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江浙残明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人正游得兴意盎然。来京半年以来,黄宗羲所耳闻目睹种种怪状以及应试落第的不愉快顿时一扫而光。

忽然,一阵急促的金属撞击声自远处传来。那声音尖锐刺耳,似铃非铃,似铙非铙,是人们平时所未能听过的。

黄安好奇,便问道:“大爷,此为何声?”

黄宗羲侧耳细听,辨认良久,方徐徐道:“此为木铎⑦,非吉声也。吾等速速南归!”

黄安还待再问,见宗羲脸色凝重,便不敢言语,便默默地跟着宗羲赶回寓所收拾行李。

 

第二天,黄宗羲来不及遍谒诸人,便带着黄安踏上了南下的归途。

 

 

 

————

①褒儿:黄宗羲长子黄百药的乳名。

②周相国:即周延儒,因他曾任首辅,故尊称周相国。

③洪亨九:即洪承畴(1593…1665),号亨九,福建南安人,明末大臣,曾在镇压陕北农民起义军中功勋卓著。后降清。

④芒儿:即黄谊正,黄宗羲次子。

⑤刘都宪、徐司寇、章少宰:指刘宗周、徐石麒、章正宸,三人时任左都御史、刑部尚书、吏部侍郎(刘宗周当时尚未到任)。

⑥王子猷访戴安道事:见《世说新语》。王子猷为王羲之儿子,名徽之;戴安道即戴逵。

⑦铎:古乐器名。一种大铃,形体似铙、钲而有舌,分金铎、木铎等多种,常用于军旅。黄宗羲闻铎声而预知战事,故遽南归。

 历史时空  
 
 中华人物  
 
 读史心得  
 
 乡土史话  
 
 
 事事关心  
 
 生活万象  
 
 国学研求  
 
 人文发展  
 
 
 传统诗词  
 
 现代诗歌  
 
 散文随笔  
 
 小说剧本  
 
 
 书生之见  
 
 评书论艺  
 
 书人书事  
 
 电子书库  
 
 
 
 
  
| 
 文章中心首页 
 | 
 历史天地 
 | 
 社会纵横 
 | 
 文学殿堂 
 | 
 书虫联盟 
 | 
 南窗论坛 
 | 
 
 
 
 您现在的位置: 玉苍山下 》》 文章中心 》》 文学殿堂 》》 小说剧本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明季春秋(16·《江浙残明梦》第一部)    热      【字体:小 大】 
 
第十五章 许都起义 
 
作者:郭进艮    文章来源:玉苍山下    点击数:1221    更新时间:2009…1…19 


 

浙江这几年来,不独绍兴、宁波,连紧邻的金华府也是连年受灾。村民收成不好,叫苦连天。然而为地方官者犹然贪赃枉法,大肆搜括民膏民脂。

这是一个宁静的傍晚。义乌县治下一个小山村。村民们有的去地里抢灾去了,有的正在家里吃饭,尚未动身。忽听村外一阵喧闹,从村口涌进了六七名税吏,如狼似虎,大呼大叫。为首的叫潘忠,仗着他是县衙典史强谦益的内舅,平日里横行霸道,无恶不作,人们背后叫他“恶面狼”。

潘忠一入村子就扯开嗓子吼叫:“收税收税!别个村早就上缴了,就你这个鸟村子,还未曾收!”

众村民忙哀告道:“今年收成不好,求老爷们放宽则个。”

潘忠大怒,吼道:“你等这个贼村,干天子的田地却不想缴税,真是岂有此理!莫非是想挨片子了?”

众村民忙道:“真的是没钱交啊,若有谁不愿上交?这年头连我等一家老少都没得吃的人。望老爷开恩,日子且往后迟延些吧。”

潘忠哪容申辩,一挥手道:“看来你等是不见棺材不掉泪了,给我搜!”

众税吏一拥而上,挨家挨户地乱翻乱搜,找不到米,看到值钱的就往竹箕抛或自己身上塞,直弄得鸡飞狗跳,小孩啼哭,老人哀叹。众村民敢怒不敢言,眼睁睁地看着这些税吏“收税”。

潘忠见时候已到,恐误了下一个村子,便下令住手,一边走一边回头骂骂咧咧:“你这个狗村子,不闹一番是不愿交的,过几天再来,再不缴齐,一律抓入衙门大棒伺候。让你等这班顽冥不化的刁民识识俺潘老爷的手段!”带着众税吏扬长而去。

还未走几步,忽听背后有人喝道:“诸位请留步。”

潘忠闻听,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位年约三十五六光景的儒生,长得英挺俊朗,富家子弟打扮。身后跟着一名书僮,肩负包袱。便问:“秀才,你待如何?”

那儒生抱拳问道:“这个村子税银小弟代缴,请仁兄高抬贵手。”

潘忠一听,眼睛一亮,道:“此话当真?”

书生道:“鄙人说话岂还有假?”

潘忠眼珠一转,抬头望天,嘴里念念有词,佯作盘算状,良久,道:“依一条鞭计法,这村子粮税该折银子三百二十二两。”

书僮在旁一听,不由惊呼:“胡说,哪有这么多?”

潘忠道:“秀才,你拿不出钱来,就别逞能。哈哈。”

身后诸税吏闻听,齐都仰天哈哈狂笑。

书生不动声色,待笑声过后,道:“三百来两银子,不在话下。”转头示意身后书僮取出银子。

书僮嘟着嘴,很不情愿地白了潘忠一眼,打开包袱,点了银子给他。

潘忠接过白花花的银子,几乎信不过自己的眼睛。他擦擦眼睛,拿在手里拈量拈量,又给其他税吏点点,正好三百二十二两。他不由得眉开眼笑。

当下收妥,拱拱手道:“好!此村今年税收全免。请问这位老爷尊姓大名?”

书生微微冷笑道:“在下东阳许都。”

潘忠恍然大悟:原来这位书生便就大名鼎鼎的东阳诸生许都,怪不得出手如此阔绰!

潘忠连盯了他几眼,正待离去,忽听许都叫了一声:“慢!”

潘忠一惊,只道他要反悔,忙嚷道:“这位爷,话可是你讲的,怎么又要翻悔?”

许都微微一笑:“刚才众位仁兄收税时,手脚有点不干不净,请将所取物什尽皆退还父老乡亲。”

潘忠一听,方才略略放心,便令众税吏把所有东西尽皆放下,堆在空地上。一面恐许都翻悔,一挥手,一班人带着空箕连滚带爬而去。

许都见众税吏跑远,冷笑几声,转头向村里众人叫道:“各位,此年税银在下已代交,请各家上前认领自家物什。”

一时众村民哭声雷动,纷纷向许都磕头道谢,然后各自认领物什。

许都正待离开,一位老汉含泪道:“许先生如此高义,真是无异再造之恩呵,令老汉感激涕零。然而您救得了这个村可救不了那个村!如今不单我村,普天下都是如此呵。”

许都一听,不觉凄然,拱拱手别了众村民,带着小厮回身而去,不由叹道:“唉,民者,国之本。现民生如此多艰,人心浮动。若有心怀不轨者振臂一呼,应者定不下千万。唉,乱世将至,国将不国呵。”

一路摇头,怏怏而去。

 

这位许都,字子玙,是个及时雨宋公明之类的人物。他是金华府东阳县洪塘许宅村人。祖父许达道为万历三十五年(1607)进士,官至福建参政兼摄军事,世称“八闽总宪”。曾率水师大破倭寇,遗著有《军役全书》。而从祖父许弘纲则是天启年间大名鼎鼎的南京兵部尚书。

许都既为名门公子,少时即求学于嘉兴,拜在几社领袖何刚门下。后为诸生。他言语不多,然而性喜仗义疏财,抑强扶弱,名闻江浙。连金华朱大典之子朱万化、会稽郑之尹之子郑遵谦、嘉兴吴昌时之子吴祖锡等著名贵公子都与他结纳。

其师何刚为人英毅有才略,所交多奇士。见许都胸怀大志,有豪侠之风,便对他道:“天下多事,将及于江南。君所居,为江南精兵处,当年高皇帝曾用以平乱。何不结纳其中豪杰以成一旅以待变,此为江左管夷吾之功业呵!”

许都信其言,回到家乡东阳,便散钱财结勇士,制兵器,组织“义社”,暗中以兵法组织约束宾客子弟,江湖侠士投靠者甚众。其中永康人朱之彪勇夺万夫,义乌人冯龙友、戴法聪能力举千钧,此外还有吴魁、韦广、丁汝璋、许嘉应等等,都是武艺超群之人。

崇祯十三年(1640)陈子龙以母逝服满起用为绍兴府推官①后,何刚好友徐孚远便带着许都去拜见陈子龙,并向他举荐道:“许都为真国士,朝廷方破格寻求人才,倘若假许都以一官半职,即为隐然干城呵。”

陈子龙因此有意结纳许都,并屡次向上峰推荐,然而终不能用。

但许都在浙东的名望越来越大。他的“义社”成员也越来越多,几达上万人。

此次外出访友,路过义乌,偶见不平救了合村村民,不想却因此惹下了滔天大祸。

 

 



 

数日后,许都刚回到许宅,便收到县衙发来的公文。

许都展开一看,却是要他捐产助饷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