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枫桥夜泊》瓷枕】
上海博物馆有一个仕女枕,它上面有两句诗,这两句诗很有意思。就是这个枕头,这字你看不见,等会儿我给你念就行,写了两句诗。他这诗写的叫〃叶落猿啼霜满天,江边渔父对悉眠〃。我们听着很熟悉吧?跟唐朝张继的《枫桥夜泊》非常接近。《枫桥夜泊》是怎么说的呢?它说的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跟这上面的字有四处不同。
第一处是〃叶落〃,他写的是树叶落下来,表示秋天;张继的诗呢,是〃月落〃,月亮落下来了。枕头上字是〃猿啼〃猿猴猿啼;张继说〃乌啼〃,一个动物,一个鸟。〃猿啼〃我们都知道,唐诗,大量的诗人都写过猿啼,比如〃两岸猿声啼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李白的。那么,〃叶落〃说得非常清楚,就是深秋了,秋天叶子落下来。但〃月落〃有一个误差,你们仔细想,月落日升,应该是早晨。下面〃江边渔父对愁眠〃,为什么呢?深秋打不着鱼了,江边的打鱼的老头很发愁;张继的这个诗呢,叫〃江枫渔火对愁眠〃,非常抽象的,字意不清。有人当时说那个〃江枫〃是什么?说那儿没枫树啊!他们说就是枫桥,那么那枫桥是不是因为这个诗才改成的枫桥我们也不是很清楚。但是从这个诗上讲,这是一个证物。我一直讲,文物是一个证物,它有和证据来说话。
我们在一千年前的这个枕头上写的这句唐诗,跟我们后来知道的唐诗有四处差异,那么起码是有两个可能。第一,口口相传。这个诗歌就出现了差错。那么究竟是谁的差错呢?是后来写书的,记录在书上的人的差错呢?还是工匠的差错呢?我们不得而知。第二,诗歌经常是经过后人润色。我们见过很多版本。版本不同,诗歌有很多不同,对吧?你比如说,〃两岸猿声啼不住〃,有的时候是〃两岸猿声啼不尽〃,不太一样。那么诗歌,如果成为书的时候,润色一般都容易改得比较文学化,比较高深。你比如〃江边渔父对愁眠〃和〃江枫渔火对愁眠〃呢,那显然〃江枫渔火对愁眠〃显得有点玄妙。诗歌就是有点玄妙,大家才觉得深。〃江边渔父对愁眠〃就比较形象了。所以,我觉得证据的重要性就是文物的重要性。
【《西游记》瓷枕】
还有两个磁州窑的瓷枕特别有意思,画的《西游记》。我们一般说《西游记》朋朝才有嘛,这明朝才成书嘛。那么《西游记》的这个故事是金元时期就有了。河北省文研所所藏的那个《西游记》瓷枕上面没有沙僧,就仨人孙悟空、猪八戒、唐僧。广东博物馆的那个《西游记》的枕头上是四个人,全到齐了。
《西游记》这个故事始于南宋,那么史实是唐代不用说了。《玄奘西游记》已经给大家讲了,它是始于唐代,那么南宋的时候它就形成了故事。那玄奘西游记肯定不能领着一个猪,领着一个猴,那是肯定不这事,对不对?它经过民间的演绎,南宋的时候就有了故事了。它比吴承恩的小说早了二百多年。那么在民间演变的过程,我们通过了这个文物就很确切地看得清清楚楚。它整个一个演变的过程。这就是我们有时候为什么喜欢文物?文物为什么有证据力的一个原因。
【梅瓶与其他】
宋朝的瓷器中有一个典型的瓷器,就是梅瓶。那么梅瓶当时干什么用的呢?就是装酒的。为什么?它上面有字。比如上海博物馆藏的〃清沽美酒〃四个字,写得清清楚楚。有的上面写着〃醉乡酒海〃,那也写得清清楚楚。我们博物馆里也收藏了一个磁州窑的一个梅瓶,上面写着〃武陵城里崔家酒,天上应无地下有〃,连广告词都写上去了。说得挺狂的,〃天上应无地下有〃,写得功能性很清楚。
我们说了在晋冀鲁豫这四个省内的所有的民间窑口,都可以统称为〃磁州窑〃,所以它存世量非常大,非常丰富。民国以后大量出土,流散到民间。最早是日本人、德国人、欧洲人非常喜欢,大量地搜刮到西方博物馆里,走到世界各地的博物馆都能看到中国的磁州窑。我们今天收藏的机会非常多,能够看到。全国各地的市场啊,包括拍卖会上,能够看到大量的磁州窑的精品,而且价钱不是很高,我们对它的认识非常低。所以,我想我们今天收藏依然有机会嘛。像磁州窑就是一个很好的收藏的品种。
【耀州窑】
耀州窑是北方最重要的青瓷。北方烧青瓷不如南方,但是耀州窑是北方最重要的青瓷。它的颜色是呈橄榄绿。它这种深沉的颜色呢,是跟北方人的性格有关。北方人喜欢的东西都比较重颜色重,深沉。陆游《老学庵笔记》中说,〃耀州出青瓷谓之越器,似以其类余姚县秘色也。〃陆游就说,耀州窑出这个青瓷跟那个南方的秘色非常接近。他说的有一定道理,因为秘色瓷也有点接近橄榄绿。
耀州窑是做过贡瓷的。只见记载不见实物,在宫廷里没有发现耀州窑的贡瓷,但是记载上是有的。通过我们观察耀州窑的质量来看,它作为贡瓷是够标准的。耀州窑因为发现得较晚,过去人不太重视。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窑址发现在陕西省铜川。我八十年代路过过那儿,我去过,那进修我还是做记者。我在一个过年的前一天,大概是大年二十九,我到达的那个地方,人家全关门了,没有人了,大门锁着。然后我就敲门,有一个看门的老头给我开门,他说人家都下班了,都回家准备过年了,这不让进。我那时候也年轻,好容易去一趟,所以就是跟人家哀求呗,就是一定要进去看看。后来老头看我也没什么歹意,而且那时候人对这个不是很关心。你有人关心他就很高兴,就撒我进去了。他打开门,我一进去,里面有五个狗,那狗都见我狂吠。我为了看那瓷器,我也就壮着胆子,那狗看那个样子是要咬人的。我就让老头把狗锁起来。然后我就去看几百筐瓷片,全部是出土的,非常地漂亮。而且有些东西,我隔着玻璃屋里不能让我进我隔着玻璃能看到粘接起来的恢复的样子,我觉得耀州瓷还有这么漂亮的,那是我对耀州瓷器最强烈的一次感受。后来在那儿待了很久,最后还拿了人家两片,就回家了。回去就对这两片如获至宝。
【耀州窑的工艺特征】
我看到那两片的时候,恍然大悟,耀州瓷为什么这样去装饰,它是动刀的。北宋鼎盛时期的耀州瓷是刀刀见泥,入刀角度是斜的,一片下来,刀上都见泥。它为什么那么片呢?我想了想,陕西人吃刀削面。它这技术从那儿学来的,一定是这样。它刀削面的角度跟片瓷器的角度是一样的。所以它史书上记载,它〃刀刀见泥〃。
那么,耀州窑整个工艺过程,由五代、北宋、金一直到元,它是走一个衰落的趋势。五代的它是凸雕,它整个的花都是凸起来。到了北宋时期的时候,它就开始是阴刻。然后,到了金代以后就是线刻甚至是素器,就是工艺开始简化。
我们注意到,所有的陶瓷都是这么一条路,它要简化工艺,提高产量。除非是宫廷单用,我考虑成本。只要走入市场,它一定要考虑这个途径。工艺要简化,要提高它的生产力。我们从这个思路上看,所有的瓷器,都走过这么样一条道路。
【倒流壶及其他】
耀州窑有一件国宝,去陕西旅游的人,可以看见。倒流壶,水是从这个底下灌进去的。把壶倒过来,把水灌满。灌满以后呢,把壶正过来,中间有个芯,然后把水倒出来,很有意思。肯定不是沏茶的,沏茶里面堵死了。这种壶当时是一种带有玩具性质的壶。这件东西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陕西发现的,作为国宝现在在陕西省博物馆展出。2007年,苏富比拍卖了一只耀州窑的倒流壶,拍了66万多美金,非常粗糙,比这个壶差远了。一个壶卖了60多万美金,非常贵。
【民窑钧窑】
我们在官窑系统中,讲了〃钧窑〃和〃定窑〃。那么北方的四大窑系中,钧窑也是民窑窑系,那么钧窑的特性,它跟其它窑口有一个不一样,它比较简单,烧造比较简单。它跟耀州窑比起来,它不拿刀刻它去。刻需要技术,不是谁都能刻的。不信你们自己,拿一个刻好的瓶子,一刻就穿了,刻不了。它的技术相对要求低,那么它的烧造得就非常广泛。
我们现在能够发现的,以河南为中心,就是以河南禹县为中心,钧窑是向四周蔓延,南至浙江。浙江出土了有大量的窑址,专门烧钧窑。那个钧窑烧的,虽然质量不是很好,但是一看也是钧窑。那么北边我们的山东、山西、内蒙、东北都发现了不同程度的钧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