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青花瓷器到了嘉靖朝,开始使用回青,也称回回青。这个名字一听又是从伊斯兰文化中传过来的。乾隆时期有一本书叫《陶说》,在描述嘉靖瓷器这一段里,他说〃嘉靖尚浓,回青之色幽倩可爱〃,还给予了肯定。回青是一种青金蓝色,也叫佛头青,过去鎏金造像佛头发髻的颜色就是那种藏青色。回青的特点是蓝中带紫,颜色开始发紫,这个紫有点像过去紫药水的那个颜色。

因为皇帝喜欢,道教开始对瓷器产生影响,道教题材的青花瓷器集中在嘉靖时期大量出现。青花纹饰中的八卦纹、云鹤纹、葫芦纹、回纹、灵芝纹都是典型的道教题材,造型有葫芦瓶、香炉,跟道教有关。这样一来,官窑产品立刻就显得不那么庄重了。在此之前,官窑瓷器非常庄重,是有制式的,不能越雷池一步。到了嘉靖朝,皇上说不行,得给我烧成葫芦形的,太上老君使的都是葫芦瓶,都得改成这个样子。嘉靖在瓷器的装饰中追求〃言必有意,意必吉祥〃,在瓷器上面直接写字,字面都得吉祥,比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万寿清平〃、〃五谷丰登〃,相当于一种口号。

嘉靖青花色泽的变化不是最重要的。从社会学的角度看,颜色改变一点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内容、题材的改变。嘉靖朝瓷器的典型特点就是受道教影响。明朝推行优待道教的政策,嘉靖是明代最信奉道教的一个皇帝,他大力扶植道教。这是史书上明确地有他的记载。原因有几点。

第一点,就是重来生的信佛教,重今生的信道教。这与嘉靖幼时的教育有很大关系。嘉靖是一个很现实的人,他不是一个生来就是皇子的人。他是因为正德不生,临时把他提了来当了皇帝。在他得到这通知之前,就是说,在他上任这15岁之前,他干脆跟皇上没关系的一个人。所以他年轻的时候所受的教育不是一个非常正统的教育,他受了很多道教的教育。他这个很现实嘛,他是一个临时地被弄上来变成了一个统治者的时候,他就很注重这个现实。道教讲究的就是顺其自然,无为而治。他就觉得这个无为而治,我就少管点事,恐怕我也管不了。

第二点,就是嘉靖刚才说了,嘉靖是因为正德无后,他才临时入承大统。他生活在哪儿呢?他生活在湖北,湖北道教的起源地武当山,他就生活在那儿。所以祖师张三丰道教的祖师张三丰也是湖北的,所以他深受道教的影响。这对他一生有极大的影响。那么,嘉靖在后半生,他为了长生不死,他都不是长生不老,他就是长生不死,他就拼命地炼丹,不停地服用丹药。

【嘉靖炼丹】

嘉靖为了长生不死,拼命炼丹,不停地服用丹药。明朝的皇帝,朱元璋、永乐就算长寿了,都活到60岁以上;其他皇帝都是短命,好几个皇帝都活不过40岁。嘉靖拼命想活得长,天天炼丹。丹药是有毒的,含有铅和砷。砒霜里就含有砷,但少搁一点儿,人吃了会兴奋。嘉靖为什么信丹药呢?因为他服了丹药以后是有效果的,马上就兴奋,所以他觉得灵。但服丹药属于慢性中毒,所以他活到60岁也完了。纵观明朝的皇帝,他的寿命还算是长的。

明代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嘉靖三十一年(壬子冬),帝命京内外,选女八至十四岁,三百人入宫。已卯,又选十岁以下者一百六十人。盖从陶仲文言,供炼丹药也。〃这是什么事呢?就是在嘉靖三十一年、三十四年的时候大量挑选民女,一定要处女,小女孩入宫,然后用她的初潮去炼丹。当时都是一个叫陶仲文的人给出的锼主意。这陶仲文这个人,是一个道士、方术,他搞的各种鬼怪之术,他搞得特别灵通,把皇上全给蒙了,所以皇上从头到尾都特别相信他。这个陶仲文本身也是湖北人,说来说去,跟皇上又是老乡,所以他非常容易相信他。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痛斥过这种炼丹的方法,就是这非常不科学,一定是有毒的。嘉靖的炼丹的事就实际上很多人就特别反感,就是说,大部分人都是旁观者清,看得清楚,觉得皇上,一国之君天天弄这事都比较烦。

嘉靖除了炼丹以外,他还干一件什么事呢?最重要的事就是祈祷,愿意把自己心里的事告诉天地。仪式中要写文章、写青词。所谓〃青词〃,我们在讲宋徽宗的时候讲过,就是他跟上天要沟通,弄得全是虚的。官员里谁能把这种青词,就是这种文章写好呢?谁就是好人,比如,大奸臣严嵩,他就是青词写得好,所以就被提拔上来了,成为了首辅。明代的首辅就相当于宰相了。

【宫女行刺】

嘉靖二十年,有一件没有目的的事发生在宫里,这使嘉靖皇帝改变了下半生。宫女杨金英等人半夜溜进皇帝睡觉的屋子,拿一根绳子要勒死他。这些宫女半夜怎么潜进去的,几个人怎么商量的,都不清楚,因为第二天就把所有当事人都杀光了。勒死一个大活人没有那么容易,尤其要勒死的是皇上。宫女们慌乱中把绳子打成了死结,越拉越死。可死结套在脖子上拉一下,也够呛,所以当时把皇上拉晕过去了。这时,其中有一个宫女扛不住了。因为你想的事跟做的事往往都有差距,你决心很大,到时候不一定敢做。那么,一个宫女就出去报告皇后了。一报告,所有参与此事的人,以及当天的目击者,一个不留,全部杀光。因为不知道谁要害皇上,涉案的就都不是好人了。

经过这一次事变后,嘉靖皇帝移居西内,不在故宫里住了,每日祈求长生。皇上想:没勒死我,我赶紧祈求多活吧,炼丹,天天就为这件事了。祭祀的事不想做了,朝廷的事也不想管了,君臣根本不见面。

至于宫女们当时为什么要勒死嘉靖,史书没有明确的记载,也弄不清楚这些人都是怎么想的,有无幕后指使者。但嘉靖皇帝脾气急躁,个性苛刻,可能是招致怨恨的原因。他为什么急躁和苛刻呢?这与他服用丹药有很大关系。

【窥一斑可见全豹】

有一天,一个朋友买了一个大罐子,特别高兴地来找我:〃我这是嘉靖时期的一个官窑。〃先把罐子撅过来让我看屁股,我一看底下写的〃大明嘉靖年制〃,没有问题。然后我就说:〃你这东西是官窑没错,但是半个。〃他说:〃哎呀!怎么是半个啊?〃我说:〃你这罐子是八仙纹。你看这是谁?铁拐李、吕洞宾、韩湘子、何仙姑。那四个人呢?〃他说:〃那四个我怎么会知道在哪儿?这不就画了四个吗?〃我说:〃那四个是画在上面的。这是一个葫芦瓶,断掉了。你看到的是一个局部,下半截。〃

葫芦瓶在制作当中,中间有一个接口,接口很容易受伤。如果质量有问题,在使用当中稍微一碰,可能就碎了。上半截打碎了不要,把下半截的断口磨一磨,猛地一看,也像一个罐子。八仙人物的组合,一出场肯定是八个人。我这朋友不知道,他认为可能还有一个罐子,上面再画上另外四仙,其实不是,一个葫芦瓶就把八仙全都画上了。八仙这种记载在唐代就开始有了,宋元以后逐渐搭成一个神仙班子。宋元以后,一出场就是八个人。

嘉靖时期有《东游记》小说,跟《西游记》对着。中国人就是这样,你写一个《西游记》,我写不成了,就写《东游记》,还有人写《南游记》、《北游记》,就是朝四个方向走。《东游记》出现以后,八仙这个班子就定下来了。原来八仙里没有女的,有一个东方朔。后来把东方朔请下去,把何仙姑搁上了,怎么也得有个女代表嘛。清朝的瓷器上有时不画八仙人物,画的都是八仙每个人手持的法器,称之为〃暗八仙〃,比如画一个箫、云阳板等等,清代很流行。

这半个葫芦瓶,作为一个初学者来说,可能觉得如获至宝,得了一件好东西。但对于我来说,我清楚地看到这件东西是半个。因此,了解一个事物一定要全面。有时候说窥一斑可见全豹,是因为你看过全豹,才能窥一斑可见全豹;如果你没见过全豹,你窥一斑就是一斑。在鉴定中全面分析思考,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

【隆庆青花】

嘉靖以后紧跟着就是隆庆。隆庆皇帝在位只有6年,30岁登基,36岁就死了。他是一个长期受压抑的人,父亲嘉靖天天炼丹,你想能给他好气吗?所以隆庆长期受压抑,是一个笨嘴拙舌的皇帝。但隆庆一上台,做得最好的一件事就是隆庆开关。

由于当时沿海的骚乱得到局部的平定,明政府同意有限度地开关,史称〃隆庆开关〃。隆庆开关使中国晚明的商品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