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许是为了帮赵高发泄怒气,胡亥将李斯交给赵高处置,以此安慰赵高那颗〃受伤的心〃。赵高自然也不和李斯客气,穷治李斯,〃榜掠千馀〃。〃榜〃同〃搒〃,即用棍子或竹板打,〃掠〃的意思是用棍子或者鞭子打。也就是说,赵高很够意思,用棍子或竹板招待了李斯一千多下,李斯熬不住,屈打成招,〃自诬服〃。
如此惨状,恐怕是生不如死。李斯当初没有像冯去劫、冯劫二人那样自杀,乃是自负辩才无碍,对秦立有大功,又确实没有谋反之心。这时重刑之下屈打成招,仍是心怀侥幸,希望皇帝胡亥能够幡然醒悟,进而赦免自己。怀着这一线希望,深陷狱中的李斯再次给胡亥上书。书中列举了自己对秦国的功劳,满篇愤愤不平之意。这份是否能起作用还很难说的上书没能交到胡亥手里,而是落到了赵高手里。赵高既然决定除掉李斯,就不会给李斯任何翻盘的机会。拿到李斯的上书后,赵高一句话就破灭了李斯的希望,〃囚安得上书!〃
为了消除李斯的幻想,赵高先后派了十几个手下扮作御史、谒者、侍中,来狱中查案。李斯如溺水之人,见到朝廷派人复查,立马翻供,结果当然立马又是一顿好打。反复数次之后,李斯彻底绝望了,不再存有翻供的念头。结果等到后来胡亥真的派人前来复查时,李斯以为仍然是赵高派来的人,痛快地承认了通敌谋反。胡亥看了李斯的供状,十分高兴,对赵高说:〃若是没有你,我几乎就为丞相所害了。〃
公元前208年八月,李斯以谋反罪被判五刑,诛灭三族,死状极惨。〃五刑〃依次为黥(脸上刺字而后涂上墨)、劓(割鼻子)、斩趾(砍掉左右脚,古代的〃趾〃指的是脚,不是脚趾)、宫(这个大家都知道,不用说了)、大辟(死刑,有很多种,如戮、烹、车裂、枭首、弃市、绞、陵迟等,李斯摊上的是腰斩),这种套餐式的刑罚就是〃具五刑〃。
胡亥派人追查李由通敌一案时,李由已经战死了,不用再上刑场了,陪着李斯上刑场的是他的次子。临刑前,李斯回过头来对儿子说:〃你我牵黄犬出故乡城门打猎这样的事情再也不会有了!〃父子相对,惟有痛哭。李斯遂就死,三族被灭。
一失足成千古恨,一步踏错难回头。李斯有今日之下场,追溯起来可以远及他的老鼠顿悟时,李斯便是在那时立下了他的雄心壮志。极端功利思想在带给他动力的同时,也让他走上了一条歪路。极端功利思想让李斯得以大展抱负,成就功业,也让李斯与赵高、胡亥同流合污,上演了一幕屠杀惨剧,更让他后来为自身利益而迎合胡亥,从而使天下百姓痛苦加剧。
功过相抵的说法类似于宗教救赎,乃是人们为自己的自私开设的方便之门。李斯有功,亦有过,不以瑕掩瑜,亦不应以瑕掩瑜。李斯有大功于秦,最后却死于残酷无比的〃五刑〃。这其中固然有李斯的个人因素,但是如果将全部过错都推到李斯一人头上,认为李斯活该,完全是咎由自取的话,这种说法就颇为恶毒和阴暗了。造成李斯悲剧的,更多的是君主专制集权的政治制度以及相配套的文化。李斯的悲剧,既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中国文化的悲剧。
何以做出这样的结论?这是因为在长期的专制制度下,衍生出〃归隐〃这样一种相当奇特和相当怪异的文化。按照儒家的观点,一个人应该学而优则仕,向着〃内圣外王〃的目标努力,但是如果君主昏乱,则〃卷而怀之〃,简单来说就是有道则仕,无道则隐。又按道家说法,日中则仄,月满则亏,一旦功成名就,最好是功成身退,以免物极必反,欲求自保而不可得。君主大多是共苦易,同甘难,更有伴君如伴虎的说法,在君主权力至上的政治环境下,能做到善始善终,荣宠不衰,相当不易。
这是与中国的君主专制体制相合的一套理论,事实证明,这套理论十分符合当时的现实。春秋时期的文种就是前车之鉴。当初文种、范蠡共同效力于越王勾践,殚精竭虑,助越灭吴,勾践一跃成为霸主。大功告成之际,范蠡悄然隐退,并遗书一封与文种,劝其急流勇退,信里便有千古闻名、后世引用率极高的一句话〃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文种贪恋富贵,舍不得放手。果然,勾践很快就对文种心怀疑虑,迫使文种伏剑自杀。隐退的范蠡离越赴齐,居无几何,治家产数十万。齐人闻其贤明,以之为相,范蠡喟然叹曰:〃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这已是布衣平民的极致了。久享大名,乃是不祥之兆。〃于是归还相印,尽散家财,再次隐退。
秦代以后,〃鸟尽弓藏〃的事情更是不绝于书,汉高祖刘邦(强悍的吕后在旁相助)和明太祖朱元璋尤其干得起劲,〃成绩〃也最大。
与其说归隐是一种政治智慧,不如说是一种辛酸无奈之举,潇洒飘然背后不知隐含多少悲凉和恐惧。
在中国更有一种幸灾乐祸的妒嫉心理,见不得别人好,见不得别人的荣耀和富贵。对于自己和别人的差距,从来不从自身找原因,从来不认为有差距是因为自己的懒惰和不知上进,而是认为他人的成功乃是投机取巧通过不正常手段而来,满肚子的酸水,张嘴就是一股冲天酸味。别人成功时,鄙夷嫉妒;别人失败时,幸灾乐祸。时至今日,这种恶习依然阴魂不散。
这是个人的悲哀,也是社会的悲哀。君主集权专制统治下,个人的努力成果,不论是财产,还是政治地位、社会身份,都得不到公正有效的保护,也就是个人正当权利毫无法律保障。还是那上面用过的一句话来总结这种情况吧,〃但见君权笼罩一切,个人权利无处可寻〃,这就是当时社会的写照。君主专制集权一日不消除,〃归隐〃这种畸形文化就会继续生存下去。
第一编 沙丘之变 第16节:身死国灭(1)
6。身死国灭
李斯之后,就是醉生梦死、临死前犹不悔悟的胡亥,最后是那残民以逞、陷万民于水火的赵高。待到李斯、胡亥和赵高三人相继身死后,千疮百孔的大秦帝国也走到了尽头,公元前207年,曾经煊赫一时的大秦帝国灭亡。
李斯死后,赵高如愿以偿,顺理成章成为丞相,〃事无大小皆决焉〃。
二世三年十一月,项羽杀卿子冠军宋义,率军救赵。十二月,项羽使人破釜沉舟,与秦军大战于钜鹿,秦军大败,王离被虏。不久,章邯降于项羽。关东不复秦属。八月,刘邦攻破大秦帝国的战略要地武关(今陕西省丹凤县东南),〃屠之。〃秦国统一天下后,开始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驰道,连通天下,武关是控制楚地的驰道咽喉,也是关中的南大门。武关陷落,咸阳立刻震动。先前,赵高为迎合胡亥,曾多次说关东盗贼成不了什么气候,不足为虑,现在项羽、刘邦等人越闹越凶,声势越来越浩大,癣疥之患顿成肘腋之祸。赵高牛皮吹破了,倒不是怕没面子,而是怕胡亥迁怒于他,拿他开刀,于是称病不朝,希望胡亥眼不见心不烦,好好消消气。
大概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胡亥因为盗贼之心忧惧,某夜就做了一个梦,梦见了一只白虎咬死了自己的驾车之马。梦醒后,胡亥揪然不乐。古人遇事喜欢占卜,寻求天意的指示,胡亥召来卜者,占卜的结果是泾水作祟。消解的方法是斋戒,而后以白马祭祀。占卜这种事情玄妙得很,除了卜者,谁都不明就理,不过事关国运,胡亥不敢有违,老老实实地呆在望夷宫斋戒,准备祭祀。
祭祀归祭祀,胡亥并没有忘记赵高的牛皮,派人前去责问,何以赵高一口咬定不足为虑的盗贼如今竟能攻破武关,逼近咸阳?赵高见躲都躲不过,怕了起来,担心不知哪天赐死的诏书就会摆在自己面前,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把心一横,找来担任咸阳令的女婿阎乐和弟弟赵成,密谋废掉胡亥,改立子婴为帝。
一回生二回熟,这样的政变密谋,赵高自然轻车熟路。每当玩弄这些阴谋伎俩的时候,赵高就计谋百出,精彩纷呈。首先,赵高派人假扮强盗,让阎乐的老母客串一把,把这位老太太劫持到了赵高府上。这就是赵高的奸诈了,他担心阎乐反水,借机以阎乐的老母亲作为人质。说不定阎乐还对赵高感恩戴德,认为赵高是关心自己的家属安全,不让自己有思想负担,好安心〃工作〃,却不知道这正是赵高的奸计。
阎乐有了借口,于是派士卒到处乱找,闹得满城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