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蝴蝶效应之再造山河-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董卓怒道:“李尚书就是为了打击我的旧部才命人杀死宋仪的吗?”
李儒正色道:“苍天在上,李儒此番全是为了相爷,若有异心,天诛地灭。”见董卓神色缓下来,心中暗暗得意。
在李儒看来,神明和誓言是世界上最不值钱却又最值钱的两种东西。说不值钱,那是因为他从来就不相信有神的存在。虽然非常痛恨宋仪,但他一直是宋仪“无神论”的狂热支持者,宋仪关于“神明两难论”的推理至今被李儒认为是世上最完美的推理。当时宋仪与左慈在牧马城论道时说,“神不可能是仁慈和万能的”,因为,“如果神是仁慈的,那么他不可能坐视世人的众多苦难而不管;如果神同时又是万能的话,那么他就不会使世人陷入种种苦难中”。所以“要么神是仁慈但是无能的,要么神是万能但不仁慈的”。当场就把左慈逼得哑口无言。
李儒当然不知道宋仪只是在剽窃“先人”的牙慧,但以自我为中心的他非常欣赏宋仪和方璇对于神明的抨击。但他同时清晰地知道当世的人们对神明盲目崇拜的程度,只要能好好利用神明,他能轻易办到许多本来根本不可能办得到的事情。比如说,今天对董卓的说服。
李儒道:“牧马城如今已攻入西河郡,贼势猖獗,南下除黄河外已无险可守;长安虽然偏避荒凉,但同时也远离牧马。牧马国财力再盛也不可能支持这么长的战线,何况还要担心其他诸侯的窥视。退一万步来说,就算方璇铁下心不远万里前来寻仇,长安有崤、函之险,更有天下无敌的温侯部队,方璇不来则可,若来,李儒必让他死无葬身之地。至于长安原来被破坏的宫室,可取材于陇右,木石砖瓦,克日可办,宫室营造皆相当方便,根本不需董相费心。”
董卓吃惊地看着李儒,他早算好了一切,想吃定我么?董卓哼了一声。
李儒笑了笑:“不知董相是否知道‘挟天子以令诸侯’?”
董卓一愣。李儒道:“丞相手中掌着天下至高无尚的权力,只要丞相肯舍得老本将所有的部队退出并、司二州,同时传告天下,说关外侯方璇居心叵测,有心谋反,令天下共击之。丞相想想,这会是怎么一副光景?”
董卓迟疑道:“天下人人皆知皇帝有名无实,一切皇令皆出自我手,天下诸侯岂肯相信?”
李儒道:“这就是为什么臣让丞相迁都长安的原因了。方璇是打着为宋仪报仇的名义来进攻我们的。我们在诸侯中人缘并不是很好,所以此番的并州之战,绝大多数诸侯都站在中立面上,甚至有些诸侯还暗暗帮助方璇。但如果我们被迫从迁都的话,那么这场战争的实质就变质了,由单纯的诸侯之战成为了牧马国挑战汉朝天威之战了。丞相也知道,虽然汉室孱弱,但其根基仍在,只要丞相振臂一呼,普天下百姓诸侯都会响应号召,撼卫汉朝尊严。到时,西凉马腾、幽州刘虞、公孙瓒、渤海袁绍、长沙孙坚、冀州韩馥……这些当世威镇一方的诸侯最起码会有一半都将齐聚并州,剑指牧马,这将是多么令人愉悦的一件事啊!”
董卓也不禁为其所动,犹豫道:“可是,他们真会如我们所料为一个没用的小皇帝卖命吗?”
“当然不会!”李儒神采飞扬地道:“可是并州、司州两地的权力真空会让多少人眼红?牧马的富饶会让多少人垂涎?诸侯们哪个是省油的灯?谁都想在这个乱世中赚得一席之地,只不过目前为止都还没有合适的借口而已。只要给他们一个借口,在利益的驱使下,他们会比见血的恶狼还要凶狠,不愁没人为我们消灭方璇。在天下诸侯中,我唯一惧者,只有宋仪和方璇的牧马国。现在宋仪已死,方璇独木难支,根本没可能抵挡得住如狼似虎的诸侯联军。只要牧马国一败,失去敌对目标的诸侯们马上便会因为利益的分配问题大打出手。我们只需舒舒服服地躲在崤、函的后面养精蓄锐,看着他们自相残杀,等他们打得差不多时再以天子的名义出关一一收拾他们,到时,天下可尽在丞相之手。”
董卓听得怦然心动。但这个赌下得实在太大,让他一时犹豫不觉。
李儒心里面冷冷一笑,表面上却恭恭敬敬地道:“丞相请早下定主意。目前并州大部分已失,丞相的老本早已输得干净,此时要拿去做赌注的,只不是过原本属于丁原的上党郡和原本属于皇帝的司州。上党郡太守张杨、河内郡太守王匡本就素来和丞相面和心不和,更经常与陈留的张邈等人对丞相搞小动作,此番正好将他们都推到前线去,让他们去尝尝方璇的苦头,有何不可?况且,”李儒故作神秘地突然压低了声音:“我们这样做可是顺天应势而为呢。”
董卓眼皮一跳,淡淡地问道:“李尚书何有如此一说?”
李儒道:“我闻近日街市上有童谣曰:‘西头一个汉,东头一个汉。鹿走入长安,方可无斯难。’臣思此言,‘西头一个汉’乃应高祖旺于西都长安,传十二帝之事;‘东头一个汉’乃应光武旺于东都洛阳,今亦传十二帝。天运合回,正应了臣的推论,丞相只有迁回长安,方可无虞。”
董卓这才大喜,道:“你不说,我还真没想到。如果有朝一日我能如愿以偿,定封你为王,世代罔递。”
李儒低头称谢,心中暗暗冷笑:就凭你这副猪样,也想当皇帝?等着给我做垫脚石吧!
李儒和董卓相谈至深夜才离开。就凭李儒的这一句话,终于扭转了历史的方向盘,使其朝着一个未知的方向,前进。
数日后,昌黎郡郡府,刘备也接到了朝庭方面的皇旨,命其不惜一切代价,将牧马国连根拔起。
郭嘉看完皇令,叹了口气,陷入了沉思。
“不知军师认为应当如何?”刘备恭敬地问道。
“太守认为应当如何呢?”郭嘉的眼神中闪着智慧的光芒。
刘备叹了口气:“我认为,还是不去的好。”
郭嘉微微一笑:“为什么?”
刘备迟疑了一下,道:“我曾受宋仪的大恩,他被董卓无故害死,我无法为他报仇也罢了,此番却要我带兵前去攻打牧马国,却是万万不能。”
郭嘉沉默了一会儿,问:“只是这个原因么?”
刘备摇摇头,迟疑了一会儿,道:“我看,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哦?”郭嘉顿时来了兴趣。
“董卓此番作为有借刀杀人之嫌。当时洛阳尚有黄河天险可守,黄河之上还有上党张杨,河内王匡的部队,而当时号称天下无敌的吕布军团实力也并未损失多少。董卓在此时下令迁都,让人怀疑他有转移他人视线,借刀杀人的意图。群雄逐鹿,牧马军兵少,相持定会吃亏北撤,到时候司并两地由谁掌控?盟军内部不稳,以牧马国方璇之能,只要肯马上放弃并州,撤回雁门以北,就算兵单将少,也未必不能保全。盟军见牧马国攻守有度,必不愿意力拼,而倾向于司并二地的分配。诸侯为利而结,并必也会为利而分,只怕北上的诸侯,还没等走到牧马国境内,便因司、并的归属问题而大打出手了。如果我们参与其中的话,等牧马国恢复好了元气,再次南下时,就不好说话了。”
郭嘉赞叹道:“太守心思缜密,比郭嘉想得更为深远。郭嘉还有一个想法,不知太守愿不愿意听?”
刘备忙道:“军师请讲。”
郭嘉起身,缓缓地道:“如果起兵,那么幽州军必在州牧刘虞的统领下。当年在出征鲜卑的问题上,公孙伯珪与刘虞的斗争非常激烈,在刘虞的有意指使下,公孙伯珪还差点死在了鲜卑族人手上。后来袁绍等人又极力支持刘虞称帝,这让公孙伯珪非常不痛快。我敢肯定,如果这两个人一起出兵的话,战胜则罢,若有败绩,两人必互相谴责,不日军内必自相残杀。以公孙伯珪的个性和实力,甚至有可能在军中杀了刘虞。所以我们绝对不能和他们两个混在一起,到时,我们的立场则会非常地难堪。”
刘备惊道:“可有办法救州牧大人?”
郭嘉摇摇头:“事不可为,大人心有大志,切不可因为这点小事而过早露出锋芒。此时昌黎郡的建设工作正如火如荼,我们一方面还要继续从牧马国那边挖人材过来,所以此刻更不能对牧马国所有敌对态度,这对大人的大业将有非常大的帮助。”
刘备只得叹了口气,不再言语。
郭嘉安慰道:“这也只是我的猜测,未必便能成真,大人请宽心,不用想这些事了。”
刘备点点头:“我这就去修书告知伯珪,说公务繁忙,收不出时间出兵。唉,公孙大人好意让我在此安顿,我却在一直算计着他,于心里实在过意不去——不过,也许他也不愿意我跟他一起去分他的战功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