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雪上加霜。事到如今,她本早已了无生趣,既然有人逼她一死全节,她也别
无选择了。
张仲素离开燕子楼以后,关盼盼就开始绝食,随身的老仆含泪苦苦相
劝,徐州一带知情的文人也纷纷以诗劝解,终不能挽回关盼盼已定的决心。
十天之后,这位如花似玉、能歌善舞的一代丽人,终于香消玉殒于燕子楼上。
弥留之际,她勉强支撑着虚弱的身体,提笔写下:
儿童不识冲天物,漫把青泥汗雪毫。
这句话是针对白居易而言的。凄苦独居了十年的关盼盼,对于生死其
实已经看得很淡,以死全节对她来说,其实并不是一件伤心之事;但她恨只
恨自己的一片痴心,却不被白居易理解,以为自己不愿为张愔付出生命,反
而拿一个局外人的身份逼自己走向绝路。在关盼盼眼中,顶顶大名的白居易
这时已成了一个幼稚的儿童,那里能识得她冰清玉洁的贞情呢!
关盼盼的死讯传到白居易耳中,他先是震惊,明白了关盼盼确实是一
位痴情重义的贞烈女子;继而,他想到了关盼盼的死与自己写的诗有着直接
的关系,心情由敬佩转成了深深的内疚。于是,他托多方相助,使关盼盼的
遗体安葬到张愔的墓侧,算是他对关盼盼的一点补偿,也借以解脱一些自己
的愧疚之情。但这一点关照,对于含悲而死的关盼盼来说,又有何意义呢?
仍是徒增虚名罢了!
白居易六十六岁以后,官职是太子少傅,分管东阳洛阳之事。这时的
他,年已垂暮,雄心大减,不再积极参予政事,而隐居在洛阳香山。自知来
日不多,因而忍痛割爱,把心爱的骏马送给他人,并让能歌善舞的侍姬樊素
与小蛮离开自己,各奔前程,以免自己百年之后,两位妙龄佳人重演关盼盼
的悲剧。从他的这一行动可以看出,白居易已经为逼死关盼盼而深深内疚了。
后来,燕子楼因为关盼盼的故事而成为徐州的胜迹,历代均加以修茸。
楼上至今仍悬挂着关盼盼的画像,神情秀雅,容貌艳丽绝伦,过往的游客,
不但仰慕其风貌,更为她的贞情而感叹。
殷桂英化鬼死缠负心郎
唐宣宗大中年间,江南重镇徐州发生了一件怪事:新科进士王魁被赐
官为徐州佥判,少年得志,意气风发,但不到三年,竟然引刀自刺身亡。对
此事,众人议论纷纷,不解其中原故;而知情者都说:这是负心人应有的下
场!
要知事情的来龙去脉,还需从王魁中进士前说起。王魁是莱州人,出
身贫寒,却禀赋独厚,不但人长得相貌堂堂,而且极富才情。为了摆脱窘困
的生活境况,他读书十分用功,只盼望有朝一日金榜题名,跳过了龙门,飞
黄腾达。也算工夫不负有心人,二十岁时,他就顺利地通过了州县的乡贡考
试,成了举人。到大中十年冬天,京城举行进士会试时,他筹备了盘缠,进
京参加考试。且满有把握,踌踌满志。
唐代朝廷举行的科举考试项目繁多,而最让读书人感兴趣的是“明经”
和“进士”两科,唐高宗以后更形成进士科独盛的局面,士大夫们都以进士
出身为荣耀。唐宣宗时期,参加“明经”科考试的大多是贵族世家子弟,因
此考试不甚严谨;而应考“进士”科的大多是平民阶层的读书人,都想通过
这一途径彻底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光耀门庭,因考取进士之后即可赐官,
所以朝廷对进士的选拔十分严格,非博学多才、远见卓识的人难以通过。王
魁虽长于诗文,但仍经——即阐明政见之文稍差,因此也象大多数应试者一
样名落孙山。
心气颇高的王魁原本是抱着极大的希望来应试的,一旦落第,无疑受
到了沉重的打击,顿感前途暗淡,渺渺茫茫。发榜后,便忧心郁郁地回到家
乡,整日枯坐书斋,长吁短叹,不知如何是好。同窗的友人安慰他道:“人
说‘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你如今只不过二十四岁,虽然暂时受挫,
仍可东山再起啊!”为了转移他的情绪,友人又怂恿他到烟花柳巷中寻些开
心,等心情平复后,好再做拼搏。
在友人的挟持下,王魁心不在焉的来到莱州城中的花柳之地,穿过弯
曲窄狭的巷道,走进一处幽僻精巧的小宅。只见院内柳丝成荫、花木扶疏,
一座小楼画梁雕栋。也许是听到了推门的声音,他们刚跨入院中,楼里就走
出一位姑娘,她云髻半编,淡妆浅抹,一身杏红罗裙裹在发育初成的苗条身
段上,随风轻荡,似一团舞动的火苗。看年纪不过十六七岁,然美目流盼,
已藏着万种风情。从未涉足风月场合的王魁,一刹间被姑娘的美艳弄得不知
所措。姑娘殷勤地把他们引入楼中客厅坐下,又亲自奉上香茗,摆上瓜果,
热情大方。王魁只看着她忙来忙去,就象一只蝴蝶在屋中翩翩起舞,不由眼
睛怔怔发痴。
友人又把姑娘介绍给他,此乃当今红极一时歌星殷桂英,尤其善于弹
弄琵琶。姑娘嫣然一笑后,也不推辞,取出一面琵琶低头舒指就弹奏起来,
纤纤玉手上下抚弄,如水如泉的音乐便从琵琶中流出,轻轻回荡在客厅中,
王魁顿感摇荡在云雾之中。一段情弹之后,殷桂英轻启歌喉,唱了一首小调,
歌声幽怨婉转,就象一只夜莺在倾诉心声。只听得王魁如醉如痴,弹唱完后,
三人品茗清淡,竟又是十分投缘,虽然身份迥异,心意却融融相通。不知不
觉已到撑灯时分,桂英又备好酒菜深情地举起酒杯对王魁说道:“酒乃天之
精华,妾为地之美物,王君拥美物而饮精华,一定是来年登第的吉兆。”这
话可真说到王魁的心坎里去了,他听了大喜,张开双臂把桂英拥人怀里,接
过她手中的酒杯一饮而尽。晚餐后,友人识趣地走了,只留下情意相投的王
魁与桂英。夜深人静,满院的花香透窗而来,两人春心激荡,只觉相见恨晚,
畅叙之后、又相拥着走向绣床。
金鸡报晓,晨光朦胧,桂英娇怯地靠在王魁胸前,细语道:“郎只管专
心攻读,准备来年应试,一切所需,均由妾来张罗。”王魁感激不已,当即
指天发誓:“今生若有显达,决不辜负佳人一片真心。若有相负,苍天可惩!”
两人起身洗漱完毕,桂英捧来一方罗巾请王魁题诗,王魁挥笔写下;
谢氏筵中闻雅唱,何人戛玉在帘帏;
一声透过秋空碧,几片行云不敢飞。
受到王魁盛赞的殷桂英到底是何等人物呢?细究起来,她还本是出身
于官宦人家的一位小姐,后来因父亲牵涉到一桩政治案件中,使得家破人亡。
年方十岁的桂英被一家著名妓院的鸨母看中收在门下,鸨母见这小姑娘天资
独厚,于是下了大工夫培养,一心想栽培一棵诱人的摇钱树。殷桂英果然没
让人失望,不但人长得越来越秀丽,诗书歌舞也造诣颇深,十三岁开始接客,
很快就艳名鹊起,红透了莱州城。十六岁遇一富商,两情相悦,鸳鸯难分,
于是富商以重金为她赎身,并置下这所楼院,金屋藏娇。谁知天有不测风云,
富商一次外出经营身遭暗算,从此桂英又失去了依靠,为了生计,她不得不
重操旧业,但多以歌乐待客,很少以身相酬。
这次遇到了王魁,也许是缘份所定,惯见红男绿女的她,却被大志未
酬、满怀落寞的他引动了芳心;见王魁也对自已有意,使她心意笃定,不但
以身相许,还不惜拿出自己的血汗积蓄,一心帮助这位布衣书生成就大志。
从此,王魁在桂英的院中住下,红袖添香,专心攻读,两人形同思爱夫妻。
善解人意的桂英为王魁把生活安排得妥妥贴贴,王魁则心无旁骛,日
夜攻读。秋去冬来,转眼又到了礼部会试之期,桂英精心为王魁准备好行装
和盘缠,送他进京。临行前夕,两人彻夜不眠,难舍难分,整夜交颈互诉衷
爱、互诉别情;最后,两人一同对天盟誓:“若有异义,当遭鬼神之责!”
王魁去后,殷桂英洗尽铅华,闭门谢客,静心地等待情郎的佳音。夜
来北风怒吼、大雪翻飞,殷桂英深情切切地牵挂着情郎的起居,长夜不眠,
虔诚地祈求上苍:“苍天怜我苦心,保王郎此去平安。小女子愿折损阳寿,
换取王郎的金榜题名。”
也算诚心感天,王魁这次居然在会试中独占魁首,名列第一。春花烂
漫的时候,王魁夺魁的消息传到莱州,桂英听了高兴得彻夜不眠,连夜书就
贺诗一首:
人来报喜敲门急,贱妾初闻喜可知;
天马果然告驰跃,神龙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