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找寻真实的蒋介石-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蒋介石决定拒和、应战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长期对日本采取妥协退让政策;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摸不清日方底细,方针难定,日记云:〃彼将乘我准备未完之时,逼我屈服乎?〃〃将与宋哲元为难乎?使华北独立化乎?〃〃决心应战,此其时乎?〃〃此时倭无与我开战之利。〃① 次日,他一面派遣中央军北上,支持宋哲元部〃守土抗战〃,同时电复北平市长秦德纯等,〃应先具必战与牺牲之决心,及继续准备,积极不懈,而后可以不丧主权之原则与之交涉〃。②   
当时,中日两国国力、军力相差悬殊,因此,在国民政府内外,都有一部分人积极主和,或者设法推迟大战时间。在国民政府内部,以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徐永昌为代表。他认为,中日空军力量之比尚不足一比三,抗战准备至少尚须六个月。7月14日,徐永昌致函军政部部长何应钦,主张〃和平仍须努力求之〃。① 16日,徐致电阎锡山,〃请为和平运动〃。② 18日,通过魏道明转告外交部长王宠惠,〃在能容忍的情势下,总向和平途径为上计〃。③ 何应钦同意徐永昌的意见,建议徐向时在庐山的蒋介石陈述。21日,徐永昌致函蒋介石称:〃对日如能容忍,总以努力容忍为是。盖大战一开,无论有无第三国加入,最好的结果是两败俱伤,但其后日本系工业国,容易恢复,我则反是,实有分崩不可收拾之危险。〃④ 24日,他又向蒋介石建言,〃勿忘忍是一件很难挨的事〃。⑤         

第21节:做〃圣贤〃还是做〃禽兽〃(8)         
在知识阶层中,胡适、蒋梦麟等都主张〃忍痛求和〃,认为〃与其战败而求和,不如于大战发生前为之〃。为此,胡适两次面见蒋介石。7月30日,他向蒋提出,〃外交路线不可断〃。五日,他向蒋建议,放弃东三省,承认〃满洲国〃,以此解决中日两国间的一切〃悬案〃,换取东亚长期和平。⑥ 8月6日,胡适要求在大战之前作一次最大的和平努力。他在面交蒋介石的书面建议中提出:1。 近卫内阁可以与谈,机会不可失;2。 日本财政有基本困难,有和平希望;3。 国家今日之雏形,实建筑在新式中央军力之上,不可轻易毁坏。将来国家解体,更无和平希望。⑦ 胡适希望经过努力,能在中日间维持五十年的和平。   
和战是攸关国家命运、前途的大计,蒋介石不能没有矛盾。7月10日,蒋介石认为,日军挑衅,意在夺权卢沟桥,〃此为存亡关头,万不使失守也〃。① 12日,蒋介石得知日本关东军已到天津,内阁宣言动员全国政界与产业界拥护阁议,感到〃势必扩大,不能避战矣〃!当日下午,与汪精卫商谈时局。② 同日晚,蒋介石决定在永定河与沧保线作持久战,严令制止与日方的妥协行为。16日,蒋介石邀集各界人士158人在庐山举行谈话会,讨论《应战宣言》。该《宣言》空前坚决地声称:〃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③ 但是,对于这份宣言应否发表,何时发表,众议不一,蒋介石自己也犹豫不定。16日日记云:〃宣言对倭寇影响为利为害?应再研究〃④ 17日日记云:〃倭寇使用不战而屈之惯技暴露无余,我必以战而不屈之决心待之,或可制彼凶暴,消弭战祸乎?〃〃我表示决心之文书,似已到时间!〃⑤ 19日,蒋介石决定排除阻力,公开发表〃应战宣言〃,〃再不作倭寇回旋之想,一意应战矣〃。日记云:〃人之为危,阻不欲发,而我以为转危为安,独在此举。但此意既定,无论安危成败,在所不计。〃⑥ 当日决定核发战斗序列。为了减少这份《宣言》的冲击力,他将之改称为〃谈话〃。   
庐山谈话的措辞空前激烈,但是,蒋介石并没有下决心关闭〃和平解决〃的大门,所以同时表示:〃在和平根本绝望之前一秒钟,我们还是希望由和平的外交方法,求得卢事的解决。〃此后,随着日本军事行动的扩展,蒋介石的抗战决心逐渐坚决。27日,日军全面进攻北平附近的通州等地,蒋介石日记云:〃倭寇既正攻北平,则大战再不能免。〃〃预备应战与决战之责任,愿由一身负之。〃① 28日,日本政府下令长江沿岸近三万日本侨民撤离,显示出异乎寻常的迹象。同日,北平沦陷。30日,天津沦陷。蒋介石感觉到,再不抗战,必将遭致全国反对。其日记云:〃平津既陷,人民荼毒至此,虽欲不战,亦不可得,否则国内必起分崩之祸。与其国内分崩,不如抗倭作战。〃蒋介石认为:中国方面可谓完全没有组织与准备,弱点很多,〃以此应战,危险实大〃,但日本〃横暴〃,〃虚弱〃,〃以理度之,不难制胜〃,〃为民族之人格与振兴民族之精神,自有转危为安,因祸得福之机〃。② 7日,蒋介石召开国防会议,会上,何应钦报告军事准备情形,提出第一期拟动员一百万人投入作战,其中,冀、鲁、豫方面约60万人,热、察、绥方面约15万人,闽粤方面约15万人,江浙方面约10万人,可见,当时尚未将上海地区视为主战场。何陈述的困难有财政开支扩大,枪械、子弹勉强可供六个月之需,防御工事未完成,空军机械不足等。蒋介石在谈话中对胡适主张颇有讥刺,参谋总长程潜甚至指责胡适为〃汉奸〃。会议决定〃积极抗战与备战〃。③ 通过此次会议,抗战遂被正式确定为国策。   
当时,蒋介石估计中日战争将是一场〃持久〃战,战期大约一年,而且估计〃对外战争易于内战〃。④   
中国军队力图〃先发制人〃,   
但缺乏重武器,攻坚战未能取胜   
上海处于东海之滨,距当时的中国首都南京不过三百公里。1932年5月的中日《淞沪停战协定》规定,中国在上海只能由〃保安队〃维持秩序,而日军则可在上海公共租界及吴淞、江湾、闸北等地驻兵,建立据点。为防止日军自上海入侵,南京国民政府于1934年起密令修筑上海周边工事,在吴县、常熟等地,利用阳澄湖、淀山湖构筑主阵地吴福(苏州-福山)线,在江阴、无锡之间构筑后方阵地锡澄线,同时在乍浦与嘉兴之间兴建乍嘉线,以与吴福线相连。其后,又在龙华、徐家汇、江湾、大场等地构筑包围攻击阵地,并且拟有《扫荡上海日军据点计划》。① 卢沟桥事变发生,蒋介石为加强上海防务,接受何应钦推荐,任命张治中为京沪警备司令。张受命后,即命所部化装为保安队入驻上海虹桥机场等处。7月30日,张治中向南京国民政府提出,一旦上海情况异常,〃似宜立于主动地位,首先发动〃。蒋介石同意张治中的设想,复电称:〃应由我先发制敌,但时机应待命令。〃②         

第22节:做〃圣贤〃还是做〃禽兽〃(9)         
日本海军积极主张向华中地区扩张。7月16日,日本海军第三舰队司令长谷川清中将向日本海军军令部报告:局限战将有利于中国兵力集中,造成日方作战困难,〃为制中国于死命,须以控制上海、南京为要着〃。③ 8月7日,米内海军大臣建议杉山元陆军大臣向内阁提出,为保护青岛和上海日侨,应迅速准备派遣陆军赴华。④ 次日,长谷川清得到指示,为因应事态扩大,实施新的兵力部署。9日,上海日本海军特别陆战队西部派遣队长大山勇夫中尉携带士兵斋藤要藏,以汽车冲入虹桥机场,开枪射击中国保安部队,中国保安队当即还击,将大山等二人击毙。⑤ 日军乘机在上海集中兵舰,以陆战队登陆,要求中国方面撤退保安队,拆除防御工事。海军中央部通知第三舰队称,除武力外,别无解决办法,将在陆军动员之后20天开始攻击。10日,日本内阁会议同意派遣陆军。长谷川清命在佐世保待命的舰队开赴上海。12日,陆军省决定动员30万兵力分赴上海与青岛。   
保安队是上海地区仅有的中国部队。蒋介石认为,撤退保安队,上海将与北平一样为日军占领,决定拒绝日方要求,同时下令准备作战。11日,蒋介石得悉日舰集中沪滨,决定封锁吴淞口。同日,命张治中将所属八十七师王敬久部、八十八师孙元良两师自苏州等地推进至上海围攻线,准备扫荡在吴淞和上海的日军,拔除其据点。① 当时,日本在上海的海军特别陆战队总兵力不超过5千人。② 12日,国民党中常会秘密决定,自本日起,全国进入战时状态。③ 何应钦在会上表示:〃和平已经绝望〃,〃如果他稍有动作,就要打他,否则,等他兵力集中,更困难了。〃④   
张治中原定于13日拂晓前开始攻击,但蒋介石因英、美、法、意四国驻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