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江浙残明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清兵上城。恐城内有伏兵,持刀立视,半天不敢下来。

到了午后,城内大沸。清军这才下城,于是展开了更激烈的巷战。

有少年五百人相谓道:“总是一死!”搏战于安利桥,杀伤甚众,力尽而败。河长三十余丈,积尸与桥齐。有一位姓韩的格杀三人,乃自焚。有兄弟二人持枪隐衖中曲处,对立。兵不知直入,兄刺仆之,弟拖走。后清兵继至,复如前法,前先杀死十六人。正好一兵继后进来,望见前兵被杀,急跑出,引十余人并进。兄弟两人急逃到屋顶,被执而杀死。

男女投池井处处皆满。孙郎中池及泮池叠尸数层。

阎应元坐东城敌楼,索笔题门道:“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题罢,率千余人上马格斗,杀清兵无数。勒马来回驰冲巷战八次,背中三箭。自知不免,回头对部众道:“为我谢百姓,吾报国事毕矣。”自拔短刀,刺胸血出。即投前湖中,水浅不没顶。义民陆正先正要将他从水中扯起,正好刘良佐自称和阎应元有旧,遣兵来活捉,见有头发浮在水面,便将他拖出捆绑。

刘良佐蹲踞乾明佛殿,见阎应元到,一下子跳了起来,两手拍着他的肩部痛哭。

阎应元道:“哭什么?事已至此,只一死而已。”

贝勒坐在县衙内,急索阎应元,十数名清兵赶来将阎应元拥至堂上。

阎应元挺立不屈。背向贝勒,骂不绝口。一清卒以枪刺其胫,血涌沸而仆倒在地。

天黑时,阎应元又被拥至栖霞禅院。

寺僧夜里只听到大呼“速杀我”声不绝,心知是阎应元。夜半,忽寂然无声,已经遇害了。时年三十九。家丁存者还有十余人,问其愿降否,说不降者即杀死,全部死在一起。陆正先,也同殉难。

陈明遇令闭衙举火,合门男女自焚而死。他自己持刀至兵备道前下骑步战,身负重创,手握刀僵立,倚壁上不仆。

训导冯厚敦,着公服缢于明伦堂,妻与姊投井死。

在籍中书舍人青旸乡人戚勋入城协守。令妻侯氏,妾程、叶、梁及子女、子妇先缢,自己举火自焚,从死者二十人。在壁上题书:“大明中书舍人戚勋合门殉节处。”清兵杀入,见纱帻红袍仰卧于地,原来是尸体灰影。觉阴风凛烈,均大惊退出。

诸生许用合门举火自焚。

举人夏维新、诸生王华、吕九韶都自刎。

惟黄明江素善弦歌,挟着一胡琴乘乱出城,他人不知他是弩师。

次日,众犹巷战不已,清兵用火攻败之。

贝勒下令屠城。男女老少赴水、蹈火、自刎、投缳者不可胜数,内外城河、泮河、孙郎中池、玉带河、涌塔庵河、里教场河处处填满,叠尸数重,投四眼井者多达二百余人。

到了二十三日午后,满城杀尽,这才下令封刀,出榜安民。城中所存无几,躲在寺观塔上隐僻处及僧印白等,共计大小五十三人。

江阴城守八十一日。清军前后发兵二十四万,死者六万七千余,巷战而死又七千余人,据传共击杀清军三王十八将。义兵及居民死难者九万七千余人。江南起兵者,惟江阴相持最久,给清军的打击最为沉重。后人将江阴屠城与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并称为“南明三惨案”。

 

 

 



 

杭州作为一方重镇,清朝在此设浙闽总督张存仁坐镇,与南明鲁王监国隔江对峙。麾下有杭州总兵田雄、副将张杰、王定国等。而博洛北返后,留蒙古正红旗梅勒章京济席哈驻防此处。再加上平南大将军贝勒勒克德浑麾下满军正蓝旗左翼梅勒章京朱玛喇,右翼梅勒章京和托等部。总兵力相当可观,且多为骑兵。

自西兴渡大会之后,熊汝霖渡江经营海宁、海盐,扼钱塘江下游。而方国安则专意富阳、余杭,谋取杭州,经营上游。他先驻兵朱桥,因遭清军劫营,改屯潭头。命其侄方应龙守余杭,方元科渡江为先锋。

方元科为总兵官挂荡胡将军印,胆勇冠时,军中号曰方三。所部万余人,战船五百余艘,沿钱塘江立营。他接令后,自率部将傅明德、田胜、涂有声等三十骑渡江进取,在五云山大破清军,直奔六和塔,屯凤凰山寺,屡败清军。

交战中,有一次刀刃接浙闽总督张存仁不及咫,因战马前脚失蹄扑地,结果被他跑了。还有一次炮擦耳而过,而他竟丝毫不伤。

方国安闻讯,便命方元科出六和塔,另一侄方应龙出余杭,而自己率师由和王之仁、马士英、张名振从富阳渡钱塘江攻杭州。

张存仁遣汉军副将张杰、王定国率部迎击,从卯时战到日中,互有杀伤。朱玛喇、和托、济席哈率骑兵突袭。明军大败,方国安急麾军退回富阳。

张存仁乘胜命王定国出攻余杭。方应龙率部奋击,寡不敌众,城破被获。

清军杀至关头,方国安援军赶到,列阵迎战。清军以骑兵突阵,明军溃败。王定国率兵一路掩杀二十余里,直至小岭,斩获无数。

此役明军阵亡四千余人,方国安儿子方士衍也被擒斩首。

八月廿五日,郑遵谦率军渡江攻杭州。副将郑维翰直抵太平门,中炮阵亡。明军失利,只得退回。

九月初,鲁王监国亲至萧山视师,诏集各路正兵、义兵首领至小亹议事,定于初九日会师龙王堂,渡江图谋大举。

不料连日风雨潮阻,如约到达的只有方国安、王之仁和熊汝霖等,众将决定如期出师。

十一日,方国安、王之仁、熊汝霖等陆续率部渡江。

熊汝霖独率所部至六和塔,接应王之仁军渡江。明军炮击清营,杀伤甚众。王军登岸放火焚烧清营,执馘,至薄暮才回营。

方国安也率部杀到。清骑驰骋杀来。此时大风吹起,方国安命部卒将石灰随风撒去。清军眼睛被灰所伤,纷纷溃退。明军乘胜追击,斩杀五六百人而回。

次日,双方再战于牛头湾。明军败绩,只得退回。

清兵乘夜纵火烧六和塔木城。方元科孤立无援,只得退回江东。从此专以舟师渡江,不再倚赖步骑。

此时海宁势危,熊汝霖正约张名振速渡江扼守海宁,以固浙东门户。谁知张名振却擅自违令,率部回台州石浦。而朱大典部火器最精,却坐耗粮饷,只图守金华自保。

明军屡战失利,攻不下一座杭州城,内部却开始为争饷事闹得不可开交。

原来浙东建义始自孙嘉绩、熊汝霖、郑遵谦、钱肃乐,但他们自以为书生不知兵,迎方国安、王之仁二帅,将兵权拱手相让。鲁王监国也对二帅以重臣相待,寄托重望。在定兵分饷上,浙东原设营兵与卫军尽将分隶于方国安、王之仁管辖,称为“正兵”;而新招募乡间兵勇,则由孙嘉绩、熊汝霖、钱肃乐等管辖,称之为“义兵”。

先前由于大家认为以浙东诸府县粮赋供应诸军,不愁不足,因此朝内不设户部总饷官。议定金华八县,为张国维、朱大典两督师分割;方国安拥兵最众,食衢州、严州和绍兴三府;王之仁原自定海来,食宁波府;吴凯原自临海来,食台州府;温州、处州两府辅助;各处义旅,都由地方来供养。此时,明军除了田赋所出的所谓“正饷”,还有通过劝输富室等办法取得的银米“义饷”,相对还算较为稳定的。

但是随着情势发展,浙东偏逢大水,朝廷征派苛急,一时民怨沸腾。于是,地方田赋逐步为官兵剥夺。如:都督佥事裘尚夷原以嵊兵食嵊饷,被淮抚田仰分派一万,而方国安中军俞玉又要分去一半;开远伯吴凯是以台兵食台饷,而总兵李础夺派黄岩,长史谷文光坐派宁海,国舅张国俊坐派天台,而张总镇及本道标又复坐派临海,吴凯部卒竟无所仰给;孙嘉绩、熊汝霖原以姚兵食姚饷,而靖江伯王鸣谦提兵至姚,竟要全部索取,不听支用……等等。

如此一来,官兵与义兵之间矛盾越来越深。田仰、郑遵谦争饷哄于朝内,直至两军格斗,喋血禁门,最后被兵部尚书余煌劝止。

方国安兵最多,食用三府田赋,但还是不够。于是竭力主张“分地分饷”:即由“正兵”瓜分全部正饷,而“义兵”只能分食义饷。某正兵支某县正饷,某义兵支某县义饷。

此议一出,众皆哗然。鲁王监国颁旨命诸军会议。方国安、王之仁司饷官都来到绍兴,在朝内大呼小叫,盛气凌人。

户部贵州司主事董守谕见状,厉声喝道:“诸君以义起,咫尺天威,竟不识朝廷吗?”

    司饷官闻言,这才稍稍退后。

这时,主事邵之詹道:“绍兴府属八县并起义师,请分其赋供给。而以翁洲、宁波饷王帅,温、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