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氏家族·邵洵美与我-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以为我是什么人?是个浪子,是个财迷,是个书生,是个想做官的,或是不怕死的英雄?你错了,你全错了,我是个天生的诗人。”(《你以为我是什么人》)诚如他的诗所说的,    
    邵洵美是个有着贵族气质的诗人,对财富,对仕途,都没有野心,他用浪漫的心对待生活。无论他做过什么其他的职业,出版,集邮,翻译,等等,都是以一个诗人的情怀和态度去完成的,做什么都是顺其自然,凭着一时性起,凭着对事物本身的热爱和欣赏,所以,他率性地接管了“新月”,轻易地转让了“飞机票”,豪举不胜枚举。也许有些不合时宜,在山雨欲来的革命年代,邵洵美一味地吟风弄月,成为“唯美”派诗人,以至他在文学史上的位置有些尴尬。如果他是个精于算计的人,多些功名心,仅凭借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对出版的贡献,对各位文学家艺术家的慷慨相助,甚至还有《论持久战》英译本出版的一份贡献,解放之后,不说混个什么文化官员,总能算是个爱国爱党的知识分子吧。他什么都没有得到,既没有安身也没有立命,甚至莫名入狱,潦倒至死。但是即便落到这种惨境,邵洵美依然将他的头发用以往丫头、老妈子用的刨花水抹得光亮亮的,其“唯美”之心不改。读此令人砰然心动。    
    项美丽回国后以一系列关涉中国的作品闻名,其中一本《潘先生》写的就是邵洵美;但邵洵美一定想不到作为家庭妇女的盛佩玉也竟会如此细致地也为自己画了一个像。    
    岂止,在这部书中,她为百多位名人画了像,那些曾经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不可或缺的角色,是在正史记载中威严肃穆不得玩笑的人物,因为叙述角度发生了变化,改换了名人出场的历史环境,却给那些呆板的人物定格掀开了生动丰富鲜活的另一面。    
    如康有为,我们知道的是个叱咤风云的维新派,是历史书中黑白严肃的画像,而现在“募捐”偶遇的隔壁老人,说一口别人不懂的广东腔,翻箱倒柜拿朝珠朝服示人,还捐了八十元钱。一切都是那么温和自然而生动。至于后来影响了现代中国政治经济大势的宋家姊弟,当时又是另一翻形象。宋蔼玲,彼时仅是盛家小姐们的英文家庭教师。宋子文是盛家汉冶萍公司的外文书记,因门不当户不对,苦苦追求盛家七小姐,终不得。等等。      
    盛佩玉不是写历史,只是写家事,写记忆,写自己曾经的生活和心情。如果因其家世的显赫不得不写到有关历史大事的地方,给这些严肃的大事件补充了一丝生气。    
    孔令燕    
    


第一部分第1节 祖父逝世举家哀

    我今年已七十岁了。    
    我是清朝出生的,这七十年里经过了多少事!战争,动乱,心惊肉跳,不得安神。想起来总感到凄然,一生忧忧郁郁。匆匆忙忙地将过尽了。生在世界上做了些什么?没有作为。不能原谅自己。    
    我的亲人们,我记这些,绝不是留恋和夸耀富贵之家,为的是在我脑子还清醒时,分辨好坏。    
    祖父病了,祖母的念头转到冲冲喜吧,要小儿子昇颐完婚。女家在北京,当初祖父在官场和她父亲吕海寰一起在任上。吕海寰曾任工部尚书、兵部尚书,驻德、荷公使、外务部尚书、会办大臣,二人一起办理过对外商约,过往甚密。当时吕家的妻子大肚子,故指腹为婚。这时要完婚,小姐才十五岁,小叔年十七岁。新娘不美,长脸,肤黑又粗,倒肩长臂。结婚那天热闹非常,挂灯结彩,大厅里有很多亲戚朋友来吃喜酒。我也穿了绣花衣裳轧闹猛。美中不足的是祖父病在床上。后来听到一些奇闻,说祖母为了他们年龄小,叫了一个保姆监督,不准夫妻入洞房,因此两个人话也不讲。    
    但是冲喜有什么用?祖父还是死了。这样大的一件事,大家赶去,我也要去,未进老宅大门便听到哭声一片。    
    举办丧事的一切排场、规矩不知是从哪里学来的,还是自己创造出来的,花样真多,说也说勿清。首先祖母叫子孙们都跪在地上,女的要披散头发。等祖父遗体安置在大厅上,设好灵堂后,子孙们戴孝穿白衣,外还加麻衣。子女、儿媳穿三年孝。孙儿女是一年孝。麻衣是“做七”和出殡时穿的,也分粗细。遗体要放三日才入棺,这三天厅中间的祖父盖了被,放睡在榻上,幸而天不热。听说我父亲死后用冰冻,因他是在夏天死的。    
    三天里日夜要小辈们看守、陪夜,所以地下铺了草垫,席地而坐,席地而卧,幸亏人多,我人小,轮不到,我去了也是远而避之。年轻的小辈们心思哪在这上头,见了祖母一个个脸带着悲哀,背了她便嘻嘻哈哈。我在旁边见到也好笑了。    
    这丧事从第一天起,亲朋不断,数也数勿清。三天后,祖父身上穿了不少丝棉衣服,外面裹一件大红绣花大衾,包得好好的,叔叔哥哥捧头抬脚的放进棺材。棺材里有被褥等等,最要紧的是四周用纸包的石灰及炭灰,外加白绸再包,一包包的像砌墙砖一样,砌得棺内没有空当。再盖上刻花的木板,合上棺材盖。这时候又哭声震耳了。虽然祖父穿戴齐全,还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那价值两千万两银子的遗产和大家庭里的两百七十个仆婢他也无法再享用了!棺材要先漆,后加麻布再漆,一次一次的,再用碗砂一次一次漆,听说要漆一百次。这样当然要放在家里,停棺一年。但必须去巡捕房捐照会,有钱能使鬼推磨,哪有不成的道理呢!    
    丧事的场面极大,白色灯彩从大门一直到大厅、边厅。一条通道上吹鼓手几班,不停地吹奏丧乐。来凭吊者有跪拜的、有鞠躬的。边上有一个人是赞礼的,孝子们都跪在里面地上还拜。哭声这时不能断,必须哭出声来,否则外面凭吊者听勿到。哪有这么多的眼泪?当然只好叫叫了。祖母真能干,哭调特别长,叽叽咕咕一连串的不知什么话,拖得很长。她手里拿块手帕,遮一只眼,另一只眼从孝帷缝里往外看着,要知道来凭吊者是什么人。什么事都由她主权,她有左右二“臣相”(账房和师爷),平日每天日夜要为祖母算家里的账和往来的信札、财产的进款。他们虽然疲劳,但回到自己的家里,他们还在算,算计盛家的财产,只要算盘子拨一下,盛家财产又流入他们手中。所以他们有了不少的家产了。    
    贵宾来吊唁,有随员递进帖子(即名片),接待者是我的堂弟平荪,堂叔我彭、我京,他们见帖便知何人,如显要的尊长,便命赞礼人陪一位孝子到客厅当面跪拜答礼。    
    祖父入棺后,每七天做一次七。平时厅上披大红袈裟(法衣)的和尚念经不断。到了做“七”,亲戚朋友必来吊丧上祭。祭是用爵杯跪着献三杯酒,再拜。晚上和尚放“焰口”,超度亡灵。祖父母信佛,修庙宇,吃斋,不知捐了多少钱给和尚。据说玉佛禅寺的地皮和建造大殿的木材都是盛家捐献的。又据说祖父临终遗嘱,将来家产作十份分拆,以五份留做善举,五份分给五房。在这点上,作为中国第一任红十字会会长的祖父,尚能以身作则。    
    放“焰口”,小辈要磕头捻香,每次都要花不少锡箔和纸扎东西,从房子到马车、汽车、包车、家具、衣服、鞋袜、被褥等等,书桌上文房四宝,凡是人用的东西样样俱全,式样和真的一样。并且扎了纸人,是作为佣人去侍候用的。所以难怪皇帝的陵墓中有殉葬的东西。纸扎这些费了时光,又要烧掉,真是浪费,等于烧钞票!断了七,便不要小辈守灵了,小辈们身上轻松了,各走各的路,各奔各的爱好走了。    
    我这一年里穿孝。衣服素色的,辫子上扎黄头绳,一件蓝白花的衣裳,我倒很喜欢。记得那一天穿着它,立在天井里,忽然天下起冰雹来,如小石子,大的如鸭蛋,将窗上的玻璃打碎不知多少。幸亏下的时间不长。我听说祖父楼上那间玻璃房碎了好多的玻璃呢!直到现在我没有再见到过这样的大块冰雹呢!故人已逝,人去楼空,窗碎魂飞,心里很不好受。


第一部分第2节 百人抬棺大出殡

    祖父的灵柩照会一年到期了,棺材要放到苏州去,在苏州要再停放二年。不懂为什么不直接去下葬呢?到苏州要用船送,子孙当然要送。前几个月便准备大出丧了,这不简单。上海有钱的很多,出殡也有很大排场的,当然祖父的是最大的了。    
    先要开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