称得上是北宋第一流的名将了。政和四年(公元1114年),西夏为了抵御宋朝的咄咄攻势并进行反攻,在保安军北臧底河上筑城。次年宋军由名将王厚(王韶之子)和刘仲武(抗金名将刘锜之父)领陕西泾原、鄜延、环庆、秦凤四路大军围攻,臧底河城不算很大,但守备极为坚固,两位骁勇善战、足智多谋的名将竟然在这个小城前折戟沉沙,损兵近半。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宋军汇合陕西大军十万,由姚古、童贯和种师道率领卷土重来,再次进军臧底河。开封方面下令,十日为限,必须拿下此城。王、刘二员名将的失败不是偶然,臧底河果然是块硬骨头。战斗持续了八天,宋军依然一筹莫展。种师道亲自前去巡视前线,发现将士们有所懈怠,一名军官竟然坐在胡床上休息起来,种师道当即下令刀斧手将此人斩首,把尸体挂在辕门前,向全军宣布:“如果今天还拿不下城池,此人就是榜样!”宋军上下见种师道发了狠,于是各军争先攻城。有个叫杨震的勇士率先登城,斩杀百人,打开了一个突破口。其他士兵蜂拥而上,就在这一天攻破了西夏人的这个坚城。
臧底河一战,老种顿时名扬天下,成为宋朝炙手可热的将领,并升任侍卫亲军马军副都指挥使,也达到了他事业的巅峰。不过此时种师道已经六十多岁,体力和精力显然开始走下坡路,他写信给徽宗皇帝要求退休,但遭到挽留,毕竟此时宋帝国西军人才已经逐渐凋零,可用之人并不多了。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北方的辽国在女真人的攻击下连战连败,向来好大喜功的宋徽宗在童贯等人的鼓动下,感到夺取燕云十六州建立功业的机会来了,决定出师北伐。宋徽宗任命童贯为陕西河东河北宣抚使总领大军,当然童公公不善指挥,照例把大军指挥权交给刘延庆,也就是中兴四将之一刘光世的父亲,又分兵两路东路军出雄州由种师道、和诜率领,西路军出安信军(宋初的威虏军)。种师道虽然是个武将,但颇受儒家思想影响,所以反对出兵,他对童贯说:“邻居家里进了强盗,我们不去帮助,反倒要去趁火打劫,师出无名。”童贯却推辞说这是圣上的意思,执意要出兵。平心而论,宋军出师攻打残辽并非不可取,一味讲求道义实在迂腐之极,但宋朝整个准备工作和操作却是非常糟糕。首先河北长期没有战事,国防并不像宋初那样处在战备状态,这点童贯自己也很清楚,在他的奏折中提到:“四月二十三日到高阳关整促行军之备,即见河朔将兵骄惰不练,阵敌军须之用百无一有……军粮虽曰见在,粗不堪食,须旋舂簸仅得其半,……得地版筑之具,并城戍守御之物,悉皆无备。”对于此次战争,宋朝准备工作之差,可见一斑。
辽金步达岗之战,早在辽天庆五年宋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就打响了,辽军遭到空前惨败,可宋军工作重点依然在西夏一面,企图趁辽国陷于战争而在西夏问题上有更多的进展,并再次掀起了一个作战高潮,而在河北从和平向军事战备的转型中并不算很充分。其次我们可以看到宋朝在西夏战场虽然宋军占据了主动,取得了横山的控制权,但浅攻和筑堡推进为主的战略,决定了宋夏战争势必将是一场拉锯战,因此政和年间的宋夏战争中西军消耗很大。在北征前,南方又爆发方腊起义,征调西军参战,把西军的能量几乎耗干。再者宋朝西军更多的是在陕西黄土丘陵地形上作战,突然来到河北平原显然并不适应,而且西军原本是宋朝的精锐,在童贯的主持下,腐化严重。《宋史·兵志》载“政和之后,久废蒐补,军士死亡之余,老疾者徒费廪给,少健者又多冗占,阶级既坏,纪律遂亡。童贯握兵,势倾内外,凡遇阵败,耻于人言,第申逃窜。河北将兵,十无二三,往往多住招阙额,以其封桩为上供之,陕右诸路兵亦无几。”虽然这段话多少有一定夸大,但西军战斗力下降,确是不争的事实。
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五月,种师道并不情愿地带领大军出雄州,北向白沟、新城一带进发。按说宋军出兵应该迅猛而隐蔽,然而童贯等人却以为辽军已经衰败,燕云的汉人会“比肩系颈,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夺取燕云轻而易举,因此下令军队大张旗鼓地到处发榜,进行招抚,唯恐别人不知道宋军来了。很快就有当地汉儿前来向宋军透露:“今燕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