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难道自己竟已是有妇之夫?那我那后宫美梦,该如何是好?”
等黄浩然回过神来,他终于想起的确有这么一个人是汪焕之可以称之为嫂子的。
孟施晴!一个和自己有婚约的女人!
家里老人给黄浩然安排的包办婚姻!
黄浩然一时不知道该怎么面对自己有了这样一个未婚妻的事实,现在他连孟施晴是美是丑都没有半点映像,居然这个女人就要成为他这一世的伴侣?
此刻,黄浩然和孟施晴隔着徐州监狱的高墙,黄浩然却感觉到自己的生命里一下子多了一个女子。
月色如水,星空下徐州监狱外的马路上停着两辆黑色的道奇轿车,前面一辆是汪焕之乘坐的,后面一辆的车上的后排座位上坐着两个女子,其中一个是丫鬟的打扮,另一个是小姐。
小丫鬟不停地冲着监狱大门的方向探头探脑,而小姐却一副出神的模样,似乎对里面的那个人并不关心。
小丫鬟张望的累了,就缩在小姐的怀里撒娇,看着小姐面上波澜不惊的样子,终于忍不住问道:“小姐,你就一点也不担心姑爷吗?毕竟你们是要一起过日子的!”
小姐怜爱的摸了摸小丫鬟的脸蛋,幽幽的说:“你还小,不懂!。。。。。。”
又过了大概半个钟点,汪焕之从大门里面走了出来,喝了些酒的他面色有些潮红,临行的时候,黄浩然悄悄交待他做些事情,汪焕之牢牢的记下了。。。。。。
汪焕之快步走到后面那辆汽车旁边,隔着车门传了几句黄浩然的话。
都是一些让她保重身体之类的客套话。
说完了汪焕之转身上了自己的车,匆匆的走了。
小姐的车子跟在汪焕之的道奇轿车后面也离开了,汽车后视镜里面的徐州监狱渐渐的消失在夜色中了。
“这个人,居然也会说这样贴心的话语。。。。。。?”
小丫鬟听见小姐的自言自语,抬起小脑袋看着自己这位像水胭脂般动人的小姐,似乎想从她如水的双眸里面看出点什么。。。。。。
却只是一汪碧潭。。。。。。
牢房里面的黄浩然,努力的回忆着那个叫孟施晴的女人的一切,结果他失眠了。。。。。。
三天后,各地出版的报纸上出现了替黄浩然喊冤的的文章,版面只比那些抨击南京政府的文章略小些。
稍晚些出版的报纸对黄浩然的事情立即开始跟进,严厉批评南京政府迫害抗日英雄!说这一事件是南京政府为了议和而对军队进行弹压的力证!
一时间原本已经呼喊的有些后继无力的国民舆论因为这个突然冒出来的“迫害事件”一下子又变得咄咄逼人起来!
学生们开始举着标语和横幅重新走上街头聚集,各个民主党派的宣传机器也是开足了马力抨击南京政府。
各种关于黄浩然被“迫害”的流言和最新发现也开始在了民众之间流转。。。。。。
。。。。。。。。。。。。。。。。。。。。。。。。。。。。。。。。。。。。。。。。。。。。。。。。。。。。。。。。。。。。。。。。。。。。。。。。。。。。。。。。。。。。。。。。。。。。。。。。。。。。。。。。。。。
( 请牢记或收藏读读窝 。duduwo。 )
第二卷:蛰伏 第四章:新科红人(上)
欢迎读者登录读读窝小说网。duduwo。查看更多优秀作品。
读读窝小说网。duduwo。更新超快,百度搜索: 读读窝 2。4新科红人(上)
一时间黄浩然变成了1932年4月里面整个国家最当红的人物,甚至有一些进步的女文学青年在报纸上刊登文章表示要和这位“抗日英雄”一起启发和探索她们剩余的人生道路。请用 。。
雪片般飞向徐州军事监狱表示爱慕之情的书信让徐州市的邮政系统面临瘫痪,市政府不得不每天抽出一辆货车往监狱里面送信件。
黄浩然在牢中的地位变得更加让人仰视,一大堆的狱卒被黄浩然拉来帮着拆信和回信,黄浩然光是签名都签得手腕酸痛无力。
居然有几个胆大的狱卒借着黄浩然的名义给这些狂热的“粉丝”回了情信。
很快这几封回信中的一封就登上了报纸,人们开始唏嘘黄浩然这位“抗日英雄”身在牢狱之中居然还有这般乐观的精神和对爱情的憧憬!
情信登报的次日,开始有人围攻徐州监狱,尤其以青年女学生居多,徐州监狱的工作人员从汹涌的人群里面艰难地冲进来上班,脸上或多或少的都留下了几道爪痕。
对于这些迫害“抗日英雄”的帮凶,女学生们当然没有什么好脾气,于是锋利的指甲就成了攻击的武器!
整个徐州、甚至整个江苏、整个华东都因为他黄浩然是闹成了一锅粥!
局面发展的失控很快就让南京政府坐不住了。
政府宣传部的头头马上变成了热锅上的蚂蚁,办公桌上的电话响个不停,各级大佬轮番打来追问详情,4月初的天气里,宣传部长居然汗湿了衬衣。
宣传部上级动用了群不的人力和物力开足马力一通调查,发现的确有这么一个“争议人物”看押在徐州的监狱里面。军法处那边一直没有审出个结果。
再查查市面上的报纸,最先刊登关于黄浩然消息的几家报社大都是一些不入流的小报,地点分布的也是天南地北。
只要看一看这些《紫罗兰日报》之类的名字就知道不会是什么正经报纸,可文章里面把黄浩然的事情说的是有鼻子有眼,就跟他们亲眼看见了似的!
也奇怪了,这小报记者怎么关心起时事来了,他们又是怎么知道这些内幕的?
不过对方是小报也有小报的好处,派些警察跑跑,就能关个十几、二十家的,还不会引起民愤。
现在仔细想想那些个主流报纸多半是被南京政府对日本卑躬屈膝的态度给气过过头了,反正这些日子大家已经对南京政府泼了不少脏水,这一看见新的“罪证”,略微思索一下基本靠谱就给登报发了出去。
结果那些骂的已经有些口干舌燥、有气无力的文人们看见了这样的“新鲜素材”立即添油加醋的推波助澜,这几处推手合力,终于制造出了这个舆论的漩涡!
查抄报社的中统特务报告说那几家小报社都说稿子来源于邮递稿件,线索就算是断了。
这几家小报刊登这篇稿件的动机也是因为最近的主流报纸都是对着南京开骂,搞得像他们这样以写风月八卦为主的小报销量直线下降。
正在为生计发愁的时候刚好有了这样一篇带些八卦传奇色彩的稿件到了手里,于是就上赶着刊登了,想借这舆论的漩涡分上一杯羹。
结果现在弄得连安家立命的地方都丢了。
中统那边还说查获了一封刚刚寄到这些报社的信件,从笔迹上看和之前的文章应该是出自同一个人之手。
不过由于前面的一篇文章引起的风浪太大,几家报社都害怕了,没敢刊登!
宣传部长在心中大骂这些要钱不要命的蠢货,居然给自己添了这样大的麻烦!一面赶紧让手下把事情调查的经过汇总成报告再加上送来的邮寄原稿一起分送到各个大佬的案头上。
总算是交的了差事!
在上海忙完了淞沪战事的张治中将军看见了报纸上面的报道,赶紧找到了当时“抓获”黄浩然的十九路军宪兵队,结果证实了日军军事情报的来源正是报纸上的“热点人物”黄浩然。
张将军觉得是他的疏忽让黄浩然蒙受了这样打的不白之冤,于是马上提笔写了一封替黄浩然作保的“呈请”送到了南京国防部和军法处。
张将军的报告到了南京,这下政府里面的要员们开始大眼瞪小眼了!
本来还打算找几个“证人”给黄浩然扣个罪名堵住新闻界的这些人的嘴巴,这份张将军的“呈请”一到,栽赃的计划立即泡了汤!
看来这下真的是抓了个“抗日英雄”回来!还是很能惹事的那种!
最高当局看到张将军的“呈请”之后,气的摔掉了手里面的茶杯,用他那一口浙江口味的官话痛骂军法处和宣传部“糊涂”!
这么个现成的“抗日英雄”居然不知道拿来替政府正面宣传,现在居然还被民主党派拿来当作攻击南京政府的“力证”!
这怎么能不让最高当局火冒三丈!
洛阳官邸一楼会客厅里面,最高当局面前的红人蒋百里先生正靠在的沙发上品茗。
淞沪战事展开之后,由于南京离上海实在太近,于是最高当局决定将南京的政府部门移到洛阳官邸办公,洛阳,算是当时南京政府的“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