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江浙残明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人在隔墙道:“不敢。在下以为,君为忠臣之后,诗文不可不精。吾观贤弟颇为勤勉,但缺乏旁人指点,故而有意导入此途。”

宗羲大喜,慌忙道谢。

原来,那人姓韩名上桂,字孟郁,号月峰。为广东番禺县沙湾司人。万历二十二年(1594)举人。他原为南京国子监丞,刚刚左迁照磨。为人豪爽慷慨,好谈兵略。工诗善词,写诗多倚马可待。还编戏剧在当时也颇有知名度。早在万历三十七年(1609)即集数十名文人结社秦淮河上,共演新作《凌云记》。以南教坊艺人傅寿演卓文君,其兄傅卯演司马相如。当傅寿演到卓文君取酒一折时,将卓文君的妩媚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宛然绝代佳人复出,场下随之掌声四起。韩上桂当即赋诗数千言,立赠白银百两。

在未来南京之前,宗羲就听人多次提起,不想竟在此处相逢,他不禁又惊又喜。

自此朝夕过从,拜他为师学习作诗之法。

韩上桂见他悟性极高,很为欣慰。一日,问他道:“老夫现与诸同人结社金陵,同人众多,以诗会友。我观贤弟诗艺日臻,大有前途,意欲引荐加入,如何?”

宗羲正苦于交流面不广,闻听大喜道:“求之不得。”

此后,黄宗羲便加入了以韩上桂为首的诗社,并结识了不少诗友,如广东博罗人韩如璜、南海梁稷等等。宗羲通过与他们交流切磋诗艺,不久便诗艺日臻,在金陵声名鹊起,为他日后成为清诗“浙派”的开山祖师奠定了基础。

 

 

 



不久后,韩上桂移居他处,但他仍时常与诸人往来酬唱,黄宗羲也多次受他赠诗。

七月七日,韩上桂在秦淮河上举行规模盛大的新秋七夕诗会,来约黄宗羲一同参与。

二人刚到,在场已有不少人,见到韩上桂纷纷起立招呼。

韩上桂于是一一为大家做了介绍。来者大多为闽粤人士。

居中坐座的是一位须眉皆白的官员。经介绍,宗羲知道此人为南京工部尚书何乔远,号匪莪,福建泉州府晋江县人氏,在这班人当中年纪最长,向来德高望重,众望所归。

坐在他左边年龄稍逊的为故南京国子监丞黄居中,字明立,也为晋江人。一问,竟然与黄宗羲同宗。二人初次见面,顿感亲近,宗羲便以兄长相称。

右边的为林云凤,字若抚,长洲人,寓居南京,也为一位词坛耆旧。他乍见宗羲,便格外亲切,颇有长者风范。

再往下分别为福建福清林古度、武夷张隆甫,浙江乌程闵景贤,南直隶徽州吴馡、歙县汪逸以及韩如璜、梁稷等等。而林古度竟然是天启四年继万燝之后遭廷杖的巡城御史林汝翥之子,二人见面,忆起父辈的共同遭遇,涕泪交流。

宗羲这才知道,他们都是南中诗社的成员。诗社领袖即为何乔远,韩上桂也为该社主要负责人之一。

当下新秋七夕诗会开始,大家分别拈韵作诗。

黄宗羲分得“秋”字,于是依平水韵下平十一尤韵部赋七绝一首。

顷刻诗成呈上,韩上桂当场改定数字,赞赏不已。

过了两天,何乔远再于城南凤凰台举行盛大诗会。宗羲亦到。赴会多为东林子弟,如周顺昌子周茂兰、林汝翥子林古度等皆到。

一时已临秋季,红叶纷纷,扑面而来。名流分韵赋诗,何乔远一一予以品评。

临别时,何乔远道:“老夫有意倡选《皇明文征》,诸人意下如何?”

众人大声叫好。

韩如璜素好古文,自号其作为“小韩文”,闻言率先主动应承参预此事。经商议,大家便决定此事由他与南海梁稷一同具体负责。

后来长达七十四卷的《皇明文征》出来时,黄宗羲细读,大为赞叹,深知社内诸子学术之深。

再过几日,宗羲又与寓居城南委巷的徽州籍诗人吴馡等一同游林云凤寓所南京报恩寺。

报恩寺为南京名刹,位于南京城南长干里。据说为明成祖纪念生母贡妃所建。寺内琉璃塔,高九重,由五色琉璃砌筑而成。塔顶悬挂百余盏篝灯,夜晚点燃,数十里外可见。林云凤长期寓居于此。

众人同游报恩寺,登上寺内九重琉璃塔。

但见南京城貌一览无遗。行人如走蚁,山川如盘景。清风拂衣,猎猎作响,颇有高处之胜寒之感。

尔后,大家又一时未能尽兴,干脆游遍南京城南雨花台高座寺等七十二庙宇。

接着,以吴馡为首,集林云凤、黄宗羲及河南祥符周亮工、南直隶桐城吴道凝诸人,在城南高座寺成立星社。

星社中以黄宗羲与周亮工、吴道凝最年少。林云凤便赠三人诗“慈恩他日题名处,十九人中肯见容”,流传社内。

不久,吴馡又在南京天界寺举行时文社大会,集者近百人。宗羲与林云凤、吴道凝、周亮工等星社成员都应邀参加。

大家拈题赋诗,不到午时结束。吴馡设宴于天界寺内丹墀,请大家分别入座。

席间,众人觥筹交错,谈笑风生。

大家不由自主地将话题提到了国事上。林云凤首先道:“今东有海盗李魁奇、刘香老为患,西有陕北流寇四起,北有鞑虏骚扰边境,朝廷可谓左支右绌呵。”

吴道凝是一位不到二十岁的小后生,他年轻气盛,抢先应口道:“崇祯元年不是招抚了郑芝龙吗?以寇制寇,何愁不成?陕北流寇四窜,无非乏粮迫无生路而已,朝廷发内帑多济以粮,贼自复转为良民。所患惟辽东鞑子而已。”

周亮工点头道:“此言甚是。小弟观辽东十数年来尾大不掉,坐观养虎成患。”

此时,隔席一人厉声叫道:“郑芝龙海匪本性未改,与李魁奇、刘香本为同伙,旧情难断。数年来无非迫于王命,东追西赶一番,哪里肯真正剿寇?将希望寄在此人身上,岂不好笑?”

一语既出,四座皆惊。原来是一位二十出头的儒生,长得剑眉挺拔,英气勃勃。

宗羲见此人出语不俗,不禁转头朝他多看了几眼,发现他也正在看自己,宗羲不由得将眼睛移开。

此时,吴馡招呼道:“眉生,又大发议论了?”

那人见是吴馡,转而笑道:“心有不平,故有此言。”

宗羲一听“眉生”两字,心中一动,便上前施了一礼道:“这位兄台,敢问莫非为宣城沈眉生?”

那人还礼道:“不敢。正是在下,敢问兄台尊称?”

宗羲答道:“在下余姚黄宗羲,草字太冲。”

那人一听,上前握住宗羲双手道:“原来是太冲兄。失敬失敬。”

原来,此人便是与芜湖沈士柱并称“江上二沈”、在江浙士林中无人不晓的宣城诸生沈寿民,眉生为他的字。黄宗羲不想在此遇到了从他曾生活过五年的宁国府里走出来的名士,惊喜万分。所以两人互通姓名后,陡觉亲近,拉手相视哈哈大笑。

这次大会甚为成功。吴馡当众宣布,拟刻唐人《孙樵集》、《皇甫湜集》行世。众儒士齐声叫好,然后相互作别散去。

宗羲和沈寿民互相留了地址后拱手而别。

过了几日,沈寿民果然来找宗羲,还带着他的弟弟沈寿国。沈寿国,字治先,也是位能诗善文的诸生。二人今年来到南京,都要参加今科乡试。

沈寿民问道:“太冲兄所来金陵何事?”

宗羲道:“因家仲父赴任应天府经历,小弟奉王母来此,故而流连。”

沈寿民道:“原来如此。”

他又问:“今年为乡试开科之期,敢问太冲兄可将应试否?”

黄宗羲道:“不曾。”

沈寿民劝道:“贤弟应当理经生之业,如能中举,对家人亦为慰籍。”

宗羲一听,不禁怦然心动。

沈寿民虽仅年长宗羲三岁,然而文章功力却较宗羲为深厚。他敬宗羲父亲黄尊素在宁国府任推官时泽润一方,而宗羲为人又大忠大孝,于是为宗羲开导理路,谆谆讲习。

黄宗羲禀明叔父,准备与沈氏兄弟一同参加庚午科秋闱南京乡试。自此埋头攻读,雄心勃勃意欲金榜题名,匡国安邦,实现父辈未竟之遗志。

 

 

 



转眼之间两个月时间过去了。

到了这一天,诸考生早早候在金陵贡院前。

五更时分,开始灯火传名,监考官唱名、核对、搜身。众士子依次进入龙门,分号归房。

主考官为江西人姜曰广,一名颇为正直的东林党人。众士子摩拳擦掌,力求一逞。

黄宗羲下笔千言,一挥而就,满以为必高中头魁,他昂然走出了场屋。

他每日便坐书房内读书,却读不下去,心里一直在想着应考的事。期望能高中举人,自此平步青云,以遂经天纬地之愿。

不想待到秋闱开榜,却顿时从头冷到了脚——他竟然落了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