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奔波在战争前线-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以“立即”解决。谁知,我们在屋里呆坐了两个多小时,跑过去再问老板时,人家回答一两天后“肯定”解决。“一两天?一两个小时我们都等不了!”我简直气愤之极,拉上老许和孙浩迅速撤回原来的旅馆。旅馆经理纳伊姆告诉我,千万不要轻易相信个别巴人许下的诺言,他们没坏心,但爱“吹牛”。 93 / 185 第一天发稿不顺,我寄希望于以后。没想到第二天的运气更坏。我从边境线上赶回旅馆后,稿子怎么也发不出去。旅馆前台的法努克开始还在一旁“Quik、Quik(快、快)”地给我加油,渐渐地他实在坚持不住,干脆把记时表甩给我, 让我自己记录发稿时间并登记在本上,他一头倒在旁边的椅子上睡着了。当时用这里的国际长途电话发稿每1 分钟就是120 卢比(合15 元人民币),法努克如果稍微有点精神,决不会轻易把“钱”交给别人掌管。法努克轻微的鼾声伴着墙上老式挂钟“嘀哒、嘀哒”的声响,像一首动人的催眠曲,引得我的眼皮不停地打架。已过午夜12 点,香港已是凌晨3 点。当香港分社摄影组值班的黄本强在电话中疲惫地问我还发不发时,我只好叹着气说:“就到这里吧。” 我被“传真线”打败了,败得无可奈何,败得伤心至极。虽然扪心自问,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但是我毕竟是“失败者”。作为前线的摄影记者,我不能在第一时间将新闻图片发回编辑部,就是失败。我向来是个不肯服输又充满幻想的人。如今到了关键时候,更不会轻易服输。次日一大早,我又搬着电脑跑到前台继续传稿,令法努克直摇头。他不明白地问:“你这个人为什么这么执著?”我先后在早晨、中午、晚上连续3 次去发稿,每一次都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那一整天,我先后共花了5 个多小时的时间,花费了8000 多卢比,却只勉强传出四五张照片。孙浩曾心疼地说:“这比烧钱还快!” 为了能把照片及时传回总社,后来我不得不忍痛割爱,不惜牺牲照片的质量, 减少发稿数量。一般情况下,数码传真照片的大小应在300K 以上,而我不得不把照片做得很小,有时只有100K 大小。这样传回去的照片质量损失严重,照片的资料价值也随之降低,对于新华社和我个人都是一种损失。然而为了争取时效, 94 / 185 为了尽快把照片传回新华社,我只能这样做。“采访累不死,传真也要把人累死!”我向孙浩不停地发着牢骚。传真发稿遇到的困难,像块沉重的大石头,一直压在心上,使我整天闷闷不乐。“老跟它较什么劲呀,咱们到网吧试试吧。”看到我整天满脸“旧社会”的样子,孙浩安慰我。就这样,我在走投无路之际,抱着侥幸心理跟着孙浩去街上找网吧。这是我到白沙瓦的第4 天。“Stop” 我们在附近转了半天,终于在一个市场二楼找到一家名为伯克利(Berkley) 的网吧。在孙浩的帮助下,我仅用了10 多分钟便将6 张照片全部发送成功,只花费了100 卢比。这个价钱只相当于旅馆发稿1 分钟的价格。“这玩意儿还真不错。”我高兴起来。以前很少用因特网发稿的我,今天尝到了它的甜头。可以后,我还是经常不由自主地跑到旅馆前台,抱着电话发稿,总希望这条传真线有朝一日能够对我好起来。说实话,我毕竟对使用了多年的通讯器材和发稿方式存有某种留恋之情。我这人的毛病,说好听些叫“从不服输”,说难听点儿叫“固执己见”。人有情,可现实无情。在此后的一段日子中,我虽然抱着电话线不放,一次、两次、三次,可等待我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一次又一次的失望。遭受一次又一次失败的打击和折磨之后,我终于决定“放弃”,放弃旧的观念,放弃落后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虽然我不是那种喜新厌旧的人,可我毕竟担负着太多的重托,我只能往前走,努力完成组织上交给我的任务。 95 / 185 第二次到白沙瓦,随着去“网吧”的次数增多,我慢慢地习惯并喜欢上了它。到网吧发稿令人愉快,不仅省时、省力,还节约了新华社的不少资金,特别是自己不用再整天愁眉苦脸地站在众人面前发呆,更不用一到发稿时就心惊胆战满身流汗,这个小小的网吧使我重新拾回了自信和希望,我又可以像我的属相“马”一样,驰骋疆场! 因为几乎天天要到网吧发稿,我和伯克利网吧以及那里的人也慢慢地建立了感情。在前线采访的艰苦日子里,我们通过网吧这个“红娘”,结识了许多当地朋友,这些朋友给过我们许多帮助。这其中就包括我们后来最要好的朋友——网吧技术员纳扎尔。难民营出身的纳扎尔,没有上过多少学,自学成才。据说,他以前既不懂英语,更不懂电脑。后来他给一个日本人打工,一边干活一边学习英语和电脑知识。如今,他英语说得不错,他的电脑技术竟使他成为朋友开的伯克利网吧的“技术专家”。尽管如此,到网吧发稿有时也不可靠,比如周六、周日,当地的网吧统统关门。有些时候,上网的人太多,网上拥挤不堪,发稿速度很慢,也让我着了不少急。有一次在网吧发稿,为了加快速度,就差点儿出事。那是10 月上旬的一天,大约晚上六七点钟,我跑到伯克利去发稿。通过雅虎的网上信箱发稿时,恰好遇到上网高峰,网络异常拥挤,一张照片用了将近1 小时愣没“粘贴”到自己的邮箱里。情急之中,我请网吧的老朋友纳扎尔帮我找其他网站发稿,他老先生满口答应,顺手点开一家网站忙碌起来。发稿间隙,我扭头问纳扎尔发稿速度快了没有。纳扎尔没顾上理我,趴在电脑前专心致志地干活。我走过去仔细一看,老先生正把我的照片往一个外国的黄 96 / 185 色网站上“贴”。“Stop、Stop(停)!”我立刻用命令的口气让他关掉那个网站。“找什么网不行,为什么偏用这种网站?”我语气中带着责备。“你不是想快吗? 这个网传输速度最快。”纳扎尔认真地回答。看着纳扎尔委屈的样子,我连忙解释说:“我们中国新华社不让用黄色网站发照片,你还是用其他的网吧。”纳扎尔摇摇头有些不明白,重新帮我打开其他的网站。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如此黄色的网站。黄色不黄色和我无关,但是我是个共产党员,置身战争前线,如果用黄色网站将标有“新华社传真照片”的稿件发回祖国,我可真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终于找到了网站,但发稿并非一帆风顺。后方编辑部经常要1 个小时后才能收到稿件,有时稿件还找不到,为一张照片我不知要和编辑联系多少次。为了解决网上发稿的困难,我慢慢摸索“发明”了一种新的方法,就是在向编辑部网址发送图片的同时,向自己个人的网址也发送一次。发完后,立刻打开自己邮箱确认发稿成功后,再请编辑用我的密码打开我的邮箱。采用这种方法, 编辑就能很快地接受到稿件。这样既大大提高了时效,又增加了保险系数。后来编辑部还向前方记者推广了此法,效果甚佳。在前线采访的60 多天里中,我共向总社发回约300 张新闻图片,其中有一半是通过因特网。在前线“泡网吧”的有许多外国记者。在那里我认识了一位印度尼西亚的记者。他每天除了采访,几乎天天坐在这里写稿、发稿,他说:“这就是我的办公室。”网吧很拥挤,有时候,往往聚集着不少记者。外国记者们早已习惯了采用网上发稿的方式。 97 / 185 发稿方式的变化,对于我来说应该属于一种“革命性”的变革。前线网吧发稿的波折和经历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使我更加坚信这样的名言:“世上无难事, 只怕有心人。”日后,每每想起自己走投无路的时候在网吧获得的“意外胜利”, 我心里就充满了自信和自豪。第十二章:战争不让女人躲开在巴阿边境采访的日子里,见到最多的是妇女头上裹着的面纱,见到最少的是女人们真实的面孔。从前线回来后,经常会有朋友开玩笑地问我:“阿富汗女人长什么样子?”我苦思冥想,似乎得不出结论。“听说面纱后面的阿富汗女人长得很漂亮。”我尽力发挥,才给出了这样的答案。面纱背后阿富汗长达23 年的战乱,最大的牺牲者是老百姓,而其中更不幸的要属妇女。塔利班统治7 年来,明令妇女出门必须蒙面、女性不能进入学校接受教育、不能工作就业等,禁止放电影,严格控制娱乐活动。听当地的阿富汗朋友说,女人只能回到家中揭开面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