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季春秋(13·《江浙残明梦》第一部) 热 【字体:小 大】
第十二章 复社中流 下
作者:郭进艮 文章来源:玉苍山下 点击数:1426 更新时间:2008…12…27
一
陕北民变其实完全是由于天灾人祸。
自万历后期以来,朝廷先后加征什么辽饷、练饷、剿饷等等,农民负担越来越重。天启末年起,水、旱、蝗三灾迭起,尤以陕北一带为重,可苦了老百姓。当时陕北连年旱灾,延安一带连年无雨,草木枯焦。饥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蓬尽就剥树皮为食。待年终,连树皮也被剥尽了,只好掘山石、观音土,吃下不到几天就腹胀下坠而死。或各家易子而食,苟延残喘。在这样的情况下,地方官吏却照样催租逼税,毫不体恤民生。
天启七年三月,澄城知县张斗耀严刑拷打催租逼民。
白水饥民王二忍无可忍,在衙外振臂一呼:“谁敢杀知县?”众饥民大声响应道:“我敢杀!”连叫三遍,众皆响应。于是数百饥民一齐冲入县衙。
张斗耀见势不妙,慌忙避往私宅,被众人追入乱刀剐死。
王二率众饥民反入山中,成为陕北第一股“流寇”。
第二年冬,府谷王嘉胤、宜川王左挂(王之爵)并起,攻城堡,杀官吏。王嘉胤与王二部众会合,占据延庆黄龙山,有众五六千人。又有王大梁起兵于汉南,称大梁王;高迎祥起兵于安塞,称闯王。自此乱民蜂起,陕晋陇一带骚动。
到了崇祯三年六月,王嘉胤攻陷府谷,称王置官。延安人张献忠起兵于米脂十八寨响应,称西营八大王,与王嘉胤互为声援。官兵来剿,各股义军就推王嘉胤为首,联兵对抗。
崇祯四年夏,延绥巡抚洪承畴败不沾泥张存孟于葭州,不沾泥主动求降。总兵王承恩败金翅鹏王成功于宜川,金翅鹏也投降。延绥副总兵曹文诏追击王嘉胤于山西阳城南山,王嘉胤被叛徒所杀。
王嘉胤一死,各路义军便推其副手王自用(又称王和尚,绰号紫金梁)为首,组成三十六营义军,转战山西,部众已达二十余万。
各股义军中较著名的有紫金梁王自用、点灯子赵胜、横天王王子顺、曹操罗汝才、革里眼贺一龙、老回回马守应、左金王贺锦、改世王许可变、混世王武自强、争世王刘希尧、乱世王蔺养成、射塌天李万庆、闯塌天刘国能、花关索王光恩、兴世王王国宁、小秦王白贵、扫地王张一川、过天星惠登相、一盏灯张有义、混十万马进忠、黑煞神张宠、险道神高嘉计、上天猴刘九思、可天飞何崇谓、混天猴张孟金、张妙手张文耀、蝎子块拓养坤、托天王常国安、整齐王张胖子、十反王杨友贤、一字王拓先灵、大天王高见、整十万黑云祥、满天星高汝利、独行狼苗阳明、二郎神南汝近、闯王高迎祥、闯将李自成、八大王张献忠等。此外,还有什么铲平王、平均王、九条龙、薛仁贵、满天飞、八金刚、李晋王、一条龙、飞山虎、紫徽星、滚地龙、抓地虎、活地草、乡下人、独头虎、钻天哨以及郝临庵、红军友、李都司、邢红狼、姬关索、闫正虎等等。这些人有的独领一营,有的数人共领一营。官兵或招或剿,疲于奔命,到后来致使发展成为赫赫有名的明末十三家七十二营农民军。
内忧外患,交相煎熬,而首辅周延儒与次辅温体仁又明争暗斗,国无宁日。张溥、吴伟业等复社名士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登上政治舞台的。
崇祯四年二月,吴伟业等新科举人赴京参加会试。
依故例主会试者应为次辅,首辅则以阁务为重。然而周延儒闻听今年会试举子多天下名士,决定亲自出马任主考官,以收罗人才于自己门下。周延儒的违背常规、越俎代疱,令次辅温体仁心生不满。
而此时,主考官周延儒和同考官李明睿则怀着各自的打算。
为了搜罗名士不致遗漏,周延儒暗中做了手脚,密嘱诸分房同考官于呈卷前让他私开拟中式的试卷封号,以默记姓名。
先是同考官李明睿见分房试卷有吴伟业名字在内,他不由勾想起了旧事。当年李明睿曾在太仓乡绅故兵部尚书王在晋家任私塾教师,与当地士人吴琨关系最为相契。而那个吴琨便是吴伟业之父。于是李明睿当即将吴伟业提为分房头卷。
另一边周延儒见到吴伟业名字,也满心喜欢。原来,周延儒年轻为诸生时,曾游学四方,路过太仓娄东,也与吴琨结为知己。他对此自然分外留意。
当下周延儒见状大喜,便推荐吴伟业中式。李明睿心领神会,便将吴伟业试卷置于最末而填榜时复置于最前。
结果,吴伟业得中头名会元。张溥也高中会魁。
温体仁心腹、给事中薛国观便暗中将此事泄于朝内,一时朝议纷纷,惊动了崇祯皇帝。
周延儒见纸毕竟包不住火,便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将会元试卷进呈御览。
不料崇祯帝阅卷后也大为赞赏,以朱笔批下“正大博雅,足式诡糜”八字。此事遂得以不了了之。后人便将此事论为温体仁、周延儒互相倾轧之第一回合,此局以周延儒得胜告终。
依故例新科进士刻稿,都以房师作序。但因为张溥名气太大,又是吴伟业授业恩师,吴伟业的会元试卷竟以“天如先生鉴定”出版。
李明睿一腔心血白洒,当下勃然大怒,扬言要削除吴伟业门生籍。吴伟业大悔,在同馆徐汧引领下登门请罪,只将一切过错推在书肆。李明睿方才怒火稍息,然而自此与张溥不和。
三月十五日殿试,吴伟业又高中榜眼,授翰林院编修。
而张溥也以进士及第授庶吉士。
张溥既进士及第,首先便是前去拜见座师周延儒。
周延儒久闻张溥之名,只得不曾谋面。见张溥竟主动来见,大喜过望。当下相见恨晚,恩礼倍至,遂为庶吉士。
翰苑庶吉士常居造就锻炼之列,为日后朝廷重臣之人选。老规矩遇馆长当如严师,见先达则自称晚进;平时公会也必静坐一角,言行谨慎,不可丝毫轻佻放纵。
然而张溥本为名满天下的复社领袖,既入翰林院自难免露出名士作风,傲直与众不合,任意临事,代皇帝起草诰命时,也是文稿信口甲乙。同僚渐生不满,有人便到内阁告状。
周延儒倒也罢了,极力为他委婉劝解。
而温体仁本对张、吴诸人心存忌妒,便道:“这何足为患!庶吉士有教读成例。成材则留,不成材则去。去之又有何难?”
张溥闻之暗中怀恨,便搜索温体仁暗通内侍结党营私、援引同乡诸事,缮成疏稿,授意吴伟业上奏。
吴伟业立朝未久,于朝中局势不熟悉,不敢应命。但看温体仁一党唯刑部侍郎蔡奕琛气焰嚣张,便将张溥原稿加以增删,改为参劾蔡奕琛。
温体仁见疏大怒,本欲重加惩处张溥等人。多亏周延儒极力圆解,此事才得以暂罢。
然而张溥自此得罪了浙党权贵,温体仁、蔡奕琛将他当成了肉中刺眼中钉;李明睿又以刻稿之事怀恨在心,时时督他过错;翰林院同官也没给他一个好脸色,这使他在朝内处事艰难,日渐势孤,他开始想念起在江浙时诗酒流连、一呼百应的日子来了。
奸相温体仁编《蝇蚋录》,在朝中广树党徒,拟对东林复社人士一网打尽。而崇祯皇帝却又刚愎自用,极善猜疑,动辄发怒,朝中人人自危,邪党越发猖狂。
到了崇祯五年冬,恰逢父亲去世,便张溥便上疏请假回家葬亲守制。
崇祯帝也不挽留,当即准奏。
于是堂堂一代名士、复社领袖,自乡试会试一路过关斩将,最后却落了个清然返乡。
这便是继东林党之后以抗奸自任的复社文人第一次政坛受挫。
二
“文虎兄,你观此文如何?”万泰持着稿纸问道。
被称为文虎的人身材魁伟,满脸虬髯,双目炯炯有神。他接过一看,连连称好,然后转交黄宗羲。
文虎为陆符的字。陆符与万泰为宗羲的好友,两人都是鄞县望族子弟。
陆符为人慷慨豪爽,刚直不阿,能面折人之是非。其人风貌伟岸,胸藏千卷,声歌如洪钟。文章气节,不可一世。曾与友人结课于甬上竹洲,旁人听其谈论,仿佛陈亮、辛弃疾复出。
万泰字履安,少陆符一岁,也以激扬名节自任。父万邦孚为世袭指挥,以援朝鲜功晋参将,累迁至都督佥事,天启末以病归。万泰胸怀阔达,不屑与庸俗之辈交结。故与黄宗羲一拍即合,成为莫逆之交。
此两人同居甬上,为世所重。世间猥琐解果之人,陆符直呵叱之如猪狗。万泰性格稍平和,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